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權臣多爾袞,皇上見面也要喊爹!給順治留下一生陰影!
順治是康熙的生父,清朝入關後的首任皇帝,他在剛上位的時候只有六歲,放到現在是一年級都上不了的。長大之後,還喜讀漢書,遭到滿清保守派的抵制,一生都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下。後來甚至準備跑去當和尚。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正白旗旗主,順治時期的攝政王。可以說,多爾袞「區區」當個攝政王都是妥協的結果:多爾袞本身差點當上皇帝,又為滿清入關立下漢馬功勞。如果他當初狠狠心,估計後來就沒順治什麼事情了。
兩人一較,多爾袞根本不會把順治放在眼裡。朝廷唄多爾袞牽著鼻子走,每次多爾袞和順治發生爭執的時候,文武百官包括順治的母親孝庄太后,根本沒有人站在順治一邊。後來,多爾袞的稱號從「攝政王」最後變成了「皇父攝政王」,據說其中涉及多爾袞和孝庄太后兩人的秘密關係,這裡就不多分析了。只說順治,他這個皇帝見到多爾袞要喊聲「皇阿瑪」,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吞。
可以說多爾袞不死,順治就只能當一輩子傀儡。不過多爾袞因為好騎射的干係,打獵墜馬身亡。死後,多爾袞還獲得了「清成宗」的稱號,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順治對這種稱號必然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終於掌權的順治,過了兩個月就宣布了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十多年過去了,還不忘這切齒之仇,當有大臣稱頌多爾袞的功勛,後果就是被流放寧古塔充軍。
順治對多爾袞的仇恨,甚至影響到政策的執行。他對多爾袞排斥到了只要和多爾袞有過交情的人,順治就會討厭。而成為多爾袞政敵或者被打擊過的人,順治執政以後都會重用。
有一個很慘烈的故事,可以說是「圈地引起的血案」。在這起血案中,喜歡漢文化、重用漢臣的順治,原本準備處置滿清貴族。最終卻360度大旋轉,下令處死漢臣陳名夏。這件事情過後,順治感到非常惋惜。後來一次遊玩時提到陳名夏,順治就說:「陳名夏多讀書,問古今事了了。即所未見書能舉其名。」後來沉默了一會兒,接著說:「陳名夏終好。」
這件事情的起因和結局都是因為多爾袞。
多爾袞生前頒布過「跑馬圈地」的政令,導致社會矛盾激化。順治執政後,堅決反對這條政策,一方面是因為政策是多爾袞頒布的,另一方面是因為順治親漢。順治熟讀四書五經,學得都是「治國齊家平天下」這種理論。他還曾經在宮裡經常穿漢式服裝,還曾經頭戴明朝皇冠、身穿明朝皇袍,對鏡沾沾自喜,認為比滿服強多了。他自己的正宮,是一個也不喜歡,因為順治覺得他們漢語水平太低。後來董鄂妃在順治後宮中步步高升,就是因為董鄂妃通曉漢文化。
當朝廷接到一起圈地案後,順治第二天召見群臣,讓大臣鰲拜把事情講清楚,準備處罰圈地的滿清貴族。與會大臣分成兩撥。一邊是代表官僚利益的滿族權貴,一邊是級別稍微低一點的漢人官員,他們代表的是平民利益。在鰲拜說完了案件的來龍去脈之後,漢官團結一致,都認為除了退地以外,主犯還應該殺頭。帶頭的漢官正是陳名夏,和其他漢官一起聯名上奏,給順治施加壓力。
滿清八旗
由於言辭激進,順治偏偏心情不好。便將陳名夏下獄審判,由吏禮刑三部從嚴審理這案子。六部掌權的都是滿族大臣,對陳名夏當然是沒什麼好印象,借著這次機會落井下石,一致給出了殺頭的結論。
火氣過後的順治心軟,想赦免陳名夏。這時候八王之一的鄭親王急忙進宮阻止順治,把陳名夏曾經巴結多爾袞的事情說了一通。雖說順治親漢,但是一說起多爾袞。順治當場就怒火朝天,下旨:陳名夏,賜死!事後,就有了前面順治的哀思。若干年之後,順治也一直對鄭親王耿耿於懷,他覺得鄭親王用一句「多爾袞」,就改變了自己的判斷,非常可惡!
順治一生叛逆,後來他拒絕婚姻安排,再後來又想去當和尚。其中一點重要原因,就是多爾袞給他帶來的陰影太過沉重,令順治覺得: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想要掌控他。
點擊鏈接,你將了解到更多關於順治帝的故事:
鄭成功打到江南之後,順治說了句什麼,令庄太后拿起冷水澆了順治一身?
董鄂妃原本是滿清親王的媳婦,後來卻入宮成為王妃,「綠帽子」戴在誰的頭上?
滿清為何歷代都要與蒙古部落聯姻,而順治為何總是想辦法退婚?
針對《少年天子》這本書,我們還安排了一個小活動:點擊小程序參與本書評論,評論順序為第6、16、26、36......尾數為6的軍迷朋友,各送相應的數字紅包
(掃碼加好友,有機會獲紅包)
推薦閱讀:
※嘴相看出你的一生命運好壞
※那世一生 捻一縷清風 雨落今生
※霍去病: 馳騁沙場 戎馬傳奇一生
※獨立是女人一生的功課
※能改變你一生運勢的四種風水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