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皮膚病,都用艾灸!哪裡癢就灸哪裡,百試百靈!
一、春癢難耐,皮膚病爆
春季一到,又進入了皮膚病爆發季,最近就有很多灸友留言蕁麻疹之類的問題。這是因為:眼下正乃冬春換季時期,陽氣開始升發,地氣動蕩、陰陽之氣交替頻繁,皮膚從原先的禦寒狀態還未完全轉換過來,容易引起過敏和皮膚不適。
然後隨著陽氣的不斷升發,人體氣血加速循環,使得器官功能超強發揮,內分泌也開始變得旺盛,而皮膚排泄能力趕不上體內分泌的速度,就容易堵塞皮膚,導致皮膚病爆發!
再加上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節,空氣中的粉塵、花粉、柳絮等含量較大,這些物質都非常容易附著在皮膚表層,造成毛孔堵塞發炎。而萬物復甦的同時,細菌病毒也復甦了,發炎加感染,皮膚病層層遞進的爆發。
最要命的是,春季還多風,風邪旺盛,又會加劇瘙癢。繁體字「風」,底下是一個「蟲」字,意寓的是風邪就像一個蟲子,跑到哪,哪就出問題。因為風性善行,喜歡全身亂竄,大凡沒有定處,變化無常,遊走不定的疾病,都與風邪有關,皮膚病、瘙癢就是典型。
二、艾草,植物中祛癢高手!
在韓國,女人「視艾如命」!韓國女人喜歡將新鮮的艾草煮熟後榨汁喝,被認為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之功效。有些人常在家中用艾草熬水,倒入浴池來個艾草浴,可令肌膚長久保持濕潤, 經常使用還可使身體保持清香,殺菌消炎,預防皮膚過敏。
艾葉中所含的揮髮油有活血、消腫、止痛、收斂、止癢、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抗細菌、抗真菌等多種作用,外用可治療多種皮膚病。故而夏季蚊蟲叮咬,記得要用艾煙!
首先要說的是,艾葉的香味成分(揮髮油)揮發出來後,不僅能抑制或殺滅房屋周圍環境中的細菌和病毒,還可散佈於人體皮膚上,能殺滅進入人的皮膚表層的細菌病毒,還可在皮膚表層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細菌病毒的侵害。
若通過燃燒艾葉煙熏或煎煮艾葉洗浴,則由於高溫的作用其香味成分揮發更徹底,效果會更好。所以,如果我們皮膚瘙癢的話,用艾葉煎水外洗,就能取到止癢作用。此外,蚊蟲叮咬,也可用艾葉!
三、凡是皮膚病,都可用艾灸!
《類經》:「癢者散動於肌腠,故為陽」,說明瘙癢之症多在表屬風。《針灸大成》:「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達」,說的是:治療皮膚病,除了艾灸,其它辦法都難以抵達病灶。由上可知,皮膚病更適宜用艾灸來防治。
艾灸不僅可以消炎、殺菌消毒,並且艾灸熱力深透局部,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抑制滲出,提高免疫,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對於大多數皮膚病有非常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包括過敏、皮炎,濕疹,牛皮癬,神經性皮炎,銀屑病等皮膚類疾病,艾灸都能有效治療。另外除了灸法以外,用艾葉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能調理多種皮膚病。
四、哪裡癢就灸哪裡,百試百靈!
其實,止癢和調理皮膚病,很簡單——
在調理所有的皮膚病時,艾灸首要取穴就是阿是穴(病患部位),即:哪裡癢就艾灸哪裡,哪裡皮膚有問題就灸哪裡,並且要以阿是穴為主要艾灸穴位,只要堅持艾灸的話,一般是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灸患處,還可兼顧以下穴位:
1、風池
2、膈俞
3、曲池
4、血海
5、三陰交
艾灸方法:調理皮膚病,艾灸方式最好是懸灸,而且要有好一點的艾條,如果是劣質艾條,還可能引起過敏,加重病情!艾灸時間每穴15-20分鐘,可循序漸進增加時間,一個禮拜休息1-3天。
四、除了灸,還可兼顧葯浴!
①蕁麻疹:生艾葉10克,白酒100克。共煎至50克左右,頓服。每日一次,連用3日;艾葉30~50克,水煎,先熏後洗患處,每日3~4次。
②皮膚潰瘍:艾葉、茶葉、女貞子葉、皂角各15克,水煎外洗或濕敷患部,每日3次。
③皮膚瘙癢:艾葉、千里光各30克,加水濃煎後溫洗患處10~15分鐘,每日一次,10日為一療程;艾葉、防風、荊芥穗各10克,煎水熏洗。
④濕疹:把艾葉熬汁,然後對水稀釋沐浴,可除身上長得小紅疙瘩,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具體做法: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泡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⑤尋常疣、扁平疣:采新鮮艾葉,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膚微熱或微紅,但不要擦破皮膚,每日兩次。
⑥臁瘡:取艾葉60克,桃仁18克,鳳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五、病情嚴重可輔助點刺放血!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患處比較多的話,艾灸之前,可在患處點刺放血,放血需學習後操作,或者到養生館、理療館操作,不建議擅自放血。
比如患有皮炎的人,血液裡面有濕毒,用點刺放血的方法,就是清除體內的濕毒,這也是自體細胞免疫療法、患處點刺療法就是靶向治療,直達病灶直接刺激病灶。
放血加艾灸,效果更突出:放血後再艾灸,不但能迅速殺滅表層的病原體,而且還能對深層的致病原達到殺滅作用,能將病灶的病損組織徹底祛除,恢復正常血液循環,使紊亂的表皮細胞分化機制恢復正常。
這兩個方法是很好的,但是有些人的體質不適合放血療法!比如孕婦啊,血虛患者啊,就不能用放血的方法來治療,而這些人中,有些人僅用單純的艾灸,堅持個一年兩年,連最難治的牛皮癬也治癒了!
皮膚病的難纏性也導致了,治癒它需要時間。所以,堅持很重要,很多人治療效果不好,就是因為沒有堅持的緣故。最後提個醒:如果你是初次艾灸,遇到紅疹、水泡之類的排毒反應請不要擔心,這是排毒的過程,改為懸灸可減弱。
六、防複發,避免撓癢+抗菌!
凡是有皮膚病的灸友,最好戒掉煙酒,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曬被子勤洗衣服,此外,還需保持心情舒暢,要知道,情志舒暢了,經氣才能暢通。
1、濕疹:避免撓癢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症反應,有瘙癢和易反覆發作的特點。患有濕疹的灸友,應勤剪指甲,常洗手,以免搔抓而加重病情或繼發感染。
2、皮膚癬病:注意抗菌
皮膚癬病是由皮膚真菌引起的皮膚感染。足癬患者要注意保持足部乾燥,勿與他人共用洗腳盆、浴巾、鞋襪等,鞋襪宜乾爽透風,並經常洗滌、曝晒;體癬、股癬患者的內衣、褲、床單等要常洗換、曝晒,並宜高溫消毒。
七、清熱、祛濕、解毒靚湯!
葯補不如食補,除了日常艾灸,還可以食用「土茯苓雙豆豬瘦肉湯」,對皮膚病也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它有清熱、祛濕、解毒的功效,同時亦是暮春時家庭祛濕健脾的養生湯水,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土茯苓30克、祛濕豆50克、赤小豆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300克、生薑3片。
步驟:土茯苓、祛濕豆、赤小豆均浸泡、洗凈,陳皮去瓤;豬瘦肉洗凈,切塊,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為3—4人量。
功效解讀——
①土茯苓:為廣東民間春日時常用於祛濕毒、治療皮膚疾患的藥材,著名的龜苓膏就是以它為主要材料的。其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經,功能健脾、解毒、利濕。
中醫和民間常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肢體拘攣、筋骨疼痛等。現代藥理學分析它含生物鹼、揮髮油等,有抑菌、解汞中毒等作用。
②祛濕豆:是粵北始興的著名特產,當地也叫花豆、富貴豆、荷包豆,性平和而味甘香,以健脾祛濕著稱,且入湯後糯綿香濃,似花生更勝於花生。
③赤小豆:葯食兼之,中醫認為它性平味甘,能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常用於水腫脹滿、黃疸尿赤、風濕熱痹、腳氣浮腫、癰腫瘡毒、腸癰腹痛等。
④陳皮:醇香可口,能消痰理氣、消滯化氣,在此既為藥引又助豆類化氣消滯,豬瘦肉有補益增髓的作用,與祛濕豆一起使此湯不寒涼而平和可口清醇,尤為小兒喜愛。
最後,再說一遍:凡是皮膚病,都可用艾灸!希望大家都能記住,然後真正用上。
推薦閱讀:
※醫學護膚品有哪些功效 正常皮膚可以使用嗎
※入秋後7種常見皮膚病應如何防治
※趙金成0的文件夾【皮膚病方】
※三類皮膚病不適合用皮炎平
※皮膚病有哪幾種 導致皮膚病的誘因竟是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