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沒有哲學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哲學?

知乎|元咩咩

哲學是個榮譽頭銜,有傳承的譜系,譜系在西方。

目前公認的,有人說初祖是泰勒斯,但我覺得使哲學自成一脈並且起到決定性奠基作用的,還是後來的蘇格拉底。N 祖蘇格拉底之後,有柏拉圖一脈傳承,有亞里士多德一脈傳承,二者在中世紀經院內的繼承者分別是奧古斯丁和阿奎那。在文藝復興時期,門內紛爭依然明顯:唯理論一脈繼承的柏拉圖,經驗論一脈繼承的亞里士多德,最後有一奇才康德出世,統和了門派之爭,甚至在三百年後的今天都被英美、歐陸二系奉為二宗共祖。

康德之後三十餘年內奇才輩出,謝林費希特黑格爾,其間愛恨情仇無數,最後,黑格爾認為他已參透哲學門下終極奧義,在生前就完成了自己的體系,宣稱「哲學」在他這裡已然達到了大成止境,後人沒必要接著練了,從此封刀。

黑格爾幾乎統一了整個哲學界,但和平的幻象在他死後立刻分崩離析。巨人倒下後,江湖一片混亂,其宿敵叔本華的勢力一度大漲。而在黑格爾生前就被一直壓制的自然科學外道,也乘機奪回了自己的地盤,並且幾乎終身把哲學視為宿敵——這也算是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那段黃金時代的反抗吧。但無論如何,黑格爾的法脈儘管沒有斷絕,卻已經式微。此時的黑格爾門人,因為對祖師遺留之秘籍的的理解不同,分成了青年黑格爾派和老年黑格爾派。前者強調黑系的「辯證法」功夫,後者則認為黑繫心法的精髓在於「絕對精神」的自在運動,而最終歸於基督教或神秘主義傳統……種種紛爭,不提也罷,但值得注意的是,日後席捲半個世界的共產一脈,其開派祖師聖卡爾,便是出生於青年黑格爾派。至於聖卡爾的故事,甚是傳奇,這裡就不再贅述。

無獨有偶,現代哲學也始於對黑格爾的反抗,其間湧現的奇俠如同划過夜空的流星一般炫目。在這群人里,既有實證主義一派的創始人孔德——此人後來走火入魔,甚至意圖創立一名為「人道教」的邪教——也有年輕時放浪形骸,而最終卻皈依基督教的丹麥人克爾凱郭爾,更有功力遠勝其師叔本華的千古不遇之奇才尼采——這傢伙最後因為某種神秘的原因精神失常。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正統的哲學譜系都不屑於將克氏與尼采等人記載在其中——他們是叛逆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被哲學門內認可。至於他們自己,同樣也不屑於將自己限定在哲學這個頭銜之下——這個頭銜在他們看來,負載了太多不該負載的東西,已經幾近變質了。 這些轉瞬即逝的璀璨流星得到他們的應得榮譽,是那兩位瓜分天下的少年出現之後的事了……

那是二十世紀初期,黑格爾死後的哲學界依然處在混亂中,兩位從數學外道半路出家的少俠橫空出世,開天闢地,把混沌的天下一分為二——一位自稱受了柏拉圖至康德的無上心傳密法,又將數理邏輯的內功引入到哲學門內。其門風迅捷如電,直切要害,傷人無意,落手無情,其名曰弗雷格,創了分析哲學一脈。

另一位則以哲學這一頭銜的正統繼承人的面貌問世,著手於意識與對象、存在與實存等傳統哲學概念,最後奇思妙想,將學說發展至生活世界與先驗主體。其論著頗多,其門風用意綿密,繁瑣細微,滴水不漏,麻雀不飛,其名曰胡塞爾,創現象學一脈。

提到這兩位,不得不提他們的一幫門人——弗雷格的追隨者有羅素,也有一個被稱作維也納學派的兇惡團體,但在筆者看來,他門下最具傳奇色彩的還是那位叫維特根斯坦的奇才。維氏師從羅素,只用了寥寥幾年便超過了同門的所有人,最後把自己的所有思想總結在一本名為《邏輯哲學論》的心法中。他寫畢此秘籍後,頓覺高處不勝寒,天下無敵了,從此決意金盆洗手,到一個鬼地方當了小學老師。後來學派遭受危機,徒子徒孫們招架不住,想起了還有這麼一位歸隱的師兄,於是便三顧茅廬將其請出——早夭的奇才拉姆塞也在拜訪者之列。據傳拉姆塞經常灰溜溜地等在維特根斯坦的教室門口,等他給那些愚蠢的小學生講完課,手裡拿著《邏輯哲學論》,畢恭畢敬地詢問維氏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而維氏則會以很簡潔的語言為他解釋。有時候拉姆塞還是聽不懂,維特根斯坦就會罵一聲娘,告訴拉姆塞:那我只好再重複一遍——在維氏看來,最貼切的解釋已經給出來了,不可能再出現第二種替代品,所以只好重複。

在博士學位的答辯儀式上,維特根斯坦面對摩爾、羅素等諸位師父師叔,很霸氣地將《邏輯哲學論》「啪」一下甩在他們跟前,撂下一句話:不用問了,我知道你們看不懂這本書。羅素、摩爾等人面面相覷,默不作聲,最後還是乖乖授予了他博士學位。維氏從回哈佛的火車上下車時,一位接站的經濟學家感慨道:我看見上帝從火車上下來了。

維特根斯坦後期開始清算自己前期的自傲:他發現他的那本《邏輯哲學論》並非滴水不漏,所以他開始以年輕的自己為對手,在假想中與自己過招。最後他沒出什麼書,但他的一些遺稿和講課筆記被徒子徒孫們整理了出來,被命名為《哲學研究》,裡面充滿了隻言片語的散論,看似平淡無奇,但細究則令人冷汗直下——這就是這位一代宗師與自己一戰的結果。他太強,以至於只能自己做自己的對手。他贏了嗎?我看只有他自己知道。維氏最後死在病床上,他的最後一句話是:告訴他們,我的一生很幸福。

在胡塞爾的追隨者中,最有爭議也最有實力的堪稱魔頭海德格爾。海德格爾先潛入胡塞爾門下,打雜 N 年,在之後居然一躍成為了胡塞爾後半生的主要對手。海德格爾在編篡胡塞爾著述其間,遍閱其武學手稿,也嘆此人天生奇才,竟將其師的武學精髓吸收殆盡,化為己用。不過幾年,海德格爾先以一本《存在與時間》掀起學界軒然大波,而後又在納粹統治期間將其師胡塞爾排擠出門派————其用心良苦竟至如斯,老謀深算竟至如此!直到那時,眾小輩才恍然大悟,原來海德格爾的內功是希臘人 - 尼采一系的,胡塞爾的現象學只不過是他達到目的的手段罷了。但此時海氏如日中天,胡塞爾礙於自己的猶太人身份,亦無力與之抗衡。至於政治哲學的女奇俠漢娜·阿倫特,作為海德格爾後來的徒弟,居然也與海氏有過一段私情……叛出師門,勾引女徒,斷交摯友,支持納粹,行事風格之離經叛道,讓多少後人因為這些劣跡而將其心法棄之如糟粕。有人說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的功力已超過了胡塞爾,但在胡塞爾去世後的很多年,後人才從胡塞爾的遺稿中發現了破解《存在與時間》的幾部殘卷,後來這幾卷殘篇被以《觀念 II》、《觀念 III》為名出版,但此時海德格爾已經遠遠超出了在《存在與時間》中展露的實力,其一身功夫混合了尼采心法、亞里士多德古奧義、靈知派口訣、詮釋學傳統以及胡塞爾現象學的一部分精髓,魔功已成,更有伽達默爾等高手在側,已然勢不可擋……傳說海德格爾從佛學和道家隱秘地汲取了很多營養,而這一猜想絕不是某些人嗤之以鼻的無稽之談:海氏的路數,到最後竟然隱約帶上了一種東方的神秘氣息。又有傳說,說海德格爾獨居在山上,有一天得意地召見自己的門徒伽達默爾,讓後者看了自己新寫的論文——但讀著讀著,海德格爾卻突然憤怒起來,一掌打在桌子上:「老子現在寫的東西怎麼一股中國人的味道……」伽達默爾事後回憶,海氏的神色是悲傷的,而海氏的影響在東方比維氏大,可能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海德格爾的後期心法被集結在一本冊子里,這個直到他死後才出版,被命名為《哲學論稿》——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命名與維氏的後期著作《哲學研究》何其之像!二者都已經臻於化境,返璞歸真了。但維特根斯坦與海德格爾,作為兩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高手,最後終究沒有一戰,這究竟是身為高手的默契呢,還是命運使然?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用知道,儘管這並不是人人承認的——維氏與海氏二人,獨領哲學門內風騷大半個世紀,這也就夠了。

……至於之後的小俠奎因、法國神經病德里達,這些固然也是功力極強的高手,但總歸沒了上一輩大俠的那些傳奇色彩。另一方面,雖然這幾十年內也有美國實用主義一脈,歐陸存在主義一脈等較小的傳承,但前者與實證主義等一同併入到了分析哲學一脈里,號稱英美傳統;至於後者,也與詩學(美學)、詮釋學等小支派一同併入到了現象學一脈里,號稱歐陸傳統。至於門人人數,分析一脈佔七分,現象一脈佔三分。天下大勢,現在就歸在這三七分里,這三分與七分變或不變,就算是最有智慧的門人,也無從得知……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只留下了我這樣的小輩嘆為觀止。

PS:前幾年歐陸和英美爭這個頭銜,爭得很厲害,有些激進的門人直接提議咱們把哲學這個頭銜銷毀了得了。。

好了,故事講完了。中國在哪裡呢?

答案是:這就是個門內之爭啊!當然沒中國什麼事兒啊!別的門派有別的門派的愛恨情仇,中國有中國的孔孟傳承,也有黃老或老莊傳承——後面這倆是中國的門派,是中國的門內事兒,這就和西方沒有儒學或道學一樣的!

你總不能因為兩個門派的招式有相通之處,就認為兩個門派的頭銜也是相通的吧??

轉自知乎

鳴謝


推薦閱讀:

哲學與人生
上帝創造了人,那誰創造了上帝?
李錫錕聽課筆記
淺談人際關係和哲學
氣的作用

TAG:中國 | 哲學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