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七夕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除了華夏族,我不知道誰還能有如此絕美的遐想:
那遙遠亮潔的牽牛星,
那皎潔遙遠的織女星。
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
札札不停地擺弄機杼。
因為相思而整天織不出什麼布匹,
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
相去又會有多遠。
相隔在銀河兩邊,
含情默默痴痴凝望相視無語。
如此有情懷的詩句,也只有在古代人文昌盛的華夏族能產生了。讀之頓覺翱翔與天際,暢遊於銀河,沁人心扉。一種人文與嚮往的氣氛撲面而來。讓人如沐春風,融於柔情似水的愛情與對天際的聯想之中。
對於天際銀河牛郎星與織女星的美麗遐想,從古至今一直伴隨著華夏人。幾千年來不曾間斷,它已經是全民參與的美麗故事。不停的有人往裡面添加新的元素。宇宙銀河彷彿也不再冰冷,而是具有人文情懷的美麗存在,與這個民族交融為一。故這個民族有個名字叫 "天漢"。
關於牽牛織女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大東》: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睕彼牽牛,不以服箱。
《大東》篇原是一首表現西周時代東方諸侯國臣民怨刺周王的詩。這裡,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想,並無任何故 事情節。此時,它作為一種文化因子,開始進入華夏族的文化系統之中。為牛郎織女貫穿於整個民族歷史起到引入作用。
到了西漢時代,牛郎、織女已由星象演變為動人的神話傳說。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為征討西南諸國,需要訓練自己的水軍,開鑿了工程浩大昆明池。池修好後,漢武帝就在池畔東西兩側分別立牛郎、織女石像,隔河相望,使天上的星宿落在了地上。班固《西都賦》有句:「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李善 注引《漢宮闕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牽牛織女像。」他們已從天上來到人間被遠遠地隔離在湖的兩邊。東漢應邵編撰的《風俗通義》,其中有一段記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這表明,在當時,不僅牽牛、織女為夫妻之說已被普遍認可,而且他們每年以喜鵲為橋,七夕相會的情節,也在民間廣為流傳。
之後的三國時期,更有不少詩文反牛郎織女的故事。如曹植《九詠注》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曹丕
曹丕的《燕歌行》更是把牽牛織女的愛情元素隱喻到普通男女之中。
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成型的故事。"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到了唐代詩人們更是絕美的詩詞給了牽牛織女以新的含義。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杜牧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辛未七夕》李商隱
到了宋代詞人們更是不吝惜自己的筆墨,用牽牛織女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 秦觀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行香子》 李清照
而七夕節乞巧的傳統也伴隨著牛郎織女的傳說盛行。漢《西京雜記》曰: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傳統「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到了宋代,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相次遏壅,不復得出,至夜方終,乃古之盛節。
時光扭轉,一越千年。至今七夕節的傳統已經不再被我們傳承。我們已不能理解七夕的深意,以及我們民族對於星漢和牛郎織女星的情懷。我們僅用七夕節的名號為自己的感情找個表達的借口,當成是約會之日。卻沒人再過乞巧節。這種文化的中斷其實和韓國廢除漢字造成的古今斷代差不多。近幾百年的淪喪以使我們和我們的民族的文化徹底分離。或者說我們是區別於我們華夏祖先的一個全新的民族。我們已經不再傳承我們民族的文化。
今夜望著天上的銀河,我像是看到了民族的過往。從時空中看到的了那個偉岸的天漢民族。那個人文的華夏民風。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存在。他們如天上的星漢一樣恆古不變,讓人嚮往。他們的文化雖然沒有被我們傳承,但必將永存於星河的時光之中。
————二〇一七年。記於七夕之夜。
動手分享給小夥伴兒吧!
長按讚賞支持作者
推薦閱讀:
※華夏皇帝漫談之漢高祖劉邦 劉邦一句話,竟改變了楚漢相爭重大的格局!
※拜謁華夏始祖黃帝陵
※考古發現「豬八戒」的前世法身!一大波上古華夏「北斗豬神」組團來了
※華夏奇門絕技助康壽
※華夏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