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亮老師《金剛經》講座 (9)

第四講下集2008年11月5日

須菩提一看這是一個好機會,該講最厲害的法了,趕緊起身提問。「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先誇一句,稀有就是最棒的、無上的、少見的、罕見的成就者,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者。

菩提心為根本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這裡面咱們看到這樣的一個詞兒,叫做菩薩。菩薩是誰啊?你就是菩薩,為什麼這麼說?這不是瞎說的,菩薩是「菩提薩埵」這個詞兒的簡稱,菩提薩埵簡稱一個菩字、一個薩字,是上求下化的意思,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薩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就是上求佛道,下化就是下化眾生,向佛陀求學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成佛辦法。下化呢?是教化一切眾生,使之都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裡面包含了自覺的意思,也含了一個覺他的意思。自覺就是自己要覺悟,覺他就是讓他人也覺悟。自覺那一塊就是自利,覺他這一塊就是利他。所以,菩提心的重點就是利他精神,把利他搞好就是菩薩精神,菩提薩埵的菩薩精神。什麼樣的人是菩薩呢?上求下化的人,各位不都是嗎?各位不都是上求下化的人嗎?都是菩薩。

有一次我問凈慧老和尚:「到底什麼是菩提心?」趙越塵居士早年在《禪》刊上發表了重要文章《略說修學菩提心》,以及後來的「麻主老三篇」,二麻子嘛,就特彆強調菩提心,從那開始掀起了大陸佛教修學菩提心、探討菩提心、實踐菩提心、研究菩提心的熱潮,後面做得很棒的,象濟群法師也是大力宣揚菩提心。有一次我問凈慧老和尚:「到底什麼是菩提心?」凈慧老和尚說得簡單,也不簡單,他是這麼說的:「你皈依的時候,念的四宏願你還記得了嗎?」我說:「我說記得呢。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對了,這就是菩提心」,他這麼回答的我。我就想這個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上來先講度眾生,就是利他。漢傳佛教有的念到這句是就是說「自性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你自心顯現的。「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樣說,加了幾個自性,我說加得好,加得不錯。他這裡強調了自利,強調了利他。自利、利他講了,上求、下化也就講了,自覺、覺他也就講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時候就成佛了。在自覺覺他的過程中就都是菩薩,只要是皈依的佛陀的弟子,發了四宏願了,都算菩薩了,都算初發心菩薩,初發心就是剛剛發心的菩薩。所以各位都是老菩薩、大菩薩,菩薩到了一定程度也分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十地等十個等級,到十地菩薩就成佛了。登地的菩薩就有一定證量了,二地菩薩就已經有點神通了,七地、八地就已經是很高的境界了。所以咱們別隨便謗人,說人家修行人這兒不好、那兒不好,你說他一大堆不是,別說這話。為什麼呢?佛教里有這麼一句話,說:「二地菩薩看八地菩薩以為是魔王」,因為二地菩薩以思維測度八地菩薩不可思議。你去思議就看不明白,你不懂,八地菩薩的一些行徑在二地菩薩眼裡還是魔呢。境界差遠了,所以咱們別隨便謗修行人,你不懂。你說你登地了嗎?你是二地菩薩了嗎?二地菩薩看八地菩薩以為是魔王,咱初發心菩薩更看不懂,看不懂別亂說,因為這裡面可能有深意。你不知道哪位是大菩薩,《華嚴經》中告訴我們,就連提婆達多還是大菩薩轉世的呢。所以說不要隨便起謗心,這時提到菩薩倆字。

佛性本具

一說到如來這個詞,大家都知道是如來佛,把如來和佛連到一塊兒了。這就是釋迦摩尼佛的很多別名,這就是中國人喜歡把如來和佛連在一起,叫如來佛,這樣連起來也很好。但是佛是什麼呢?咱們那天說,佛有廣義的佛和狹義的佛,兩個概念,廣義的佛指的是佛性,狹義的佛說的是佛陀。佛陀就是釋迦牟尼,也就是悉達多太子。悉達多太子的大概故事,我們用飛快的速度講了一遍。廣義的佛指的是佛性,佛性眾生都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未證得」,那指的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法身,你見到法身即是明心見性,算開悟了、算見道了。也有叫「功夫落膛」的,就算你見到法身了,見到法身就許你初關已過,已經有眼了,知道怎麼使勁了,並不是修行到頭了,知道怎麼使勁兒指的是佛性。

說到佛性這個詞兒、佛這個詞兒,佛教界有一首老的詩歌,去年我還聽凈慧老和尚念叨這首詩呢。「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在西天靈鷲山那裡,你不要遠求,因為靈鷲山就在你的心頭。塔這個字就是窣堵坡,佛塔是表佛法身,我們人人法身本具,你的法身本具。「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來去、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五個何期,與佛境界無二無別,與釋迦牟尼佛的境界無二無別。太棒了這五個何期,就是說佛性、說自性,說廣義的佛,說人人本具,人人本自具足。佛心、佛性就是這個大好法神,各位都有。佛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是說這個大好一尊佛,被蒙蔽住了、睡大覺了,不行,得趕緊把他喊起來。我們要通過修學佛法,讓他起用、放光,發揮出應有的利益眾生的作用。

我看到有一本書上說過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整個宇宙都在等待你的開悟,你一開悟大家都解放了。」各位一定要相信這是一件真實存在的事情,有這個境界,賈題韜老人講《六祖壇經》的時候,反覆強調明心見性開悟是真事兒,是確實有的狀況,不是騙人的,祖師大德沒有騙人。當然他這個說法有點著急了,說開悟是真事兒,金剛經里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稍微有點不對付,他這也是一個方便說。他是在「文革」剛結束,佛教剛興起的時候,他用這種說法激勵大家。在那個階段說有一個開悟、有一個成佛。大家好有方向、有目標。按說指方立向是不太究竟的說法,有佛可成,有法可修,都不究竟,但是在「文革」剛結束的時候,那是當機說法!到了後期,體驗到更高境界了,就是無住境界了,就該用別的方法說了。但是他在那個時代觀機逗教,就機說法,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下,大夥都迷迷糊糊,根本不知道佛教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像賈題韜賈老那樣說,有開悟這件事,天底下開悟不是騙人的。你就得告訴他,很多人體驗過開悟這件事。

方便為究竟

咱們說過河之後不要背著船,你在船上的時候你就放棄,你不得掉河裡嗎?你用船的時候,你得說船上的話,到該下船的時候,到彼岸的時候,你就得捨得這個船上的安全,獲得更大的安全。這是說過了河以後,你剛剛登船,船至河心,還沒開多遠呢,你就說不要執著於法,船就翻了。所以,有一年我在成都時聽有些人就說,「賈老的話不究竟,有佛可成、有佛可修,不究竟。」。我說:「賈老的話最究竟了,因為他最方便」。《金光明經》裡面明確說過:『菩提心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在那個時代,賈老說那些話非常當機、就非常究竟。難道說賈老不知道,「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嗎?太知道了,可是當時說那些,就說不起來了,文革剛恢復,那時國家宗教政策剛恢復的時候,僧團有很少量的人現了僧相,可只是現僧像,他們對於教法的理解,悟不凈、達不到,說空不如說有。

離四句絕百非

真正說到佛性,昨天秦志強居士來了問我:「佛性是不是非空非有?」我說:「錯了,佛性要離四句,絕百非」。離四句離哪四句啊?離四句就是非空,佛性非空,非有,又非有,非即空即有,非非空非有」,空一句要離,有一句要離,即空即有要離,非空非有要離,這四句都離了就是大師,離四句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他說:「你上回給我說佛性非空非有。」我說:「上次你和我掰飭的時候,你說佛性到底是有啊,還是空啊。在佛性是空是有裡面打轉,我沒法給你說離四句。我就先讓你進一小步,我就說佛性非空非有,結果你就背過了,執著這個非空非有了。今天你來了問我,佛性是不是非空非有啊,就該到離四句的時候了。離四句就絕百非了,各種二元對立的分別都就不執著了,這個時候才比較接近。但是,你還不能執著這個離四句,就離四句是那也是不對的。實際離四句也是相似說,因為能說出來的就都不是了。——沒法說,你可以體會離四句,體認品嘗,有所感悟。離四句的說法已經是最最接近了,因為說出來的都不是,但是說的時候有近似近似的,離四句用的都是否定,他沒有用肯定,沒用肯定句還是一法不立。」所以這種說法很棒,說人人本具一個靈山寶塔,就是大好一尊佛,趕緊讓他醒了吧!

善護念

後面這個詞就是「善護念」,這個詞太棒了,南懷瑾先生講到這個詞就非常感慨,古代的那些翻譯大師們不知道費了多少智慧,不知道開會開了多少,定下了善護念這個詞,翻得太棒了、太精彩了!

說到翻譯,我們說基督教很倒霉,咱們又說人家基督教了。當然基督教也是咱的,心識變現的都是自己的,凡是存在的都是你的心展現的。基督也是自心現量啊,凡是存在的都是心識變現的。南先生有時和基督教的人聊天說:「你們的《聖經》翻譯得不理想,很多關於耶穌和耶和華的精彩內容,英文表達的太棒了,翻成中文就不怎麼樣,把很多精彩的內容都給翻沒了。」他就不象佛教當時翻譯的時候,是由國家出資建立大的譯經場,會集高僧大德、文學界的高手、翻譯界的高手,幾千人在一起討論,翻譯這個經。其中你像李世民時期,給玄奘法師規格太高了,那種條件下翻得好。由國家第一流的文臣、最棒的學生來潤筆,所以翻譯的水平就很高。所以說看《聖經》翻譯的有一些聖賢的影子就不錯了,你得會看,看到一些聖賢的影子。佛教卻能夠把佛陀本懷、本意翻譯得精彩、異彩紛呈。「善護念」就是翻得最棒的詞之一,善加保護你的每一念,比如說念佛、念經、念咒,都包含了善護念的意思。怎麼講呢?你念佛就念念是佛,體也是他,用也是他。體是內而身心之本體,法身起用你才能念佛,能念所念都是阿彌陀佛,能所在這裡乾的是一件事兒,到一定程度了根塵脫落。善護念是個好的修行方法。修六字大明咒、蓮師心咒、修藏傳佛教的種種咒是如此,參禪也是善護念、修止觀也是善護念,善護念幾乎包括了三藏十二部教給我們所有修行方法,基本上把這些核心重點全都囊括在「善護念」這三個字里了。

你看這個念佛的念字,上面一個今天的今,下面一個心字,今心為念。就是你的當下心嘛!你不念就成過去心、未來心了,你一念就成當下心了,當下心念阿彌陀佛,你當下就是阿彌陀佛。心生種種法生,阿彌陀佛不是別人,極樂世界也不在別處。要念佛啊,念佛秘密大了,就是念頭上的功夫,這就是凈土宗的善護念方法。密宗的是結個手印,大蓮花,口裡念著:「唵嘛呢叭咪吽」——心中的蓮花開放!蓮花比喻智慧嘛,就是你要明的那個心、要見的那個性,蓮花是一個比喻。唵嘛呢叭咪吽就是心中的蓮花開放的意思,說來說去,就是讓你的念頭在你的智慧上善護念,這也是一種善護念。大止觀、小止觀,乃至摩訶止觀,天台宗的修行方法,調息就是觀察呼吸、數呼吸,也是要一念攝萬念,用你的管呼吸的念頭,你就不再張家長、李家短、工資少、水費多了,一念攝萬念也是一種攝念的方法。種種修行方法,都是在善護念,到最後你悟明白了,一切所見、所學、所知,皆是心識變現。都是我這一念所生的時候,內而身心、外而世界打通了,就是善護念有了一定的成果。而這個果又是下一步你修行的因,當你知道內而身心、外而世界本是一體了,該做事了!

活著往生的秘密

開始為眾生服務了,就是所謂「乘願再來」!你也沒有離開這個世界,你只不過是身心達到極樂境界以後,掉轉頭來做人間事,這就是乘願再來。往生也是活著往生的,乘願也是活著乘願的,這可能是第一次有人說這種言論。凈空法師老說往生是活著往生的,很多人不理解,以為就是活著跑到極樂世界,實際上悟通了極樂世界和你現在所生的世界是不二的,就是往生了。開悟明心見性,就是阿彌陀佛不是別人了,識得自家本地風光了,知道佛性、真如如如不動、不二就在你那了。開悟見佛了,見著佛是誰啊?不是別人啊,不是別人是誰啊?就是那個誰!因為你無我,你說誰啊?用「誰」字其實更確切!更準確!

接著往下來,葡萄老師厲害,葡萄老師問了這個問題。「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說到善男子善女人的時候,南先生就說以前的舊故事,說我們都是「散男人」、「散女人」。內心散漫,沒事腦袋裡面每天想八萬四千個事,內心都散得不行。善男子的反義詞對應的就是不善的壞蛋了,壞蛋不來學佛,善男子、善女人是說好人呢。

五不翻譯

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意思啊?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說少了,這只是它的一部分意思,這裡就是多意不翻,因為意思太多了,所以不翻。翻譯的時候五不翻,多意不翻是其中最重要的。

比如「般若」這個詞的意義太豐富了,我們這邊沒有一個對應的詞,我們就直接寫他的音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裡面除了無上正等正覺以外,還有菩提心的意思,一大塊是菩提心那一塊,一個是證的部分,一個是覺的部分,還有普賢行的部分。所以說,你只說無上正等正覺,只說智慧了,「高高山頂立」了,你還得有個「深深海底行」,得有「菩提心」的具體操作部分。所以他不用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翻譯,他直接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用了個音譯,就像我們中國功夫,美國人沒有對應的詞,就直接用gongfu音譯,還有風水就用fengshui,我們翻譯的tank,mada,都是音譯。因為沒有對應詞,因為他意思太多,不能用一兩個詞翻譯。直接抄音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暫時權且叫無上正等正覺,其實可以簡單的叫學佛心。

云何降服其心?

發心就是出發點,那個心從哪兒發出來的,你的結果可以幹得亂七八糟,你的發心一定要好,你的出發點一定要正確。一定不要在出發點那裡亂了陣營,你在後面沒幹好,那是你的技術問題,你的發心出了問題,那是你主觀上的原因。所以不能發心出問題,哪怕你笨得不行,你用了別人八倍的時間,只要你初發心正確,你就是好樣的。發菩提心的時候一定要真誠,既要成無上正等正覺,又要度眾生、發菩提心。信解行證都全,這麼一個發心的話。「云何應住」,就是怎樣能夠穩定住,住就是那個「止」字,怎樣能夠穩定住,因為我這個念頭一會兒就跑了。一會我該做飯了、該買東西了,云何應住,怎麼樣住在這兒?「云何降服其心」,就是煩惱心。我剛才為什麼把《紅樓夢》裡面的句子寫在那兒?那就是煩惱心。那個句子是怎麼說的來著?《紅樓夢》上那句話形容煩惱心說:「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雨怨東風」,沒得可怨了,把東風揪過來怨一怨。東風你真討厭,寫一首詩,說東風真不好,好衣服罵它壞的時候是破衣服。在衣服上寫一首詩,叫《東風破》,這不是吃飽撐的嗎?煩惱那麼多,它又是無端端的老往外竄、往外冒,怎麼辦?千古大問題啊,老佛爺您回答回答我吧,問了,問得好。問得好,答得更好,你看老佛爺怎麼答的。

如是降服其心

老佛爺說:「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聽好了,我告訴你了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幹嘛了你們,你們都已經降伏其心了,你們都不知道。老佛爺當年說就這麼降服其心,不吭氣兒了,這其實就是已經是答了。須菩提能不知道嗎?「如是」就是答案,如其所是!——整個《金剛經》又講完一次,須菩提知道了,可是還得演戲啊,二人轉嘛。

須菩提是知道此時佛陀剛才已經把《金剛經》講完了一遍了,須菩提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當年孔子給曾參抓著手,著急傳最關鍵的法,最經典的、最高境界那一句的時候,「吾道一以貫之」,一下就說完了。曾參一句聽懂了,聽明白了。曾參也是說「唯」,就是「是」的意思。我懂了,我知道了,就是這麼回事兒、就是這個意思、就是這個。真棒,大德高手傳八百年功力,就這麼一個字就完了。這一句唯然就是裝傻的話,須菩提說「唯」後面還有「然」,然是什麼?然的意思就是天然、本然,還是yes,就是是的是的。而不是在這個唯字上,實際上在前面那個「如是」二字上,就這樣的意思。就這麼住,如是降伏其心,就這麼降伏其心。怎麼降伏其心啊?這麼算怎麼啊?往後看,不用往後看,什麼是怎麼?如是就是這麼降伏其心了,聽不明白吧。聽明白的請舉手,沒有,沒聽明白的請舉手,沒法說了。(笑)

所以說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是這麼回事,就是說語言已經夠不著了,言語道,斷了,這根本不是故弄玄虛。這是佛陀一個全然的和盤托出。就在這個如是降服其心上,他不吭氣兒真是已經全傳了。須菩提知道了,須菩提說了個唯然,但是他知道,同學們沒有明白,他知道後世人也不一定能明白。「願樂欲聞」的背後的語言、潛台詞,就是我知道了,但是老佛爺,咱們班其他同學沒有知道,請佛陀開個方便也給其他同學說一下吧。


推薦閱讀:

照光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通解(3)
金剛經-第36集
《金剛經》六種原譯本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又名《金剛經總持論》
金剛經詳解四

TAG:金剛經 | 講座 | 金剛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