諂諛者宜惕(金台隨感)人民日報

諂諛者宜惕(金台隨感)

懷 鑾

《 人民日報 》( 2013年04月08日 24 版)

  人都知溜須拍馬的諂諛之風不好。概括起來說,阿諛奉承有三大危害:一是使被諛者聽不到真話,看不到實情,見不到真面貌,聽到的,看到的全是一片鶯歌燕舞,最終偏聽則暗,判斷失誤;二是使被諛者個人的「愛好」,成為拍馬者的「突破口」,漸漸全面淪陷,失去理智;三是諂諛者可能處處受到袒護,變成好人受氣、小人得志的局面,把人際關係弄得複雜、緊張,污染風氣,敗壞作風。

  諂諛,實際上是一種欺騙。它之所以有市場,根子還在聽任甚至享受諂諛者身上。因為喜歡人奉承,就必然有人投其所好。而諂諛者為何要諂諛?原因很簡單,是看中其手中的權力,背後的利益。如此,一旦權力退去,利益散盡,諂諛者也就吸完了給養,鳥雀般散去而又忙著諂諛下一位去了。司馬遷在《史記·汲鄭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有個下邦人姓翟的,起先當廷尉(最高司法官)時,賓客來往極盛,把大門都堵塞了,罷官後,則大門外可羅雀。後來,翟公官復原職,又當了廷尉,賓客們又準備前往巴結,翟老先生便在門上寫了二十四個大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這番話,對人情世態的分析,真是再透徹不過了。也足以說明「諂諛者不忠」,「諂諛者宜惕」的道理。「諂諛在側,善以障塞,則國危矣」,這是古人對歷史和世態的經驗總結,對今天來說仍很有現實教育意義。

  歷史經驗告訴人們,對諂諛者要提高警惕,因為奉承是一種麻醉劑,不僅麻醉人的大腦神經,更會腐蝕人的靈魂,使人失去理智甚至良知。如此可解書中為何說「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意思就是,迎合、奉承的人再多,也頂不上一個敢講真情說實話的人寶貴。


推薦閱讀: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5.11)
友誼之旅 合作之旅·杭州日報
安倍晉三參拜史·杭州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8.02)
人民日報:山西隱秘政商圈被連根拔出

TAG:人民日報 | 人民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