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入門|「七大」和「三大」高度概括了大乘法的精神境界

大乘教和大乘三寶概說

佛教是因材施教的典範。三乘佛法是根據不同對象的機緣慧根所設的方便法門,所謂「法無定法,應機施法」就是指這種情況,並不是外行所說的「隨心所欲」。

大乘和小乘教,雖然都是佛教,但信仰對象、追求目標、思想境界、價值觀念、智慧見解、行為準則各個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別,雖同一術語,正如經中所說那樣,「說的同樣一句話,理解人各不相同」。

同一個「四諦」法,大小乘理解各不一樣。

「無我」和「空」,大小乘都講,但沒有相同含義。

研究佛法的人,必須分清同一術語大小乘各派的不同概念。

講大乘法時,必須按照大乘各派的說法理解,絕不能稀里糊塗,張冠李戴。

靠佛學辭典讀佛經的人,永遠無法分清這類概念。

現在解釋佛法的人中,很多是分不清大小乘教義的,有些人認為原始的小乘佛教是真佛教,大乘教經典和密法經典都是後人的「偽造」。

這種「井底之蛙」只知有井,不知有大海,也並不奇怪。

彌勒在《大乘經莊嚴論》中將大乘概括為「七大」,即大法門、大事業、大智慧、大精進、大方便、大成就、大作用。

大乘法包括經、論、律所示一切法門和廣深不可思議事理,蘊涵三乘道法、世間和超世的一切智慧神通妙法,因此是「大法門」。

大乘法以大慈大悲心發大心,以度脫眾生,修證無上菩提,智不墮世,悲不離世,永遠濟世救眾為目標,自利和利眾事業同時並舉,互為因緣,因此是「大事業」。

大乘法中蘊涵明察萬事因緣、事相體用差別及法性平等如一的深廣敏細智慧,以無數事例開導顯現二無我深邃妙理,菩薩具有根本智、道智,佛具有遍知一切的大智慧,因此是「大智慧」。

大乘修道眾以忍苦、大無畏的精神,用三個大無量劫發心,積資糧,圓滿六度大行,因此是「大精進」。

大乘菩薩悲智雙運,慈悲不忍離世入寂滅樂境,智慧永斷煩惱,是不墮落世俗的大方便法門,住世度眾,因此是「大方便」。

大乘法能成就十神力、四無畏、十八種獨有品行等無上智能神通,因此是「大成就」。

佛陀救世濟眾的願力和發心行圓果熟,平等無為地濟世度眾、利樂眾生的作用無始無終、永無間斷,遍及十方無量世界、一切眾生,因此是「大作用」。

在《現觀莊嚴論》中用「大心」「大破」「大悟」——「三大」概括大乘。

「大心」——以大慈大悲心平等對待一切有情眾生,濟世救苦,利樂一切眾生,發心、修道、行善、證果成佛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眾生離苦得樂,這種偉大的胸懷、偉大的抱負就是大乘佛教的「大心」。

「大破」——破除自身無始以來虛妄顛倒意識造成的貪恨等煩惱惡習和妨礙遍知一切智慧的無明所知障便是「大破」。

「大悟」——佛具有明察一切事物本質法性的如理智(真智)和明察一切事物的因緣、事相差別的如量智(俗智),無著無礙,事事明了,是「大悟」境界。

以上「七大」和「三大」高度地概括了大乘法的精神境界。

「乘」是運載工具之稱。

運載無量眾生出苦海,一船同載六道眾生,此「船」大到無法再大了。

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大的思想境界,這種思想境界和那些以獨善其身、自求解脫、自享快樂為目的的小乘法相比較,就有小井和大海的差別。

正如寂天所說那樣:「一般世人,別說對別人發這樣的大心,就連為自己也不會發這樣長遠有利的心(世人只想眼前利益)。」

又說:「別說做到,就連思想上出現一次利益眾生的念頭,其功德亦大於供養諸佛。」

我們自己是不是大乘教信徒,不能從自己皈依的教門、衣服和旗號上區別,而是要從有無上面所說的大乘心上區別。

有這種利眾菩薩心,不論念經不念經,不論出家在家,都是菩薩。

若無利眾慈悲心,戒行修持再好,至多修成個離欲小乘羅漢,別說成佛,就連進入佛道資糧道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有人說「念經不如想好心,做好事」,這句話很有道理。

光念經不行善是只說不做的「空談家」。

一切世間的幸福都是干出來的,佛法的一切真正成就也是按佛的教導實實在在干出來的,修行也是干,靠空想空談是成不了事的。

學佛的人應懂得這個道理。

大乘佛法對理、事二諦,方便和智慧二道,色身和法身二果,對戒、定、慧,對觀、見、行,都具有獨特的見解、內容和修持方法。

要想全面掌握大乘教義理,就要學習龍樹、彌勒、無著等開道大乘師的經論和全面繼承龍樹、彌勒、無著的深、廣二法流的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的般若、中觀、菩提道次等絕學大論,這裡不一一介紹。

大乘教由於義理深廣,施教的主要對象是利根眾生,對一切法義的理解都有利根大智慧的特點,因此,對「三寶」的認識、概念和皈依法都有大乘教的特點。

正確掌握大乘「三寶」的概念和理論知識,對於正確認識佛與佛法,正確起信,正確皈依修持,對破除來自佛教內外的各種無明邪見和偏見錯見,維護佛法的尊嚴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當今這個知識社會裡,佛門持法之士,若不能運用正確的理法教徒、弘法、護教,便無立足之地。

一個信徒,如果不懂得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佛教的偉大之處表現在哪裡等等這些最基本的問題,也很難堅持信念,戰勝邪惡勢力的圍攻。

為此,根據大乘經典,龍樹、彌勒、無著等大乘諸開道論師的經論,根據藏傳佛教歷代大師,特別是宗喀巴大師及其大弟子賈曹傑論師解說的《現觀莊嚴論》和《寶性論》等所涉及到的有關三寶的義理,集中簡要地作一介紹。

佛寶具有無為、自生、非思維言傳境、大智、大慈悲、大神能、自事圓滿、他事圓滿等八大功德。

前三德屬於自事圓滿的自性法身,後三德屬於他事圓滿的智慧法身。

又按佛身劃分,佛有法身、報身、應化身。

法身又分自性身和智慧法身。自性身具有五種功德和五種特性;智慧法身具有二智、五智、二十一組智慧神能。

報身具有五常和五種特性。

化身又分殊勝、工藝、普通化身等等。

法寶具有無思、無二、無念、清凈、光明、對治、滅諦、道諦等八大功德。

僧寶具有如理見、如量見、自我見、離貪著、離滯礙、離俗氣、悟德、斷德等八大功德。

(節選自多識仁波切《佛教三寶原理奧義解》一文,出自《愛心中爆發的智慧》一書)


推薦閱讀:

結丹概括
原來這才是養蛙遊戲的真正目的,3個字就能概括
2017年十二生肖的財運概括
《三體》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TAG:精神 | 佛法 | 境界 | 高度 | 概括 | 大乘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