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飯」廚神大賽 備料:歷史傳說皆食材
曹操動漫形象
老子塑像
朱元璋畫像
一些地方,貓著腰在浩瀚的典籍中翻山蹈海、刨根問祖,只要與名人有關的,哪怕是名人曾走過路過的地方,或者是求學過的地方,或者是葬身之地,甚至是祖祖祖祖祖祖祖爺爺的出生地……他們打著「擦邊球」製造著轟動效應的同時,一個個旅遊大蛋糕在「廚師」塗奶油、裱花後正在端上餐桌。
原料一:史籍
曹操、華佗都是河南人?
2009年8月,在河南永城召開的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12屆年會上,永城市漢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繼彪先生一語驚人:眾人皆知,史籍中的魏武帝曹操和神醫華佗都是「沛國譙人」,長期以來,我們根據這段記載,將他們的故里定位為現在的安徽省亳州市。這個記載的準確位置應該是現在的河南省永城市。「這並不是一個新觀點,永城地方志上對於曹操、華佗的家鄉都有記載。」對於曹操的故里,有兩個證據可以證明他是河南永城人。
「首先,曹操的祖父曹騰,曾被封為費亭侯,其所在食邑就在費亭這個地方,即現在的永城市新橋鄉。曹操祖孫三代的封地都在這個地方,由此可以認定此為曹操故里。曹操曾在《讓縣自鳴本志令》中寫道:『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此處的譙東五十里便在永城境內,也就是在費亭一片,費亭就是現在的新橋鄉。朱會長強調,這不是爭奪歷史名人的問題,而是具體定位的問題,曹操出生在永城,而在亳州置下房產,並無矛盾衝突。
對此,安徽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陳立柱強調,朱繼彪先生混淆了譙縣與譙郡的概念。曹操是河南永城人的說法並不準確。原料二:住址
朱元璋出生在江蘇盱眙?
「龍蝦之都、帝王故里……」2009年,以龍蝦聞名的江蘇省盱眙縣不再單打龍蝦牌,提出了「帝王故里」這張新名片,並在全國主要媒體上大肆廣告,宣傳其「帝王之都」的概念。該縣主要領導均在公開場合稱,盱眙是一代開國帝王朱元璋的出生地、童年和少年生長地。
在該縣的政府網站上也有這樣一段描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元天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盱眙縣太平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盱眙宣傳部門新聞科長李光明表示,他知道盱眙之前一直是朱元璋祖輩的故鄉。在盱眙縣境內也有朱元璋祖輩的衣冠冢等一系列文物古迹,至於朱元璋的出生地是否在現在的盱眙,李科長表示對此並不了解。
2009年10月30日,朱元璋暨鳳陽帝鄉文化學術討論會在鳳陽縣成功舉辦,會上,由10多位著名明史專家、學者考證,經參會的100多位國內外明史研究專家、學者研討得出的最終權威結論——朱元璋的家鄉就在今天的安徽鳳陽縣。
原料三:族譜
曹雪芹故里在江西?
曹雪芹曹公故里目前被四地爭奪,分別是:河北唐山豐潤、遼寧遼陽、遼寧鐵嶺和江西南昌武陽。
江西省南昌縣武陽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南昌縣武陽鎮豐曹村,是世界名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地。在這裡掀起了一股紅學熱,讓曹雪芹與這塊土地的血脈之情更濃更深。
早在南宋時期,曹雪芹上十四代先祖曹孝慶就在豫章(即南昌)任知府,其兒子曹善翁(進士)1276年來到武陽曹家外,老二端明、老三端廣於明永樂年間乘船北遷至河北省豐潤縣咸寧里,端廣不久又遷居遼寧鐵嶺。兄弟倆均繁衍發展成旺族,並分別成為河北豐潤曹氏與鐵嶺曹氏之始祖。曹雪芹先祖曹鼎望官至翰林院庶士,後又在陝西風翔府、安徽徽州府、江西廣信府任知府。在任期間,於清康熙十九年,撰寫了《曹氏第六屆重修南北合譜序》,其中云:「蓋自明永樂二年,始祖伯亮公(曹端明字)從豫章武陽渡攜弟溯江而北,一卜居豐潤咸寧里,一卜居遼寧鐵嶺衛。則武陽者,詢吾祖所發祥之地也……」這一史料恰與河北豐潤縣《曹氏祖譜》的記載完全相同,成為南北曹氏源於武陽的實證。
熱門食材一覽
三皇五帝
「公祭熱」一年比一年紅火,2010年清明節前,河南淮陽伏羲故里、山西運城舜帝陵等地的「公祭」慶典又陸續展開。
「三皇五帝」祭祀飯熱氣騰騰,過往的爭戰霧靄早已散去。河南和陝西兩地的「黃帝之爭」,河南周口、甘肅天水的「伏羲之爭」,山西、山東、河北、浙江、湖南多地的「帝堯故里」之爭等都成為歷史的一頁被翻過。
三國人物
不管是「故里之爭」、「陵墓之爭」,「三國人物」始終是焦點,成為被公認的「經濟增長點」。
其中,比較出名的有,「二喬之爭」。「二喬」風情擋不住。湖北嘉魚縣已對外宣布,將投資3000萬元,建造「二喬公園」,打造「三國風情景觀」。義烏赤岸鎮也籌建「二喬故里風情休閑園」,佔地300畝、前期投資500萬元,義烏人還在去年上半年申報「二喬故里」圖文商標。
和「二喬之爭」的跨省氣勢相比,在河北境內發生的「趙雲故里」爭奪戰更引人矚目。
還有,諸葛亮、曹操……三國人物活在當下,怕找不到家了吧?推薦閱讀:
※遠古人到底是怎麼生活的?
※三樣內閣是怎麼回事?
※國標舞的簡介,起源,發展歷史,理論分類
※老乾媽李常超所在的滿漢是為什麼這麼火?
※中國與日本對比二:中國人更有擔當而日本人更傾向逃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