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菩薩談懺悔:菩薩以辜負佛菩薩眾生而懺悔!菩薩不介意自己受報!

  以一切眾生於諸過失,深所著相,故有懺儀方便,雖說方便,亦可以此而如是作去而懺悔,將諸事相發露,於三寶之虔誠懺悔,因此以此有作之相,求佛哀憫眾生愚痴造作,故經典說,當至淚流涕下,如是:方明悔意,方表懺心;若有一眾生於如是懺作,仍不可得解,因此當審察諸相,是否可以滅除,故經典又說可觀好相,於行人夢寐之中,乃至於定中,而見諸好相以為相佐;

乃至大乘如實懺法,體會經典真正佛意,於自身所造諸過,深深懺悔,明白此妄心所作,一切無根,皆有為法種子生滅,皆是有漏種子,終將顯現漏失,雖然意識心受諸苦楚,不過枉受諸苦,即使此現下之意識心知必當受苦,則他世受苦,終將苦滅,未來生之意識心又一新者,本無常處,本自不住,生生世世的意識心到底誰在受苦,皆如幻作,世間之苦樂無有實際可說!

  若真說者,唯有意根和如來藏可說真者,意根雖說真者,亦是非真,不過以其為三界之主導,以其遍計所執性之執取不休,所以導引後有生生世世之無斷無休,而其則剎那剎那生滅不已,且其之所受者,和意識心之所受,大相徑庭,唯有舍受相應,是所以如來藏也是舍受相應,

請問此每一個輩子的意識心到底苦受在哪裡,您苦了,就將要過去,一切不實,自己尚且不是真實有,何有真正五蘊說!如同一個軟體程序運作的很高興,還知道自己這個軟體程序「一直」在運作,結果終將要休止,這個意識心的體性本來如此,想清楚,這個我見就應該好好地斷除,只有如來藏才有真心可說,可是祂本無作,罪從何來,福從何生!

  眾生於三界煩惱大海之中,所犯得過失,何止千萬,阿賴耶識中數不清的惡業果報種子都等待遇緣熟而現起,以如來藏(阿賴耶識)於三界中實現七轉識的因緣果報流轉,所以阿賴耶識有實現此輪迴的「因」、「緣」、「集」(收集、儲存)、「成」(實現、不虛)的「性自性」,又能夠於中生起相分,而有「相」以及相分之中的「四大種」的「性自性」,所以這些功能來實現一切所知的因果。

  而此阿賴耶識因為執藏性而立名,所以就過失上極重而說「阿賴耶」,以眾生於此世界中,浮沉多矣,故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眾生於此娑婆世界,如何可以希求任何一位此間眾生可以不犯過失呢?  即使是因為邪師誤導而誹謗三寶,這是世間之極為正常的事情,所以說才要有懺悔之法。  為了遮止而說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4:「  如是等人善根微少無有信心。諂曲愚痴懷聰明慢。不見不畏後世苦果。離善知識乃至趣向無間地獄。如是等人為財利故。與諸破戒惡行苾芻相助共為非法朋黨。皆定趣向無間地獄。  若有是處。我當住彼。以佛世尊如來法王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上微妙甘露法味。方便化導。令得受行。  拔濟如是剎帝利旃荼羅乃至婆羅門旃荼羅。令不趣向無間地獄。」(CBETA,T13,no.411,p.739,c15-23)  因此即使是無知而惡業謗法之人,能夠接受佛法真正之正法教導而如實懺悔,經典即是以此懺悔而說方便開化教導,而令這行人接受正法而因此自行開曉,原來如此,因此懺過去以往的業行,對於如是過失,能夠不再犯之,因此這就是菩薩的悲心,以及方便教化行人導引入於真正佛菩提道的方法。

  如果一切行者都是自行自是,無有畏懼於果報,則苦海無出之一日;是以如來雖有出眾生不入地獄果報之方便,然此方便則非方便,以眾生終將永無成就佛果之一日,終將只有輪迴苦果之可享,是以提示眾生一切皆是如來藏中之種子功能現起,此業種終無得消滅,是以當得眾生能夠如實悔過,改過修善,以為將來。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  複次地藏。  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  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  是諸眾生。  汝以神力。方便救拔。  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CBETA,T13,no.412,p.789,b13-18)

  所以一切惡業眾生當知,即是我們這群苦海的眾生應當深自感恩,諸大菩薩不是沒有先行遮止惡業實現的能力,尤其地藏王菩薩已經蒙受如來親口附囑,只要我們從今開始,真正如實地念佛憶佛,不論有多重的惡業,即使臨終相現,我們念佛的功德一樣功不堂捐,以如是的功德必將往生極樂世界,以汝終非是地獄中人,以地藏王菩薩之無邊神力,現出無比莊嚴的無邊身,則當初因為惡作而此時現起的一切地獄之相即時消滅,因此仁者毋需猜疑佛、法、僧三寶,當信受經典所說,以真正三寶弟子,當信受如來誠實語,當信受如來慈悲諭示,如何可以自己管見而說定有如何之業果呢!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CBETA,T13,no.412,p.785,c5-8)

  所以即使是此人此生不信受佛法,也可以方便於其臨終之際,於其前開示教導,以其於此生死惶亂、四大分離之時,意識心要斷未斷,意識心之我見對於自己終將舍滅,感到萬分之惶恐,而極樂世界之如來凈土此無上佛法即是此人之所依,以臨終之開示決定滅除重業,以其如溺水之人,遇到一切浮於水面之物,不論大小,伸手則抓,因此雖然眼睛不能視,乍看之下,若無聽聞,也當為之開示曉諭,以意識心此時於五根尚且未都壞滅之時,因為娑婆世界之人之耳根伶俐,功德皆俱,因此意識與此耳識並起,因此耳根受聲塵,當以說法而為之勸解,令其不欲思念想心,當知舍時,於一切人物、財貨、功名,當盡如塵囂已去,皈依三界法王:如來殊勝之處,選擇一極樂無上自在、永無苦痛的安祥清凈聖土,去結識一切真正光明清凈莊嚴的同佛菩提道上的菩薩,一起修學熏習如來之勝妙法,享受一切如來果德的殊勝、快樂、自在、清凈,身心一切怡然自得,於一切處欲觀之者,隨如來神力方便施作佛事即知:某某人何時方蒙如來發起聖心,何時當成就明心,何時當成就無生法忍功德,如是無不依如來神力而得知;視之眼見而諸事知矣,隨所安然,自然安心辦道,以一切大地眾生無不是托於如來恩澤方於此無上之出世間法能夠得聞此一分,所以如是於如來所發心之凈土悠遊,此凈土廣闊亦不可說,次於說此凈土之菩薩上上善人,亦是無窮無邊,每日所新到的往生之人,尚且不可數,何況已經到此而領受如來深厚恩澤者!我等雖是此間一介凡夫,小行菩薩而已,也是心嚮往矣!於此娑婆世界,眾生心不相同,唯有如來藏心而相同,然此甚深義理如何可說,佛陀誡之,於諸未信之人,慎之,以免其惡作而謗佛,所以說法當觀察他人根器。是以如來凈土,蓮苞之中,即使安住無數大劫,諸下品之人仍將得度,終究成佛,是以法界無有不可成就佛果之有情,求知若渴仁者,幸勿自棄!

  既然已經知道此方正法,此希有難逢,當廣為說法,或是護持正法道場,以為彌補過往之罪愆,如是方為一學佛正法之人應盡的本分,何必終日擔心生不生凈土!若是自己罪過滔天似深海巨浪,即令如此,地藏王菩薩尚且不舍我們一微細善根,必當於我們之前,將之地獄之相一切粉碎;何況諸佛憫念一切眾生,如同如來之子,必當厚之,何可疑之!

  因此今日壽命未盡,應當發心,於諸懺儀如實行去,如實好好地懺悔,於諸過失處,永發誓願,盡未來際,寧願性命喪失,也不毀謗正法三寶,也當親近真善知識,檢別一切外道邪師、一切佛門外道,寧可喪失生命,也要令諸世界行人不為外道見解所迷惑,而生如我今世之誹謗之大惡業,如是誓願種子深深地於阿賴耶識中穩固,如是則生生世世,決定十信滿足,於第一阿僧祇劫中修行必蒙如來加持,以能夠真正發心此世、他世,現在、未來,破斥邪說外道,諸等滲入佛門中之外道心驚膽顫,不復為害眾生,皆汝之力,說一切凈土皆當為現前未來之所悠遊,何謂不然!

  又況無有一菩薩於諸往昔惡業之處,不於法塵相中流露懺悔,如是替換種子,而讓種子之勢力輕微;凡諸奇怪病症,必有非常之業,是以諸一有情乃至多有情者,以其雜染用心而為此特異,勢必要某人償付因果而生重病,此業行之不可思議,故此等冤家實際上不離行人左右,故此行者之如來藏便有所感應,又因此業緣成熟而償付因果,因此可感應出生各種奇特之病,此無諸奇怪,以為因果之本來,所以俗話說業障病,由是之故,生諸不可治之症。

  然而諸不可治不過是對於人醫者而言,非是對菩薩醫者而言,因此無妨求教有賢;於此之外,尚且應當對過去所虧欠之所情,開始懺悔,不論其所受諸苦,願意於佛前念佛誦經之功德,以為迴向,並祈求其過去之眷屬、現在之眷屬,同得利益,願雙方能夠皆得佛恩,於佛法大海一起徜徉,得諸法樂!是以當哀求諸等債主,恩怨俱銷,於佛前請諸佛如來作證,某某從今日到成佛,勢必將護衛如是債主以及其眷屬,令諸而得利益,勢必令其深信佛法,決定成佛!

  而今日娑婆世界之人間正法之法主,乃是無上正法修證的大菩薩,既然蒙如來親授正法,召見以明因果;仁者當知,今日所得一切法乳除了來自諸佛菩薩之深恩以外,若非大菩薩不舍眾生,早早歸向極樂凈土不出,正法書籍論作何能出現於世,我等愚昧之人,又豈能夠知曉如來之一分正理!是以於三寶前所懺作,若有誹謗善知識者,此人間現今法主,應生懺悔,除於佛前並懺,當寫信到講堂而歷明事項,求諸懺悔,乃至於此網站上發露當初所為之不當處,求諸懺悔,以為他人之戒,則轉此生業障為護持正法之大功德,則業即令不轉,也無有受報之因緣,以重者先牽,然此種子之勢力既然經過意識心、身體、口說如實地遷變於惡作時候的身口意的諸行,此時回熏回去的種子勢力又為減少,大不相同,所以經典說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01-600卷》卷451:「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晝時行此三三摩地。於深般若波羅蜜多有增益者。彼夢中行亦有增益。何以故。舍利子。晝與夢中無差別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01-600卷》卷451:「時舍利子問善現言。諸菩薩摩訶薩夢中造業。為有增益有損減不。佛說有為虛妄不實如夢所造。  云何彼業能有增益亦有損減。所以者何。非於夢中所造諸業能有增減。要至覺時憶想分別夢中所造。乃有增益或有損減。善現答言。諸有晝日斷他命已。於夜夢中憶想分別深自慶快。或復有人夢斷他命。謂在覺時生大歡喜。如是二業於意云何。時舍利子問善現言。無所緣事若思若業俱不得生。要有所緣思業方起。夢中思業緣何而生。善現答言。若夢若覺無所緣事思業不生。要有所緣思業方起。何以故。舍利子。要於見聞覺知法中有覺慧轉。由此起染或復起凈。若無見聞覺知。諸法無覺慧轉亦無染凈。由此故知若夢若覺有所緣事思業方生。無所緣事思業不起。」(CBETA,T07,no.220,p.274,b7-23)

  簡要言之,種子勢力於出世間法之修證尚且有增減可說,尚且於夢中有增減損益可說,何況世間法於此醒位的時候,依照如來之所說法而反省過失,如實鑒察過失之大乘行者呢!此種子的勢力必將隨之漸漸減少,此之必然!  是說佛法不可思議,當信其然!  凈土隨其信願,得生!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卷1:「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呪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污凈梵行。  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唯除一事於呪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  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CBETA,T20,no.1060,p.107,a19-28)

  於此大悲神咒是觀世音菩薩因為悲憫眾生,別願作懺,以觀世音菩薩實際是「過去」之正法明如來,如今於娑婆世界相佐釋迦牟尼佛聖教來化現無邊無量身以度化眾生,又於極樂世界相佐阿彌陀佛聖教來接引十方法界盡虛空之有緣眾生;

所以對於如師兄般痛苦於「諸業無法消滅」之語者,便說此持誦大悲咒之功德,即使師兄對於《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不能夠信受,如是有者當從此經而滅,以觀世音菩薩因地即發此願,若誦持此咒而不能夠藉此咒功德而滅盡如師兄之誹謗三寶等重罪,即不願成佛,然而今日觀世音菩薩早已經成佛,此願當然成就!

唯除對於此咒功德不能真正信受者,即使是不能信受,但因為誦念大悲神咒,還是可以作未來佛菩提證悟的因緣,所以當信受,可以滅除眾罪,這是如來所說法,師兄誓願是三寶人,當信受佛語,當信受一切教化方便,於戒律上嚴說,然如來藏根本不守戒,根本不持戒,如何別說有戒!是以從第一義諦而說,皆是種子功能顯現,戒因、戒相、戒果、戒過不過是過眼煙雲,何曾真實!雖諸如此,如來藏緣起三界諸法,無有過失,也不曾失去一因果,然唯有諸佛才真正徹底通達因緣果報,即使是等覺菩薩仍然需要請示佛陀如何才是,如何不是,這究竟的果報因緣只有佛地可以盡知,因此果報之間的轉折,我輩不通達處,當依照佛語:戒律經典言說處,對一切眾,主要宣說戒法,不在懺法行儀;雖有說之,不過略說,不能盡懺法之情事,因此諸菩薩因地別願,乃至諸佛說法,說有八十八佛洪名、諸法神咒以為眾生之導引!然若是以微信,則處處對三寶生疑者,對如來生起不凈信者,如何感應業果種子改變,絕無可能!

  可見經典: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卷1:「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東方去此佛剎。有十不可說諸佛剎土億百千微塵數等。過是諸佛剎有一佛土。  名曰解脫主世界。  彼世界內有一佛。名曰虛空功德清凈微塵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華波頭摩琉璃光寶體香最上香供養訖種種莊嚴頂髻無量無邊日月光明願力莊嚴變化莊嚴法界出生無障礙王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現在隨心欲行道逍遙。在處說法。  若善男子善女人犯四波羅夷。是人罪重。  假使如閻浮利地變為微塵。一一微塵成於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  稱是一佛名號禮一拜者。悉得滅除。  況復晝夜受持讀誦憶念不忘者。是人功德不可思議」(CBETA,T14,no.443,p.318,a20-b3)

  是以對如來處之三寶生起誹謗者,當求法主而懺,即使是大悲懺,也是依佛而懺,以懺主即是觀世音菩薩,乃是正法明如來,而不依照懺儀之禮拜誦念,也是無妨,但虔誠恭敬,自行誦念大悲咒,以此即是懺業懺罪,惟眾生心著相取相,故當稟明懺主,所生過失!

  而念一佛名本自不可思議,故當信受佛語:如虛空功德清凈微塵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華波頭摩琉璃光寶體香最上香供養訖種種莊嚴頂髻無量無邊日月光明願力莊嚴變化莊嚴法界出生無障礙王如來,信念一聲佛號,虔誠禮拜可得滅除,此事本自難信,以唯有真學佛人可以信受!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卷1:「  爾時佛告彌勒。若有正信善男子、正信善女人。  至心稱此十二諸佛名號之時。經於十日。  當修懺悔一切諸罪。  一切眾生所有功德皆當隨喜。  勸請一切諸佛久住於世。  以諸善根迴向法界。  是時即得滅一切諸罪。得凈一切業障即得具足。  成就莊嚴一切佛土。成就具足無畏。  復得具足莊嚴身相。  復得具足菩薩眷屬圍遶。  復得具足無量陀羅尼。  復得具足無量三昧。  復得具足如意佛剎莊嚴。  亦得具足無量善知識。  速得成就如上所說不增不減。  在於煩惱中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得端正可喜果報。亦得財寶充足。  常生大姓豪族種姓之家。  身相具足。亦得善和眷屬圍遶。」(CBETA,T14,no.443,p.318,c11-24)

  是以稱念如來之名號,果報不可思議,盡未來際,功德如斯!菩薩於此世界度化眾生,皆需要資糧,故當凈信佛語,不當以個人思惟而說,當依照佛語以及佛度化方便以及第一義諦的義理而說一切法;於此又當知道,佛佛道同,雖以各自別願感應周遍法界,然有心於三寶者,佛豈有不度化之理!當知佛法至高至上,佛是真正無學,一切菩薩皆是有學地,一切果位皆是方便,唯有佛地方稱真實,方稱常樂我凈!故當於十方法主之前懺悔,懺業,盡情披露,諸十二如來當如是稱念,如前者是東方佛,後十一佛如《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卷1說:「南方有佛。名曰辯才瓔珞思念如來。..西方有佛。名曰無垢月相王名稱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北方有佛。名曰華莊嚴作光明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東南方有佛。名曰作燈明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西南方有佛。名曰寶上相名稱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西北方有佛。名曰無畏觀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東北方有佛。名曰無畏無怯毛孔不豎名稱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下方有佛。名曰師子奮迅根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上方有佛。名曰金光威王相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亦應當稱彼佛名亦修恭敬。亦須稱其名號。亦須心念彼佛名號。」

  因此無上處,佛佛皆同,當信此理,故隨念一佛名,皆有功德,若只於一佛生信,但也無妨,於此佛處,當生起凈信,念念不輟!重業轉輕,輕業轉薄,如是矣矣,旦夕行之,真正三寶弟子!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卷3:「  南無藥師琉璃光王如來。  若稱彼佛如來名者。一切殃罪悉皆除滅。」(CBETA,T14,no.443,p.328,c5-6)  這是東方藥師如來,師兄應知!藥師如來除滅一切眾生罪障!故此娑婆世界常聞如來之名!

  是以八十八佛也當是從中所出,師兄祈諒我不能察也,若是師兄更想要知道,可以自行從中對照,然而當信如來法-輪為眾生而轉,天下沒有不是的眾生!當信眾生本自罪業滔天,當信佛力名號不可思議,當現在好好念佛,思念數不盡的佛恩浩蕩,拯濟我於苦海之中,脫我罪業,我當如何償還;若是學世間人永遠不慚不愧,實在做不到!當勉勵向佛地進發,雖有生死惡業巨浪因果在前應受,菩薩義無反顧!  如果上述所說,師兄仍然有疑惑,這也無法!

  不過如何可以世尊之言比擬在下有學地之下下學人之語?  一二三是什麼東西,可以以此下賤之身,妄擬佛語!  不過所說者,皆是經典上所說,師兄當信之!  但因為師兄仍然有疑惑,故總以發起菩薩性為要,下當說一二三之管見:  世尊說法,不過為度蒼生於水火之中,我輩當細心觀察,於《戒經》上所說,十重罪,當懺求悔,過而不再犯,這點在戒經上說得很清楚,因為我們凡夫沒有持戒的功夫,真正持戒的事,要到二地菩薩才算是持戒,其前者不過說學習戒律、熏習戒律,此理何謂?因為地前無生法忍根本沒有成就,哪裡可以不犯!菩薩生生世世有胎昧現前,過往習氣種子多如須彌山,師兄想要都不犯戒,直如痴人說夢!即使今生可以不犯,那也是學佛之後,了解了佛法、了解了戒相,最後尋思,勝解以後,才知道要受戒,最後乃知有所犯戒,請問:師兄此生意識心不過此生方出,如何定罪?教此生意識心的行業推給下一生中的地獄身的意識心去受,而都不管此人是否改過向善?如是不名為佛法,名之為外道!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  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是故應受。  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  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薩。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  是故菩薩十重八萬威儀戒。  十重有犯無悔。得使重受戒。  八萬威儀戒盡名輕。有犯得使悔過對首悔滅。」(CBETA,T24,no.1485,p.1021,b15-20)

  因此佛道之中沒有不受戒的菩薩,因為受戒,才算是菩薩中的一份子,所以眾生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根本沒有不受戒的本錢,因為流落於生死苦海,這是何等的痛苦,受戒雖然有了束縛,可是這個束縛卻能夠走向真正的身心解脫,真正地利人利己,真正地彰顯自己清凈的如來藏心的所有功德法藏,這樣才算是對得起自己的真心,這如來藏讓我們遮蓋了數不清的歲月,從無始以來,祂尚且有的許多無漏有為功德法因為沒有到佛地而無法彰顯,只有出生此三界輪迴諸法,其餘者不能夠盡情發露,這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七轉識心不斷地遮覆,只有我們的意識心發起菩提心,這樣未來際,此如來藏才能夠真正有機會可以藉由我么生生世世的修行來清凈斷除二障,至於佛地,這時候才能夠像此意識心一樣生起五別境心所法,生起永遠的十一善心所,如是永恆無盡,又以菩薩因地所持本願,可以度生盡未來際,而無有窮盡!

  所以不會犯過失的,是因為他根本不受戒,不想要行持菩薩道,不願成就未來的佛果,當然沒有戒體、戒相可說持與不持,所以說這樣的人是外道,而我們行持菩薩道,犯過失,就是當然!因為我們還知道這是過失,知道要懺悔,而犯了十重罪,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如來說法,單單悔過還不行,需要重新受戒,才能夠再得回戒體。可是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就是死皮賴臉地,也是要靠著佛,沒有如來的佛力加持以及附囑菩薩護法的協助,我們現在還在地獄中受苦,哪裡可以得回人身!所以思戒體得來不易,因此師兄可以佛前懺悔,重新懺悔,當初佛授給我們的,現在就根據佛語,請佛陀再給我們一次;因此師兄當知: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  佛子。受十無盡戒已。其受者過度四魔越三界苦。  從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  佛子。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眾生。不受是菩薩戒者。不名有情識者。畜生無異。不名為人。常離三寶海。非菩薩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為畜生。名為邪見。名為外道。不近人情。  故知:  菩薩戒有受法而無舍法。有犯不失盡未來際。」(CBETA,T24,no.1485,p.1021,b1-8)

  既然菩薩戒受了,就無法失去這個「戒」,即使是毀犯了戒律,十重四十八輕任何一種,也無法失去這個「戒」,因為這是十方世界學佛人的根本發心,因此發心成佛的念如金剛種子,此菩薩初發心之一念不可思議,又因為將此初發心轉成「成已」的佛制大戒,所以此「菩薩戒」無可捨棄,以此種子既深且厚,無可摧毀!雖有遇緣不愜意之時候,但是種子深入藏心之中,得蒙如來藏之收藏故,將來遇到緣熟,繼續發芽成長,一步一步,經過諸佛如來小心呵護行人,走向佛地!因此「戒」種子無有能力毀滅,以諸佛善護眾生,以諸佛皆願眾生成佛,所以一受此戒,盡未來際,盡永恆之永恆,此「戒」種無法失去,以佛力不可思議,以此初發心不可思議,以此即是將來超越一切生死苦的根本,所以唯有眾生自行發起聖心,願作佛,願拯濟眾生,願生生世世受此菩薩戒行,此戒種子便如是永遠盡未來際,無法失去!

  因此既然無法失去,師兄何必擔心!因為諸佛的護念加持一切受戒之人,師兄可以繼續佛前懺悔,繼續受戒!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  佛告諸佛子:  『今正說正戒!善男子、善女人,當受戒時,  先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佛,  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佛,  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佛;  如是三禮已,法、僧亦然。  佛子!復敬受四不壞信,依止四依法:  從今時,盡未來際身。歸依佛、歸依法、歸依賢聖僧、歸依法戒。  如是三說已。  佛子!次當教悔過三世罪。  若現在身、口、意,十惡罪,願畢竟不起,盡未來際;  若未來身、口、意,十惡罪,願畢竟不起,盡未來際;  若過去身、口、意,十惡罪,願畢竟不起,盡未來際。  如是悔過已,三業清凈,如凈琉璃,內外明照。  即與授十無盡戒。」(CBETA,T24,no.1485,p.1020,c18-29)

  如是懺罪,重新受戒,於戒經上已經如來明白宣示,師兄不應該不信佛語!所以現在於佛前懺罪,念佛憶佛,乃至重受菩薩戒,如是懺業,即是佛子當行處,哪裡可以因為一定是要佛直接面對面,跟我說,這樣才算呢!要信受佛語啊!斷頭之罪,對於真心懺悔之人,斷頭不斷頭處,有何可以更說之處,唯有信受如來,一切罪業縱不盡銷,也當念佛!離開佛,三界畢竟無有皈依處!

  千萬不可因為自己所犯的過失,羞愧見人,如是覆藏,所以不想再受戒,這樣就讓戒的精神完全失去!戒是為了遮止過失,懺悔是為了讓自己的過失公佈於大眾面前,讓自己的面子,這一分的我見都丟棄,將戒的遮止功能透過這樣的自省,讓自己的意識心深深地勝解,將自己意識心對於惡作的欲心所都漸次降服,一想到如果作了這件事情,下次布薩誦戒的時候,還是要當眾懺悔,這樣實在是沒有辦法來作這樣違背戒律的事情,因此意根在領納這麼強烈的意識心的欲心所:「不要再作這樣的事情」,又知道理解意識心的勝解心所:「我不想要再犯這樣的過失,這樣是違背戒律,違背我學佛的初衷,我寧可性命丟棄,也不可捨棄這菩薩戒。」當意根又知道意識心的念心所:「當眾宣說自己的過失,真是令人慚愧!」當意根知道意識心的定心所:「我可以安住持守菩薩戒。」又當令意根知道意識因為此而產生的慧心所:「雖然我必定於生生世世犯諸過失,但是此生,還要連累他人來聽我的過失,還要連累諸佛菩薩來顧念我,我當不再於此戒場清凈之地,因為犯了過失而使得眾多的菩薩來為我擔心,我應當善護自己的身心,以此來報答諸佛菩薩的恩情!」

  所以受戒,要定期的誦戒,乃至必須於戒場中糾舉其它不發露懺悔的戒子,這就是諸佛制戒的重大理由,可以讓大家在自己願意發菩薩心,發菩提心之後,透過一個煩惱上的遮止,業力上的遮止,讓我們的過失變少,讓我們的果報改善,讓我們的善根增長,這樣我們在如實的受戒、持戒、誦戒的過程,不斷地自我反省,不斷地自我發檢驗自己的發心,不斷地自我檢驗自己的身口意行,這樣都是自己來規範自己,自己願意成就自己,自己願意甘願,而不是諸佛菩薩來強迫我們受戒,是我們自己願意持守這樣的菩薩成佛的戒律,因此這才是諸佛所樂見的!這就是受菩薩戒的精神:戒不是強調在事相上,而可以於事相中,成就菩薩發心,成就菩薩行於佛菩提道的無上功德!如此累積深厚的福德資糧,可有殊勝因緣來親近善法,可有慧根撿擇以親近真善知識,可以永遠不誹謗三寶,可以永遠知道哪些人是佛門外道,可以因為不斷地熏習如來的第一義諦殊勝法義,永遠不於佛菩提道上退轉!

  所以菩薩真的因為傷害眾生的惡業,必須償還業報因果,菩薩是坦然受報!因為因果受報雖苦,可是這是自己乃至於前生、多生前的所造作的業因,這是「自己」的過失,不是他人的過失,如何可以自己向如來處,便自己私了!菩薩只要想到自己讓其它的有情受到傷害,乃至於極大苦,菩薩會去向這眾生道歉,請對方原諒他,並且在自己所可能作到的範圍內,予以補償,即使要受到對方的冷言熱諷,菩薩都知道這還是自己的過失所引起的,只會歸咎自己,所以至道無上,這就是菩薩道!

  而即使此業道應該到地獄去,菩薩也不因此生起苦痛恐懼,因為他知道我作了這麼大的錯事情,如果我懺悔心不夠真誠,我應該對自己的初發心的菩薩情懷來懺悔,我應該對護念我的諸佛菩薩來懺悔,我應該對我過往的無量眷屬、對我有過任何一點恩澤的眾生懺悔,我讓自己的貪瞋痴的諸想迷昧自心,而犯下如是不可饒恕的惡作過失,即使要去地獄受報,這還是我應得的,我便去,但我去,還是一樣念佛憶佛,不管地獄如何,果報何時了結,此心終向佛道,永不終止!更因此而思惟:我因為多生受地獄報,將來我也要像地藏王菩薩一樣,於如此的惡道法界中,不斷地成就眾生善根,我將來願以地獄法界作我的行菩提道的道場,莊嚴地獄法界,於十方一切諸法界中,一切隨入,不舍任何一法界,不舍任何一眾生!

  所以師兄,如果真的要去地獄,菩薩真的是不怕的,因為只好很慚愧地對地藏王菩薩說:「真對不起菩薩!我又來了!請菩薩繼續教導我!」如是請益菩薩,就教於菩薩,不用怕!繼續憶佛念佛,痛苦的時候還是要念佛,於地獄中無有父母,師兄您痛的時候,也不用說:「我的媽呀!」,只要流淚懺悔,為自己的無知懺悔,為自己傷害其它有情,為自己傷害佛法,為自己引導他人走向錯誤的外道邪行,如是深深地理解懺悔,願盡將來之際,永不復作!

  因此今日當於過失犯處,審慎思惟,於過失處一一檢明,於戒、於自己的執取,如是一一清楚,於佛前當痛哭失聲!以此相應識種,虔誠發露!因此過失可銷,或說隨減;如是今日之懺悔,即是地獄之懺悔,以菩薩之懺悔,深於一切眾生之懺悔,菩薩以不通教導,不通教誨,辜負如來期望而懺悔,以讓應該要度到無憂處的有情受苦而心生刺痛而懺悔!而不是因為此業道苦而懺悔,而不是以業報「不通懺悔」一句話中,而勉強自己於經典中要獲得諸佛如來的保證而後才懺悔!菩薩從來不是!菩薩真的是以辜負諸佛、菩薩、師長、眾生、國家而發自內心而懺悔!菩薩真的不介意自己應當受報!因為菩薩就是這個樣子!「我」害了眾生,「我」要償還!「我」犯了重罪,「我」應受苦!菩薩事理清楚,只有於恩情處,心心慚愧,心心愧疚!

  如是之心,心心念念,於受苦之時,於此無佛處,當思佛必在我之身旁,以眾生無有一有情,佛不願救度,皆如世間人之兒女,如是疼惜,當思佛之恩澤,當思無始以來,佛之恩澤所加,何止罄竹難書,盡三千世界之水化為筆墨,也難以述說如來之恩,生生世世於此地獄中救拔我出脫苦獄,但我還不斷地進入地獄中,於此受報,連累諸佛不斷地照顧,我當發心,不再犯這樣的過失,寧可我斷盡未來的性命,寧可我受人欺負毀辱,我終將不犯此戒,以此回報如來恩情!

  是以諸佛制菩薩戒,以眾菩薩道侶而共扶我等凡夫,令我等無始以來痴冥無智之惡人,能夠蒙如來深恩,受戒成為小小菩薩,如是小行雖然不足論於天地之間,但小菩薩們欣然足矣!我輩何德何能,可以得蒙如來眷顧,身受佛恩,如是於我多生於地獄中時,囑咐菩薩暗中護念,於我躋升人道諸法界,終不捨棄,又於我於諸法暗鈍之時,可以重新啟領我進入佛法大海,於此外道邪說熾熱之際,又可以讓我得以重逢如來正法輪,沐浴如來恩澤!

  當知我生生世世常如是愧對佛恩!我正是經典上所說的辜負如來深恩的眾生!今日即使我之業重,應墮入地獄,師兄,我等業果不失,便當入去,而總如前說,不論於何地,當憶佛念佛,當知:於任何一法界中,都當念佛!以佛才是我們出世間法的皈依處!以三寶皆是由佛而有,如何可以不念佛!

  願師兄深信佛語,如是念佛,如是改過將來,如是勇猛護持正法,隨順眾生一切功德,即使於此網路上讚歎行者法布施,都是功德,當知此娑婆世界之一日,甚是容易過去,忽焉一日即逝,我等壽命不過百,皆是如兄之「絕症」之人:必死,諸等神醫也皆棄之,此生死之業無可逃之,即令有諸神仙之術,過不了八萬大劫,如是生死「絕症」唯有仰仗如來,當信此間法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勸,於經典《佛說阿彌陀佛經》上,一再勸請,出廣長舌的勸請,願師兄不辜負如來誠實語,當以極樂凈土為信向,當信阿彌陀佛為大醫王,當信受佛語,往極樂世界靠倒,莫生起他念,當信此生終究於此網路上已經建立少分功德,如來並無虧待於汝,師兄切莫辜負佛恩!

  願同往生極樂世界!  將來同化此間群黎!  阿彌陀佛!

  前已經勸曉發心,此處當直說戒經所指:  戒經首重於此戒體在與否,非關於懺罪;故當知:經典處所說斷頭之十重罪,即是特別說此重罪之下,是否戒體仍可在而不失,然戒經明白宣示,斷頭之罪不通懺悔,以如是惡業,受戒之功德不在,戒的「身體」一概俱失,所以無有其體可說「持戒」,因此即使此人今後以為懺悔之後,繼續「持戒」,但已經沒有戒「體」,體既不存,功德焉附!

  所以必須重新受戒,故說雖然懺悔也無用,只說明此戒體之一事,非關於罪業,以真正學佛人關心的是這「戒體」,受戒的功德,如是可以出脫生死大海,決定未來成就佛果;乃至佛口金言:沒有受戒的,就是畜生,就是外道,直說生死流轉,必有成就三惡道之因緣,必定如斯悖逆於佛法,以眾生六道輪迴必有如此之相故!故當受戒,出過人天!

  理上雖說如來藏不受諸戒,事上將來如來藏發起諸殊勝功德,卻不妨礙授眾生戒,眾生處也得因為受戒而可得到如來護持發心之功德,以此發心不可思議故,故當發菩提心,發願成佛,拯濟眾生,此發心當受此千佛大戒,故當受菩薩戒,以不受菩薩戒者,非名為佛子,當是畜生、外道!故學佛人不受戒者,何可稱之為學佛,以不入法界菩薩諸數,非是真正學人!

  因重罪而至戒體失去者,雖經懺儀方便,佛前祝禱,流淚涕下,虔誠禮拜,能夠禳銷此業,或至減輕;然此戒體於當初犯過失時,已經失去,如同破器,不可承水,故此戒體不復,即使再誠心於佛陀處,也無法恢復,必須重新受戒,於佛前依照經典所說,重新受戒,方得戒體,如同凈琉璃器,復可承載諸大乘功德!故師兄當知,此重業不關戒經,唯有輕業可懺可悔,以戒經重點在於受戒而得到殊勝戒體,以得到殊勝功德,若是輕戒既壞,唯有小損,懺而即全,戒體猶存,業果則相當複雜,唯有諸佛方能說決定如此!所以即使是輕罪,經過懺罪,若是於中有一絲作意懷疑,雖有恢復戒體,然而此業之未來影響仍然繼續在!故於戒之體性和破戒之輕重,以及罪業的未來果當如是知!

  現今各地雖有不同之受戒,而菩薩者入聖法界,故當受菩薩戒,雖有未來壞戒輕重之不等,但當知我輩如何比擬上地聖者,不過如來施恩,而於此濫竽充數,自稱學佛之人!故當知道千佛制戒之用心,是以二地菩薩方說持戒,我等不過「學戒」,於有學處熏習向學。實當發心成佛,盡未來際,是於諸佛所說戒,是於諸佛所制戒,無有違犯!所以即使雖有過失而犯者,當依照戒經的精神,懺悔如儀,不有覆藏,令他人知曉,這樣可協助我們脫離各種罪業再犯的纏縛,一由他助,一由自省,故說戒之功德不可思議!

  故當如法受戒,如法布薩誦戒,如法懺除輕罪,乃至重罪,亦當佛前於法主前大懺,重新受戒。故若是有受戒因緣,則當受增上戒,以諸戒體,重受無虧,故當受之!而若是道場方便,說有它事,說重罪之下,戒體猶存,當知其為方便攝受,於戒經上非如是說,故雖聞此語,仍當重新尋師受戒,非為增上故,以破戒體,而菩薩未來許多功德不復,因此必須重新受戒!

  而無始以來,生死不休,即使他生已經受戒,然未可知,而戒體是否因為「自身」重罪而破,也未可知,故當今生繼續重新受戒,何況今生已經知道是今世的過而至於戒體喪失,如何可以不重新受戒!汝關心業罪難逃,吾在意能否持有戒體不失成就未來佛身,是所關心者不同;故當明了佛法大意,唯有成佛一事,度化眾生可說,不當於自身之我見上,著意生死;我見即是生死!

  願仁者早日皈向,若未受三皈依者,當受之,若未受菩薩戒者,當受之,受而犯之勝過於不受!此戒經之所明白中明白宣示於眾,於諸必定於現在將來壞戒、破戒之人而說:有犯名為菩薩,不犯名為外道!故當深信,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為此娑婆之正法干城而勇猛護持!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2:「行者如是思惟。若戒不清凈。決須懺悔。  是故經雲。佛法之中有二種健兒。一性不作惡。二作已能悔。  今造過知悔。名健人也。  夫懺悔者。懺名懺謝三寶及一切眾生。  悔名慚愧改過求哀。  我今此罪。若得滅者。於將來時。寧失身命。終不更造如斯苦業。  如比丘白佛。我寧抱是熾然大火。終不敢毀犯如來凈戒。  生如是心。唯願三寶證明攝受。是名懺悔。  複次懺名外不覆藏。悔則內心克責。  懺名知罪為惡。悔則恐受其報。  如是眾多今不廣說。舉要言之。  若能知法虛妄。永息惡業。修行善道。是名懺悔。  第二

  ...  今明懺悔方法。教門乃復眾多。取要論之。不過三種。  一作法懺悔。此扶戒律。以明懺悔。  二觀相懺悔。此扶定法。以明懺悔。  三觀無生懺悔。此扶慧法。以明懺悔。  此三種懺悔法。義通三藏摩訶衍。但從多為說。  前一法多是小乘懺悔法。後二法多是大乘懺悔法。  初明作法懺悔者。以作善事反惡事故。故名懺悔。如毘尼中。一向用此法滅罪。  ...  別有最妙初教經。出懺悔四重法。  彼經雲。當請三十清凈比丘僧。於大眾中。犯罪比丘。當自發露。  僧為作羯磨成就。又於三寶前。作諸行法。及誦戒千遍。即得清凈。  亦云令取得相為證。而說罪滅清凈。當知律中雖不出。  經中有此羯磨明文。作法相貌。如彼經中廣說。  二明觀相懺悔者。行人依諸經中懺悔方法。專心用意。於靜心中。見種種諸相。如菩薩戒中所說若懺十重。要須見好相。乃滅相者。  佛來摩頂。見光華種種瑞相已。罪即得滅。若不見相。雖懺無益。  諸大乘方等陀羅尼行法中。多有此觀相懺法。  三藏及雜阿含中。亦說觀相懺悔方法。謂作地獄毒蛇白毫等觀相。成就即說罪滅。  此悉就定心中作故。觀相懺悔多依修定法說。  問曰。見種種相。云何知罪滅。  答曰。經說不同。罪法輕重有異。不可定判。今但舉要而明。相不出四種。  一夢中見相。  二於行道時聞空中聲。或見異相及諸靈瑞。  三坐中覩見善惡破戒持戒等相。  四以內證種種法門道心開發等為相。  此隨輕重判之。不可定說。..  問曰。觀相懺悔行法云何。  答曰。方法出在諸大乘方等修多羅中。行者當自尋經依文而行。  三明觀無生懺悔者。如普賢觀經中偈說。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是故至誠心懺悔六情根  夫行人慾行大懺悔者。應當起大悲心憐愍一切。深達罪源。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本來空寂。尚無有福。況復罪耶。  但眾生不善思惟。妄執有為而起無明及與愛恚。  從此三毒。廣作無量無邊一切重罪。  皆從一念不了心生。  若欲除滅。但當反觀如此心者從何處。  起若在過去。過去已滅。已滅之法則無所有。無所有法。不名為心。  若在未來。未來未至。未至之法即是不有不有之法。亦無此心。  若在現在。現在之中。剎那不住。無住相中。心不可得。  ...  既不見心。不見非心。尚無所觀。況有能觀。無能無所。顛倒想斷。既顛倒斷。則無無明及以愛恚。無此三毒。罪從何生。  複次一切萬法。悉屬於心。心性尚空。何況萬法。  若無萬法。誰是罪業若不得罪。不得不罪。  觀罪無生。破一切罪。以一切諸罪根本性空常清凈故。  故維摩羅詰。謂優波離。彼自無罪。勿增其過。當直爾除滅。勿擾其心。  又如  普賢觀經中說:  「觀心無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一切諸法。皆悉如是。無住無壞。作是懺悔。名大懺悔。名莊嚴懺悔。名破壞心識懺悔。名無罪相懺悔。行此悔者。心如流水。念念之中。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  故知深觀無生。名大懺悔。於懺悔中。最尊最妙。  一切大乘經中明懺悔法。悉以此觀為主。若離此觀。則不得名大方等懺也。  ...  故普賢觀經中言。令此空慧與心相應。當知於一念中能滅百萬億阿僧祇劫生死重罪。...  第二明罪滅階降不同者。懺法既有別異。當知滅罪亦復不同。所以者何。  罪有三品。一者違無作起障道罪。  二者體性罪。  三者無明煩惱根本罪。通稱罪者。摧也。  現則摧損行人功德智慧。未來之世三塗受報。則能摧折行者色心。故名為罪。  一明作法懺悔者。破違無作障道罪。  二明觀相懺者。破除體性惡業罪。  故摩訶衍論雲。若比丘犯殺生戒。雖復懺悔。得戒清凈。障道罪滅。而殺報不滅。此可以證前釋後。當知觀相懺悔。用功既大。能除體性之罪。  三觀無生懺悔罪滅者。破除無明一切煩惱習因之罪。此則究竟除罪源本。」


推薦閱讀:

答佛友問——業障病該如何懺悔
為什麼要發露懺悔?
佛教里如何理解懺悔?
讀到最後,方大懺悔!放聲痛哭:我愚痴人!
遲到的懺悔 - 苦瓜

TAG:自己 | 菩薩 | 懺悔 | 生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