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對照式議論文例文

原文地址:對照式議論文例文作者:讀來讀往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多萬,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進醫院經濟困難時,幾位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是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經不再需要醫療了。

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買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小學。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小學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的女生捐了10元,問她為什麼把春節壓歲錢全部捐出來,她說:「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麼話,她說:「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脫離材料內容和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佳作展示5:

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

因為懂得感恩,他們擁有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因為懂得感恩,他們創下了人世間溫馨的傳奇。

因為懂得感恩,這世界才會如此美麗。幸福如花,在感恩的枝頭美麗綻放。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七出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後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身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市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

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已,感動了後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

感恩之心,是我們維繫這個世界的根本,擁有感恩的心,才能稱之為有靈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後果不堪設想。

雲南大學曾震驚一時的血案是多少人揮之不去的陰影。馬加爵一時的性起讓四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我不想說他的殘忍。我只想說,他真的不懂感恩。雲南大學用知識培養他,而他卻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養大,他卻讓他們體會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楚;他與同學的同學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當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開在哪裡?

數十年為戰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陳健對戰友的感恩;荊軻賭命,是為報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數十年專註研究雜交水稻,是為祖國的感恩。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將愛傳遞。將別人無私的幫助,深深銘記,並將之傳遞,這世界因感恩而美麗。

人世間沒有不絕的風暴,感恩卻有其不老的風情。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灼灼其華。

【名師點評】:這篇文章中心突出,層次清晰,結構嚴謹,語言流暢。「題好一半文。」本文以「幸福花,開在感恩枝頭」作為題目和寫作角度,明確了自己的看法。開篇引用詩句,構成排比,富有文采,又旗幟鮮明地提出觀點,照應題目.全文以闡明感恩和幸福之間的關係作為主要的內容,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跨越時空,讓孔子、李密和馬加爵形成鮮明的對比,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文章十分注意過渡和照應的安排,標題和內容照應,開頭和結尾照應,議論抒情的句子和敘述的內容結合也十分緊密。文章還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這樣的句子來紐織全文,顯得完整、縝密而從容。感情真摯、健康而飽滿,也是文章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勿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沉浮的我們,有時總不免對事物產生錯誤或膚淺的認知,然而有誰想過,蒙蔽我們真實的雙眼的,也許就是每個人都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見泰山!

情近,則信任、親近;情疏,則懷疑,冷淡。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這或親或疏的情,卻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我們的認知和決策,使之偏於淺薄或偏頗。翻開中國古代王朝興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嘆!

君不見,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僅燒出片刻的歡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憑著「六宮粉黛無顏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楊國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雲,揚眉吐氣,唐王朝的衰敗也由此而起;而吳三桂情動之下「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劣跡,千古年來仍然令人髮指。而憤激至死的屈原,慘死風波的岳飛之所以成為令人扼腕的悲劇,除了統治階級的利益衝突,難道就沒有很大一部分是與君王疏遠的原因嗎?只因君王之目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見白秩無事所鑄的使臣!情之障目,豈止不見泰山而已?

幸於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奮鬥終生,當為今人所仰,後人所慕。他們之所以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知,往往是從能不為情所障目而起。林覺民在《與妻書》中揮淚灑出一曲「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的悲壯輓歌,正由於他不為夫妻之情所障;毛澤東在兒子壯烈犧牲後表現出的堅定理智,難道不是他創下「欲與天公試比高」偉大業績的原因?對待親屬家人從來沒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懷,若不是不為情所障,又何有「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的英雄氣概?

為情所障,不見泰山;不為情所障,則得有真知灼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若不能脫出「人情」的枷鎖,又怎樣能成為天地間最不屈的鬥士,中國最硬的脊樑?過多的考慮恩情親疏,只會為自己的認知帶來不必要的障礙。因此,我們必須做到理智、清醒地對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親疏論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層,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因而我們每個人都應做到:勿以情所障目勿以好惡論斷之。

[點評]本文是運用對比論證的典範,文章圍繞「以情障目,不見泰山」這一中心,按歷史先後擇取周幽王、楊國忠兄妹、吳三桂,屈原、岳飛等五例正反對比,論述「以情障目」的後果。又將筆鋒一轉,回至近代,舉林覺民、毛澤東、彭德懷、魯迅等人「不為情障目」的事例正面論說。這些正反兩面的事例擺在一起形成鮮明的比較,有力地論述了主題。

遭遇挫折,笑對痛苦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安逸的人生旅途中布滿了種種坎坷和荊棘,往往使人困難重重,甚至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水血之於心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厥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復的深淵……因此,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面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第一段,扣題快,且有文采)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王勃沒有開朗豁達的胸襟,他哪能吟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用例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顧挫折重重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而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杯。(用例二)  

由此看來,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深陷於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撥;面對挫折,我們不應終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了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結果將不堪設想。(分析透闢,三個「面對挫折」展開語段層次)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結義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作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託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從反面用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作出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裡,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激起驚濤巨波;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從反面分析、論證)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甜甜的笑……(結尾,語言形象)

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

紀念是內心情感的涌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制揮霍;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迴響,是歷史的迴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

黑格爾曾經自誇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就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爭的淵藪。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塗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對往者的審視中找到道德的標杆,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德國人用盡一切方法阻止時間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聲:修建集中營紀念館,全力處理戰後的善後問題,還有那德國總理在猶太人紀念碑前的驚世一跪!德國人在60年里不斷地反思,不停地紀念,終於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見理性的紀念才是正確的紀念,理性讓紀念閃耀出人性的光輝。

但紀念一旦脫離理性的制約,它就會變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慘劇中同樣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為亞洲地區的主要劊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紀念卻是如此這般:右翼勢力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還妄圖為二戰罪行翻案;不顧史實修訂歷史教科書,文過飾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國神社「拜鬼」……日本這種偏離理性範疇的「紀念」活動,自然得到各國人民的一致譴責。有句話說得好:「跪著的德國人比站著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巨大的代價才取得勝利,中國人民自然無法容忍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於是各地都掀起了聲勢壯大的抗議和紀念活動。但近來這些紀念活動在少數激進分子的鼓動下出現了打砸搶日貨商店的不理智舉動。群眾愛國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紀念並不是感情的揮霍,非理性舉動無益於解決問題。我國領導人多次表達出嚴正立場,但同時並不關閉中日會晤的大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無疑就是對過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而高貴的心靈在銘記苦難,咀嚼苦難過後,方能理智地紀念苦難。當紀念的洪波涌動時,勿忘用理性的「閘門」控制情感。

  

 

規劃自己

人生猶如激流,只有跨過重重障礙,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收穫。在這個蜿蜒崎嶇的道路上,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合理地規劃自己。永遠注視眼前,不留戀兩旁的野花野草,直奔洶湧澎湃的大海,讓自己的生命永遠煥發激昂的鬥志,呼喊著生命的不屈與頑強。

生命的長河不正是需要這種學會規劃自己的魄力與勇氣嗎?

烽煙四起,英雄末路,誰主沉浮?永遠是那些懂得合理規劃自己、知己知彼的清醒智者。

楚漢之爭,可謂激烈。然而在這混亂的形勢中能懂得藉助他人力量,誰能有實現理想的宏大規劃?想必也只有漢王劉邦。劉邦雖然沒有霸王那般雄健的體魄,力能扛鼎,以一當十,英勇無比,但是劉邦卻深深了解項羽的致命弱點——剛愎自用,不聽謀臣之諫。從而,他暗自規劃自己的漢朝之夢,憑藉張良韓信的妙計,每每出奇制勝,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最終使不善於規劃自己的項羽霸業成空,並使其自刎烏江。

歷史清楚地告訴我們,勝利永遠不會垂青那些不會規劃自己人生的人。只有朝著自己設立的規划行動,才能有成功的可能,否則,那些曾經的豪言壯語也會成為欺騙自己的謊言,終使人生抱恨無窮。

和平年代,勇士無數,誰可成功?永遠是那些學會細心規劃自己,踏實前進的聰明精靈。

再回憶世界C高音之王帕瓦羅蒂,一個真正懂得細心規劃自己浪漫人生的音樂巨人。在不惑之年,那一次比賽讓他看到自己前途的光明,他感謝上天對他特意的贈送,他有高亢優美的歌喉。經歷人生忙碌的旅程,他終於憑藉自己預定的規劃,踏實沉穩地成就歌唱事業上的每一個輝煌。直到花甲之時,他仍然堅持實現自己的昔日規劃,他要將音樂的博愛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於是乎,他殫精竭慮地舉行大型演唱會,號召眾多流行樂壇巨星,共同將籌集的演唱會資金捐獻給貧窮戰亂地區,終將人生規劃得完美無缺,讓人生煥發出明亮的光彩。

可是,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總會有迷路的羔羊。面對著名利的誘惑,他們早已規劃好的人生步子便慌亂了。本圖清廉為官,奉獻自己,然而擁有了權勢,便失去了方向。像陳良宇、劉志華之輩也只能遺臭萬年,為人不齒了。功名利祿使他們的規劃指錯了方向,而成為貪官污吏。可見,囿於一己私利的人會有錯誤的規劃,胸懷天下的人才能有正確的人生規劃。

沒錯,人生需要規劃,每個人都應學會合理細心規劃自己的人生。無論何時,不管何地,我們都該清醒地認識自己,明白自己一舉一動,保持理智。不要因為規劃太小而不屑一顧,更不要認為只有宏大的規劃才是最絢麗最誘人的。我們要做成功規劃自己的法拉弟,不做好高騖遠的德國人。我們要注視眼前,將最有把握的小規劃做好,相信才可實現更宏大的規劃,書寫人生的輝煌,享受生活的良多趣味。

好吧!讓我們昂首闊步,保持平靜愉悅心態,攜帶人生的規劃,在生命的道途上,踏出一條康庄大道。

規劃自己

你或許不是一朵綻放在冰峰上的雪蓮,無法讓攀登的行者看到生命的堅強。但,你可以是路邊默默無聞的一株小草,為大好河山添上一色。當你恰當地規劃自己時,生命的價值就得以體現。

你也許不是照耀冬日的一片陽光,無法讓饑寒交迫的人嘗到人間的溫暖。但,你可以成為一盞小小的燈,為迷失路途的人找到人生的方向。當你及時規劃自己時,生命的美麗就得以綻放。

那些恰當規劃自己的人,往往會克服重重困難走向未來;而那些不懂規劃自己之輩,只能沉淪在過去失敗的陰影中。

被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炫耀的朱紅,史鐵生面對這荒蕪的地壇,一次又一次地叩問自己的內心:「這樣活著還有意思嗎?」他頹廢,自暴自棄,好好規劃自己及如何走好今後的路,卻從未在他腦海閃現過。直到那一天,他無意中發現雜草間除了車輪印外,還有人的腳印,是他母親在遠處靜靜守著他的印跡!不重新規劃自己,找准方向,對得起這深沉的母愛嗎?「柏樹雖老卻愈見蒼幽,野草蕪雜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為什麼我不能重新站起來,以筆代步,書寫我今後的路,用行動規劃自己呢?」這寥寥幾句,正是史鐵生規劃自己的第一步,恰當地規劃自己,成就了他後來得輝煌。

同樣面對殘疾,有的人卻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抑或整天唉聲嘆氣以淚洗面。其實無論發生什麼,只要恰當地規劃自己,勇敢地走下去,就已成功了一半。

那些及時規劃自己的人,總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些止步不前之徒,得到的永遠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

面對胯下之辱,韓信忍辱負重,用毅力規劃自己;面對亡國之痛,勾踐卧薪嘗膽,用堅忍規劃自己;然而,面對滔滔烏江之水,曾威風一時的西楚霸王選擇拔劍自刎,放棄規劃自己。渡江、潛伏、東山再起,這簡單的規劃自己卻沒有及時出現,導致上演了一幕悲劇。因此,及時規劃自己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唯有及時規劃自己,才造就了馬雲的成功;唯有正確規劃自己,曹雪芹才會「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相反,沒有規劃好自己的拿破崙,只能成為戰爭的瘋子並最終淪為階下囚;不及時規劃自己的嚴復,從提出變革到吸毒過多而死。數不勝數的人,林林總總的事,都給我們闡明了一個真理:及時規劃自己的人,總比那些不規劃自己的人,要活得出色,活得精彩。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

所以,正確並且及時地規劃自己吧,當夢想的藍圖勾勒完畢,當志向的大廈構築完成之時,就是我們邁步向前,完美人生之際!

規劃自己 例文二

你或許不是一朵綻放在冰峰上的雪蓮,無法讓攀登的行者看到生命的堅強。但,你可以是路邊默默無聞的一株小草,為大好河山添上一色。當你恰當地規劃自己時,生命的價值就得以體現。

你也許不是照耀冬日的一片陽光,無法讓饑寒交迫的人嘗到人間的溫暖。但,你可以成為一盞小小的燈,為迷失路途的人找到人生的方向。

當你及時規劃自己時,生命的美麗就得以綻放。

那些恰當規劃自己的人,往往會克服重重困難走向未來;而那些不懂規劃自己之輩,只能沉淪在過去失敗的陰影中。

被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炫耀的朱紅,史鐵生面對這荒蕪的地壇,一次又一次地叩問自己的內心:「這樣活著還有意思嗎?」他頹廢,自暴自棄,好好規劃自己及如何走好今後的路,卻從未在他腦海閃現過。直到那一天,他無意中發現雜草間除了車輪印外,還有人的腳印,是他母親在遠處靜靜守著他的印跡!不重新規劃自己,找准方向,對得起這深沉的母愛嗎?「柏樹雖老卻愈見蒼幽,野草蕪雜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為什麼我不能重新站起來,以筆代步,書寫我今後的路,用行動規劃自己呢?」這寥寥幾句,正是史鐵生規劃自己的第一步,恰當地規劃自己,成就了他後來得輝煌。

同樣面對殘疾,有的人卻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抑或整天唉聲嘆氣以淚洗面。其實無論發生什麼,只要恰當地規劃自己,勇敢地走下去,就已成功了一半。

那些及時規劃自己的人,總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些止步不前之徒,得到的永遠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

面對胯下之辱,韓信忍辱負重,用毅力規劃自己;面對亡國之痛,勾踐卧薪嘗膽,用堅忍規劃自己;然而,面對滔滔烏江之水,曾威風一時的西楚霸王選擇拔劍自刎,放棄規劃自己。渡江、潛伏、東山再起,這簡單的規劃自己卻沒有及時出現,導致上演了一幕悲劇。因此,及時規劃自己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唯有及時規劃自己,才造就了馬雲的成功;唯有正確規劃自己,曹雪芹才會「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相反,沒有規劃好自己的拿破崙,只能成為戰爭的瘋子並最終淪為階下囚;不及時規劃自己的嚴復,從提出變革到吸毒過多而死。數不勝數的人,林林總總的事,都給我們闡明了一個真理:及時規劃自己的人,總比那些不規劃自己的人,要活得出色,活得精彩。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

所以,正確並且及時地規劃自己吧,當夢想的藍圖勾勒完畢,當志向的大廈構築完成之時,就是我們邁步向前,完美人生之際!

看人不可求全責備

鳥兒們互相指責,揭人短處,讓我於沉思之餘,生出諸多感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倘看人、用人皆如此吹毛求痴,怕要嘆良才難求啊!

魯迅先生說:「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無;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說出有限。」這告訴我們,任何人都是有所短長的。因此,看待一個人,我們不能只看到其自身的不足而忽視他的特長。

西漢頗有開明之名的漢文帝,明知賈誼是難得的人才,卻不重用他。後人李商隱嘆曰:「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原來漢文帝向賈誼請教的不是治國大計,而是些鬼神之說。賈誼難怪無言以對。而漢文帝僅因此棄賢臣不用。嗚呼,求全責備誤人竟至於此!

然而,歷史上也有「不以一眚而掩大德」的秦穆公,有「七擒七縱孟獲」而讓其自治邊境的諸葛亮,有寬容忠臣直諫失禮的唐太宗。林肯更幽默,當他起用格蘭特為司令時,有人說格蘭特貪杯誤事,林肯笑言「那我就以香檳相送!」。是的,格蘭特有貪杯的缺點,但林肯看中他的是出色的軍事才能,後來北軍的勝利證明了林肯的正確選擇。

這便是用人之道,避其短而揚其長,讓每個人都各盡其能。時下,中國搞改革,追趕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更需要千千萬萬各級各類人才。只有全中國人戮力同心,才能托起東方的中國巨龍。這就要讓每個人的才智充分施展,這就要放手而大膽地用人之長。切不可求全責備,橫挑鼻子豎挑眼。看人、用人要有求賢若渴的眼光,才能全面了解人之長短。然後,鮮者,貴其鮮;香者,愛其香。那麼,人才才能在我們這改革開放的時代,各顯神通,各放異彩。

●點評:本文運用了相反聯想法。考生由鳥的互相指責向相反的方向聯想到了魯迅先生的話:天下沒有完全的書,也沒有完全的人。本論部分以漢文帝棄賈誼直接證明中心論點:「人不可求全責備。」緊接著用「然而」一轉,從相反的方向聯繫,以秦穆公、諸葛亮、唐太宗和林肯四人「讓」賢成功的事例,反覆證明論點。這樣,正反對比,說理充分,觀點鮮明。

說「一」

在中國的漢字里,要數「一」字最簡單,沒有哪個字比它一覽無餘的了。記得小時候認字,也就是從它開始的。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他漸漸領悟到,這個「一」字還挺複雜的,並非一覽無餘,倒是很耐人尋味的,正如古人所說,「細雨落成河,粒米積成籮」。這「一」字裡面還真大有文章。(提出論點)

乍看起來,一滴水珠平淡無奇,微不足道,但當數不清的水珠彙集成浩瀚的長江時,那就氣勢磅礴蔚為奇觀了。可是,古往今來的大多數詩人、作家,都只讚歎那奔騰不息的長江,諸如「濤似連山噴雪來」、「大江翻瀾神曳煙」之類,很少有人為這小小的水滴唱讚歌。如今,我倒要為它打抱不平,不管這「濤」也好「瀾」也好,離開了這一滴一滴的水珠,又能成什麼氣候呢?倒是宋代大詩人蘇軾比較公正,他在《贈龍光長老》一詩中說得好:「竹中一滴曹溪水,漲起兩江十八灘。」一滴水的力量多麼大啊!由此我聯想到: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是壯觀的,但這千秋大業得從「一」字著手。我們今天學一個英文單詞,解一道數學習題,日積月累,將來就能為社會主義大廈添磚加瓦;我們有理論,有實例,有練習,有一定的價值今天節約一分錢、一度電、一斤煤、一尺布,天長日久,就能積攢豐富的物質財富。有人算過這樣一筆帳,全國九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一年就是人民幣三十二億多元。如果用這筆錢進行城市建設,可以建設居民住宅兩千多萬平方米。看,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數字啊!這樣大的數字偏偏來源於「一」,難道這個客觀存在不值得我們讚美嗎?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穿的那件白襯衫,竟補上幾十處地方。這件補釘疊補釘的襯衫,正是中國人民發揚「一」字精神的生動寫照。(正面論證)

浩瀚的大海固然離不開點滴的水珠,但一滴水珠也決不能離開大海。我曾經聽說過這麼一個寓言:有一滴水珠自以為了不起,它不願匯聚在大海里,它要顯示自己的力量。於是它飛濺到山石上,洋洋得意,似乎整個大海都在它的腳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它漸漸縮小了,乾涸了,終於不復存在。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聰明智慧再大,如果離開了黨,離開了集體,也就會失去力量,就成不了大事業。我們之所以讚美「一」,也僅僅因為它是整體中「一」的緣故。(反面論證)

整體之於「一」,「一」之於整體,是依存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讓我們每一個有為的青年,都投入到國家建設中,團結一致,萬眾一心,連成「濤」匯成「瀾」,洶湧澎湃,一往無前——朝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總結全文)

簡評:本文一段承題提出論點,二段主要從正面論證,同時又正反對比,三段從反面論證,四段總結全文,提出希望,全文內容充實,論證充分,很有說服力。  

不妨「自討苦吃」

近日報載:瑞納集團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投資十幾億港元。當時,該集團總經理 溫瑞芬 女士的弟弟正在北航讀研究生,校方為表示感謝,便回贈其弟一間房子。但 溫 女士卻想到弟弟還是個學生,生活上不宜過於安逸,便婉言回絕了。讀罷,我對 溫 女士這一富於遠見的做法深感欽佩,同時也產生了一種想法;環境日益安適的今天,我們需要「自討苦吃」。(提出論點)

中國有句古話:「自古英才多磨難。」在古代,人們就很注重在逆境中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他卻不貪富貴安逸,獨處陋室,在牆壁上寫下了「富非所望不憂貧」的座右銘,時時激勵自己苦習創作。顏回是孔子一個有名的弟子,他家境貧寒,屋舍破陋,但有理論,有實例,有練習,有一定的價值顏回卻寧願處在這一逆境中「自得其樂」。於是,孔子便在《論語·雍也》中留下了這樣的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讚揚顏回是一個「士志於道而不恥惡衣惡食者」。我想,這些古人能做出很大成績,與他們在艱苦環境中的磨礪是分不開的。(正面論證)

現在,我們做得似乎不如古人了。前一陣,一個中日兒童夏令營曾鬧得沸沸揚揚。的確,中國孩子的表現很不如人意。家長怕孩子累,背包不給裝滿,結果半路上食物就吃光了;孩子稍有不適,就被家長拽回營地休息……可是,此後不久,在山東濟南某地也舉行了一次夏令營,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家長陪同。結果,孩子們表現很頑強,絲毫沒有懈怠,帶病也堅持下來。這樣對比看來,不是孩子們不能吃苦,而是他們沒有機會!家長們事事越俎代皰,百般呵護溺愛,磨平了孩子們進取的銳氣,削弱了孩子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反面論證)

時下,孩子們常常呼籲:我們想自己動手,可是沒有機會!那麼,就給孩子們營造一個磨鍊自己的環境吧!在國外,不是已經出現了「磨難教育」、「坎坷教育」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必將日趨美滿安逸,但人生在世總免不了遇到挫折坎坷,少時多吃些苦,大有益於將來。所以,上文提到的 溫 女士是很明智的。在這樣的形勢下,處於當代的我們,又為何不「自討苦吃」呢?(總結全文)

簡評:文章開頭由材料引出「在環境日益安適的社會中,我們需要「自討苦吃」的中心論點,然後舉曹雪芹身居陋室,苦心創作的例子和顏回貧而忘憂的例子,從正面論證論點,舉現在的孩子缺乏苦難教育,缺乏磨鍊,從反面論證論點,最後以肯定 溫 女士決定的明智來照應話題材料,再一次重申「自討苦吃」的觀點。

在人生的岔路口

沒有人在筆直的大路上迷路,讓我們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決定我們是否迷失的,是我們心靈的選擇。(序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

為了到達明天,現在就要啟程,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邁開蹣跚的第一步,就註定有許多岔路口在往後的歲月里等待著我們。人生的路很長,面對選擇,我們的心靈要堅強。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確的選擇。當母親把「精忠報國」刺在岳飛背上,這烙印便一直引領他走向光明的方向。岳飛不為外物迷惑,他短暫的一生里有堅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臨苟活與真理的選擇,他也毫不猶豫地踏上後一條路。透過歷史的明鏡,我們看到他心靈高貴的選擇。(正面論據)

有些人也許一念之差誤入歧途,卻得幸有人拉他回頭。當藺相如選擇了「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不僅自己踏上正確的路途,也讓廉頗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將相和的故事讓後人在兩個岔路口看見熠熠生輝的足印。(正面論據)

有些人卻不幸在失足的泥潭裡越陷越深。商紂王選擇了美人的笑靨而棄江山於不顧,慈禧太后為了王朝的苟延殘喘而將民族的尊嚴送給外族去踐踏,那些短視的人們作出的選擇,留給後世的,除了一個輕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反面論據)

是非對錯,全在心靈的一個選擇,我們看著前人的選擇,也在思索著自己該如何選擇。選擇的標準在每個人的心中,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針,它告訴我們應走的方向。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捨不下的東西掩埋了它,讓我們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礫模糊了它的刻度,讓我們分辯不清。不要讓太多無關緊要的東西羈絆自己的腳步,也不要讓浮名小利的沙子鑽進自己的眼睛。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長,不要被裝點得富麗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懼正道上滿布的荊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記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針,它會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個方向,就是我們心靈最睿智的選擇。(總結)

那麼,就迎向人生所有的岔路口,大步流星地奔向輝煌吧。

《在人生的岔路口》思路:

參考:文章開篇直接提出中心論點,接著從正面選擇兩個論據加以論證,再接著,文章又從反面選取論據進行論證,最後進行歸納,得出結論。

論知足常樂

古語有云:「知足常樂。」有了足矣,何需更多。雖然千年古訓時常縈繞耳際,但一顆不知足的心還是讓我對此頗為懷疑。這只不過是懦弱者的擋箭牌和懶惰者的借口。「知足」是裹足不前,是安於現狀,是甘於平庸;而「不知足」才能夠以一種持久不滅的熱情勇往直前,才能時時鞭策警示自己,不斷進取,不斷收穫。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借酒消愁,以醉為樂。那酒醒之後呢?又將陷入無邊無際的憂愁中……知足者,樂一時矣。「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不知足者,常樂也。「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你是滿足於登上東山,看到的將是有限的魯地,怎能像登上泰山之巔那樣把天下盡收眼底,心胸無比寬闊呢?不知足,是一股挑戰生活的執著追求,是始終如一的人生信念。

「滿招損,謙得益。」秦始皇的一統中國,就是因為無數次的不滿足,所以無數次地改革,無數次地完善。倘若總是知足,今天或許還是刀耕火種。追求的過程是快樂的,儘管有坎坷有風雨,但我們總是在往前不斷走著,敗而無憾。世間,沒有哪項偉績會從天而降,沒有哪段人生能一帆風順。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懷揣一顆不知足的心,不懈追求,才得以常樂。

賈島吟詩,反覆推敲。歐陽修行文「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正因為不知足,才百倦不殆地長期磨練,才有了千古絕唱,傳詠至今。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種發明。正因為不知足,才不斷地鑽研,成功。一位奧運會田徑老將花十年苦苦訓練,僅僅加快了1秒多。對於知足者,這微不足道的1秒鐘根本不值一提。但卻成就了一位冠軍。跑道上一秒的剎那正是用十年的不滿足精神底蘊磨礪出來的。不要停止追尋的腳步,不要熄滅前進的燈火。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山外更有山,樓外還有樓,只有永不滿足,歷史的車輪才能滾滾向前。

知足者,目光短淺;知足者,固步自封。知足,使人愚昧,鬥志消磨,給人帶來「常憂」而不是「常樂」。「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和魯迅筆下的阿Q不都是「知足者」嗎?正是這種「知足」鑄成了大錯。人生,只有不知足,才能超越;靈魂,只有不知足,才能達到一個高度,進入一種境界。

前面是一片未知的空間,不知足者,常樂,常樂者,不知足。

《論知足常樂》思路:

參考:文章由古語「知足常樂」引出自己的觀點——「不知足」才能夠以一種持久不滅的熱情勇往直前,才能時時鞭策警示自己,不斷進取,不斷收穫。第二段從正反兩面進行分析論證,再次正明知足樂一時,不知足常樂。第三四段從正面例舉了秦始皇、賈島的例子論證觀點。第五段從反面列舉人們熟知的故事論證知足常憂。最後簡潔的再次強調觀點。

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

紀念是內心情感的涌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制揮霍;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迴響,是歷史的迴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

黑格爾曾經自誇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就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爭的淵藪。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塗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對往者的審視中找到道德的標杆,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德國人用盡一切方法阻止時間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聲:修建集中營紀念館,全力處理戰後的善後問題,還有那德國總理在猶太人紀念碑前的驚世一跪!德國人在60年里不斷地反思,不停地紀念,終於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見理性的紀念才是正確的紀念,理性讓紀念閃耀出人性的光輝。

但紀念一旦脫離理性的制約,它就會變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慘劇中同樣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為亞洲地區的主要劊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紀念卻是如此這般:右翼勢力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還妄圖為二戰罪行翻案;不顧史實修訂歷史教科書,文過飾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國神社「拜鬼」……日本這種偏離理性範疇的「紀念」活動,自然得到各國人民的一致譴責。有句話說得好:「跪著的德國人比站著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巨大的代價才取得勝利,中國人民自然無法容忍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於是各地都掀起了聲勢壯大的抗議和紀念活動。但近來這些紀念活動在少數激進分子的鼓動下出現了打砸搶日貨商店的不理智舉動。群眾愛國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紀念並不是感情的揮霍,非理性舉動無益於解決問題。我國領導人多次表達出嚴正立場,但同時並不關閉中日會晤的大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無疑就是對過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而高貴的心靈在銘記苦難,咀嚼苦難過後,方能理智地紀念苦難。當紀念的洪波涌動時,勿忘用理性的「閘門」控制情感。(05,紀念)

3、留一道縫隙(對照式議論文一類文)

大千世界,滾滾紅塵,潮漲潮落,生生不息。面對名與利、面對個人與集體、寂寞與熱鬧、失敗與成功、現實與未來,有的人為自己留一道縫隙,舉重若輕,收穫豐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卻不堪擠壓和重負,羈絆於生命之重。學會留一道縫隙,這是生命的大哲學。(中心論點)

莊子為自己留了一道縫隙。(分論點一)

先秦諸子,誰不想做官?誰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實現自己的烏托邦之夢?但濮水之畔的莊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對兩個身負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顧。權勢於莊子並沒有什麼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於是歷史記錄了他那至今還在茫茫天宇回蕩的聲音:「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一句話,便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將許多人甚至願意用生命來求取的相位扔進了濮水。

莊子守護著自己的靈魂,為心靈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間,他的靈魂也成為一個神話,於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蘇軾為自己留了一道縫隙。(分論點二)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蘇軾一生坎坷,從「烏台詩案」開始,他被一貶再貶。他曾哀嘆過,彷徨過,接踵而至的災難曾一度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他最終還是給自己的心靈敞開了一道吸納清風明月的縫隙。

面對險惡,蘇軾唱出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面對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在最艱難的環境遭際里,他寫出了震古爍今的千載華章——《赤壁賦》。於是他的生命中回蕩著倜儻洒脫的樂章。

福樓拜為自己留了一道縫隙。(分論點三)

一個世紀以前,在巴黎鄉下一棟亮著青燈的木屋裡,大文豪福樓拜每天拚命地工作,他不接受採訪,不看報紙,但他給自己留出一道縫隙——每天看日出。

福樓拜每天看日出,伴著剛剛蘇醒的樹木和玻璃般翠綠的青草,呼吸著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於是,他每天都擁有了溫馨和朝氣,能夠寧靜、快樂、充滿活力地工作著。留一道縫隙,清晨看日出,福樓拜在為自己的生命舉行升旗禮!

學會給自己留一道縫隙,是人生的大哲學;不能為自己留一道縫隙,則是人生的大遺憾。(承上啟下,總結過渡,以上從正面論證,以下從反面論證)

項羽沒有給自己留一道縫隙,烏江之畔,血染長空。(反面分論點一)

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間被遺憾、羞辱和絕望佔滿,已沒有可供迴旋的縫隙。

在衣袂飄飄、長袖舞動中,心愛的人兒香消玉殞。面對著如泣如訴的滔滔江水,英雄項羽悲嘆著「無顏見江東父老」,一抹寒光閃過,一個悲壯的瞬間便定格於歷史的江河。於是,滾滾江水千百年來一直嗚咽地訴說一個悲戚的故事。

川端康成沒有給自己留一道縫隙,他的生命最終在不堪忍受的擁擠中凋謝了。(反面分論點二)

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他曾無助地嘆息:「太擁塞了!」「我希望從所有名譽中擺脫出來,讓我自由。」可見,擁塞足以致命。面對別人的盛情邀請,面對各種應酬,他不會拒絕,只能疲於應付。他的生活空間塞得太滿,令他幾乎喘不過氣來。於是,在巨大的精神壓力面前,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終於崩潰。那一刻,櫻花落了一地。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奔騰不息的歲月之河從古代流到現代,它用哲人的睿智告訴我們:面對陰晴圓缺、悲歡離合,面對花開花落、得失成敗,面對風霜雨雪、電閃雷鳴,面對燈紅酒綠、名韁利鎖,最難得的是為自己留一道縫隙!(照應開頭,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推薦閱讀:

議論文欣賞 未富不能先奢——倡導艱苦樸素 勤儉持家
議論文 運用發散思維,方可辟出一條新路
議論文*經營人心——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
議論文*和氣方可生財——談談250定律及成功的秘訣
寫在馬克思誕辰200年

TAG:論文 | 轉載 | 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