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為什麼要向崇禎皇帝吹牛「五年平遼」?

  自從薩爾滸之戰以後,後金擊敗數十萬明軍主力部隊,此後攻城略地,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明朝末年的東北形勢,就如熊市的垃圾股,一路下跌,但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割肉拋出解套,都是儘力維持,到了崇禎年間,東北形勢堪憂,明朝末年的知兵者其實不多,能治兵的更是寥寥無幾,經過孫承宗、熊廷弼等名將的苦心經營,總算在山海關前築起了一道以寧遠為中心的戰鬥防線,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關寧錦防線」。  

  此時,薊遼督師袁崇煥向崇禎皇帝朱由檢獻出了「五年平遼」的方案,什麼是「五年平遼」呢?基本方案就是繼續以關外的寧遠為中心,守護山海關,同時,延寧遠北上,高牆壁壘,步步為營,說白了,他是想用築城的辦法,將中軍大帳一直修到皇太極的盛京(即瀋陽)去!結果列位看官都是知道的,袁崇煥非但沒有實現這個戰略,相反被朱由檢凌遲處死,那麼,袁崇煥為什麼實現不了「五年平遼」方案?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了他呢?

  袁崇煥是當時明軍的著名將領,而且還是進士出身,可以說是「文武全才」,據說,崇禎皇帝朱由檢為此專門在平台召見了袁崇煥,原則上基本同意了這套方案,當然,也有說法是袁崇煥為給崇禎皇帝寬心,故作此說,袁崇煥向朱由檢誇口,說五年平遼,那麼這套方案有無可行性呢?我們僅就這套方案的理論而言,筆者認為,理論上是可行的,步步為營的戰略鞏固明軍在關外的根據地,並壓縮滿洲八旗的活動範圍,如果時間、空間皆利,確實可以將明軍的中軍大帳修到盛京去,遼事確實可以五年平定。

  不過,理論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套戰略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每修一座城,甚至每進逼一寸土地,都是在燒錢啊!明朝末年的財政狀況,那是糟透了,不但要支付對付滿洲的軍費,還要平息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捉襟見肘啊!明朝實在無力支付實施這套方案所要付出的軍費。

  筆者想說明一下,明朝末年的經濟其實是非常發達的,江南一代的資本主義萌芽已經興起,可以說,明朝是「國窮官富」「國窮商富」的局面,如果明朝利用行政力量在民間籌措資金,是可以大有收穫的,魏忠賢收工商稅,雖然說這個壞蛋是為了自己撈錢,但是想客觀上滿足了「遼餉」的徵收,李自成攻佔北京後,也從皇宮、官員、富商手裡獲得了大量的財產,這些事實都說明,朱由檢當時就應該動用行政力量籌措資金,已經到了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採取非常手段也是無可厚非,可是他就是沒有這麼做,這不得不說是政治失誤。  

  看來袁督師是個理想主義者,樂觀主義者,可是沒有錢,「五年平遼」從何談起?袁崇煥是明朝末年的名將,他非常清楚東北局勢所需要的軍事方略,在袁崇煥自己的心目中,他應該明白,這套方案只能是紙上談兵,毫無可行性的,那麼他又為什麼要向崇禎皇帝朱由檢進獻這套方案呢?

  我們來看看袁崇煥這套方案體現的戰略思想,在對滿洲的作戰中取守勢,所有的明軍精銳兵力向山海關和寧遠方向集結,並且提出替「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的基本作戰原則,還主張以堅城利炮加強防守,消耗滿洲兵力,明軍主要的「紅衣大炮」基本都在寧遠城中(據稱是十一門),事實證明,此舉非常高明,在寧遠大戰之中,努爾哈赤正是在堅城之下,被紅衣大炮所傷,最後傷重導致去世,然而,此舉依然非常耗時耗力耗錢,特別是耗錢,這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

  同時,袁崇煥要求朱由檢同意自己推舉的親信,原則上朱由檢是答應了,要知道,明軍的管理制度是由軍事將領和特務機構(東廠或者錦衣衛)派出的監軍共同掌管,當然這都是「五年平遼」的包票所起的作用,袁崇煥本來就是薊遼督師,是東北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和軍事長官,如此一來,袁崇煥的親信部將也成為大明最精銳的部隊——關寧鐵騎的主要負責人,關寧鐵騎已經變成了親一色的「袁家軍」,其實,袁崇煥的任務並不重,但是在「五年平遼」的大策略下,袁崇煥已經從朱由檢手裡要到了對大明最精銳的部隊的絕對權力,即統帥權、人事權、財政權和軍事戰略任務,這其實也是袁崇煥最想得到的。  

  這十餘萬的明軍精銳部隊,由袁崇煥及其部下率領,每年朝廷還要供給大軍數百萬兩銀子和無數糧草,威力最大的火炮也要隨時供應,然後在財政能力良好的情況下,部隊才能採取步步為營的戰術,以山海關和寧遠為出發點,逐漸收復失地,打敗滿洲八旗(然而朝廷的財政能力就沒有好轉過),在這些權力袁崇煥都拿到手的前提下,他的軍事任務的底線僅僅只是守住寧遠和山海關,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可是袁崇煥給人就是這麼一個印象,這與皇帝給他的權力是不相匹配的。

  袁崇煥始終是在按「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的原則指揮作戰,他在東北應該說幹得不錯,寧遠一戰就是最好的戰例,但是袁崇煥手上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朱由檢不是傻子,而且很聰明,他會為「五年平遼」的大策略而興奮不已,但是興奮過後,他會意識到權力的落空,而且,還有一件事情讓袁崇煥權力過大的問題更加突出化,那就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毛文龍與後金作戰多年,屢有戰功,而且在部隊中有一定威望,也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比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皆是毛文龍的部將,不管毛文龍是不是該殺,對於處理這樣一位特殊人物,袁崇煥先斬後奏,雖然袁崇煥是東北地區的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他擁有這個權力,但袁崇煥不請旨擅自作主斬殺大將的行為,卻讓他人特別是朱由檢感到,袁崇煥是擁兵自重,殺毛文龍是想一家獨大啊!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之後,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歸順滿洲,毛文龍大軍對滿洲八旗的牽製作用已不復存在,而且,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三人的投降,使得明軍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他們還獻上了明軍的作戰情報,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帶去了明軍的火器製作方法,這對於滿洲八旗兵馬來說,是如虎添翼,此消彼長,可見,袁崇煥此舉實在不明智,更不用談什麼「五年平遼」了!

  由於袁崇煥在「關寧錦防線」上的堅守,使得滿洲八旗不能順利入關,於是皇太極使用反間計,讓一個太監偷聽到有關袁崇煥投降的話語,甚至讓他看到與皇太極的書信,然後回去向朱由檢打小報告,利用朱由檢多疑的心理,讓朱由檢自毀長城,殺了袁崇煥,這是很多小說和電視劇里的橋段。  

  

  筆者認為,可以做故事看,但絕不是歷史,因為破綻實在太明顯了,讓一個太監來行此事,如此千里迢迢在敵我雙方的絕對重地,北京盛京兩頭跑,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而且這個故事明顯是模仿了《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的故事(皇太極曾下令要將《三國演義》作為軍事教材研究),朱由檢雖說多疑,但從其消滅魏忠賢的舉措而言,他在政治上是成熟的,要是連這一點是非都分不清,那不是執政能力有問題,那是智商的問題!

  那麼,朱由檢殺袁崇煥的原因,更多的是袁崇煥在遼東的權力太大,已經到了自己作主的地步(擅殺毛文龍,導致毛軍眾將投降了滿洲),而且袁崇煥戰功不少,軍隊威望也非常高,對自己的統治實在是個威脅,從這個意義上說,朱由檢也非殺袁崇煥不可。

編輯:Avalon·W 校對:柯南

版權聲明:未經趣歷史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推薦閱讀:

身為近臣力阻崇禎南遷,北京城破卻第一個投降,終被斬棄市
崇禎帝自殺幕後不為人知的內幕:崇禎皇帝的遺書
弔死崇禎皇帝的那棵樹,300多年過去了,如今還在嗎?
大明16個皇帝17個年號解讀:洪武崇禎等都是哪個皇帝的年號
闖亡國皇帝陵寢,思緒在逝去的崇禎與1644年

TAG:皇帝 | 袁崇煥 | 吹牛 | 崇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