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詩歌的終極關懷(2)

二、「本來面目」與「混沌」、「存在」 與禪的「本來面目」相類似的是莊子的「混沌」、存在主義的「存在」。《莊子·應帝王》說,南海之帝暌,與北海之帝忽,曾受到中央之帝混沌的善遇。混沌沒有 七竅,暌、忽為了報答他,使混沌有七竅來吃飯呼吸,就在混沌身上鑿起七竅。等鑿好了七竅,混沌就死去了。在這個寓言里,混沌象徵天地未開闢前渾整的元氣狀 態,亦即相對認識還沒有產生時的絕對本源性狀態。當混沌被開鑿,被強行安上了象徵見取的七竅之後,其完整性、統一性被戕害,混沌不再是混沌,它的生命也就 划上了句號。 在《齊物論》里,莊子的這種思想表現得更為明顯。《齊物論》說,古代的人認識的最高境界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無;次一個境界,是承認世界有事物,但事物之間 彼此沒有界限;再次的境界,是認為事物間有界限,卻沒有是非;只有最次的人才認為事物既有界限又有是非。是非分明,導致了愛憎分明,這樣一來,絕對的統一 的道就被破壞了。 《莊子·齊物論》:「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嘗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 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 所以,愛憎、是非、彼此的對立都是由於人們沒有認識到它們原本是一體的。要認識到它們原來是一體的,就要回到「未嘗有物」的狀態中去:愛憎出於是非,是非 出於界限,界限由於物的形成,物則產生於「未嘗有物」。要回到未嘗有物的狀態,一個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把聰明才智拋棄掉,將心智剝除凈盡。道家絕聖棄智以 回歸虛明的本源,在本心論、迷失論、開悟論諸多層面上,與禪宗精神息息相通。 一度風靡歐美的現象學、存在主義的主旨,也是對「本來面目」的追尋,其思想與禪宗不謀而合。現象學想要提醒人們的是,必須擺脫、丟掉一些東西,把該「括起 來」的都「括起來」 胡塞爾 ,把該「否定」的都「否定」掉 海德格爾 ,真理就由隱而顯地呈現在你的面前。只有括起種種貪慾和野心,否定這個五光十色令人玩物喪志的技術世界,「懸擱」起根深蒂固的邏輯思維和它所構成的一切認 識對象,才能明心見性,看到「絕對」,看到「存在」,從而「直面事物本身!」 葉秀山《思·史·詩》第12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  現象學的基本精神——把邏輯思維暫先懸擱起來——構成了歐陸人文哲學的靈魂。 參卡西爾《語言與神話》中譯本甘陽序《從「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第17頁,三聯書店1988年版。 存在主義千呼萬喚的「存在」,既不是在時空中的事實 「客體」 ,也不是超時空的自我 「主體」 ,因為「事實」也好,「主體」也好,無非是在主體與客體分化之後、對立之後的片面的知識範疇;「存在」是在知識之前,即在主體與客體尚未分化之前的「絕對 的」「本源性的狀態」。 《思·史·詩》第144頁。同書第47頁:「卡西爾的『神話"和海德格爾的Dasein面對的都是『人"的一種『原始性"、 『本源性"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尚未得到分化,而處於本源性地同一之中。海德格爾因此得出一個看法,本源性的語言不是後來主客分 化以後的概念式、科學式、邏輯式的語言,而是詩的語言。」 在這種存在中,思維與存在是「同一」的,思維是存在的思維,存在是思維的存在。海德格爾執著於「思維存在同一性」的「存在性原則」,「從康德主義以來已提 出而為現象學所倡導的口號『回到事物本身",正是要克服主體與客體的分立局面。黑格爾的『絕對",卡西爾的『符號",胡塞爾的『體驗",海德格爾的 『Dase in",都是為了適應這種需要而提出來的學說。」「現象學的基本原則,就是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原則」 《思·史·詩》第115頁 。這也就是禪宗重現「本來面目」的要旨:泯滅對立,物我一如;不二法門,契證本來。 存在主義認為人是分裂成本來的 自我、單個人、自由 和非本來的 人家、大眾、叛變自由 兩種人。後者是個人在社會和他人支配下的沉淪、異化狀態,即不是真正的人;前者則是從那種狀態解放出來的真正的人。在海德格爾看來,人的社會存在就是異 化,「社會的」就是「異化的」。人在社會中的異化是人註定的命運。雅斯貝斯認為,人在通常的「大眾社會」里,是任人操縱的,像木偶似的受人擺布,像傭人一 樣順從主人意志、權力和習慣,自己不能主宰自己。機器化、大眾化的現代社會是使人喪失自我的根源。因此,他亟切地呼籲人們回到本來的自我中來。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禪的「本來面目」和存在主義的「存在」具有同樣的超前意識。鈴木大拙說:「在禪的裡面,復歸或再現的觀念,也許可以從慧能要求門人徹見 『本來面目"看出一線閃光。這個面目是我們甚至在尚未出生之前就有的面目,換句話說,這就是我們在尚未吃知識之樹的果子之前就所有的『純真" 面目。」 鈴木大拙《禪,一種新意識的覺醒》,《禪與文化》第75頁,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從對禪與莊子、存在主義哲學的比較中可以看出,作為人類思想成果的禪宗智慧,既和古老的中華智慧息息相通,也與現代西方哲學的思辯成果站到了同一思想高峰。對「本來面目」的追尋,對相對知識的揚棄,乃是中外一切大根智慧的終極關懷。


推薦閱讀:

活字 | 蘇東坡,一碗豬肉的關懷
生死關懷——度亡濟幽
個男人關懷的貨色 決議了他的檔次
弟兄們:請給自己妻子這七種關懷
從詩人余光中的平靜離世,來說說臨終關懷

TAG:詩歌 | 禪宗 | 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