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君王的殘忍程度,超出我們的想像,這還是那個英勇抗敵,連通中西方的好皇帝嗎?

人類文明產生的成千上萬年中,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各國,每逢朝代興替、政權更迭,總是要以成千上萬人的死亡作為代價。我們以中國為例子,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史從未斷絕地傳承至今,並發展的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包容,以至於不能用一個詞簡單的形容,這種獨特性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從古到今以來,文明的發展必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地球就這麼大,民族和文化的空間就這麼多,不是每個人都會互相理解,所以就有了戰爭這種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運行形勢。

戰爭雖然是殘酷的,是人類最原始獸性的集中爆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沒有戰爭,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會停滯不前;沒有戰爭,很多文明就沒有辦法生存和擴張,也就沒有整個人類的進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當然,從人類道德的角度講,取人性命這件事從來不是什麼好事。

即使一個人有再多的貢獻,為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群體帶來了空前的榮譽、地位、糧食、土地和人口數量,歷史也會在他的身後記上一連串名字,這是他為了某些目的而拋棄的人命,不論這個目的是好事壞,是偉大還是低賤,歷史所能評說的,也只是那冷冷的一句:他手上沾滿鮮血。

中國歷史當中,有很多能夠決定成千上萬人生命的人,他們似乎曾經雄姿英發,卻免不了在擁有榮譽之後視人命如草芥,隨意剝奪人生存的權力,甚至以一些荒唐的理由。

明成祖朱棣,是史家傳唱的永樂大帝。這位起兵反叛自己侄子的狡詐王爺和奠定明朝永樂盛世的好皇帝竟然完美畫了等號,有這麼容易?很明顯事實並不是這樣。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於建文帝的幾員大將戰于山東河北的廣大地區,因為建文帝用人不淑和燕王朱棣用金錢收買京城官員和宮中宦官的緣故,靖難之役最終以燕王入京登基和建文帝下落不明而告終,兵戈相交三年,河北山東之地生靈塗炭,剛從蒙元手裡被解救出來僅三十多年的中原百姓,又一次因為一場權力的遊戲陷入了戰爭當中,而在這長達三年的戰爭之中,雙方都投入了了數十萬的軍隊進行殘酷的拼殺,靖難軍傷亡6萬,建文帝的政府軍更是傷亡近50萬,但是戰爭當中的職業軍人的死傷,不能等同於濫殺無辜,但進入京城後朱棣的表現,確實於所明君的標準背道而馳。

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對前任皇帝的大臣盡數屠殺的例子還真的不少,而且朱棣還是繼承老爹的志向,大明公司並沒有換了牌照,建文的班底多都是太祖朱元璋留下來的大臣,所以讓人更加看不懂朱棣這次大規模的朝堂屠殺。

建文帝的寵臣方孝孺,連朱棣的軍事,後來官職太子少保的姚廣孝都推崇至極,他在朱棣入南京之前,就曾經勸過朱棣,姚廣孝剛正不阿,肯定不會輕易地向他屈服,同時姚廣孝也清楚,從小混跡軍營的朱棣,耐心極其有限,一旦方孝孺出言不遜,天下人讀書的種子可能就要絕了。

姚廣孝沒有看錯他的主君,朱棣確實最後殺了這位明初著名的文臣,但是他沒有想到,朱棣在殺他之前還耐心的勸服了一次,而這次勸降對於朱棣的影響,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方孝孺作為第一個朱棣召見的建文舊臣,是哭著進大殿的。朱棣對他的這一行為明顯準備不足,不知道該怎麼勸解,只能好言相勸,希望他能為自己起草繼位詔書。

姚廣孝見了朱棣,也不行禮,直到朱棣說了一句話,他才停止了哭泣,和朱棣進行了一番有趣的對話:

「先生不要哭了,我只是清君側,效仿周公輔政而已。」

「成王在哪裡?」

「成王自焚死了。」

「那成王幼子尚在」

「主少國疑,國家需要年長的君主才能治理」

「成王也有兄弟,已經成年足以成事。」

「這是我的家事,不勞先生費心了」

……

這段雞同鴨講的對話進行了很長時間,朱棣對於自己繼位合法性的說辭明顯被方孝孺批駁的體無完膚,這位耐心本就不足的王爺,還是失去了信心。

於是他命人拿出紙和筆,逼迫方孝孺為他撰寫詔書,方孝孺依然不從。

朱棣的煩躁越來越深,而方孝孺的抗拒也越來越強烈,在雙方互不相讓的時刻,方孝孺拿起了筆,寫下了「燕賊篡位」四個大字,甩給了朱棣。

大禍就此鑄成。

在朱棣決心處死方孝孺之前,朱棣還是耐著性子為了一句:「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

方孝孺回答的也相當霸氣:「誅我十族又如何?」

一個書生能說出這句話,確實讓人十分的敬佩,但是這種激將法的結果,只能是比自己這句衝動的話導致的結果更嚴重。

朱棣招人吧方孝孺拉了出去,也派人去抓了方孝孺的十族,然後全部處死。

朱棣在登基之前的暴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知道,建文帝被推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任用了很多不求實際只知道空談理想和信念的文臣,比如齊泰、黃子澄之流,也包括方孝孺,但是他們有一個讓人敬佩的優點,就是有氣節,夠強硬。是的,這種氣節是可以讓他們名留青史,但是對於現實的意義實在不強,並且跟重要的是,他們因氣節而死,並沒有觸發什麼因果輪迴,朱棣也沒有遭報應,反而二十多年折騰了不少大事。

處死方孝孺十族之後,朱棣的殺人步伐越來越快。

面對曾今擊敗過自己的鐵弦,朱棣割了他的耳朵和鼻子,並把他們煮熟喂到了鐵弦自己的嘴裡,還煞有介事的問他:「好吃嗎?」

「忠臣孝子的肉,當然好吃!」這鐵弦的回答,確實有氣節,但是結果還是被凌遲,並殺了他的幼子。

在南京被圍攻時前往蘇州募兵的齊泰、黃子澄、練子寧等諸位建文重臣,都被朱棣逮捕。面對曾經向建文帝建議逮捕自己的削藩三人組,朱棣只有一個命令「凌遲,滅三族。」

以及以上大臣的妻女,全部投入教坊為官妓。

這就是那個開創明朝天子守國門的永樂皇帝,這就是那個親自匹馬砍殺韃靼、瓦剌騎兵的馬上君主,這就是那個召集全國文人編輯曠世巨著《永樂大典》的優秀君主,這就是那個名鄭和率船隊下西洋,連同中西方,福澤世界的開明皇帝,人性的雙面性和複雜性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刀口舔血的生活他經歷過,戰爭讓他無比的堅強;頂著全天下的罵名起兵反叛,他堅持了三年,最終登上皇位,同樣體現了他的堅強,在距離邊關如此之近的北京定都,他的堅強更是一覽無餘。

但他也同樣懦弱,皇位來源不正,他就大肆屠殺去除掉每一個對的皇位產生質疑的人,拋棄自己的親生母親去認馬皇后為母;建文帝下落不明,他會做賊心虛地派胡濙和鄭和兩路尋找,耗費大量的錢財求得自己的一場心安。這是朱棣的另一面,也是在歷史中容易被徹底掩蓋和過分方法的一面。

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這樣看他:他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卻也是一個逃不過生老病死,逃不過喜怒哀樂的人,他可以用自己的勇氣感召他人,然後堅守國門,修書編史,遣使西行,奠定盛世;也可以放大自己的私慾,然後殺人數萬,不認母親,殉葬嬪妃。

一切都因為他是皇帝,成為了站在頂端的那個出頭鳥,對他的評說總是如潮水般一遍遍的洗禮他,卻對他造不成任何影響。所以說,歷史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給每個人足夠平等的開始,也足夠平等的結束,而從開始到結束的這段過程,則需要自己把握。


推薦閱讀:

萬曆皇帝修墓時,挖到個不詳異物,後來定陵遭禍患
3歲登基5歲亡國,娶了公主,在元朝活了50年,兒子還當了皇帝
茼蒿:貌不驚人的「皇帝菜」,吃法卻不少,還降壓、清血管、養心肺...【藏】
他為什麼只當了27天的皇帝
宋太祖為什麼一直不把趙德昭立為太子?

TAG:西方 | 皇帝 | 想像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