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積德行善 五福自會臨門
做人積德行善 五福自會臨門
在中國,人們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重要的節日里,特別是元旦春節,都喜歡在門上貼「福」字,逢門就貼,以期貼「福」得福,「五福臨門」;相互之間,無論是照面還是發簡訊,也少不了要祝大家幸福快樂,無一不說明人們對「五福」的一種美好的嚮往。
那麼,究竟什麼是 「五福」呢?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如何呢?實際上「五福」出自《尚書·洪範》,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比較通俗的解釋是:「長壽」指年高壽長;「富貴」指家中錢物豐富而且受人尊敬;「康寧」指身無病痛,沒有災禍;「好德」指宅心仁厚,心存美德;「善終」指得以終壽,不因意外之禍早夭。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健康長壽,生活殷實,樂知天命,再加上道德,修好行,就可以說是人的五福了。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幸福觀。
「五福」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只有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一旦分開可或殘缺不全,那就不是十全十美的福。比方說,有的人雖然長壽而沒有福氣,有的人富貴而健康情況不佳,有的人為貧賤而煩惱,有的人身雖富貴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滿足、於清貧悠閑的生活,有的人貧賤而善終,有的人富貴長命而最後卻遭遇橫禍不得善終。人生境遇多得不勝枚舉,「五福臨門」才是十全十美的,其餘的各種情況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好德」,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敦厚純潔的「好德」能夠培植其它四福不斷增長,正是做人積德行善 五福自會臨門。
長壽。自古以來,壽命就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問題。除非在心智上下過功夫的修行人,否則誰都不知道死神什麼時候會跟我們碰面,也許二十年後或者明年,也許是今天或者下一分鐘隨時可能有車禍、地震、心臟等意外災害,就有可能喪失生命。「生命只在呼吸間」,意思是說,一氣上不來,便屬隔世。我們要趁活著的時候,努力學習,積德行善,多為他人,免得臨命終至,急得像一隻落湯的螃蟹。佛門裡有一首偈提醒我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棺材裡的死人不一定是年老的,在人生旅途上,走不到終點而躺下來的大有人在。所以,人不可以自恃聰明才智而輕慢他人,因為聰明而夭折的人也很多;有了財富和地位也不能夠傲慢,因為官貴早死的也乏其人。沒有長壽這一福,其它的福再多再好也享受不了。假若你壽命是10年,你只能享受10年的福;假若你壽命是100年,那麼你就比別人多享受了90年的福。要想多享福,就要命長壽。想長壽,我們就要講究生活規律,科學運動鍛煉,努力學習工作,多交益友諍友,注意營養均衡搭配,美容養生保健,尤其要有一個平和、寬容和樂觀的心態,修養謙虛、助人的品德。
富貴。貧富是講有錢沒錢的,身份的高低叫貴賤。富就是有錢,貴就是受人尊敬。做生意發了財,叫有錢,富人,但未必是貴人。富和貴在《大學》裡面就講到:「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發財我們知道,什麼是「發身」?發身不是發胖,是講要提高自己的身份。凡是有智慧的人,明白生命真相的人,就知道提升自己的身份,從有錢人變成貴人。「以財發身」,就是要用自己的財富,多做有益社會和他人的事情,從而獲得人們的尊敬。「德者,本也;財者,末也。」財就像樹上的枝葉花果,枝葉繁茂,果實累累;「德者,本也。」德是樹的根和干,沒有了德,就難以枝繁葉茂,花紅果實。所以說富貴是生命品質的體現,是幸福不幸福的一個重要標誌。古人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說明我幫你,尊敬人,就能得到別人的尊敬,獲得幸福與快樂。人和人之間的富貴差別,互相比較,就會產生煩惱,因為相比就造成了競爭,成為一種傲慢或自卑;貪求富貴,不如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只要能知足,就可以得快樂;至於所享用財物的多寡、精細,並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們不要因為享用較差的財物而生煩惱心,也不要因為財物享用不自在,而影響到高尚的心靈,或者因為缺乏物質的享用而不安心學習、工作和生活;也不要因為貧窮,而妨害了心智的鍛煉和阻礙樂善好施,為人助人的行為。
康寧。康就是沒有病,寧就是沒有災。無災無病叫「康寧」。自古以來,人們對於生命就格外的珍惜。《黃帝內經》里就講「聖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亂,不治已亂」。聖人特彆強調不要生病,而不是生了病,再去治病。就跟失火一樣,火燒起來了,消防隊來把火撲滅了,但災難已經發生。《黃帝內經》還講,只要我們淡薄慾望,寧靜心神,四肢勤於勞動而不疾倦,生理機能就會順暢,身心安泰,疾病就不會入侵。這些強調的都是,不要治病要養生,讓自己不生病。今天的疾病越來越多,而且得癌症比得感冒還容易,真是讓人感到有些恐懼,所以必須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啊!康寧就是沒有災。或許我們對災難有過許多感受,但我們天天碰到,時時會發生的有種災難,那就是信任危機。比如夫妻失信吵架離婚,兄弟失信大動干戈,朋友失信反目成仇,生意失信生意難成......所以,卡耐基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信任決定著你的事業的成敗,我們現在不是沒有產品,是缺乏信任,在做生意當中最難的事,彼此之間不信任,相互扯來扯去,耽誤了很多時間。在諸多不安定因素當中,誠信危機是首當其中。一個企業,一個家庭,一個人,不解決誠信問題,就難有康寧。
好德。「好德」是五福中是重要的一福。一個人有了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德,他就會獲得受用不盡的幸福。因為好德能贏來長壽、富貴、康寧和善終。所以,好德是一切快樂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運和福氣的根本。好德需要不斷培植,只有播種才有收穫,一味地享受就會變得貧窮匱乏。古人講得好:「保藏的東西不一定屬於自己,享用的東西不再屬於自己,只有施捨的東西才真正屬於自己。」在中國先賢的典籍里,對德的種類和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比如《中庸》把分為智、仁、勇,只有仁愛而沒有智慧,會產生為虎作倀的流弊,有智識而沒有仁愛會危害社會;有智有仁,而沒有勇氣實行,則一切美德成了空談;《論語》把德分為溫、良、恭、儉、讓,溫和柔軟可以導致心理健康,善良仁慈可以導致長壽善終,誠懇恭敬可以導致平安寧靜,節儉勤勞可以導致財富和身體的健康,謙虛禮讓可以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保住前面四種德行而不致流失。「上德不德,下德執德」,意思是說,品德高的人絕不會執著功德和名利,只有品德不太好的人才會計較功德和名利。福禍無門,惟人自取,古人講修身不僅是「保全身形,護養生命」,而主要是對自我道德的完善。不要以為黑暗中可以為所欲為,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造的孽還可以逃避,而人自己作的孽是無論如何也逃避不了的。有福的人好德,越好越有德。我們要修養好的品德,做有福享的人。
善終。看一個人死的狀況,也就知道這個人有福沒福,還可以看出他生命品質的高低,這跟官大官小,錢多錢少一點關係也沒有。人都是要死的,但死的情況不一樣,最好的死法是壽終正寢,無疾而終,而我們有些人的死多半是垂死掙扎,有被打死罵死的,有病死的、氣死的、弔死的,還有卧軌死跳湖死的,等等,雖然死的不同,但都不是善終。善終還有層意思是人死了以後子孫後代不絕,家業還能繼續興盛,假如人死了以後,無人繼承,家業衰敗,就不叫善終。正如《易經》里說的那樣:「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積善之家一定會生一個貴子,讓家業振興;積不善之家沒有子嗣,即使有子不善,家業就會走向衰敗。可見,一個人要想得到善終有「餘慶」,那就要祛除乖張戾氣,改掉過錯,多多積德行善、助人為樂。死有重於泰山,輕如鴻毛之別,苟且偷生不如捨生取義。如果是為了利益大眾,再大的困難都值得去做;如果真的能救世濟人,就應該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所以我們應該觀察一個人志的高尚與否,而不可以死的形態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
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人大常委會 劉選啟
推薦閱讀:
※第13節:"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2)
※農曆哪月出生的人,上輩子積德行善,這輩子福報多多
※智諭法師《無量義經略解》德行品第一
※一誠長老《無雜相》:大德行持 總在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