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第一風水寶地----江村
歷史淵源
江村,建於隋末唐初,是一個擁有1300多年的歷史的文明古村。這裡群峰拱秀,雙溪縈繞,古祠巍峨,牌樓高聳,民居古樸,石道清幽。村四周有「黃峰曉日,羊崗夕照,聚秀荷風,獅山暮雨」等優秀景色。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自古人傑地靈,風淳厚。
史書記載,咸豐初年(1851年)江村全村男女8萬口,號稱「小杭州」。全村共有書屋學校9所,「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明清時期,江氏族人,考取進士、舉人、明經126人,民國初十年又出博士、學士17人,這在中國的古村落中,極屬罕見。發達的文化蘊育了江村英才輩出。
篤修堂:明代建築,是江村近代兄弟博士江紹銓、江紹原及清代光緒年間「叔侄翰林」江樹昀、江希曾的祖居,是江村現存年代最久的古民居。篤,誠實之意;修,修養之意。 江村江村建村近1400年。據江氏宗譜記載,夏禹國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兒子啟封於江國,是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孫文學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時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孫江韶性愛山水,是位著名的風水學家,他遍游黃山、白岳,發現旌德金螯山渾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勢,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於是舉家遷徙卜居旌西金螯建村族居,始稱江村。
基本概況
荷花塘江村,枕山環水,阡陌縱橫,山川靈秀,前有山峰聳然侍立,後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獅山、象山卧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龍溪、鳳溪環繞,匯鎖村口聚秀湖。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廟寶塔,詩碑堤欄,垂柳秀荷,相映成畫。有詩云:「日照古廟生紫煙,湖中聚秀獅山影。龍恩浩蕩今猶在,夜空荷香江村情」。徽商及仕官的積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人曾用詩讚美村口的水口文化及蘊含的詩情畫意:「金螯古迹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印月儕聚秀,文昌寶塔若雷峰。」
據史查,清咸豐年間(1855年-1860年),江村連年遭受嚴重的旱澇蟲災,加之太平天國殘兵劫掠,江村「十室九空,遺子之民至於相食,所存者不及嘉道盛時百分之一。」村民背景離鄉,流落四方,難民大多從蕪湖順江而下,及至南京、揚州落戶。江澤民主席的尊祖,就是這個時候遷居揚州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書舍9所,藏書萬冊,以及育子弟8000餘人的抗戰時期六縣聯中。明清時期,江村造就了進士18人(其中授翰林院編修4人),文舉人42人,武舉6人,另有明經40人,辟舉4人。民國初十年出學士、博士18人。這在中國古村落中實屬罕見,同時,也為徽州許多古村落望塵莫及。
溥公祠
厚積的歷史文化蘊育了江村英才。「豪傑梓刻家譜中」,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唐侍御史江全銘,明順天府推官江中文,明湖廣分巡江廷寄,明護理南河總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頂戴翰林院編修江樹昀,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二品戴江麟瑞,清代醫學家「人逗接種法」發明者江西舜,清翰林編修、書法家江志伊,民國為國捐軀的海軍將領江澤澍,《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民國北京市特別市長、代總理江朝宗,民國安徽省長江亢虎,還有文化教育巨子胡適夫人江冬秀,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澤民主席之父),數學泰斗著名數學家江澤涵都出自江村。
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澤民主席親臨江村,在故居題字留念。
江石溪(1870-1933),清江都縣仙女廟(今江都市仙女鎮)人。自幼聰穎好學,早年曾隨姐丈朱右村赴皖南應試秀才,後至江都丁溝鎮名醫周雲溪處學習中醫,6年業成,懸壺於頭橋(今屬揚州市邗江區)、仙女廟。由於醫術精湛,且常為貧苦病人送醫施藥,深受病家稱道。
江石溪(1870—1933),原名漢,石溪乃其名醫。江都文化名流。江石溪是濟陽江氏的後代。其祖上曾生活於安徽旌德縣白地鄉江家村(2001年5月21日,江澤民親臨江村,瞻仰祖居,並題字留念)。而在旌德江村之前,則世居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原為安徽管轄)。江石溪父親到揚州後定居到江都縣仙女廟河南(今江都鎮利民橋南橋堍),現為江都文化保護協會。 1915年,江石溪舉家由仙女廟遷揚州東關街田家巷。從這裡開始了新生活,江石溪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1924年遷住便益門大街57 號,1929 年後搬遷至東圈門街16號。這座老房子為清同治年間江西吉安知府何廉舫舊宅的一小部分。該舊宅前後五進,前進門堂一間,左右廂房各一間,中、後進各有正屋三間,隔以天井,兩側有火巷相通。大門為雕花青磚門樓,白礬石門檻。江石溪始構此屋時,廳屋用書櫃隔間,中懸江都余小池隸書聯:「秋水掬來雙手月,青山行過半身華。」 今該宅雖有部分搭建,但原貌尚保存完好。現闢為江上青烈士故居。辛亥革命後,江石溪在仙女廟內河輪船公司任職,具有愛國民主思想。在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款」時,他曾撰小曲多支,教唱鄉里,以示反抗。1915年後,他受聘為南通大達內河輪船公司協理,遷居揚州。他擅長詩文、書畫、音樂,尤精簫笛、崑曲、山水畫,曾參加揚州「冶春後社」,詩風受冶春後社祭酒臧宜孫影響,近於白居易、陸遊,著有《夢筆生花館詩集》,惜已散佚,現僅存《除夕》、《五十述懷》等零星詩篇;山水畫宗十三峰,用筆渾厚古逸,得者珍之。1933年9月病故於揚州,歸葬仙女廟之郊大王莊(今江都水利樞紐工程二站東側),民國志士韓國鈞輓聯云:「向秀賦方成,驚聞笛聲到邗上;江郎才未盡,尚留詩卷在人間」。
1994年,江都市政府在江都水利樞紐二站東側建碑亭1座,以示紀念。
江村,是江澤民主席的祖居地,她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旌德縣白地鎮境內,緊臨205國道,距黃山風景區僅37公里。
茂承堂:明代建築,為民國代總理江朝宗的祖居。該堂屋原佔地面積10餘畝,現存面積1109.4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正屋高12米,四進16間,邊屋12間,大小天井14個,立柱124根,結構碩大嚴謹,典雅古樸。該院後進、四馬房、雜房、花園、西廂堂,官廳,前院東側牌坊均已被毀。該堂距今400餘年,是江村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民居之一。
江村,是江澤民主席的祖居地,她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旌德縣白地鎮境內,緊臨205國道,距黃山風景區僅37公里。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澤民主席親臨江村,並題字留念。
江冬秀故居:江冬秀乃大文豪
黯然別墅:建於1927年,是民國安徽省代理省長江紹傑故居。
青雲直上
父子進士坊,位於江村的中軸線上,是為表彰江氏第48代江漢和第49代江文敏父子進士而立的。父坊即進士坊,建於明弘治初年(1488),高8米,兩柱凈跨3.3米,為兩柱三樓石質牌坊,石雕上刻「雙鳳」表示父子同朝為官,下刻股麟耀日及雙獅戲珠,整個石坊基本完好。子坊即江文敏進士坊,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高8米,兩柱凈跨3.2米,亦為兩校三樓石質牌坊,橫樑一面書「青雲直上」,一面鐫「金榜傳芳」,「恩榮」昭耀其上,其餘諸如鰲魚等雕刻兩坊無二,此坊二樓東南瓦檐殘損。
據傳,歷史上江村有18座牌坊,其中「聖旨」坊16座,「恩榮」坊2座。江村牌坊眾多,可以看出族人為商為官的富碩,使得建坊之資容易籌集。「忠、孝、節、義」彰表於石坊只是表象,禮教思想滲透於心才是本質。奇傑異能之士眾多,豐富了建築文化,造就了牌坊這一徽州文化的物化象徵。
原名江世侯,曾用名蕃臣1938年11月起,利用國民黨安徽省第六行政專員公署秘書,第五游擊區政治部主任身份,在皖東北秘密發展中共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並擔任中共皖東北特別支部書記。他堅定執行黨的統戰政策,推動國民黨六安縣長盛子瑾抗日。創辦《皖東北日報》;主辦「皖東北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建立由我秘密黨員控制的抗日武裝;作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奠基人,為皖東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創立、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劉少奇同志高度評價說:「抗戰初期,我黨在皖東北與盛子瑾的統戰,是一個成功的範例。皖東北抗日形勢的發展,使國民黨頑固派極為恐慌,他們加大了對皖東北進行的破壞和搗亂。日本侵略者也加緊對皖東北地方反動勢力的拉攏和勾結,企圖破壞皖東北的抗日局面。 隨著鬥爭形勢的發展,1939年3月,中共皖東北特委成立,楊純任特委書記,江上青為特委委員。特委成立後,積極協助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兼八路軍、新四軍駐皖東北辦事處主任張愛萍等,進一步推動皖東北國共合作、團結抗戰局面的形成,共同建立皖東北抗日根據地。
左三為江澤民於張愛萍將軍題字
江上青烈士像
1937年,中日衝突升級成全面戰爭,從此,江上青的人生軌跡也永遠改變了。他在一首詞中寫道:「心事到眉梢,扶枕風蕭,而今只合夢中邀。一夜催詩都是淚,便做愁澆。隔雨聽芭蕉,孤館牢騷,破書囊里恨無刀。關外馬蹄驚塞野,鼙鼓頻敲。」
江澤民在人民日報發表《滿江紅》紀念江上青
江世俊(1895-1973),別號冠干。曾任汪精衛政權宣傳部副部長兼社論委員會主任委員。自幼受其父愛國、民主思想的影響及精醫、博學的熏陶,是非分明,酷愛文史。出生在江家村,還在他幼年時期,就隨父親一起來到揚州,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他啟蒙的私塾,但他的學業十分的優秀,因為他考上了兩淮中學堂。這是揚州第一所公立的正式的中學,1927年改名為揚州中學。江世俊同樣具有才氣,他熱愛寫作,通曉國文。校友們稱他頗有「革新家」之風。
1928年,其父江石溪告老返回揚州,作為長子江世俊他不得不停止他寫作,以繼承人身份轉入大達輪船公司供職,任通明電氣公司當會計師,住在南通柳家巷15號通明電氣公司職員宿舍。而與他同窗的另一位才子,卻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大文豪,他就是朱自清先生。朱自清與江世俊的交往也很密切,江澤民曾經寫信給朱自清之子朱閨生說:「回憶少年時期常在您們家中,看到令祖父小波老在讀《背影》一文,感到分外親切。毛選四卷《別了,司徒雷登》一文,歌頌了朱自清先生的民族氣節。他所著《宋五家詩抄》、《十四家詩抄》為先生教學及科研之力作。我雖非專攻文藝專業,但亦十分愛好。目前碰到您二叔朱物華教授,談起家父與令尊及二叔在第八中之情景,回憶往事,歷歷在目。」可見這段交情,對江澤民的影響是很深的。江世俊還很有胸懷,當江上青烈士去世後,他就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兒子江澤民過繼給了他,這在重男輕女的時代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江世候與王者蘭
父子進士坊,它是為了表彰金鰲江氏第四十八代江漢、江溥兄弟倆以及第四十九代江文敏而立的。父坊建於明弘治初年,高8米,兩柱凈垮3.3米,為二柱三樓石質牌坊,石雕精緻,整個牌坊基本完好。子坊建於明弘治十八年,高8米,兩柱凈垮3.2米,亦為二柱三樓石質牌坊,橫額上書有「金榜傳芳」、「青雲直上」石刻,父子進士坊氣派非凡,和古樸典雅的老街相映成輝。父江漢官為戶部郎中,曾被封為魯王;子江文敏為四川按察司副使。父子同朝為官,成為當時徽州一大奇談。牌坊立在村中央,父子的榮耀鑲嵌在古村人的心坎,似閃爍的金牌,一掛就是幾百年。江村人仰視著從牌坊下走過,走出了進士舉人、翰林編修;走出了兄弟博士,數學家;走出了政府要員、社會精英。
頭橋范氏孺人生前合影
范氏孺人的故鄉揚州頭橋鎮今景江石溪一支
江紹岳(石溪)1870—1933
妻范氏1873—1956
長子江世俊(冠千)1894—1973
媳吳月卿1897—1977
二子江世傑,早夭
三子江世豪,早夭
四女江世英1906—約1948
婿梁慕園
五子江世雄(慕陶)1909—1966
媳楊桂芬1911—1944
六子江世侯(上青)1911—1939
媳王者蘭1911—1985
七子江世伯(樹峰)1914—1993
媳胡齊德1916—1983
江世俊一支子江澤君(蟄君)
女江澤芬
子江澤民,承祧江上青
子江澤寬(吳德新)
女江澤南(澤蘭)
江世雄一支女江澤群
子江喬生,早夭
子江慶生(均祥)
江世侯一支子江澤民,過繼
女江澤玲
女江澤慧
江世伯一支子江澤中(執中)
女江磐
江氏後裔之——江澤慧來江村
江氏後裔之——江澤寬夫人
江澤慧
註:
1、江村人文歷史——著名人物介紹
http://www.ahage.net/xuancheng/453.html
2、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3/23/content_2731735.htm
3、江澤民同志詩詞十首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4478_1.html
推薦閱讀:
※喬遷新居也要講風水?(一)
※十分鐘學會斷陽宅風水吉凶
※要注重科學風水研究
※家居風水秘笈2
※怎樣看墓地風水
TAG: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