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的育兒難題,該怎麼解?
早上在準備心理微課件,朋友小V打來了電話。她講述的問題,引起了我對新手媽媽育兒難題的思考。
案例1:該不該給孩子喝夜奶?
小V打電話向我求助,讓我有空與她的母親、孩子的外婆溝通一下。而且還建議我用心理學的方法去和孩子外婆溝通,她們倆因為孩子喝夜奶的問題,產生了小糾紛。
小V兒子「西西」15個月了,已經有好幾個月不喝夜奶了。可是這段時間,又半夜醒來要求喝夜奶。「西西」主要照看人是小V的母親,她很反感「西西」喝夜奶,認為「西西」不是餓了,而是「奶癮」上來了,不能太遷就他,所以堅決不給「西西」喝。有天晚上,「西西」哭了一個多小時,外婆也沒給他奶喝,最後還是給他吃了餅乾了事。
小V表示,剛開始她也以為,孩子是「奶癮」上頭,也支持外婆不給「西西」喝。可是當「西西」哭了一個多小時,執意要喝奶,她就開始猶豫了,莫非真是餓了?不然也不會哭那麼久。第二天到單位,同事還告訴她,如果孩子喝夜奶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所以,小V就焦慮了。
其實,喝不喝夜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兒。一般兒科醫生都建議寶寶8個月之後就可以斷夜奶了;但也有心理醫生表示,孩子喝夜奶往往不是餓,是尋求安撫,或是奶嘴依戀,如果經常得不到滿足,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不能與撫養人形成良好的依戀關係。
而我認為,到底給不給孩子喝夜奶,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孩子的照顧人不覺得麻煩;如果孩子喝夜奶沒有影響到白天的食慾;也沒有長齲齒;那麼,給孩子喝夜奶也不是大問題。但若是孩子的照顧人,很排斥給孩子喝夜奶,而且孩子的月齡已經到了完全不需要喝夜奶的程度,那麼就需要採取辦法讓孩子戒掉夜奶。
「西西」外婆用餅乾替代奶粉是一個好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止孩子真的餓了;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孩子對奶嘴的依戀。如果媽媽還不放心,可以買個安慰奶嘴給寶寶。
案例2:孩子不在自己身邊成長會不會有很大危害?
現代很多家庭,因為現實狀況,媽媽需要上班,沒法在家帶孩子,孩子往往會託付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顧。閨蜜小C也是這種情況,她的兒子交給了她婆婆。糟糕的是,老人不習慣城市生活,沒法一直讓孩子待在小C身邊,一年有一大半時間是帶回鄉下撫養的。
小C很焦慮,因為她聽專家們說,孩子不能離開爸爸媽媽,這樣對孩子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可是她又沒有辦法要求老人一直待在城裡,老人待在城裡也時刻感覺到不舒服、不自在。
小C的孩子,我見過多次,是一個非常活潑聰明的寶寶。17個月大的他,與人交流已經沒什麼問題,日常對話他都能聽懂,如「豆豆,這本書幫阿姨遞給媽媽。」他就蹬蹬蹬跑過來幫我拿書給他媽。「豆豆,阿姨要回家了,和阿姨說拜拜吧。」他就會奶聲奶氣地說「拜拜」,然後還會附送一個飛吻。而且,更棒的是,他自己能用勺子將碗里的飯、菜準確地舀到嘴巴里,吃得津津有味。身高體重,都在平均水平以上。直觀看,孩子的認知發展和動作技能發展水平也都很好;性情也很不錯,十分愛笑,只不過,偶爾倔脾氣上來會哭一會兒。
我告訴小C,其實,非爸媽撫養的孩子,對成長的影響也沒那麼大。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的發展心理學上說,4個月至3歲這個年齡段的美國兒童幾乎有三分之二不是由父母看護(一般是由日托中心照顧);還表示超過80%的美國嬰兒在其出生後的第一年中並不是由母親照料。但是研究發現,這些孩子與完全由父母自己照顧長大的孩子並無明顯區別。
無論孩子在哪裡撫養,被誰撫養,快樂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如果因為不得已的原因,孩子只能被隔代撫養時,新手媽媽,絕不要太過焦慮,只要孩子發展水平正常,心情是愉快的,那麼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多少想像中的「創傷」。
案例3:孩子亂吃亂爬怎麼辦?
新手媽媽小P的寶寶8個月了,學會爬了,可是小P一點也不開心,反而顯得憂心忡忡,因為她的寶寶總是喜歡去接觸一些「灰暗」角落,還總將東西往嘴巴里送。
有一句話說,關心則亂。這句話用在媽媽們的身上,特別合適。她們全身心的愛寶寶,對寶寶的任何一個需求,一個變化,一個小問題都看在眼裡,放在心上,甚至讓自己焦慮。
比如,寶寶會爬了,經常會在媽媽不經意間就要爬到垃圾桶旁邊或者是一些媽媽認為危險的地方;這時候媽媽便會糾正寶寶;可是寶寶就是對媽媽不讓去的地方感到好奇,偏偏就要往那邊去,小糾紛就這樣產生了。如果是別人家的寶寶,媽媽肯定會說,這有什麼,孩子都愛去一些媽媽認為不好的地方;但是自家的寶寶,媽媽就會顯得極其焦慮,生怕孩子磕了碰了,或者髒東西塞到嘴巴里了。照看的時候極其小心,可是這樣被媽媽束縛的寶寶卻一點也不舒服。
觸覺是嬰兒發展得最好的感知覺系統,寶寶就是通過觸覺了解這個世界。所以,他會爬向他感興趣的地方,也會將感興趣的東西塞到嘴巴里體驗。如果媽媽完全剝奪了,不僅讓寶寶不開心還會阻礙寶寶的認知發展。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嬰兒就是通過行動獲得知識的,行動=知識。媽媽們得記住,行動對寶寶是多麼重要啊。
案例4:總是控制不住和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媽媽小T對自己很不滿意,她總是控制不住對寶寶發脾氣,過後又非常後悔。
母親的情緒和態度對嬰兒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一項心理學實驗中,實驗者讓嬰兒玩一個不常見的玩具,研究發現,嬰兒玩這個玩具的時間取決於母親的面部表情。當母親表現出厭惡的時候,他們玩玩具的時間要顯著地少於當母親表現出愉快的時候。而且,當稍後有機會再去玩相同玩具的時候,儘管母親當下的面部表情是中性的,嬰兒們也不願意再玩這個玩具,說明父母的態度對嬰兒有持續性的影響。
母親經常對嬰兒發脾氣,不僅會讓嬰兒感受到恐懼、焦慮;還會影響嬰兒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他們會習得母親這種大發脾氣的模式。所以,一個安靜、溫柔、情緒穩定的媽媽對嬰兒是極其重要的。
做好母親的前提是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一時無法調整,那麼在壓力狀態時,就得避免過多的與孩子接觸。媽媽們得經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真得和寶寶發脾氣,畢竟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才短短几個月或者幾十個月而已。
最後,新手媽媽們一方面對寶寶的到來感到巨大的驚喜,另一方面經常對養育寶寶手足無措,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媽媽保持一個好心態非常重要,寶寶的情緒很容易被媽媽感染,為了寶寶也要保持好心情。而且寶寶並不像媽媽們想得那麼脆弱和無能,永遠要相信寶寶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很多當下覺得非常嚴重的問題,只要媽媽們往長遠處多看幾個月,可能就不是問題了。
PS:雖然我還沒有當媽媽(很多男性心理學家永遠都不可能當媽媽),沒有直接的養育體驗,但是這並不妨礙我用心理學的觀點與眾多新媽媽們交流。
詹孿
推薦閱讀:
※總是「無所事事混吃等死」怎麼破?為什麼明明想要改變就是做不到?
※豬肉白菜燉粉條怎麼做最好吃?
※八字算命日柱怎麼看 八字日柱看男命婚姻
※【石頭魚】石頭魚怎麼養
※如果你自己不犯錯,別人怎麼會說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