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那些珍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國寶藏品(六)

三十五、羅漢圖

南宋 劉松年 軸 絹本設色 縱:117cm 橫:55.8cm

劉松年,南宋四大家之一(李唐、馬遠、夏珪,繪畫領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居清波門,故人稱之為暗門劉。淳熙間為畫院學生,至紹熙年間成為畫院待詔。師張敦禮,工畫人物、山水,而神氣精妙,過於其師。寧宗時進「耕織圖」稱旨,賜金帶,時稱絕品。

此軸為台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劉松年的三幅羅漢圖中的一幅。幅中羅漢濃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樹沉思。身側隨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樹上長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觀,畫面生動。此羅漢臉上滿佈皺紋,雙眉蹙起,神情專註,栩栩如生。全作用筆變化多端,衣紋流暢羅漢頭後的圓光,及三樹枝柯掩映,層次分明。全畫敷色研麗,繁縟精美,皆臻絕紗。

三十六、雪灘雙鷺圖

南宋 馬遠 軸 絹本淺設色 縱:59cm 橫:37.6cm

馬遠,南宋四大家之一(李唐、劉松年、夏珪,繪畫領域),字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光宗、寧宗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其不論構圖(通常都是畫面中的一角因此也稱「馬一角」)、筆法或意境均有新意,創立「水墨蒼勁」一派風格。與夏珪齊名,人稱馬夏。

此圖繪雪崖枯枝,蘆竹寒汀,灘旁四隻白鷺,均做瑟縮之狀,寒天的景緻,令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濃淡墨色畫出的樹石、遠山和蘆草,對比於留白的積雪處,和幾不見墨痕的白鷺們,在黑白之間,充分表現出清冷的意趣,達到了畫雪得其清的境界。另從岩壁上伸出的枝幹,曲折延伸,勢如蛟龍昇騰遊動,這種筆勢往下拖垂,形成長而斜向伸出的畫枝方法,正是其典型的「拖枝馬遠」風貌

三十七、溪山清遠圖

南宋 夏珪 卷 紙本水墨 縱:46.5cm 橫:889.1cm

夏珪,南宋四大家之一(李唐、劉松年、馬遠,繪畫領域),字禹玉,浙江錢塘人。善畫山水、人物,長於運用禿筆,畫樓閣亭台不用界尺,只信手為之,筆意精密,奇絕突兀,氣韻頗高。其構圖通常被稱為「夏半邊」。

本幅為十張紙接成,除第一段為二十五公分外,後九段均大約九十六公分左右。畫中景物變化甚多,時而山峰突起,時而河流彎曲。畫家運用仰視、平視和俯視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巒和層層疊疊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為不同的視點在各個獨立的段落里,產生獨特的空間結構。畫松樹林木筆墨變化非常多,畫山石的斧劈皴法從李唐變化而來。畫家以乾枯的筆墨勾畫石壁輪廓,再用夾雜著大量水分的筆墨迅速化開,使畫面上產生水墨交融,淋漓暢快的感覺。

三十八、赤壁圖

金 武元直 卷 紙本水墨 縱:50.8cm 橫:136.4cm

本幅無名款,後考證作者實為武元直。武元直字善夫,號廣莫道人,金章宗完顏璟明昌時中進士,善畫山水。

該畫作作者以蘇軾《赤壁賦》成畫題。畫中東坡頭戴高裝巾子,與二客一船夫,泛舟蕩漾於江水之上,「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赤壁則是「斷岸千尺」;水則「江流有聲」;畫中強調風動松折,對山石之描繪,為典型之斧劈皴法,筆意健勁,恰似持利斧斫出山壁凹凸,對山石更是曲盡質感堅硬。扁舟雖小僅寸餘,但以小點連綴成形,點之跳動,如音符叮噹有聲;水流旋渦,迴瀾起伏,輪轉旋律有韻,去而又還,筆調充滿著音樂性。兩岸之間,大江東去,氣象萬千,煙波浩渺。

三十九、秋庭戲嬰圖

北宋· 蘇漢臣 軸 絹本設色 縱:197.5cm 橫:108.7cm

蘇漢臣,汴梁(今開封)人,靖康之難後,跟隨宋室,遷居錢塘。他早年曾當過民間畫工,宣和年間被徵入徽宗畫院。擅長畫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嬰題材最為人所讚賞。

本幅畫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佈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專家根據畫中姊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另外加上全畫的描寫細膩寫實,符合北宋末期的宮廷院畫特質。因此根據這兩項線索,推測此作完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徽宗朝的宣和畫院時期。

四十、漢宮春曉圖

明 仇英 卷 絹本設色畫 縱:30.6cm 橫:574.1cm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少時嘗為漆工、畫磁匠,後學畫於周臣,特工臨摹,頗能奪真,精麗豔逸,無慚古人。山水、人物、樓台界畫,靡不精細入神。為明四大家之一。

此卷蓋描繪宮中嬪妃生活。畫中園庭殿宇極其繁盛,台閣、欄杆、門牆皆用界筆畫成,精細入神。而人物勾勒筆法秀勁,設色青綠重彩,穠麗典雅,其畫雖仿宋人,然有超越之處。是中國人物畫中不可多得的一件精品之作。

四十一、荷諸睡鳧(fu)圖

明 呂紀 軸 絹本設色 縱:174.5cm 橫:104.2cm

呂紀,浙江寧波人。字廷振,號樂愚,亦作樂魚。呂紀為明代中葉著名的宮廷花鳥畫家,孝宗弘治間值仁智殿,官至錦衣衛指揮。其花鳥初學邊文進,後摹仿唐宋諸名家,結合工筆、寫意法,呈現出多種面貌,頗具個人特色。

圖繪月夜時分,嵐霧凄迷,蘆葦、荷葉隱現其間,洲諸上棲息大雁四隻。構圖上只有近、中景,遠景則多省略不繪。本幅雖有呂紀名款,但專家仍然認為其有存疑之處,且通幅之筆力較為薄弱,應當非呂氏之原蹟。但其景物佈置與氣氛營造與另一張本院收藏呂紀「秋諸水禽」頗為接近,故此應為一相當忠實於呂氏風格之仿作,可從此畫中一窺呂紀寫意風格的面貌。

四十二、陶穀贈詞圖

明 唐寅 軸 絹本設色 縱:168.8cm 橫:102.1cm

唐寅,吳縣人。字子畏、伯虎。號六如,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擅詩文書畫,尤以畫藝見長;初師周臣,繼而研學李唐、馬遠、夏圭,山水獨具一格。

此畫作根據歷史故事創作而成作(北宋初年,陶穀(gu)出使南唐,時南唐國力弱小,而陶穀態度傲慢,在南唐後主面前出言不遜。南唐臣僚忿而設下圈套,派宮妓秦蒻蘭扮做驛吏之女以誘之。原本盛氣凌人的陶穀,見到溫婉美麗的秦蒻蘭之後,不禁為之邪念萌動,曲意奉迎並贈詞討好,變得庸俗不堪,遂敗慎獨之戒。不日,後主設宴招待陶穀,陶氏再次擺出正人君子派頭,後主舉起酒杯令蒻蘭出來勸酒唱歌,歌詞即是陶穀所贈,頓時弄得陶穀面紅耳赤,狼狽至極。)

畫中人物刻畫,工謹微妙,陶穀拈鬚倚坐榻上,旁置筆墨紙硯,前面燃著紅燭。秦蒻(ruo)蘭束髮高髻綉襦羅巾,坐彈琵琶,情態生動逼真,正是贈詞前後的情景。背景之樹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畫屏也都精心刻畫,不獨佈局得體,設色秀研,而且理趣兼優,形神俱佳。右上有唐寅題詩:「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發紅。」詩情畫意,寓意殊深。

四十三、仿王蒙夏日山居圖

清 王原祁 軸 紙本設色 縱:96.5cm 橫:49cm

王原祁,字茂京,號麓台,江蘇太倉人, 清四王之首王時敏孫。康熙三十九年補右春坊右中允,奉命鑑定內府書畫。後入直南書房,擔任御前染翰,專為皇帝作畫,康熙四十四年奉旨纂輯《佩文齋書畫譜》,而其畫論著作《麓台題畫稿》、《麓台題畫稿》、《雨窗漫筆》文中有關如何經營位置、筆墨、設色,是清代畫論的精髓所在。

該件畫作畫風近似元代王蒙,畫面深秀細密,布局繁複緊湊。全圖以塊石累積作大山,筆墨交融而層層入深,先以淡墨著輪廓,再逐次渲染,又以乾筆皴擦,後以焦墨提醒。畫面僅有上方天空留白,其餘皆為深林重章所佈滿,表現出林木蒼鬱之景象。為其仿王蒙系列中極精之品。

四十四、牡丹圖

清 惲壽平 冊 紙本設色 縱:28.5cm 橫:43cm

惲壽平,江蘇武進人。初名格,字壽平,號南田。後以字行。惲壽平小時候就跟隨伯父惲向學畫,因為其風格和其伯父差不多。其伯父惲向以元朝畫家黃公望為學習的對象,畫風沉雄。史記惲向見到王翬的山水畫後,即對王翬說:「此道讓兄獨步,格恥為天下第二手。」於是專心致力於花卉畫上的研究,以沒骨花卉聞名,不鉤花葉、枝幹的輪廓線,直接用顏色或墨畫出花朵葉形,創出獨特風格。

此幅畫紫、紅、白牡丹三枝,或正或側,俯仰掩映,曲盡其態。利用賦色的濃淡、明暗表現花瓣豐富的層次變化,而花葉之翻轉向背、枝節細微部份都仔細交待,毫無鬆散之處。全圖設色明麗鮮艷,於光輝燦爛中,別有一種清澄明朗、高雅脫俗之神韻。

推薦閱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的約翰·湯姆遜照片(修改稿)
上海博物館玉器分享,分分鐘震撼你的眼球…
保利博物館合集
昭君博物院

TAG:台北 | 國寶 | 故宮 | 台北故宮 | 寶藏 | 藏品 | 知道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