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唐詩路,踏上申遺路 浙江日報

浙東唐詩路,踏上申遺路

竺岳兵製作的示意圖

  記者王婷縣委報道組孫藝秋

  本報訊有這樣一條路,沒有路牌,卻是400多位唐代詩人用1500多首詩歌鋪成的人文山水走廊。

  有這樣一條線,長190公里,覆蓋2萬多平方公里,雖沉寂千年,卻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古蜀道一樣迴響著文化遺韻。

  這——就是浙東唐詩之路。

  如今,這條唐詩之路正準備申請世界文化線路遺產,新昌等沿途縣市已組建起「唐詩之路申報世界遺產領導小組」,希望時機成熟後,一起「捆綁」申遺。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在《夢遊天姥吟留別》里,李白腳著謝公屐、慕名訪天姥山的場景深入人心。詩中的天姥山就在新昌境內。李白曾於26歲、39歲、46歲、53歲時四上天姥山。天姥山,是當時文人心中的一座「聖山」,也是這條唐詩之路中小小的一個「點」。

  在新昌的一所老房子里,我們看到了第一個提出「唐詩之路」的竺岳兵老人。

  竺岳兵有一本已經翻爛了的《全唐詩》,從小就對唐詩有偏愛的他喜歡琢磨唐詩里提到的地點。他無意中發現許多唐詩中提到的「水路」都是他所熟悉的地名,「從慈聖村經茅洋、黃壇、沃洲、蘭沿、新昌城關鎮到今嵊州接曹娥出杭州灣,會不會是古代著名的水上旅遊線?」

  帶著這個疑問,竺岳兵進行了七次實地考察,運用自然科學知識,根據詳細地形圖,計算了集雨面積、河床坡度等,終於勾勒出了一條當時吟遊詩人的行經路線——唐詩之路。

  1991年,竺岳兵在「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第一次提出「浙東唐詩之路」的概念,迅速形成共識,專家、學者認為,「浙東唐詩之路」可與「河西絲綢之路」並列為具有人文景觀特色、深含歷史開創意義的區域文化線路。著名國學大師啟功先生特地為此撰詩:「浙東自昔稱詩國,間氣尤鍾古沃洲。一路山川諧雅韻,千岩萬壑勝絲綢。」

  於是,一條消失在蒼茫歷史煙雲中的著名詩歌走廊頓時華光四射——唐代詩人從杭州、紹興出發,由鏡湖向南經曹娥江,沿江而行進入剡溪,溯江而上,經新昌沃江、天姥,最後至天台山,一路踏歌而來,一路留下詩篇。這條漫遊行進的線路全長190公里,輻射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里,相關詩篇達到1500多首。

  「《全唐詩》中有400位唐代詩人曾經來過新昌,占《全唐詩》中2000多位詩人的五分之一。在新昌境內,就可以列出與唐詩之路有關的200個遺存點。」竺岳兵考證發現,最早來到新昌遊歷的唐朝詩人是孟浩然,詩作《渡浙江問舟中人》中描寫了他乘舟前往新昌途中令人流連忘返的山水:「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幾乎與孟浩然同時來到新昌的是詩聖杜甫,20歲的杜甫這樣描述了遊歷新昌的感想:「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至於李白登船的碼頭、王羲之隱跡的大山、謝靈運途中打水解渴的井……這些人文遺迹都散落在唐詩之路上。

  「吸引唐代詩人留戀於這條唐詩之路的不僅是秀麗的山水,浙東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演進中漸成人文薈萃之地,中國的山水詩在此誕生,佛教、道教在此交匯,成為當時人們嚮往的精神樂園。」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傅璇琮認為,魏晉名士寄情山水、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對唐代詩人乃至後世文人影響很大,所以,自會稽山陰出發,唐代詩人經歷的其實是一場人文山水朝聖。

  唐詩之路的申遺,在6年前就開過一個小口子。「當時新昌率先提出唐詩之路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由於非遺項目需要認定傳承人,所以這一想法不了了之。」新昌文廣新聞出版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張秋萍覺得,唐詩之路更符合文化線路遺產的特徵,與西班牙和法國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巡禮道路一樣,都是世界遺產之「路」。


推薦閱讀:

在東北女生身高165是什麼水平?
為什麼浙江會有地震?
東北人在浙江工作,反而冬天生凍瘡,冬天又來了,求原因求有效治療方法?
什麼原因導致了嘉興和湖州的衰落?
湖州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

TAG:浙江 | 唐詩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