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主編:為什麼對最親的人反而沒教養?

劉主編:業餘時間堅持寫作的男職員。代表作有《教養就是讓人覺得舒服》、《看不見的教養》等。

網路上曾經很流行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我們總是對親人是最狠的。

那些對外人還有所顧忌的話,會肆無忌憚的跟家人說,這不是坦誠,而是不管不顧的傷害;那些不敢在外面發的脾氣,可以肆意撒在家人身上,這不是真性情,而是真自私;那些對別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到家人這都省了,這不是捨棄了繁文縟節,而是真的缺了愛。

包括教養,我們談的也是在公眾場合怎麼有教養,對別人怎麼有善意,出國怎麼有禮貌,我們是不是應該花時間想想,我們對父母,對妻子,對孩子,對這輩子最牽掛我們的人,對這輩子我們最在意的人,如何表達出教養?

按說既然是最親近的人,應該最有教養才對,可恰恰相反,很多人不會表達跟親人的教養,或者不屑於表達,覺得這樣就「生分了」,就有距離感了。所以,你看那些平時把「請」,「謝謝」,「麻煩你」掛嘴邊的人,不見得跟親人說這些。

這種客套沒有倒也罷了,可很多時候,如果不注意教養問題,我們不經意間就會帶給親人傷害。一個女孩跟我抱怨過,說他的男朋友從來不重視她,一堆人在,他從來都是照顧別人。比如有一次約人談事,對方也是個女孩,他男朋友就能想起來問問人家渴不渴,就想不起來問問她。

於是他們大吵了一架,女孩覺得自己被冷落,可能也有點吃醋的意思。男孩也很生氣,覺得女孩不識大體。他男朋友的話堵得她特別生氣,「既然是一家人,咱們要一起照顧別人才對,為什麼我還要花時間照顧你呢?」

不管誰「有理」,這種看似理直氣壯的辯解的確傷害了別人。人都是感情的動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男孩這樣理性「識大體」。

我另外見過一對最後分手的情侶,兩個人分手也是因為不小心的傷害。比如,女孩跟男孩講今天遇到了一個多麼差勁的人,男孩的反應永遠都是,那你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在這件事里的責任,不應該一味的怪別人。男孩說的沒錯啊,從這些事里吸取教訓,下次就可以避免同類事的發生,可對女孩來說,她本身受了委屈,根本不需要什麼講道理,最需要被安慰的時候又被劈頭蓋臉教育一番,感覺是很差的。

我問這個女孩,這個男孩平時對別人呢?她說他特別會安慰人,唯獨不會安慰最親的人。覺得跟別人講的都是客套,跟最親的人才是講真話。

這些所謂的「善意」,「無隔閡」,「真話」原來是這麼鋒利的刀子,雖然有「不見外」,「自己人」護體,但殺傷力好像大了十倍。

我自己也不是一個善於處理跟親人關係的人,尤其是對父母,好像總是缺乏耐心。每次跟父母打電話,當他們又重複那些「要注意身體」,「別心疼錢」之類的話時,我要麼是應付答兩句,要麼是直接打斷。也許這些話我真的耳朵聽出來繭子了,可我也明白,敷衍或者打斷他們會讓他們很不好受。

老人越老越變得像個孩子,但他們又不是孩子,他們的行為定型了,他們的習慣也養成了。你很難像教孩子一樣,教他們這樣那樣,所以當他們做的不合你意的時候,你難免沒有那麼多的耐心,而又因為你跟他們太熟悉了,任何的批評不滿都可以隨口而出。反思起來,這真的是很可怕的。

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看到一個中年人帶著年邁的父母,可能還有另外一些是鄰居家老人。中年人對其他的老人都還挺客氣的,有問必答,對自己家的父母,滿是不耐煩,「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別再跟我提看孫子的事了。」我正好坐在旁邊,看到老人像犯了錯一樣,轉頭看向車窗外,不敢再吭聲。

我看到這一幕,心裡都難受,可也許那個中年人每天這樣教訓習慣了,便不知了。可能他也沒有想到,在這些老夥伴面前,這兩個老人一定也覺得特別沒面子。

我們打著「愛之深,恨之切」的幌子,其實變成了「愛之深,傷之切」。如果這樣,真的這就大大偏離了教養的本意了。

推薦閱讀:

做一個有教養的女人
禮儀+禮貌=完美!10個體現教養的處事細節!!
你真的有教養么
道教養生術
情感|家人都處不好,談什麼修養

TAG:教養 | 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