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安法師解疑釋惑

大安法師解疑釋惑2

1、問:在誦經時,讀錯讀漏字是否要背因果?答:讀誦佛經,一定得至誠恭敬,如是方可消業障、開智慧。如果漫不經心,甚或污手翹腿等不敬,不唯難獲利益,而其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是故,誦經前,宜將經文的生字查找認熟,然後,寧靜片刻,徐徐讀誦,念茲在茲,心不旁騖。如是誦經,庶可獲致法益。如出現讀錯漏字的現象,誦經的功德就會大打折扣。茲有一則公案為證: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是佛門弟子,軍務之餘誦經。有個陣亡的士兵託夢戚繼光將軍,告知明天當遣他妻子前來拜見,請求將軍誦一卷《金剛經》為他超度。第二天,果然其妻悲泣前來懇請戚繼光將軍,戚繼光慈許。次日早晨,為陣亡士兵誦《金剛經》。在誦經過程中,家裡丫鬟給戚將軍送來茶餅,戚將軍見後揮手,示意拿回去,便繼續誦完了經。當天夜裡,夢見那位士兵說戚將軍念的《金剛經》多了兩個字——「不用」,功德不圓滿,所以沒能超度出去。戚繼光追憶,怎麼會多念「不用」兩字呢?哦,原來是向丫鬟擺手,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經中了。於是第二天早晨,戚繼光再次誦《金剛經》,把門關嚴,交代一切人等不準干擾,便至誠地誦完《金剛經》。至夜,又夢見那位士兵前來道謝說其已從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可

見誦經不可掉以輕心,動心起念,幽冥俱通。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2、問:曾在開示中聽到,我們的病痛是由貪、瞋、痴引起的,對嗎?答:由於有我們的煩惱病,才有我們生理上、身體上的病。身體上的病啊,由於這個病痛直接本源性的原因,是我們貪瞋痴的種種煩惱,然後這重重煩惱在心理上的病,就影響到生理,地水火風四大就失調。看看,哪一種產生了問題,它就在哪一種當中出現哪種疾病和疼痛。

3、問:《俞凈意公遇灶神記》是否是佛書?如果不是,是否不應該流通?答:這也是一部善書。說的是俞凈意如何表面上裝著放生啊,行善啦,實際上心裡打著自己的小九九,很多污染的心,結果搞得命運不好,他還怨天尤人。然後通過灶神向他開示,他覺得自己確實不行啊。於是開始立志,要從念頭清凈開始真修,最後實幹改變命運。這樣的一個過程,對我們做人還是有啟發意義的。所以它也是廣義的佛書,可以廣泛流通。

4、問:末學有一個親戚在懷孕七個月後,發現胎兒發育不健全,跑了幾家專科醫院,醫生都建議把胎兒拿掉。在這種情況下,她便傷心地把胎兒拿掉。請問法師,這是故意墮胎嗎?應如何懺悔和做功德補救?答:這應該是故意的了,這個胎兒發育是否健全,他既然到你這裡投生了,說明跟你有因緣。第二,得人身很不容易,他即便是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但總的來看,他得到人身會比其它的生命要好,你是中斷了他在人生接受聖賢教育的一個機會,所以還是要懺悔。以後再碰到這個事情,絕對你不要去做這樣的事,不要過於的去相信那些所謂的科學,你要相信佛菩薩的感應,如果碰到這個事情,他發育不健全或者是自己的業障,或者是他的業障,你在這期間趕緊念佛來轉變、吃素、做善事,這就有一個轉機。剛才講念觀音菩薩,他是尋聲救苦的,你至誠感通,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你不要故意的去墮胎,實際上這就是一個生命。墮胎就是殺生。

5、問:舍利子的由來。祖母往生後有383顆舍利子,她在世時,每月清晨只會念阿彌陀佛,和平時到寺院幫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曉得為何有舍利子?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過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產生的一種現象。你祖母就是由於她吃素,做義工布施一切,又能夠堅持,你不要以為他只會念阿彌陀佛,只會念阿彌陀佛,就是大善根之人哪!就怕她又念念這個,又念念那個,這山望著那山高,頭頭不清,賬賬不了,她就不僅出不了舍利子,她很多事情都麻煩。所以,正因為她只是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平時又注意修福,剛剛講的凈業三福,修福修慧求生凈土,她因為善良,心很單純嘛,所以這個阿彌陀佛名號無量光就在她身心上產生了作用,就會出現這不可思議的現象。所以,這三百多顆舍利子留下來,是她老人家得佛慈悲加持,來令我們產生信心的。你只要念阿彌陀佛就能出現舍利子,就能往生。出現舍利子在港台都有很多,在大陸也有,這是有很多例子表明的。

6、問:若有眾生執著佛持金台蓮花來接引,此眾生可往生否?答:金台可是上品上生的蓮台,你求什麼要有自知之明,你平時有沒有作到上品上生的行持,積累了這個資糧沒有。你執著金台來接,其它的來接都不去。在中國凈土往生者當中,只有唐代的懷玉禪師,他有這種自信,臨命終時,很多佛菩薩現前,從窗口過來的一個是拿著銀蓮台來接,一看銀蓮台他就不高興了,說我一生精進勤苦修行,志求上品上生,怎麼得一個銀蓮台呢?他就不願上去,不願上去馬上這個境界就消失,消失之後他就用非常感恩的心,也是非常精進心再念佛,他平時一天是念七萬聲佛號,這時候他是念十萬聲佛號,再念了三天,佛菩薩又現前,這時候富麗堂皇的境界現前了,菩薩就拿著金剛台來了。他就說了個偈子,就坐著金剛台走了。那麼懷玉禪師志求上品上生,他一生是怎麼修行的呢?日中一食,夜不倒單,誦阿彌陀經三十萬遍,一天念佛七萬遍,他以這樣的修行,而且臨終還是銀蓮台來,所以他再加緊用功才是金蓮台來。所以他的執著有他執著的一個條件,他認為自己夠那個資格。現在你要這麼執著的話,大概不那麼容易了。你真的銀蓮台或者就是一般的蓮花來了,你不去,不去過了這一站,過了這個車,最後一班車你就上不去了。所以最好的方法,不管是什麼蓮台來了,上去再說。

7、問:請師傅慈悲開示,當念佛號的時候,為什麼眼睛會很自然的掉下眼淚?答:好啊,這說明阿彌陀佛的悲心被你接納了,就像綿里藏針,這個針把你的悲心給觸動了,也就是說兩種悲一溝通,你就會掉眼淚。應該掉的眼淚。我們常說,一個念佛人,他沒有過哪怕一次掉眼淚的經歷,那念佛都不是說很深刻的。但是,這裡面也不能過分,掉眼淚你就哭哭啼啼,這也不行。哀而不傷,而且這個過程它很快就會過去,恢復常態。

8、問:感恩師傅,弟子在一個完全迷失方向的情況下,弟子為父親七七四十九天在佛堂念經迴向時,弟子在閉目念佛時,一片微小的紫色光亮慢慢散大開來,當下心裡感覺到一片極大無比的快樂與喜悅,此種感覺是無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所以是遠遠不及的。請問這是什麼境況,這與佛法相不相稱?答:你碰到什麼境界,不要去執著它,《楞嚴經》在五十種陰魔說,你不執著它就是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這是遇到境界當中你提起正念的一個勘驗的原則,有這些,你不要生執著心,不要生傲慢心,不要以為你得到了什麼東西?然而,你不執著它,確實有一片亮光讓你內心感到快樂,這也是善境界。這樣,還是平常心去對待它。

大安法師網路專輯(二)解 疑 釋 惑 篇

1、問:《西方合論》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邊地疑城,請問師父邊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會生到邊地疑城?

答:念佛法門是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九法界眾生憑自己的福慧所不能信解。因其事理因果全都是佛地大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所致,是故我等修習念佛法門者,大多都有程度不同的懷疑,《觀經》上品中生者(解第一義諦即開悟者),往生時尚存疑慮。阿彌陀佛故言:「我來迎汝。」令其是釋疑心安。明代袁宏道居士信願持名,棲心安養。後在僧寺無疾而終。據其弟袁中道夢敘凈土一文記述。袁宏道開初只是生到極樂邊地,因撰述《西方合論》的功德,很快從邊地疑城出來,居住凈土。袁宏道居士的智慧與行持,在此土凈業行人中,當屬優等,然尚且只生到邊地,可見凈信往生殊為不易。

在三輩九品往生之外,別列的邊地疑城往生,乃是比喻之語,此類凈業行人以疑惑心修諸功德,念佛生到西方凈土界邊七寶城中,於中五百歲不見佛,不聞經法,不知菩薩聲聞僧,類似此土障礙聞修聖道八難中的邊地之難(無聖人應化之地),是故,比喻為邊地。此邊地七寶城為疑人所居,故又稱為疑城。生到邊地疑城者,有中輩與下輩功行的差異,然有一共同點是:智慧淺陋,對凈土妙法信得不深,然亦執持名號,勉力修持或多年乃至或一晝夜,其人中途,業力所覆,不信作善後世得福,不信往生凈土之事,這種疑悔導致修行功夫怠荒,如是眾生,臨命終時,病苦纏繞,自業牽引當墮三惡道。這時,阿彌陀佛以慈悲心,令彼於睡夢中見到阿彌陀佛極樂剎土,彼人見已,歡喜踴躍,以懺悔心念佛求生,接續原來的念佛善根,蒙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得生極樂世界。彼人疑心所現二千里的七寶城,於中住止五百年。阿彌陀佛又放光照觸彼人,令其了知滯留疑城的罪本是疑根,彼人遂懺除疑根,得至阿彌陀佛所。可見,吾人只要信願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功夫,阿彌陀佛便將令吾人往生之大事預先安排妥貼。阿彌陀佛悲心不舍眾生,悉令往生的威神之力,真實不虛。我等當如是信解。

2、問: 近來,有些居士專弘凈土的音像與書籍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偽,伏請師父於百忙中慈悲開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答:目前,弘揚凈土的音像與書籍廣泛流通,總的來說,是好現象,說明信佛學佛的人員增多,社會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數增多。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能夠以種種方式,傳播正信正見的佛教,饒益眾生,功德無量。然毋庸諱言的是,在弘揚佛法的音像與書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門的同修,誤人慧命,罪過不淺。末法之季,法弱魔強,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吾悲凈業行人應惕然警覺,明辨是非邪正,方可不至以好心求法,誤蹈魔網。茲略標三條原則,以資參考。

1)遵循釋尊四依法之遺訓。

釋尊懸知末法邪師魔外盛行之事,臨涅槃時,特別開示佛教行人四依法,以免上當受騙。何為四依?⑴、依法不依人。法性常住,能執持善法,模範人天。而人心唯危,情執厚重,不堪依怙。 ⑵、依義不依語。謹依第一義諦,真空妙有,中道了義。語言文字只是詮顯實相真理的工具,得意忘言,不可尋文摘句,執指亡月。⑶、依智不依識。謹依般若智慧,離念靈知,畢竟空無所有中,熾然建立因果善法。不可依八識妄心,分別執著,凡夫知見悉皆迷惑顛倒。宜以謙遜心,仰信聖言量,以佛知見為己知見。⑷、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謹依大乘了義,佛說大小乘八萬四千法門,隨順眾生根機而說。然據圓頓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義諦妙境界相。不可思議的諸佛境界,生佛一體,感應道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即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吾人當以上述四依法為準繩,方不辜負釋尊之顧命,識別魔外邪見,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2)不可盲目崇拜,釀成造聖運動。

恭敬三寶,乃至奉事師長,理所應然。但宜智慧觀照,以至實心、恭敬心對待一切。應知大善知識悉是謙抑自處,如善導大師自稱是「罪惡生死凡夫」,藕益大師的證位亦屬「名字位中真佛眼」(煩惱未能伏斷,然知見與佛同齊)。印光大師雲「常慚愧僧」「粥飯僧」。這些道盛德隆的祖師尚且以凡夫自居,以此相較,某些人或自稱或令他人稱述是某佛菩薩再來,或雲自己如何修苦行、面壁斷食等,或雲自己開悟得三昧、或雲自己得神通與天人交往等。悉屬大妄語。按佛教戒律,真實證果,尚且不能公開對大眾說,更何況未證謂證,未得謂得。若犯大妄語,入地獄如箭射,不可不慎。末世魔外,為求名聞利養,多有大言不慚者,吾人當深自警覺,不可隨聲附和,加入盲從膜拜之列,後果堪憂。宜熟讀大乘經典,尤其是《首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其中的想蘊十魔宜反覆研讀,便可鍛就識魔之慧目。

3)建立聖言量與祖師思想兩大參照系,用作辨別是非邪正之準繩。

凈業行人當依凈宗五經一論聖言與中國凈宗祖師思想作修行指南。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歷代祖師大德既是過來人,值得信賴,現代善知識的種種言教,雖聽起來不錯,然尚須時間勘驗。以古為師,老實行持,才能穩妥,尤其《印光法師文鈔》彌契現代人的根機,字字見諦,語語歸宗,千叮萬囑,婆心切切,吾人反覆研讀,依教奉行,便可一了百了。若其他法師大德的光碟與書籍,與聖言量及祖師思想相應,能幫助吾人正確理解經義和祖師觀念者,亦不妨參閱。

以上三條,只是原則性提示。伏翼凈業同修,隨機運用,不無裨益。凈宗念佛法門,只要信得及,守得穩,持念佛號,矢志凈土,便可直接以阿彌陀佛作大導師,我在阿彌陀佛心中念佛,阿彌陀佛在我心中接引護佑,生佛一體,感應同時,即凡心為佛心,轉塵勞為覺華,蒙佛願力,決定往生,何慶如之!共勉。

3、問:有些人說修學佛法,沒有傳承不能成就,請問修學凈土是否也需傳承?如何成就?答:修學佛法,沒有傳承不能成就,這個觀點原則上是對的。吾人目前所修的無論何種行法,都是傳承釋迦本師遺教,依照教理行果而修持的。具體說到傳承在各宗派的表現方式,卻是多樣化的。有的注意形式的傳承(如衣缽等);有的傾重精神的傳承;有的注重代際相接;有的只是跨時空的心靈默應。佛法是圓活的,不可以一概全。

譬如凈土宗的傳承,更多地側重在跨時空的精神傳承。龍樹菩薩作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傳承釋迦本師凈土之教,將通途教法與凈土念佛法門判為難行道與易行道。處處指贊西方凈土。曇鸞大師以其靈慧宿根,感通龍樹菩薩的凈宗精神,並以此為立論依據,注釋天親菩薩的《往生論》,直將天親衷懷,佛心悲願和盤托出。曇鸞大師虔敬禮奉龍樹菩薩為本尊。臨命終時得龍樹菩薩夢示往生時辰,非常之人得非常之傳承,亦是凈土教史之佳話。

善導大師作為中國凈土教之集大成者,其傳承亦堪稱奇妙。善導大師發願注釋《觀經》要義,楷定古今。每日誦《阿彌陀經》三遍,念阿彌陀佛三萬遍。每寢夢中,常有一僧前來指授《觀經》玄義。注釋完畢更不復見此僧,夢中之僧或是阿彌陀佛化現,可知《觀經四帖疏》直接傳承佛意,吾人當尊如經法。

凈宗四祖法照大師於五台山大聖竹林寺,得文殊普賢二菩薩之凈土傳承。凈宗五祖少康大師在洛陽白馬寺,感善導大師《西方化導文》放光。又在長安善導影堂,感善導大師影像升空之開示,洵為二祖向五祖之隔代傳法。

永明延壽大師宗門開悟,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然亦於佛前虔敬拈閹,抉擇法門,七次並得凈土閹。萬善同歸極樂,其禪凈四料簡允為大藏之綱宗,修行之龜鑒。凈宗七祖省常大師繼踵慧遠大師結社念佛之芳蹤,結凈行社,引導公卿顯貴念佛求生安養。凈宗十二祖徹悟大師參禪開悟後,繼思念佛一門,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智者、永明、楚石、蓮池等諸大善知識,皆羨歸心,我何人斯,敢不歸命。由此專修專弘念佛法門。

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稟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料簡之微,中正似蓮池,善巧如雲谷,憲章靈峰(蕅益大師),步武資福(徹悟大師)」(周孟由居士語),其凈土傳承至純且正。足證中國凈宗十三祖以至誠心,或得佛菩薩冥顯加持,或感上代祖師之靈應,其上契古印凈宗聖言量之理則,下應震旦國人之根機的血脈,卻是一脈相承的。

是故我等眾生只要如實遵從凈土五經一論之聖言量與中國凈宗祖師的思想,即是得到了凈土宗純正的傳承。然後深信切願,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以阿彌陀佛為本尊為大導師,決定能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帶業橫超三界,往生極樂,疾速成佛。願以此信慧正見,用作凈業修持之指南。不可被異解、異見、異行所左右,興歧路亡羊之浩嘆。

4、問:我們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時播放念佛機、VCD,開播比如《地藏經》的錄像,這樣的動機是為度家人、度無形眾生,這樣可以嗎?

答:念佛主要是自念自聽,用心去念,念茲在茲,修道就是修心,離開心念,效果大打折扣,念佛機只是助緣,不能成為替代品。因為念佛機是他人的聲音,不是你自己的聲音。有的念佛堂放念佛機聲音甚至比行人的聲音都高,在大的念佛機音響中,有的同修或就不出聲念,正好掩飾自己的懈怠,放逸,如是念佛何能得到法喜?當然平時播放念佛機讓社會人士和家人聽聽佛號,主要是讓他們種點善根,或對念佛產生信心。然這樣做時,要恆順眾生,不能讓他生煩惱。如果家人要休息的時候,最好不要播放了,他不想聽的時候,任何聲音對他來說是噪音呀。現在講以人為本,你得考慮他願不願意接受呀,接受的時候不失時機地給他,他不接受不可強加給他。所以度家人也要有善巧方便。慈悲心不是強加於人,你播放個講經的錄像帶,也是這樣,要想想他願不願意聽呀,在夜晚休息就寢時,要保持安靜的環境,不可把聲音搞得那麼響,學佛人不應該不顧及他人的心情。首先要懂得尊重對方,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啦。要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他對你有好感,有感恩的心,這時才願意接受你講的佛法,緣分沒到,慢慢來,所以晚上睡覺都也放VCD是不可以的。

至於播放錄像帶子度無形眾生問題,亦無什麼根據。如果你有救濟眾生的慈悲心,應從自身作起,以至誠懇切心,以誦經念佛功德至心迴向給無形眾生,這樣比放磁帶錄像帶更有效果。因為當下至誠一念可通法界。還是應向內心求,不必拘囿於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念佛先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待往生凈土華開見佛,得無生法忍後,才真正有能力救度一切無形的眾生。至於無人的時候,不斷播放講經帶子,或會影響他人休息,亦是萬萬不可的。

5、問: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請開示其意義。

答: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乃念佛方法。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當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屬於根大圓通,七大的排列是:地、水、火、風、空、見、識,這個根大就是見大,吾人的心性,本來是圓明通達常住,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作為感知外部世界的六個窗戶,卻將心性能量分散在六個方面。六根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產生六識(眼識乃至意識),這十八界就把吾人內在的功德法財劫奪掉了。吾人如今修行佛法要返本還源,不讓六根向外面馳騁,而是向內心回復,在凈土法門就是用一句佛號把六根攝住,那麼我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心裡想這句佛號,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六根當中,最重要的是把耳根和意根攝住,擒賊先擒王,我們的耳朵容易聽外面的聲音,因為耳根最圓。四面八方的聲音都聽得到,所以就要攝住耳根,耳根怎麼攝呢?就是自念自聽,聽自己念出來的聲音,不要去聽外面的聲音,因為我們的耳根總是聽外面的聲塵啊!這就馳騁六塵了,聲塵,現在要入流忘所,用這個聞性入法性之流,消泯能聞與所聞,暗合道妙,吾人念佛的時候常會心猿意馬,口裡念著佛號,心裡打很多的妄想,這就意根沒有攝住。攝意根有種種的方法,或者觀想阿字,或者觀想佛的白毫相,印光大師還介紹過一個最簡便的方法,用意根去算數,念一句佛號,記一,念二句佛號,記二……次第記到十的時候,再倒回來記一、二、三、四,每句佛號都伴隨著數量呵,這樣就用意根去記數,如果你意根一跑,記數就中斷了,這時候你就知道意根跑了,就把它抓回來。如果耳根和意根攝住了,那麼其他的四根便不攝自攝。眼睛自然微垂,看到面前的三尺左右,不可東張西望;鼻根自然聞念佛堂的香味;舌根自然在念佛啊!身根結彌陀印,開始念佛時是合掌,表明散亂的心合在一起,萬法歸一,經行到第一個轉彎的地方便放手結彌陀印,念佛的時候身體不可搖擺,就好象頭頂著一碗油一樣,這樣也就有威儀了。都攝六根於這句佛號上,這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清凈心,如摩尼寶珠,投到眾生濁染的心中,能令我等煩惱染濁的心轉為清凈,所以執持名號就是凈念,這個凈念能夠不間斷、不夾雜,就是相繼,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用這個方法專修念佛法門,就能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念到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能所融為一體,就契入到不二的法性,法性就是不生不滅的自性。忍是慧心忍可的意思,忍可在不生不滅的自性里,這樣一句佛號便能打開吾人如來藏性這無盡的寶藏,將吾人心裡巨大的勢能開發出來。是故專修念佛法門,以六字洪名打開心裡的勢能,生到極樂世界疾速成佛,這就是大勢至菩薩給吾人的無上開示。我等凈業行人若以如子憶母的懇誠,專修念佛法門,矢志往生,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如能這樣依教奉行,個個都能成為大勢至菩薩。

6、問:請問師父,弟子煩惱不斷,意惡重重,甚至還造作身口意罪業,這種情況下信願持名能夠往生嗎?帶業往生是否只帶舊業不帶新業?

答:首先我們要認知到凡夫眾生都是煩惱重重的,每天妄想雜念紛飛,我們與生俱來的貪、瞋、痴、慢、疑諸多的無明煩惱,一定會驅使吾人身口意三業造作惡業,正因為我們是這樣罪惡的根機,才有阿彌陀佛這種同體大慈悲心所流現的念佛法門和西方凈土的設立啊!他就是令我們這個煩惱不斷的眾生能夠帶業往生啊!只要我們在煩惱當中還有這個信願持名願往生心,我們決定能蒙彌陀願力的加持,能橫超三界啊!這不會有問題的,如果一定說我信願持名,我沒有煩惱,我心很清凈,我能夠功夫成片,事一心乃至理一心都去往生,能達到這個水平固然好,那往生不在中下,然而我業障深重,還有煩惱不斷,每天還造作這樣那樣的惡業,然而我們只要信願持名,我們一定往生啊!帶業也帶舊業,也帶新業,你說我們學佛以後就都沒有造業嗎?你觀察一下每天你的念頭在想些什麼?起個壞的念頭就是個業啊!就有一個因果啊!我們因無明的煩惱沒有斷,俱生我執堅固,會有什麼清凈啊!有什麼慈悲啊!有什麼無我啊!我們內心朋從爾思的大多還是貪嗔痴三毒煩惱,這些都是業啊!阿彌陀佛悲憫我們,不舍一切眾生,舊業新業一攬子解決,這個大航船啊!我們原來的呀!比如呀!業力四十由旬的大石頭,然後我們再加點新業五十里的大石頭放在這個航空母艦上,它照樣運輸過去呀!但是並不意味著反正帶業可以往生,我現在就造作很多惡業吧。不能這樣啊!一個真心學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一定要凈業三福,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啊!念佛行人盡最大努力消舊業,儘可能做更多的善業,但在起心斷惡修善業的過程當中,滲合著貪、瞋、痴的煩惱,這種雜毒之類是在所難免的,在這世間上做事,我們常會犯錯誤,能找一個不犯錯誤的人嗎?我們就是在錯誤當中成長的啊!如果這個念佛法門搞得非常嚴格,只能帶舊業,不能帶新業,那我們都沒有辦法啦!所以這個一定要把它辨識清楚,我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好好地凈化自己的心,然而確實煩惱重重啊!我做不到的地方,那就全交給阿彌陀佛了,他老人家會憐憫我等,會有慈悲願力,一攬子給我們解決問題的啊!帶業往生,橫超三界,疾速成佛,這凈土法門的異勝方便,圓妙妙法,吾人當深信不疑。

7、問:何為六即佛?

答:六即佛是天台家的一個概念。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是這六即。這就是從凡夫到聖眾的六個階段。理即佛是一切眾生本性(本具佛性),無論他修行不修行都有佛性,這就叫理即佛;名字即佛是透過善知識或者佛經的讀誦,知道自己本性具有佛性來發心修行,這就是名字即佛;名字即佛的修行可以開悟,但是他是凡夫;觀行即佛就是開始修止觀,圓教五品觀行,觀行即佛。觀行即佛就是伏住煩惱,能夠得到相似即佛,信位菩薩,那進一步,相似即佛就是斷一品無明,他就分證實相,就是破一品無明,法身同身性菩薩,然後進一步地把四十一品無明斷盡,就是究竟即佛,修得究竟圓滿,性德完全顯彰。就是本有的理性佛完全彰顯出來,完成這個過程。所以這樣我們了解即心即佛的理即佛,讓我們對自心產生自信自肯,不會高推聖境——『哎呀,成佛都是別人的事情,沒有我的份。』你也有份,因為你也有佛性,但是它有一個過程,你不能因為你本性有佛性你就說:我現在就是佛了。那也不能這樣說話了,你得要開始從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最後到達究竟即佛這樣的一個修行過程,你才能說:你是福德智慧圓滿的佛。這樣,你就不要去增上慢了,就得要修行。它有這樣的一個作用。

8、問:誦經持咒後,一定要迴向嗎?

答:一定要迴向。9、問:請問,假如一個佛教之會辦用一個超度法會,有助大護法供僧。請問:大護法的錢是否一定要供養完給當天的眾師父?還是多出的錢做別的事情?是否如法?是否要受因果?是否一人做事一人受因果還是大眾共修的一起共業?請法師開示。答:你做任何法事,如果這個大護法居士,他出錢的動機(就是他的標心),你要尊重他的意志。如果人家出這個錢就是供養大法會的僧眾的,那這個錢就專門供養僧眾好了。你不要去用其它的錢,怎麼會有多出的錢呢?所有的錢你平分,有多少僧眾,你就把它平均分下去,再多的錢也能夠平均。如果說你要做其他的事情,你得要徵求大護法,人家是什麼動機。佛門講因果,就是人家標心蓋房的錢,不能去砌台階,不能錯用。這一定要注意,如果你一錯用,尤其人家供僧——供僧是福田,你拿人家的錢在福田栽種,你拿去做其他的東西去了,當然就錯了因果了,那誰是事情的責任主體誰擔任因果。如果是群體共同商量的結果,那這個群體共同承擔因果。那就具體分析。10、問:人死後有六道輪迴,聽說燒紙錢、金銀紙和陵墓,鬼道有用處,是真的嗎?弟子看過一本解答的書,書里說:隨緣,不要斷人財路。是什麼意思?請法師開示。 答:六道輪迴是真實存在的,也是有鬼道的,那麼鬼道裡面就是冥界,冥界——陽間燒紙錢、金銀紙和陵墓,鬼道有作用。還是一個事實。有的鬼道裡面人託夢,說他在那裡吃不飽什麼的,希望給他一些幫助、救濟。你燒一些紙錢,它還真的能管用。這些好像是很不可思議,但是自古迄今有很多無論是民間的信仰還是一些記載,都有這方面的事例。所以如果人家在做這個事情,你不要輕易地去批評人家或者阻止人家,這份民間信仰包括這樣的過程。站在佛教的義理來看,我們不一定要去燒紙錢,我們好好地誦經念佛迴向給他,他得到的利益更大。但是他不做這一點,因為他信不及這一點。燒點紙錢,哪怕是寄託他一份哀思、一份關注,它也是一個手段,所以這可以允許它的存在。11、問:有些寺院辦超度大法會,分內堂外堂,裡面收費千元或兩千元,外面的一百、幾十元,請問是否裡面錢多功德大,外面錢少功德小。請法師開示。答:收費,收多少辦超度法會或者水陸法會,這個情況很複雜。亡靈能不能被超度出去,這完全取決於主辦法會的參與者,超度的這些念經聲是不是能真誠感通到,如果他念念都想到孔方兄,都想到錢的話,這個效果也不會太大。還是建議你,真的是做超度自己的親屬,還是自己至誠去念佛迴向,或者找一些有道心、有戒行的比丘師父,真誠地去念來迴向,比較好一點,不在於外表的形式。對這一點印祖在《一函遍復》後面會談到這個問題。超度,專門去念佛,效果更大。

12、問:請問發菩提心是什麼?需要什麼形式嗎?答:發菩提心,菩提是覺的意思,佛果意;心是我們眾生能發之心,就是我們能發起一念成佛的心,這就是發菩提心。這不需要什麼形式,就在於你這一念善根發露。我發一念念佛求生凈土成佛度眾生的心,這就是無上菩提心。

13、問:我們在家居士穿的海青,為什麼稱海青?答:海青是我們中國傳統的一種服飾,真正的居士法服是披縵衣,叫禮懺衣,只要你受了五戒,念佛禮懺做功課的時候,都因該披縵衣比較如法。14、問:帶業往生,善人得往生,惡人以前所造的惡業是否可帶業往生?如果念佛不見本性,念佛不免生死。答:帶業往生,不管是舊業還是新業,都可以帶,但對於一個凈業行人相信了念佛法門之後,要盡量不要去造新業了,所以為什麼要持戒,為什麼要凈業三福,這就讓我們在新業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它的程度。但並不意味著你念佛之後就不造一點業,這是在凡夫層面不符合事實的。他的習氣會使他有意無意地去造作一些惡業,但這惡業呢,他要警覺,他要懺悔,要盡量減少一些惡業。就好像犯錯誤,不二過,你犯了第一次錯誤就不能犯第二次錯誤,要減少犯錯誤的這樣的程度和頻率。但是你說一個凡夫念佛人一點錯誤都不犯,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還會有新業,無論是有多少舊業和習氣很重的新業,只要他能夠至誠懇切念佛求往生,也一定能夠往生的。這就是念佛一法的這樣的一個帶業往生的本質特點。如果念佛得念佛三昧能見自性,但念佛沒有得到一心不亂,沒有證到本性,他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就是見佛有兩種: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憶佛念佛功夫很深,得一心不亂,就現生見佛。就像慧遠大師三次在定中見阿彌陀佛一樣,但如果功夫不夠,但是他能夠有信願持名,就能夠蒙佛接引,臨終見佛以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華開見佛,這就屬於當來見佛。無論是現前還是當來,但是見佛都是必定的,一見佛就是見到自己的自性、實相,就能夠究竟了脫分段和變異兩種生死,是這麼一個知見。

15、問: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彌陀佛能帶他往生西方嗎?當他死後子女其中一人請了法師為他皈依三寶,他能帶業往生嗎?答: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那當你說半信半疑的話,那可能他就多疑少信了,他沒有至誠信願持名,他是很難往生的。我們看到《無量壽經》裡面講邊地疑城有這麼一種情況,邊地疑城是——中輩和下輩都有邊地疑城,是有一個人(念佛行人)曾經信願持名一晝夜的時間,然後他就中途後悔了、退轉了,就不相信了,甚至連善惡因果報應都不相信了。但是這樣的人雖然他不相信,雖然有很大的疑心退轉,但是他還能夠念念佛號,就這樣的眾生到臨命終時他的惡業現前,按他自身的因果要下三惡道的,然而就是由於他有過一晝夜的念佛工夫,阿彌陀佛這時候再幫他的忙,以威神願力在夢中示現,讓他看到,這時候他看到之後就:哎呀,還真的有阿彌陀佛,真的有極樂世界,這時候他就生起了一念懺悔的心,如果我當時沒有退轉,該多好啊,現在我繼續念吧!那就接上了原來那樣的念佛功德,他也能往生。這種人往生就是生到邊地疑城。你看你這個病人有沒有這樣的條件,如果這個條件他不具備的話,那邊地疑城都沒有份,更何況還能夠到西方本土,那是不可能的。那死後做追薦,如果他的邪見業王,追求人天福報這些心還不捨去,那麼親戚為他做這些也是作用不大的,也是不可能讓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

16、問:師父您好,弟子很愚昧,有一個疑問就是說,當初阿難尊者是最後一個證得果位的,但是又在這個《無量壽經》裡面,他卻能夠跟這個阿彌陀佛同時顯現在虛空中,他沒有證得果位,他怎麼能夠有這樣的神通呢?請法師賜教。答:阿難尊者,是佛滅度之後,迦葉尊者集合五百阿羅漢尊者,結集經藏,當時這個阿難尊者還是初果聖人,還沒有斷思惑。所以當時迦葉尊者是把他擯出,阿難尊者當時就很悲傷。悲傷以後,就想到自己多聞哪,沒有在心地上下真實的工夫,這樣他就發奮去住阿蘭若修行。七天精進努力的時候,在第七天晚上,很疲倦要在石上躺下的那一剎那,他開悟了,他斷思惑了。這時候他滿心歡喜,就過去到結集的地方敲門說,他要進去。當時,迦葉說,你要進來,你自己進來,他就從門縫裡進來。所以阿難尊者,最後也是五百阿羅漢之一。而且這個經藏是阿難所結集的,由阿難宣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哪個,哪個地方。是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無論是聲聞藏,還是菩薩藏,都是阿難結集的,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剛才提問的是,這個《無量壽經》裡面,阿難尊者是代表著與會的大眾來啟請,這個啟請見阿彌陀佛是一個用意啊。儘管佛很詳細地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然而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總是還存在一種懷疑,是不是真的啊?能不能讓我親眼看到,有這一念心哪。所以阿難尊者就起來,稟白佛陀,當時還是佛陀說出來,你想不想見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阿難尊者非常歡喜踴躍很想見,不知道怎麼能見。釋迦本師告訴他向西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當阿難一頂禮下去的時候,還沒有等他抬頭!阿彌陀佛如黃金山威德巍巍,就在虛空顯現,放出熾盛的光明啊。在這光明當中,無論是色界天,欲界天的,這樣的宮殿,都顯現出來,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顯現出來,乃至於三惡道幽冥之處全都打開。一切天人的光明,聲聞菩薩的光明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旁邊都不顯現,如同聚墨啊。在這樣的光明中,《無量壽經》展示的這一段是非常華彩的樂章啊,我們讀了這一段是非常地感動啊!佛光一照耀啊,所有的眾生都得到了利益。三惡道的眾生得到光明的注照,那個地獄的苦刑都停下來。一切接納了這光明的人,種種苦痛都解決了,盲人能夠看清楚東西,聾子能夠恢復他的聽力,啞巴能夠張口說話呀,駝背的人能夠伸直他的脊樑啊,絕症者能夠恢復他的健康啊,精神病者能夠恢復他的黠慧啊。在這個彌陀的光明當中,所有與眾的兩萬人,非常歡喜全都跪下來頂禮啊,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都發心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因為這個時候見到了西方凈土,看得太清晰了,如一面鏡子看面像一樣的清晰。大家看到的那樣的莊嚴,還有誰不怦然心跳,不求往生西方凈土。所以阿難尊者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他有這種神通,完全是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加持令我們見到的,我們要做如是的理解。17、問:師父慈悲,經典之開頭應該是「如是我聞」,若是「我聞如是」,可否信之?答:佛在涅槃的時候,阿難請教四個問題,就是佛一切經典當中以什麼字作為開頭,佛說就用「如是我聞」。不僅釋迦牟尼佛,一尊佛這樣的開頭,就是其他的未來的諸佛,包括以前的諸佛,都是「如是我聞」。「如是我聞」這是代表著信成就,為什麼叫如是?這個如是就是親耳聽聞到佛是這樣說的,不是自己杜撰的,而且當時結集的時候,是五百阿羅漢都來。當時阿難在升座結集經藏的時候,開始誦出六種成就,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什麼,參加法會的有多少弟子等等,六種成就,那麼說完之後,要五百阿羅漢同時印可是真實的,這個經藏才算通過,如果有一個阿羅漢,有一位尊者說這個我沒有聽過,我不是這樣聽說的,就是一票否決啊!這是非常嚴格的,要全體通過才如法呵!如是我聞,它為什麼叫我聞?我是代表阿難的一個假稱嘛,其實阿難這時候他已經是阿羅漢,已經離開了一個我,這是個名字我。為什麼叫我聞?當時阿難升座的時候,也許是諸佛如來加持,阿難本身長得就很莊嚴,所以一升座,那種相好莊嚴,大家都以為阿難成佛了,但是,阿難一說如是我聞,大家就說,噢,不是阿難成佛了,他是代佛傳達經典,是讓我們產生一個信心。所以這樣的句子排列,在譯經家裡面,是這樣排列的,我們就如是信受。但有的經譯成「我聞如是」,這是譯者的手法不同,表述的差異,然經的內容是可信的。

18、問:極樂世界是否原本存在?是後來被阿彌陀佛發現的,還是原來就沒有,而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建設的?答:這種存在啊,已經不是我們所能夠思維的存在,你說它是存在,也不能說它是一個實體的存在呵,它是真空妙有,是阿彌陀佛契證到諸法的空性,由大悲心,為了救度眾生故,所流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它不需要我們建設呵,它不是一個造作的過程,這是無作妙用,不像造房子,要挖地基,要用磚塊,要用什麼什麼來建,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這樣造作的,是稱性流現出來的。它的樹不是一寸一寸長大的,它是一下子就那麼高的,我們要理解稱性了,海印三味啊!是這麼一種不可思議的情況。諸佛如來建構凈土,度化眾生,這裡面種種善巧方便都是屬於不可思議的境界。那麼阿彌陀佛,實在來說,你也不能說他就是十劫以來才成的佛,阿彌陀佛十劫以來所成的佛也是這一期的應化。實在來說,阿彌陀佛是久遠劫以前早已實成的一尊古佛。那麼西方極樂世界,四十八大願是法界當中確實發生的一樁大事因緣,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契證到宇宙法界的真相,現量契證,他把這樁事情和盤托出告訴我們了。而且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有密切的關聯,是救度娑婆世界苦難眾生的最殊勝、最簡單、最圓頓的一個法門,所以釋迦牟尼佛以他的同體慈悲,悲心哪,欲令我們趕緊離開這個三界火宅,徑登安養,獲得相似的涅槃快樂,讓我們遷移到那個地方去。我們要依教奉行,就很好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西方極樂世界建構的種種因緣事理、因果,我們就瞭然明白在這裡面,不需要用我們的思維邏輯,那是離四句、絕百非,超情離見的,我們仰信遵信,如教奉行,就好了!

19、問:弟子煩惱不斷,意惡重重,甚至還造作身口意罪業,這種情況下信願持名能夠往生嗎?帶業往生是否只帶舊業不帶新業?答:首先我們要認知到凡夫眾生都是煩惱重重的,每天妄想雜念紛飛,與生俱來的貪、瞋、痴、慢、疑諸多的無明煩惱,一定會驅使我們身口意三業造作惡業的,這是決定的。正因為我們是這樣的一個罪惡的根機,才有著阿彌陀佛同體大慈悲心所流現的念佛法門和西方凈土的設立啊!他就是令我們這個煩惱不斷的眾生能夠帶業往生啊!只要我們在煩惱當中還有這個信願持名願往生心,我們決定能蒙彌陀願力的加持,橫超三界啊!這不會有問題的!如果一定說我信願持名,我沒有煩惱,我心很清凈,我能夠功夫成片,能夠事一心乃至理一心,都去求往生,能達到這個水平固然好,那往生品位不在中下。如果業障深重,還有煩惱不斷,每天還造作這樣那樣的惡業,然而我們只要信願持名,一定往生!帶業也帶舊業,也帶新業,你說我們學佛就沒有造業嗎?每天你看看你的念頭在想些什麼?起個壞的念頭就是個業啊!就有一個因果啊!我們無明的貪、瞋、痴沒有斷,俱生我執沒有斷,你說你有什麼清凈啊?有什麼慈悲啊?有什麼無我啊?我們無非是掛一個念佛的形式,我們內心還是念念自私自利啊!這些都是業啊!也就是新業啊!阿彌陀佛悲憫我們,不舍一切眾生,舊業新業一攬子解決,這個大航船,我們原來的業力比如四十由旬的大石頭,然後我們再加點新業,五十里的大石頭,也放在這個航空母艦上,它照樣運輸過去呀!但是並不意味著反正帶業可以往生,我現在就造作很多惡業吧。不能這樣啊!一個真心學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一定要修凈業三福,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啊!隨著我們種種修行,由我們念佛,暫時消舊業啊!現在我們儘可能做更多的善業,但在做的過程當中,我們起心修善業這過程當中,都是雜毒之善,因為有貪、瞋、痴的煩惱,這也是免不了的,必然會夾雜著造點新業。我們也都體會到,在世上做事,我們為什麼會犯錯誤?你說能找到一個不犯錯誤的人嗎?我們就是在錯誤當中成長的啊!如果這個念佛法門搞得非常嚴格,只能帶舊業,不能帶新業,那我們都沒有辦法啦!所以這個一定要把它辨識清楚,我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好好地凈化自己的心,然而確實是煩惱重重啊!我做不到的地方,那就全交給阿彌陀佛了,他老人家會憐憫我等,會有慈悲願力,一攬子給我們解決問題的啊!放心就好了。

20、問:請問帶業往生有所謂帶舊業不能帶新業之分,念佛行人應如何行持,請法師開示。答:我們這兩天講的,就是談行門的問題啊!如何行持,單刀直入就是信願持名,你每天能念三萬聲佛號五萬聲佛號啊!這個帶舊業,帶新業,有清凈心,沒清凈心,你都不要管,你能念三萬聲佛號,你盡形壽能念五萬聲佛號,善導大師給我們授記保證上品上生!所以還是在念佛當中找到消息,攝心為戒啊!你能念的心在這佛號當中不再有五欲六塵的想法,你就沒有造什麼惡業,你連想念頭都沒有,就不會有身口意,特別是身口七支的惡業么!然後在我們做人當中,我們明天會談到要用凈業三福,來規範我們的行為就好了。

21、問:在誦經時,讀錯讀漏字是否要背因果?答:讀誦佛經,一定得至誠恭敬,如是方可消業障、開智慧。如果漫不經心,甚或污手翹腿等不敬,不唯難獲利益,而其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是故,誦經前,宜將經文的生字查找認熟,然後,寧靜片刻,徐徐讀誦,念茲在茲,心不旁騖。如是誦經,庶可獲致法益。如出現讀錯漏字的現象,誦經的功德就會大打折扣。茲有一則公案為證: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是佛門弟子,軍務之餘誦經。有個陣亡的士兵託夢戚繼光將軍,告知明天當遣他妻子前來拜見,請求將軍誦一卷《金剛經》為他超度。第二天,果然其妻悲泣前來懇請戚繼光將軍,戚繼光慈許。次日早晨,為陣亡士兵誦《金剛經》。在誦經過程中,家裡丫鬟給戚將軍送來茶餅,戚將軍見後揮手,示意拿回去,便繼續誦完了經。當天夜裡,夢見那位士兵說戚將軍念的《金剛經》多了兩個字——「不用」,功德不圓滿,所以沒能超度出去。戚繼光追憶,怎麼會多念「不用」兩字呢?哦,原來是向丫鬟擺手,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經中了。於是第二天早晨,戚繼光再次誦《金剛經》,把門關嚴,交代一切人等不準干擾,便至誠地誦完《金剛經》。至夜,又夢見那位士兵前來道謝說其已從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可見誦經不可掉以輕心,動心起念,幽冥俱通。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22、問:九法界與十法界有何區別?答:這是一個名相概念,九法界是指六凡的法界。六凡法界,地獄、餓鬼、畜生、人,修羅、天,這是六,再加上聲聞、緣覺、菩薩,這就是九法界。十法界是再加上一個佛法界。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常常講九法界眾生?由於佛在佛的狀態當中,他是能度者,所度的是九法界眾生,佛與佛之間不存在救度的問題。所以,九法界加上佛法界就構成十法界。

23、問:舍利子的由來。祖母往生後有383顆舍利子,她在世時,每月清晨只會念阿彌陀佛,和平時到寺院幫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曉得為何有舍利子?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過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產生的一種現象。你祖母就是由於她吃素,做義工布施一切,又能夠堅持,你不要以為他只會念阿彌陀佛,只會念阿彌陀佛,就是大善根之人哪!就怕她又念念這個,又念念那個,這山望著那山高,頭頭不清,賬賬不了,她就不僅出不了舍利子,她很多事情都麻煩。所以,正因為她只是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平時又注意修福,剛剛講的凈業三福,修福修慧求生凈土,她因為善良,心很單純嘛,所以這個阿彌陀佛名號無量光就在她身心上產生了作用,就會出現這不可思議的現象。所以,這三百多顆舍利子留下來,是她老人家得佛慈悲加持,來令我們產生信心的。你只要念阿彌陀佛就能出現舍利子,就能往生。出現舍利子在港台都有很多,在大陸也有,這是有很多例子表明的。

24、問:曾在開示中聽到,我們的病痛是由貪、瞋、痴引起的,對嗎?答:由於有我們的煩惱病,才有我們生理上、身體上的病。身體上的病啊,由於這個病痛直接本源性的原因,是我們貪瞋痴的種種煩惱,然後這重重煩惱在心理上的病,就影響到生理,地水火風四大就失調。看看,哪一種產生了問題,它就在哪一種當中出現哪種疾病和疼痛。

25、問:《俞凈意公遇灶神記》是否是佛書?如果不是,是否不應該流通?答:這也是一部善書。說的是俞凈意如何表面上裝著放生啊,行善啦,實際上心裡打著自己的小九九,很多污染的心,結果搞得命運不好,他還怨天尤人。然後通過灶神向他開示,他覺得自己確實不行啊。於是開始立志,要從念頭清凈開始真修,最後實幹改變命運。這樣的一個過程,對我們做人還是有啟發意義的。所以它也是廣義的佛書,可以廣泛流通。

26、問:我有一兄長,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學過佛法,但病後對佛法失去信心,很難再與他交流佛法。請問法師,有何方法解決這個難題?答:那麼這是業障現前了。通過他這樣生點病就失去信心,也就說明不是失去信心,而是原來他就沒有建立起真正的信心,於是沒有在這種持戒念佛,這個心性的修持當中下夠過真功夫,如果下夠了功夫的話,他也不會得精神分裂症,是這麼一個道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辦法跟他交流,我們還是要有慈悲心,儘可能地給他開導,告訴他阿彌陀佛名號當中有無量光,無量光能夠治精神分裂症,使他的精神、心性恢復到正常狀態。他要有堅定的信心,然後每天懺悔自己的業障,拜佛、懺悔,痛哭流涕地懺悔,然後一天念三萬聲佛號。你讓他看看,他願不願聽,聽得進,是他的福德智慧,聽不進也就阿彌陀佛了。如果不能解決,那麼家人是否可以通過念佛、念經迴向給他,讓他的病情慢慢地好轉,可以迴向,但主要是讓他自己念。

27、問:末學有一個親戚在懷孕七個月後,發現胎兒發育不健全,跑了幾家專科醫院,醫生都建議把胎兒拿掉。在這種情況下,她便傷心地把胎兒拿掉。請問法師,這是故意墮胎嗎?應如何懺悔和做功德補救?答:這應該是故意的了,這個胎兒發育是否健全,他既然到你這裡投生了,說明跟你有因緣。第二,得人身很不容易,他即便是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但總的來看,他得到人身會比其它的生命要好,你是中斷了他在人生接受聖賢教育的一個機會,所以還是要懺悔。以後再碰到這個事情,絕對你不要去做這樣的事,不要過於的去相信那些所謂的科學,你要相信佛菩薩的感應,如果碰到這個事情,他發育不健全或者是自己的業障,或者是他的業障,你在這期間趕緊念佛來轉變、吃素、做善事,這就有一個轉機。剛才講念觀音菩薩,他是尋聲救苦的,你至誠感通,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你不要故意的去墮胎,實際上這就是一個生命。墮胎就是殺生。

28、問:若有眾生執著佛持金台蓮花來接引,此眾生可往生否?答:金台可是上品上生的蓮台,你求什麼要有自知之明,你平時有沒有作到上品上生的行持,積累了這個資糧沒有。你執著金台來接,其它的來接都不去。在中國凈土往生者當中,只有唐代的懷玉禪師,他有這種自信,臨命終時,很多佛菩薩現前,從窗口過來的一個是拿著銀蓮台來接,一看銀蓮台他就不高興了,說我一生精進勤苦修行,志求上品上生,怎麼得一個銀蓮台呢?他就不願上去,不願上去馬上這個境界就消失,消失之後他就用非常感恩的心,也是非常精進心再念佛,他平時一天是念七萬聲佛號,這時候他是念十萬聲佛號,再念了三天,佛菩薩又現前,這時候富麗堂皇的境界現前了,菩薩就拿著金剛台來了。他就說了個偈子,就坐著金剛台走了。那麼懷玉禪師志求上品上生,他一生是怎麼修行的呢?日中一食,夜不倒單,誦阿彌陀經三十萬遍,一天念佛七萬遍,他以這樣的修行,而且臨終還是銀蓮台來,所以他再加緊用功才是金蓮台來。所以他的執著有他執著的一個條件,他認為自己夠那個資格。現在你要這麼執著的話,大概不那麼容易了。你真的銀蓮台或者就是一般的蓮花來了,你不去,不去過了這一站,過了這個車,最後一班車你就上不去了。所以最好的方法,不管是什麼蓮台來了,上去再說。29、問:莊周夢蝶,是蝶入夢,抑或人夢蝶,夢境可信性高嗎?請開示。答:莊子有一天做夢,夢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過來之後,他就迷惑了。是我莊周夢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莊周,到底那個更真實呢?這個寓言故事是很意味深長的。實際上,莊周夢蝶,等他醒過來迷惑,實際上他迷惑是有根據的,他醒過來之後還是在夢中,既然是夢,夢就沒有什麼可信性,有什麼可信性?夢就是虛幻的、虛妄的東西。佛典裡面對這個世間常常用夢來比喻: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從生滅心產生的都是有為法,這些有為法都是在做夢,沒有一法的真實。既然了解到做夢,無論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它本質上沒有差別,都是虛妄的。我們這一生來到世間,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壽命長一點還是短一點,本質上也沒有差別,都是在做夢——無明大夢。為什麼佛是覺者,佛就是從夢裡面醒過來了,這個覺者來覺我們這些還在夢中的眾生。其實我們在夢中遭受種種的苦難,它也是虛幻的。但是在夢裡面你會被這個夢境所控制,它是會感覺到真實的恐懼,諸佛示現在世間,就是讓我們醒夢。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我們在夢中說救命吶,救命吶,苦不堪言。那麼在觀世音菩薩示現下,我們從夢裡面解決了我們夢裡的問題,它還能如夢。這只是解決世間眾生的一些苦惱問題,那最終真實大利,就是讓他醒過來。你在叫救命救命,這時候——比如你的小孩正在作惡夢救命救命,做父母的,你不會太當真吧!他說救命救命你還真的撲通一下,要拿槍過來啊!你知道是假的,這時候,你幫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啊,醒來醒來,寶貝寶貝醒過來。醒過來他就好了嘛!所以我們問題是要醒過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醒夢。聲聲佛號喚醒夢中人,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徹底地成為朗然大覺,三界六道輪迴就是一個大夢。從這裡面去契入——如夢!

30、問:法師慈悲,請開示三輩往生條件,聽說上輩往生是要出家,在家居士沒份。答:在無量壽經講往生的條件,總攝一切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那麼發菩提心可以從通途的角度來講,但這裡更重要的是要從凈土的本宗去了解,菩提心就是深信切願,以深信切願念這句名號就是三輩往生的共有條件。那麼就往生一點就是信願持名了,往生有三輩的差異,這是根據修行者發心的大小,功行的淺深,持名的勤惰來分的。所以無量壽經講一個上品往生,上輩往生要舍家棄欲,行作沙門,廣作功德。為什麼提出這一點?因為出家他就能遠離一切煩惱,專心致志地辦道,又能夠行六度萬行,這樣,他往生的資糧顯然就厚實得很多,他就必然要上輩往生。這是從一般通途來說,出家眾比在家眾修行要殊勝,功德要大。但這又不是一概而論的,也不是僵化的。不能說在家居士就一定上輩往生沒份,不能得這個結論。在家居士也能夠上輩往生的。《觀經》就向我們展示,韋提希夫人就是上輩往生者,阿闍世王子他儘管是犯五逆罪,然而臨終至誠懺悔得無根信,他的往生也是上輩中品往生。所以《佛經》因人而異去說,在《無量壽經》耆闍崛山一會,主要是針對出家眾去說,所以他著重就對出家眾這一塊,講舍家棄欲,行作沙門者往生。《觀經》在王宮一會說,對韋提希夫人於五百侍女去說,韋提希夫人是上品上生。大家體會這些經文的意思,我們就不能以一法來概全,以偏概全是不可能的。一般意義上來說,出家人往生的可能性和品位比在家居士高,這是一般性。但特殊性,有特殊的根機的發心的居士也能上輩往生,這是也是事實。在阿彌陀佛平等的胸懷當中,他是不分在家出家的。在家出家往生的品位完全還是看自己的發心,自己的功夫,自己感通的大小。阿彌陀佛都把一切眾生看成是等同一子,如羅睺羅,沒有差別的,大家精進努力好了。

31、問:請說一下佛教對安樂死有何看法?

答:安樂死說白了就是自殺,是不是這個樣子?用人為的藥物中斷生命,他為什麼會中斷生命呢?是因為經不起這樣的疾病痛苦的折磨。那麼也就是你在自己的業力面前,你是自己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作了逃兵。安樂死是你使你的身體得到了所謂的痛苦的解決安樂,實際上你的心性更迷惑顛倒。麻醉那些東西使我們的心性麻醉,所以最終他還不是安樂,他更糟糕。所以站在我們凈土法門來看,這種用藥物人為中斷生命的形式,他不叫安樂死。真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叫安樂死。他們這個內涵的界定都錯了,因為念佛的時候,心性是靈明不昧的,肉體也被這個佛號所降伏,能超越這種疼痛,然後他是蒙佛光接引,帶著微笑離開這個世間,文成印壞,在蓮華誕生他的法身慧命。唯有念佛一法才叫真正的大安樂的一個法門。所以我們念佛人不要去用那種所謂安樂死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好好念佛。

32、問:請師傅慈悲開示,當念佛號的時候,為什麼眼睛會很自然的掉下眼淚?答:好啊,這說明阿彌陀佛的悲心被你接納了,就像綿里藏針,這個針把你的悲心給觸動了,也就是說兩種悲一溝通,你就會掉眼淚。應該掉的眼淚。我們常說,一個念佛人,他沒有過哪怕一次掉眼淚的經歷,那念佛都不是說很深刻的。但是,這裡面也不能過分,掉眼淚你就哭哭啼啼,這也不行。哀而不傷,而且這個過程它很快就會過去,恢復常態。

33、問:感恩師傅,弟子在一個完全迷失方向的情況下,弟子為父親七七四十九天在佛堂念經迴向時,弟子在閉目念佛時,一片微小的紫色光亮慢慢散大開來,當下心裡感覺到一片極大無比的快樂與喜悅,此種感覺是無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所以是遠遠不及的。請問這是什麼境況,這與佛法相不相稱?答:你碰到什麼境界,不要去執著它,《楞嚴經》在五十種陰魔說,你不執著它就是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這是遇到境界當中你提起正念的一個勘驗的原則,有這些,你不要生執著心,不要生傲慢心,不要以為你得到了什麼東西?然而,你不執著它,確實有一片亮光讓你內心感到快樂,這也是善境界。這樣,還是平常心去對待它。


推薦閱讀:

凈空老法師開示:每個人在六道輪迴都是自己做主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0一卷——第一一0卷
般若講堂 -----宗舜法師:成佛之路 依普賢十大願修行
凈空法師講無量壽經 法會聖眾第一(第2頁) 
唯識學概要講記 2 凈界法師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