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重生(組圖
5月5日,遊客在世博會丹麥館參觀「小美人魚」雕塑燈光秀。當晚,世博會丹麥館舉行了燈光秀,鎮館之寶「小美人魚」雕塑隨著燈光變幻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上海世博園區夜場增添了魅力。圖片來源:新華網
5月5日,丹麥國寶「小美人魚」雕塑在燈光秀中變幻色彩。當晚,世博會丹麥館舉行了燈光秀,鎮館之寶「小美人魚」雕塑隨著燈光變幻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上海世博園區夜場增添了魅力。
一部《歲月神偷》,挽救了一條本要被拆除的永利街;一部被定為「三級」的《志明與春嬌》,卻因為口碑爆好在香港取得了600萬的票房,最後還順利引進內地;一部《月滿軒尼詩》,讓香港電影重拾文藝情懷,也讓沉寂了兩年之久的湯唯復出。香港電影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也經歷了21世紀前十年的低谷,終於,香港本土電影在近年出現了「重生」的跡象。港片 從輝煌到沒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邵氏電影多年積累的人才在這個時代大放異彩,吳宇森、徐克、王家衛……類型各異、才華橫溢的電影人紛紛橫空出世。那時,香港電影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香港本土,向北延伸到大陸和台灣地區,向南延伸到整個東南亞。當時大陸才剛剛開放,錄像廳如雨後春筍般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香港電影一時間就成了錄像廳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片源。在幽暗骯髒的錄像廳看港片,也成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電影每年的產量為200多部,好的年份甚至突破300部。電影從業者都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有開不完的工。像周潤發、成龍、張曼玉等大腕明星更是片約不斷,時常要在拍一個戲的間歇拍另外一個。當時,周潤發創下了一年拍片11部的紀錄,但很快就被張曼玉打破。張曼玉因為一年拍12部電影,在業內有了「張一打」的外號。黃金年代的香港電影,不僅產量多,質量也相當上乘。張徹的徒弟吳宇森拍出了後來讓他蜚聲國際的《英雄本色》系列;林嶺東拍出的現實題材的代表作《監獄風雲》兩部;而徐克與李連杰合作的《黃飛鴻》系列也風靡一時;剛從編劇轉型導演的王家衛也找到了合作拍檔杜可風,憑藉《阿飛正傳》、《東邪西毒》逐步奠定自己藝術片大師的地位……
然而,在輝煌之際,香港電影也給自身埋下了衰敗的伏筆。電影市場的繁榮讓很多商人(包括一些電影從業者)把電影看作賺快錢的工具,大批粗製濫造的跟風之作應運而生,嚴重敗壞了觀眾的胃口。成龍曾經舉過例子:「一個殭屍片成功,他們就拍100部殭屍片;一個英雄片成功,就拍100部英雄片。」當時很多電影開拍時連劇本都沒有,到了現場再靠導演和演員一起臨時發揮,一部電影半個月就拍完。另外,當時盛行抄襲之風,不尊重原創,這也導致王家衛養成了邊想邊拍的「習慣」來保護自己的原創劇本。到了2000年以後,香港電影市場直線下滑,到2007年時全年只有51部電影,港產片票房總額只有2.75億港元,而1982年的時候香港全年港產片總票房就已經達到4億港元。重生 北上留守 各有精彩
香港電影走下坡路的十年間,曾經風雲一時的電影人也各自尋找出路。吳宇森、周潤發、李連杰等去了美國好萊塢發展,希望在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一顯身手;吳思遠、陳可辛等一批電影人敏銳地發現了剛開放的內地市場商機無限,引領了香港導演「北上」的風潮;而無線電視台出身的一批電影人——杜琪峰、韋家輝,以及香港電影的後起之秀彭浩翔等人則選擇留守香港,做好本土電影。十年的低谷期過去,闖蕩好萊塢的回來了,「北上」的導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留守香港的導演也有上乘的作品問世。種種跡象顯示,香港電影顯示出了復甦的跡象。北上 磨合中尋發展2004年初,隨著《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簡稱為CEPA)正式生效,香港電影以合拍方式進軍廣闊的內地市場。在本土市場急劇萎縮的同時,香港導演選擇在內地開闢第二戰場。然而,磨合總有摩擦,內地和香港審查制度的迥異,成了制約很多香港導演發揮的枷鎖,香港導演所擅長的警匪片,以及一些有賭博情節的娛樂片都較難在內地過審。所以,香港電影人必須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尋找到契合點切入。在這點上,做得最為成功的要數陳可辛。他以一部《如果·愛》打響了進軍內地市場的頭炮,不過,這部片子雖然在各大獎項上大勝,但票房只有2千多萬。不過,他隨後的《投名狀》顯然找准了點,該片得到了中影集團的鼎力支持,票房過億並且口碑上佳。之後的《十月圍城》在口碑上更勝《投名狀》一籌,但因為檔期的原因沒有拿到預想中那麼多的票房。而目前正在上映的爾冬陞導演的《槍王之王》在口碑上和票房上都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當然,香港導演在內地的磨合一方面可以取得票房的成功,但也會讓香港導演失去了自身的一些特點。作為一部以香港為背景的故事,《十月圍城》在香港本土並不特別賣座就很能說明問題。留守 堅持中找突破
在大批香港導演北上之際,杜琪峰、韋家輝和他們創立的銀河映像選擇了留守,拍香港本土電影。十多年過去了,《暗花》、《槍火》、《黑社會》等一部部作品拍下來,銀河映像也逐漸從香港電影的邊緣走向中心,逐步成為香港本土電影的標誌。另一個被動留守的,是香港電影的後起之秀彭浩翔。彭浩翔出道拍電影時找不到大投資,為了儘可能縮減拍攝資金而練就了拍片的快手,值得肯定的是,他拍出的電影質量都不錯,《公主日記》、《買兇拍人》等一系列作品為他在香港和內地都贏得了大批粉絲。今年他憑藉一部《志明與春嬌》在香港電影界再掀波瀾,同時以此進軍內地。彭浩翔和許多北上尋求做主流的導演不同,他稱自己北上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空間,但絕不背叛港產片。香港電影市場淡了,反而給願意安心拍片的導演留出了空間。許鞍華就拍攝了反映內地移民在香港生存困境的兩部「天水圍」,張婉婷、羅啟銳夫婦拍攝了懷舊情懷濃郁的《歲月神偷》,加上彭浩翔十分香港十分市井又十分浪漫的《志明與春嬌》,這兩年香港留守導演表現十分出色。(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楊蓮潔)香港電影曾經輝煌的中堅力量吳宇森《英雄本色》、《喋血街頭》、《縱橫四海》、《辣手神探》徐克《黃飛鴻》系列、《蜀山傳》王家衛《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春光乍泄》王晶《逃學威龍》、《新少林五祖》、《賭神》、《賭聖》、《九品芝麻官》、《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精裝追女仔》、《整蠱專家》劉偉強 《古惑仔》系列林嶺東 《監獄風雲》香港電影開始重生的中堅力量杜琪峰《槍火》、《機動部隊》、《大事件》、《大隻佬有大智慧》、《黑社會》、《放逐》彭浩翔《買兇拍人》、《大丈夫》、《公主日記》、《伊莎貝拉》、《志明與春嬌》陳可辛《甜蜜蜜》、《如果·愛》、《投名狀》、《十月圍城》許鞍華《男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張婉婷《秋天的童話》、《宋家王朝》、《歲月神偷》
推薦閱讀:
※中國奧運十位女傑的華麗「轉身」(組圖)
※高清組圖:世園會花海醉人 奼紫嫣紅嬌艷欲滴
※日常生活中12個最廉價防癌處方(組圖)
※這組圖誰P的,太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