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巨炮鎖海疆——廈門胡里山炮台紀事

近代以來,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殖民入侵,這些國家除俄國以外,基本都是從海上叩開古老中國的大門。在這種形勢下,沿海地區取代了長城沿線而成為了我國國防新的前沿陣地。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海防問題逐漸成為了朝野關注的焦點。洋務運動啟動以後,中國海防建設也隨之取得了重要進展,廈門的胡里山炮台就是在這一背景之下興建的。

  ▲廈門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岬突出部,其歷史可追溯至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石壁炮台。1841年8月26日,英國侵略軍集中36艘艦船和2500餘名士兵對廈門發起了進攻,守衛廈門的清軍在閩浙總督顏伯燾的率領下頑強抵抗。但由於清軍戰力孱弱、裝備落後,再加上忽視了後側的防禦,開戰僅兩個多小時,石壁炮台便被英軍攻陷。是役清軍有包括1名總兵在內的8名軍官陣亡,另有324名官兵犧牲,而英軍僅有1人死亡,16人受傷。

  ▲反映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繪畫作品  鴉片戰爭的戰敗使清廷認識到了海防形勢的緊迫性,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開始以後,海防建設更是成為了清廷上上下下經常惦念的要緊之事。1874年,清廷擬在廈門原石壁炮台舊址處興建規模更大、防禦能力更強的胡里山炮台。但由於開銷巨大,花費甚多,結果導致胡里山炮台的建造工作一波三折,直到1896年11月,整座炮台才正式建成。  由於胡里山炮台戰略地位重要,清廷特地從德國購置了一批先進火炮來充實炮台的防禦力量。這些火炮包括2門280毫米大炮,2門120毫米副炮,12門90毫米小炮,以上火炮均由大名鼎鼎的克虜伯公司製造。為了購進這批火炮,清政府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其中僅克虜伯280毫米大炮每門就要花10萬兩白銀(內含運費和保險費)。

  ▲克虜伯兵工廠的鑄炮車間  胡里山炮台配備的克虜伯280毫米大炮總重量達87噸,該炮總長為13.9米,其中炮管長11.2米,最大射程為19.76千米,射速為每分鐘1至2發。該炮可使用爆破彈、穿甲爆破彈等彈種,這些炮彈均為分裝式結構,既彈頭與發射葯兩者是分開的。該炮的發射葯分為強裝葯、正裝葯和簡裝葯三種,其中強裝葯的裝填量為71—75.5千克,正裝葯的裝填量為35.5—35.75千克,簡裝葯的裝填量為17.75—18.88千克。該炮每枚發射葯葯餅都有蜂窩狀小孔,其目的是容納空氣以便在射擊時發揮助燃的作用。  由於炮體巨大而沉重,克虜伯280毫米大炮在戰時需要30人方才能操作,這其中10人負責水平瞄準,10人負責俯仰角瞄準,另外10人則擔負搬運、起吊和裝填炮彈的工作。該炮曾於1987年3月28日進行了試射,由於威力巨大,竟將附近曾厝垵一帶的民房震塌。

  胡里山炮台以花崗石條為建造材料,並配以烏樟樹汁、石炭、糯米及泥沙夯築而成,從而使該炮台成為了一座十分堅固的建築。胡里山炮台由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組成,總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胡里山炮台內部設有暗道,並建有護牆、彈藥庫、兵房、官廳和山頂瞭望廳等專用建築物。胡里山炮台總體呈半地堡式半城垣式結構,在建築風格上兼具中西兩種不同的設計元素。

  ▲廈門胡里山炮台克虜伯280毫米主炮後視圖  胡里山炮台地處海防戰略要地,堪稱是屏護廈門的樞紐性海防火力點。戰時胡里山炮台若與東面的白石頭炮台相配合,則可以阻截試圖進入廈門水道的敵軍艦艇;若攔阻失利,則胡里山炮台又可與對岸的嶼仔尾炮台一道,以交叉火力殺傷駛入廈門水道的敵軍艦艇。由於上述重要作用,胡里山炮台也被稱做為廈門的「天南鎖鑰」。  和處在歷史大漩渦中的所有人與物一樣,胡里山炮台建成以後也歷經了時代風雨的多次沖刷洗禮。1900年8月24日,由於日本僧人故意縱火,位於廈門的日本東本願寺布教所發生了火災,日本方面遂以此為借口派海軍陸戰隊在廈門登陸。得到日軍登陸的消息後,胡里山炮台守軍迅速進入戰備狀態,並將炮口直接瞄向了鼓浪嶼海面的日本軍艦。日本方面懾於胡里山炮台重炮的威力,再加上英、美、俄、法列強的強烈反對,被迫於8月31日撤走了登陸部隊。  1908年10月29日,正在進行環球航行的美國海軍「大白艦隊」抵達廈門,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活動。此時此刻,雖然胡里山炮台依舊是中國海防要塞中的驕子,但在8艘美軍萬噸巨艦面前依舊顯得單薄無力,這種強烈的反差喻示著清廷國勢的衰落與社稷的傾頹。

  ▲美國海軍的大白艦隊

  ▲清政府為美國海軍大白艦隊軍官舉行招待宴會  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全面抗日戰爭正式爆發,胡里山炮台再度肩負起了抵禦外敵入侵的重任。1937年9月3日清晨,日軍派出由2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對廈門發起了進攻,與此同時6架日軍轟炸機飛抵廈門上空,對當地的軍事設施進行狂轟濫炸。守衛炮台的國軍官兵在總台長張元龍的指揮下沉著應戰,奮勇抵抗,雙方激戰至上午10時,日軍艦隊不支敗退,日軍的箬竹號驅逐艦在此戰中被胡里山炮台的大炮擊沉(一說被擊傷)。  1937年10月26日,日軍攻佔了金門,此後廈門的防禦形勢日趨嚴峻。日軍依仗其在實力上的優勢,對廈門發起了多次進攻,但均被我岸防部隊擊退。1938年5月10日,日軍集結了由1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和4艘運輸艦組成的強大艦隊,在20多架飛機的掩護之下,對廈門再度發起大舉進攻。面對優勢日軍的瘋狂猛攻,胡里山炮台守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因敵我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守軍最終寡不敵眾,胡里山炮台於5月12日下午失守,廈門也於次日淪陷於日寇的鐵蹄之下。

  ▲日寇攻佔胡里山炮台  1957年,胡里山炮台的2門克虜伯280毫米大炮中的1門曾被拆掉鍊鋼,另一門也是在當時廈門市委書記袁改的干預下才保存了下來。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廈門對敵有線廣播站在胡里山炮台正式成立,歷經風雨洗禮的古炮台又在新時期成為了我軍對台政戰工作的前沿陣地。  現如今胡里山炮台存留至今的那門克虜伯280毫米大炮已成為了名聲在外的炮王。2000年4月15日,我國國家文物局確定該炮為「世界現存19世紀製造的最大、完整保存在炮台原址上的後膛海岸炮」。2002年1月28日,德國埃森克虜伯歷史檔案館的兩位資深專家簽署聲明確認:「中國廈門胡里山炮台保存的大炮是世界上現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

  ▲胡里山炮台的克虜伯280毫米主炮  胡里山炮台的歷史堪稱是中國近代海防史的縮影,這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悲愴與艱辛,這裡同樣也書寫了中華民族的堅貞與不屈。在整體國防力量孱弱的大背景下,克虜伯巨炮震天撼地的怒吼無法改寫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胡里山炮台就像一部展示在後人面前的厚重史書,它用飽含血淚的字句告訴我們,一兩件威力強大的武器並不足以改變戰爭的進程,惟有以雄厚的綜合國力和先進的社會制度為基礎,方才能實現國防力量的鞏固與壯大。  參考資料  台海網  搜狐網  廈門網  網易攝影  360doc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跑步必備的四十首歌--廈門馬拉松全程準備ing
等一個人,陪我去廈門
駁《迷失的廈門——負面城市的典型》
廈門哪裡好玩?
廈門之行,邂逅時光的小確幸

TAG:廈門 | 山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