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春雪:從卒中防治新理念看他汀的臨床應用

醫脈通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2015年5月9~10日,第七屆北京安貞腦血管論壇在北京安貞醫院成功舉辦。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系統疾病研究中心王春雪教授做了題為《從卒中防治新理念看他汀的臨床應用》的精彩報告。

對《中國缺血性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的學習及思考

今年,《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二級預防指南2014》發表於《中華神經科雜誌》,現在一起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汀部分在指南當中的一些推薦,實際上總體思路與國外指南是相似的,但也注入了一些中國的特色。

脂代謝異常——中國2014

◆ 對於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無論是否伴有其他動脈粥樣硬化證據,推薦高強度他汀長期治療以減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I類推薦,B級證據)。有證據表明,當LDL-C下降≥50%或LDL≤70mg/dl (1.8 mmol/L)時,二級預防更為有效(II類推薦,B級證據)。

◆ 對於LDL-C≥100 mg/d(2.6 mmol/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薦強化他汀治療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風險(I類推薦,B級證據);對於LDL-C<100mg/dl(2.6 mmol/L)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證據,推薦強化他汀治療(I類推薦,C級證據)。

◆ 由顱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狹窄率70%~99%)導致的缺血性腦卒中或TIA患者,推薦高強度他汀類藥物長期治療以減少腦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推薦目標值為LDL-C≤1.8mmol/L(70mg/dL)(Ⅰ級推薦,B級證據)。

◆ 顱外大動脈狹窄導致的缺血性腦卒中或TIA患者,推薦高強度他汀類藥物長期治療以減少腦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Ⅰ級推薦,B級證據)。

◆ 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總體上是安全的。有腦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腦卒中或TIA患者應權衡風險和獲益合理使用(Ⅱ級推薦,B級證據)。

◆ 他汀類藥物治療期間,如果監測指標持續異常並排除其他影響因素,或出現指標異常相應的臨床表現,應及時減葯或停葯觀察(參考:肝酶超過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過5倍正常值上限,應停葯觀察);老年患者或合併嚴重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劑量不宜過大(Ⅱ級推薦,B級證據)。

癥狀性腦出血的高危人群—CMB

有文獻報道,關於出血問題,有些患者在之前是有微出血的,而微出血在一定程度上可演變成癥狀性顱內出血,那麼可以作為獨立的預測因素。

◆ 健康老年人腦微出血(CMB)的存在亦預示著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發生風險分別增加5倍和50倍。

◆ CMB增加抗凝葯相關ICH的風險,87%的華法林相關性ICH患者可檢測到CMB。

◆ 抗血小板藥物相關性ICH與CMB的關係仍不明確。有研究發現,阿司匹林相關性ICH的風險隨CMB病灶數目增加而明顯增加,認為>5個CMB病灶的腦梗死患者,應用阿司匹林出血風險高大於獲益。

◆ 腦葉CMB是阿司匹林相關性ICH的危險因素,提示腦澱粉樣血管病患者應慎用抗血小板藥物。

◆ 上述特點也適用於他汀應用。

他汀治療與微出血

老年人複發型ICH常與腦澱粉樣血管病相關。2012年發表的一項小型研究旨在探討他汀使用是否與增加微出血(MB)患病率及嚴重程度,特別是皮質-皮質下微出血(csMB)。結果顯示,他汀的治療會增加皮質-皮質下微出血的發生率。而這些微出血會不會演變成臨床中癥狀性腦出血呢?在該研究中還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只是看到腦出血病人有這種現象。但是這種現象也值得我們在臨床中關注。

那是不是有了腦出血就不能使用他汀了呢?如果腦出血患者臨床中有使用他汀,特別是高劑量強化他汀治療的指征,比如說有心臟問題或者做過支架,但恰恰又發生了出血,那這些人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他汀呢?

最近,《JAMA Neurology》雜誌發表了一項回顧性研究,有關顱內出血患者住院期間能否使用他汀?這項研究納入3481例50歲以上患者,10年期間患者均在北加州20家醫院,出院診斷為ICH。結果顯示,住院期間使用他汀的患者未調整的30天死亡率為18.4%,未使用他汀者為38.7%。調整混雜因素後院內使用他汀患者30天存活(OR4.25,95%CI:3.46?5.23)比例更高——需要吃就吃,減少近期死亡。使用他汀的患者出院返家或至康復中心比例為51.1%,而未使用他汀者為35.0%——需要吃就吃,改善近期預後。住院後中斷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的30天死亡率為57.8%,與之相比住院前及住院期間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的死亡率為18.9%。他汀類藥物停葯患者的出院回家或住院康復率為22.3%,而住院前及住院期間服用他汀類藥物患者的這一比率為49.9%——別突然停葯。

臨床啟示

◆ 急性腦出血後他汀類藥物至少在短期內較安全,且可改善預後

◆ 某些病變,如澱粉樣血管病,仍然可能造成他汀類藥物使用風險增加,應避免使用

◆ 建議初次事件後,發生非澱粉樣病變性ICH後至少進行他汀類藥物治療30天

在觀察他汀使用後顱內出血風險的中國人群隊列研究中,利用台灣國立衛生保險資料庫中的數據,納入70歲以上110萬人,並隨訪3.3年。研究發現,他汀最高劑量組顱內出血風險與最低劑量組無差異。亞組分析無高血壓病史組顱內出血風險增加。由此得出,他汀使用累積劑量增加與顱內出血不相關。因此,高強度的他汀應該用於小於75歲的臨床ASCVD的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除非有禁忌症。

一級預防人群健康的飲食+鍛煉能否代替他汀?

最後有個簡單的話題,就是健康的飲食+鍛煉能否代替他汀呢?這是一個一級預防的話題,二級預防肯定是不可以。有些患者通過鍛煉和調整飲食確實是可以降低膽固醇,在今年NEJM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中,鍛煉和調整飲食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10%左右,女性7%左右。因此,如果是一個一級預防的患者,降低膽固醇的差在這樣一個範圍內,這樣的患者可能會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而達標。而膽固醇相對較高的患者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難以達標的。

高齡患者使用他汀是否應更寬鬆?

◆ 二級預防強調對高脂血症者使用他汀類藥物,且無須再設目標值。但是對於年齡≥85歲老年人一級預防缺乏足夠證據。

◆ 他汀與增加白內障手術風險有關。

◆ 加拿大美國兩個隊列研究。加拿大研究-162501白內障手術患者vs650004對照組,平均年齡73歲,相對風險增加27%。

◆ 美國男性研究,40-85歲,平均72歲,45065vs45065,相對風險增加7%。

◆ 老年患者一級預防人群中,應該考慮。但比起心腦血管風險,白內障手術風險小且效果好,但不應過度治療。

無癥狀性的顱外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如何他汀?

◆ 不是所有的無癥狀性的顱外AS都需要強化他汀,應按照ATPIII分層降脂

◆ 高危,LDL-C<100/70mg/dL,CHD等危症:頸動脈閉塞>50%,DM

◆ 不到50%狹窄的無癥狀性頸動脈斑塊,按照ATP3原則進行危險分層,個體化他汀降脂

◆ 超聲報告中提到的「軟斑,硬斑」,「低回聲斑塊,高回聲斑塊」,「混合回聲斑塊」,是否需要積極降脂到更低目標?全面考慮風險獲益,有條件可行深入評估,TCD,HRMRI,個體化原則使用他汀

NCEP ATP III(2004):危險程度及治療目標值

那麼如何知道患者的風險是多高呢?有一個10年風險電子計算器,大家可以算一算,如果未來10年心腦血管病風險不到1%,即使有點斑塊也不用吃他汀。總結一下:一級預防,他汀雖好,未必人人都需要,要避免低齡患者過渡被他汀;二級預防,儘管我們有很多指南,但不能千人一方,對於每個患者還需私人訂製。

推薦閱讀:

體會「物極必反」的教拳理念
起名的六大核心理念
幼兒園辦園理念詮釋
為什麼安慕希、純甄、莫斯利安的包裝盒要設計成這種形狀?
有一位頂級操盤手,叫西門吹雪

TAG:卒中 | 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