標籤:

印祖故事:不務虛名安本分,反對為己寫傳記

印祖故事:不務虛名安本分,反對為己寫傳記發布:心源 [全部文章] 日期:2010-4-17  印光大師有一位皈依弟子叫馬契西(契西是大師取的法名,本名靜庵),性格好交遊,好張羅。大師多次對他進行勸誡,希望他改掉這種習氣毛病,但馬居士沒有完全聽進去,還是給大師惹了點麻煩。 民國十三年(1924年),馬契西居士在青島悅來公司,自作主張寫了一篇《印光法師傳》,寫信告訴大師,但並沒有把傳記寄來,大師知道後,回信極力呵斥,大師最不喜歡宣傳個人的做法,要馬居士把稿子毀掉。信中說:「人生世間,須安本分,越分作為,及與讚譽,皆為招禍取辱之本。光一庸劣粥飯僧,汝為甚麼為我作傳,膽敢以『去聖時遙,真修日鮮』等四句下,便以我承之,令我得罪於天下宗教知識,賢士大夫。汝意謂說得好聽,便為榮幸乎,不知以凡濫聖,罪在不原。汝亦曾看《楞嚴經》,何不知犯大妄語,其罪重於殺盜淫罪,百千萬億倍乎。汝如此妄為,不但汝自己罪過得不得了,且令光現在受明眼人唾罵,將來受阿鼻地獄之苦報,無有出期。譬如庶民,妄稱帝王,罪必滅族。良以大妄語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汝以此當架子擺乎。祈將其稿焚之,以後不得另有所述。我只要得生西方,要傳做甚麼。汝將謂由此便可留芳百世乎,而不知瞎造謠言之傳,不但遺臭萬年,且復受苦永劫也。若以吾言為非,則是魔王眷屬,請從此絕。」 大師以凡夫自居,別號常慚愧僧,就是為了對治不知道慚愧,未證言證得得毛病。而馬居士傳記中開頭寫道:「乃者去聖時遙。真修日尠。宗教迷濛。無禪無凈。聖人不出世。萬古如長夜。可不哀哉。唯我普陀山聖量上人世稱印光法師者。為能中興其盛。」這就把大師與古代的聖人同列了。這當然是大師所不允許的,因此大師信中十分決裂,馬居士如果不改的話,就要斷絕師徒關係。 但是,馬契西居士敬師心切,沒有聽從大師的勸告,繼續散布《印光法師傳》。民國十五年陰曆四月,馬居士持其自作的《印光法師年譜》拜訪大師,大師當場把傳文撕得粉碎。極力呵斥,質問馬居士:你是甚麼人,何得自作年譜。而又何得妄造謠言,陷光於以凡濫聖,藐視天下宗教知識,及賢士大夫之極大罪中乎?要求馬居士永遠不要再寫這些東西。 至陰曆八月的時候,大師因為催印《觀音頌》到上海,在友人那裡,見到馬居士油印的《印光法師傳》,大師拿回來撕掉了。當時馬居士也寄在居太平寺。大師對他說:「汝以此恭維光,甚於持刀殺光百千萬倍。」囑咐他千萬不要流布。但是馬居士早已把稿子寄到《海潮音》登報了。 過了一段時間潘對鳧居士寄來了刻印的《印光法師傳》,大師以為才印不久,尚可收拾,所以請徐蔚如居士勸潘居士盡行焚毀。又令上海居士林,凈業社,各於《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凈業月刊》發表聲明,免致不知者以為馬居士是按照印光大師的意思而作的傳記。 等到大師收到潘對鳧居士的來信,才知道傳記已經廣泛擴散,不可收拾了。大師遂悟孟子,子思,及佛所說之各事理,而心中已於此了不介意。大師給潘居士的回信說:「是蓋宿業所使,只可自怨宿生少栽培,何暇怨彼之妄造謠言乎。馬契西此舉,光於一切前境,皆悉無煩計慮,或可完我天真,卒能無愧於自心耳,則是因禍而得福,實為大幸。閣下所印之傳,隨閣下意,燒之也好,散之也好。如其愛我情殷,略將光誡彼之意,撮略敘百數十字,印於皮子裡邊之白墊紙中,以免無知者之效尤更好,並非為洗雪此誣,免人唾罵也。何以故,唾罵者愈多,光得利益愈深,以非光自為,而光受唾罵,則其消業障而增福慧,有如金剛經十六分所說者。光色力衰弱,冗事繁多,以致凈業工夫,徒慚疏略,得此因緣,用作不修而獲益之據,幸何如之。」 印光大師對這件事最終是怎麼看待的呢?大師說:「前者大夢未醒,致有衝突,不勝慚愧。今夢醒矣,本欲無言,然恐閣下或有未喻,且略陳之。孟子云,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此語,極確切,而未明其所以然。佛說一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各有前因,致獲現果。了此,則只宜自懺宿業,何暇怨人乎哉。所以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受寵若驚,受辱不怨,逆來順受,無往而不自在逍遙也。」 陰曆十月初八,尤雪行(惜陰)居士來信,為其親戚沈顧氏求皈依,大師回信為取法名冀西。大師順便要求說:「聞馬契西亦住林中,春間見其所作印光傳,光撕而切誡,永勿流布。秋間又見與雪竇和尚者,光又撕而痛斥之。倘再流布,當令出林,勿擾林眾。印光何罪,得此造謠言之皈依徒弟,以致令見聞者唾罵。閣下與光,心交有年。彼既欽仰閣下之道德,當切誡務實。勿只張羅虛名,致永貽羞辱與罪咎也。」按照大師的要求,馬契西居士在《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上刊登了懺悔啟事。 其實,馬居士作的《印光法師傳》,今天看來很普通。大師之所以反對,是出於一向嚴謹的態度和對佛門流弊的針砭。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印光大師是多麼實事求是,反對好名惡實啊!附錄:印光法師傳馬契西拜稿凈土一宗。自世尊無問自說。諸大菩薩。莫不依教奉行。大法東來。廬山遠公乃振其綱。善導和尚為浚其源。其後宏闡之者。代不乏人。永明蓮池其尤著也。在俗如劉遺民。王日休輩。或結社以精修。或著書而勸導。卒感化佛授手坐脫立亡。良以一切諸法從此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三根普被。萬匯齊收。能因該夫果海。自果徹於因源。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誠為三世諸佛度生之妙道。九界眾生出苦之捷徑也。乃者去聖時遙。真修日尠。宗教迷濛。無禪無凈。聖人不出世。萬古如長夜。可不哀哉。唯我普陀山聖量上人世稱印光法師者。為能中興其盛。師俗姓趙氏。父某。母某氏。陝西郃陽人。少為儒生。有聲庠序。間因事至南五台。聆一僧開示。默有悟。入年二十一。遂慨世相無常。出家圓光寺。時清光緒七年也。次年受具足戒於安康雙溪寺。由是遍參知識。叩向上事。博覽藏經。淹通宗教。紅螺山講席盛都下。師登壇副講。萬指圍繞。鮮不傾心。諦閑法師因溫州頭陀寺請藏。師為之襄助。並偕諦公同朝五台。光緒十九年。普陀化聞老人請經入京。乞紅螺主僧物色檢閱。因以師進。師護藏至山。僉推法雨上座。師亦愛其林壑幽邃。宜於辦道。止焉。二十三年夏。講彌陀疏鈔於珠寶殿。講畢。閉關三年。自是深究毗尼。脅不沾席。一衲外無長物。恆隨侍者無一人。終歲居藏經樓。脫粟糲食。沛然若自得。影不出山垂二十年。二六時中唯持彌陀名號。篤信大勢至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之經訓。嘗曰。一切法門皆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絲毫未盡。則生死輪迴。依舊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著。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如此中下。又何待言。以是不能普被三根。暢佛本懷。唯依念佛求生凈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與未熟。惡業之若輕若重。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定蒙彌陀垂慈。接引往生凈土。又曰。大矣哉凈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當遜其奇特。十念一念。即登不退。歷劫修證者。當仰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禪教律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證大菩提。九界眾生舍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法。下不能普被群生。是以華嚴海眾。盡導十大願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如斯大力用諸佛共宣揚若此。極發揮諸祖皆如此。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譚。一乘無上之大教也。是以禪教律師苟有辨難詰問者。師稱性判答。若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灑稠林。聞者心悅誠服。且號之為大無畏雲。全山僧眾數盈百千。咸沐德化。若長生庵之開如。三聖堂之真達。尤為法門莫逆之交。然師身戴至德。終不可掩。乙卯年。高鶴年朝山。攫師文稿數篇。印於上海佛學叢報。狄楚青乞師作論以揚大法。浙西徐文蔚。甌東張雲雷。向各方搜集師談道之作。都百篇。刊之於京。未幾又囑商務書館梓版流通。署曰印光法師文鈔。詞旨懇惻。禪凈分明。在教在禪。庶末後共生西方。為救為歸。俾初機而作南針。語語由老人光明藏中流出。置諸蓮池憨山集中。幾莫能辨。賢士大夫流通內典。非經老人校閱鑒定。不取漫為。宰官居士。若梁新會。馮夢華。魏梅蓀。黃涵之。王悅山。陶在東。王芝祥。施省之。孫玉仙。王幼農。王一亭。蔣竹庄。潘對鳧。關絅之諸君。或頂禮皈依座下。或親近以為外護。遠及海外南洋蒙藏等處。莫不航海梯山以問道妙。得片言隻字。貴逾奇珍。昔者陝督陳柏生。委定慧和尚促師返秦。宏揚法化。師以目疾不果。然歸歟之情。未嘗忘懷於故鄉也。壬戌春。定海陶縣長撮師行狀以聞。蒙徐大總統頒悟澈圓明匾額一方。指令雲。該首座以曇鸞之宏願。踵善導之遺規。妙應時機。圓音普被。亟宜表揚。以資觀感云云。師聞之。深滋不悅曰。名者實之賓。所貴為沙門者。為能上宏佛化。下利眾生耳。若是者。世諦之榮耳。此何可者。其高潔類如此。師風旨孤峭。岸然不苟。而機神坦邁。不好與非類游。望之不肅而嚴。達官貴人至。從不出一輕媚語。居士之問道請益者。率以凈土為指歸。語子以孝。語弟以恭。對症發葯。不落閑言。有不喻者。則反覆指說。必使恰恰合宜。雖父母之於孩孺。不是過也。甘露醍醐。飲者心泰。不蓄財。好施與。民九。北五省亢旱成災。師將其刊文鈔銀五百元慨然賑之。十年。浙東水災。亦續出巨款。故鄉衲子凍寒無告。乃以衣單綿帛寄之。普陀太子塔年久失修。囑門下陳性良募緣修之。用費五萬有奇。蒙各任大總統及各省長官贊助。以底於成。同時 頭牌坊及海岸亭。煥然一新。迄今多寶佛塔。湧現霄漢。崇基廣構。丹輝照映夫海濱者。未始非師之力也。自司法部令行各省監獄講經以來。定海知事懇師物色教師。乃推智德法師前往。獄囚多有從而化者。雖山上郵差。日趨座下。亦染道妙。是可知法味入人深也。師念三藏經典為諸佛法寶。古德著述為眾生良導。故流通法華入疏三十二祖傳觀經善導疏辨異錄刻藏緣起隨自意三昧安士全書等書。多至百千萬部。近今諸山叢林。若杭州之凈慈梵天常寂光廬山東林。莫不爭延法席。師懼門庭多累。有妨清修卻之。師形軀魁梧豐偉。平頂古貌。生於清咸豐辛酉年十二月十三日。今春秋六十餘矣。法體與悲心並健。道價共日月爭光。少病目至盲。洎持號焚修。雙目復明。世人異之。前歲宗叔恂庭養痾入山。八月師名之曰契覺。朝夕開示。彌感法乳。吾師誠黑暗崖下光明燈也。生死海中大願船也。西受教於門下。棲心於凈域。鑽仰德徽。輒深嗟嘆。因備序之。庶同學有取法焉。   上一篇:臨終哀號 聲如狗叫下一篇:印祖故事:應邀請無錫說法,住蘇州親自汲水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29165.html)
推薦閱讀:

女人如何發現自己男人出軌?看完這些故事男人要慌了
未名未央夜
如何以「一顆流星划過天際」為開頭,寫一篇小故事?
你聽過最恐怖的故事是什麼?

TAG:故事 | 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