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女子的愛情悲歌(七):尋尋覓覓之李清照

古代女子的愛情悲歌(七):尋尋覓覓之李清照

「閃閃星1978的個人圖書館」 整理&收藏,http:// www.360doc.com/userhome/2206147

2010-06-21 03:03(定稿於2010.6.21) 作者:雪梅 (閑看花落)

李清照!

當我手按鍵盤,敲下這三個字的時候,卻坐在電腦前,長時間的發獃。

你的名字,光照千古;你的詩才,讓我仰仗莫及;你的清骨,讓鬚眉汗顏。所以,當我想寫你的故事時,覺得文字沒了分量,我不敢輕易下筆,生怕駕馭不了文字,污了你的美名。

中國幾千年的文學史,浩浩湯湯,幾乎成了男人獨霸的天下,而你卻以過人的才氣,獨樹一幟的婉約詞風,躋身於群星燦爛的詩詞王國。誰說女子不如男?你特立獨行、幾近完美的一生,不就證明了女子存在的真正價值嗎?

你一直在尋尋覓覓著。尋覓著,一個女人的愛情和幸福;尋覓著,一個女人的獨特和嫵媚;尋覓著,一個女人的品格和精神。

跨越近千年的時光,我帶著虔誠和膜拜的心,走近你——我心目中的美神。

李清照,宋代偉大女詞人,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章丘明水鎮)。她仰慕陶淵明,佩服他蔑視權貴、回歸田園的精神,渴望尋找一份心靈的凈土,於是,取其文《歸去來兮辭》,為書房題名為「歸來堂」,又取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之句,自號易安居士。清照的這個自號里,寄託了她的傲視情懷,即使身居陋室也覺得心安。可是,她的心真的能安定嗎?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學識淵博,是當時著名學者。他出自韓琦門下,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首。母親也是名門閨秀,知書識禮。可以說,李清照一出生,就掉在蜜罐子里,她是在溫暖幸福中,度過了十分快樂的童年。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詩書禮樂的熏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再加上家中往來客人,多是文人政客、達官貴人,獨特的政治氛圍,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所以,她小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獨特的環境氛圍,文學藝術的濡養,很自然的熏出一顆詩心來。清照用一顆敏感詩化的心,細細的感受著周圍的一切,尋覓著內心的美好和純真。她寫景抒情,品評他人,頭頭是道。她的才氣也隨著她的詩文,流傳開來。她十餘歲時就作了《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

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晁補之的大力稱讚。

少女的情懷總是詩。她在詩中享受著自然之美,她流連於花間溪畔,沉醉忘了歸路。同時,少年也是情竇初開之時,對異性有了敏感與好奇。她在詩中編織著自己的愛之夢。

請看下面的兩首詞: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浣溪沙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

一個清純自然,活潑可愛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幾多風情,幾多羞澀,情竇初開,春心萌動。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鍾情呢?寂寞的深閨大院鎖住了她的人,但她的心早已飛出了院外,她在期盼和等待中,編織著美好的愛情。

18歲那一年,她的愛情終於來了。那一年,李清照嫁給了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人都出身於官宦之家,可謂門當戶對。他們都喜詩詞,愛文學,日日在一起調琴吟詩,猜書鬥茶,樂不可支,更為重要的是兩人有共同的志趣愛好——金石研究。特殊的家庭門第,才子佳人的相知相悅,他們的結合該是多麼的幸福!

盧照鄰有詩云:「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李清照和趙明誠就是一對恩愛的鴛鴦,靈魂合一,愛心相印。這在那個不能自由戀愛的封建時代,有這樣美滿的愛情,是多麼的難得!

新婚時,清照就是那個含羞帶嬌、溫婉多情的小女子,陶醉在幸福的甜蜜里。她的詞《減字木蘭花》記錄了當時喜悅自矜的心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瞧,這個新嫁娘多麼的激情、好勝而又自信!她手捧著嬌艷的鮮花,花上露珠盈盈,彤霞映照,仿如點點淚痕。她鬢髮插花,一會兒看著花,一會兒又看著鏡中嬌美如花的容貌,不盡喜從中來。人面花兒相映紅,是人面如花,還是花兒如面?

女為悅己者容。此時的清照多希望自己就是那美麗的花仙子,飄若游雲,燦美如霞,為了心中的王子明誠,綻放著獨特的美麗。

這首描寫新婚生活的詞作,讓我看到了初為人婦的清照,對如意郎君是多麼的愛戀!雖然舊時的男女不能像現代社會這樣,婚前常相廝守,但她和明誠或許早已相識,她對他的家世、才學和人品,一定有所耳聞。所以,她出嫁前對她就產生了愛慕之心。

新婚是清照愛情幸福的起點。此後,她常和趙明誠在婚姻的小溪里如魚戲水,恩愛相歡。曲徑迴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內,卧榻之上,兩人吟詩接續,調琴作畫,研究金石,留下了多麼難忘的生活畫面!然而,明誠在外做官,清照閑居在家,兩人聚少離多。

一次次,離歌聲聲,似乎有意在考驗我們的女詞人,為她提供創作的靈感。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台上憶吹簫》)。離情別恨,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猶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蝶戀花》)。人隔兩地,懷抱愁苦,夜無眠,燈花老,欲做好夢,夢不成。多麼的寂寞孤獨!

「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萬千的相思,萬千的心事,說與誰聽?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芳草無情人有情,春已盡,花事了,望夫不歸,清照的愁情何許深!

從這些凝聚了清照才情和愁思的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趙明誠的眷戀是多麼的深濃?她寫相思離愁的詞作中,我最喜愛的是《一剪梅》和《醉花蔭》。

婚後不久,明誠因事遠遊,相親相愛的小兩口分隔兩地,清照閑居在家,寂寞難耐,獨上蘭舟。她睹物思人,情思悠悠,心早已飛到了丈夫的身邊。她見景生情,眉尖心上,都是他的人。於是,她在錦帕上寫了這首《一剪梅》寄給明誠: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是兩個人的,足見兩心相印。這兩句與李之儀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才見情深,才知情多。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反覆玩味這三句詞,只覺得,語淺意濃,有說不盡的愁情,將詞人和我緊緊的包裹。這愁蔓延至我心,卻難以言表,於是,只得循環播放著周冰倩的《真的好想你》:「你的笑容就像一首歌,滋潤著我的愛;你的身影就象一條河,滋潤著我的情。真的好想你,你是我生命的黎明……」

愛之深,思之切。那份苦澀,那份甜蜜,直逼而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深秋時節,樹葉凋零,又逢重陽佳節,而那個人兒卻不在清照的身邊。於是,心海起波瀾,愁情難遣。薄霧濃雲中,她提筆賦詩,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優美詞章——《醉花蔭》: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寄給他的一首相思詩。讀了這首詞,我彷彿看到一個百無聊賴、愁悶難挨的閨中少婦,從白天到夜晚,從夜晚到黎明,徘徊在室內室外,坐不住,睡不寧,嘆息聲聲。秋風捲簾,菊花細瘦,佳節冷落,佳人對花,憐花自憐。這首詞借眼前之景言愁思,把女詞人對丈夫篤誠的愛戀,深濃的相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相傳,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後,大加嘆賞,深受感動,自愧才情不如清照,就想寫一首詞超過她。於是,他閉門謝客,忘食忘寢三日夜,寫成了五十首詞,將李詞雜於其間,請友人陸德夫評點。其友玩味再三後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聽後,面露愧色,自嘆不如。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明誠對清照是多麼的欣賞和愛慕!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因為有情有愛,生活便有了豐富的意義。一次次的離別,點燃了女詞人多少文學藝術的火種啊!那些相思的文字里,都是愛情的芳香。

無論是相守還是分離,她都是他心中永遠的王后,他也是她心中永遠的王子。

如果清照和明誠就這樣一直相守到老,該多好。可是,天妒紅顏,命運偏偏弄人。從個人角度看,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無疑是幸福的,但他們的婚姻又受到政治和時局的影響。

崇寧元年婚後不久,新黨蔡京當政,他們極力打擊以蘇軾為首的舊黨,李格非因在黨籍而被罷官。大觀元年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死去,蔡京由於忌恨趙挺之而對趙家進行誣陷。趙家弟兄因此而失官。大約在宣和三年,趙明誠又重新出仕,先後出守萊州(今山東掖縣)、淄州(今山東淄博市),又授直秘閣。

李趙兩家在政治的舞台上時浮時沉,而李清照也因趙明誠的失官和復官,與他時聚時散。兩人早期生活優裕,又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興趣愛好一致,可以說他們是一對不羨仙的恩愛鴛鴦,但後來時局的動蕩打破了這種幸福。

靖康二年(1127),金人圍攻汴京,掠走了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數千人,北宋滅亡。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被破壞,歸來堂十餘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車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她和明誠的婚姻愛情,也在戰亂中經歷著考驗。

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作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之和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1128年,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她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面對浩浩江水,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一改易安詞婉約愁苦的風格,慷慨激昂,諷刺當時朝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不思進取,表現了她堅強豁達、叛逆勇敢的愛國情懷。聯繫寫作背景,這首詞也似乎暗含有對丈夫趙明誠的不滿和警示。

這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柔軟女子的心聲呢?倒像一個視死如歸的勇士在引吭高歌!字字有力,鏗鏘悅耳,錘擊著失節的趙明誠的心。他聽著清照吟詠這首詩,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第二年(1129)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但不幸病倒,不治而亡,年僅49歲。

如果說李趙之間的愛情有什麼污點的話,那明誠的棄城而逃,無疑給清照的心靈蒙上了人格卑下的陰影。曾經恩愛相歡的兩個人,在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中,重新認識、評價後,卻發現,原來那個讓自己朝思暮想、觸動詩情的丈夫,竟然是個怕死鬼。他可以和她琴瑟相和、研究金石,但他們的靈魂在家亡國難中,在民族的大節大義上,卻不能相通相契,這對於追求精神世界完美的李清照,是多麼沉重的打擊!

這不是夫妻打架、拌嘴鬥氣之類的小事,而是關乎氣節和操守。當外柔內剛的李清照了解丈夫的另一面時,她一定是非常失望的。不是因為沒有愛,而是風雨滄桑後,重新定位了一個人。

他們初始時美好的愛,覆上了一層惱人的塵埃。

28年的恩愛夫妻,有多少魚水之歡,有多少纏綿之憶。只可惜,清照沒有留下一男半女。更讓她痛苦的是,金兵又大舉南侵,她只得帶著書冊和金石到處逃亡。她展轉于越州、明州、奉化、寧海、台州,一路逃走,一直漂泊到海上,又過海到了溫州,後來又流亡到衢州、杭州、金華一帶。她在流離遷徙中,所帶的書冊和金石拓片,有的被金軍掠走,有的被賊人所盜,有的路途中丟失,最後所剩無幾。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金石文物是他一生的心血,要清照好好保管,並叮囑她要完成他未盡的《金石錄》事業。可是,她卻辜負了丈夫,心裡非常愧疚。

在那個動蕩的時代里,她一個弱女子又能怎樣呢?這不是她的錯啊!

人生如根蒂,飄若陌上塵。

趙明誠死後,她如一葉孤舟,居無定所,各地漂泊,身心疲憊。在無數個晨昏交替中,她用回憶和思念慢慢療傷,書寫著心靈深處的戀歌,訴說著無盡的凄涼和愁苦。

請看這首悼亡之作《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游春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寄託了詞人對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可謂字字泣血,讀來斷腸。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南歌子》)」「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臨江仙》)」痛失愛侶後,她流離失所,常常睹物思人,潸然淚下。走過28年幸福的愛情之路,無論丈夫犯了怎樣的錯誤,他都是她心頭糾纏不清的結。

她依然愛他,想他,念他。

如果聰明的清照能守著這份感情,痴痴的念想,一直到終老,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第二次失敗的婚姻。

對於她的改嫁,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所迫。據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資料記載,李清照孤獨無依之中,紹興二年夏(1132),曾再嫁張汝舟,秋八月離。原來張汝舟娶她,並不是真正的愛慕她,而是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想把它們據為己有。其實,在李清照南渡的過程中,許多文物已經丟失,當婚後張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原形畢露,拳腳相加。

張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像李清照這樣堅強聰明的女人,眼裡豈能揉進沙子?豈肯受那窩囊罪?李清照到處搜集張的材料,發現張還有營私舞弊、騙取官職的罪行。她便一張狀紙,告到了朝堂,揭發張汝舟,並要求離婚。經查屬實,張汝舟罪名成立,被除名編管廣西柳州。現在夫妻不合,說離就離,沒有什麼限制。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男人隨便的甩掉一個女人,如棄草芥,但女子要想解除婚約,談何容易?

清照難能可貴的是,她看清了張的醜惡嘴臉後,絕不肯屈就。她的人格是不可侵犯的,她的婚姻也不是隨便的,所以她絕不委曲求全,得過且過。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三年徒刑,儘管如此,她還是高昂著頭,依然決然地走上了大堂,選擇了離婚。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但也身陷囹圄。可能是她的才名廣播,影響太大了,後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才關押九日就獲釋了。此段婚姻前後不滿百日。

清照離婚的做法,說明她是一個多麼勇敢剛烈、不隨俗流的女子!

對於此事,在當時和事後的許多記載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華,同時又以「不終晚節」、「無檢操」、「晚節流蕩無歸」等貶損她。明、清也有人著文反駁「辯誣」,至今對此還頗有爭議。其實,婦女改嫁在宋代前期並不少見,不管她是否真的改嫁都不影響李清照的人品。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權利,亂世中清照不肯委屈著過日子,尋求高質量的愛情,足見她的勇敢。她的做法本身就是對封建禮法的大膽反叛,她追求個性獨立和婚姻自主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這次婚姻的失敗,徹底泯滅了李清照的愛情之火。從此,她在漂泊無依、孤苦寂寞中,繼續著她的詩詞創作,繼續著趙明誠未盡的事業——《金石錄》的編纂工作。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開禧元年(1205)刻書。

當她看到《金石錄》裝刻成書時,她飽經滄桑的臉上該露出會心的微笑了吧。那是對情深意篤的丈夫的深情愛戀,也是他們愛的見證。但在一個又一個漫漫難挨的日子裡,她在思夫、失家、離國的痛苦中,忍受了怎樣的煎熬?品嘗到了多少刻骨的愁苦啊?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醜奴兒》)」「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皆休,欲語,淚先流。只有無盡的愁,漫天過海,直壓而來。

品嘗了曠世的孤獨後,李清照吟出了奠定她婉約詞風格的代表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當我在電腦上敲下這首詞時,只覺得有物在喉,欲吐吐不出,想咽咽不下;只覺得愁苦漫天蓋地,欲哭無淚,欲說還休。

剪不斷,理還亂。愁,如柳絮,如蟬絲,縈繞,盤旋心頭。

深濃的人生體驗,糾結於心,成就了這篇寫愁的經典之作——《聲聲慢》。

聲聲慢里聲聲嘆,聲聲嘆里字字愁。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讀到這最後兩句時,只覺得易安傷心欲絕了。萬千的愁苦淤積於心,用一個「愁」字怎能概括得了呢?大象無形,大愛無言,大痛無聲,經歷了至愛的離去、家國的離亂,經歷了人生的大喜大悲之後,任何的語言都變得蒼白無力。

只有無邊的愁,寂寞的蔓延。從心靈的此岸,抵達彼岸。

只有一個人在枯菊下,詩情飛揚,心靈寂寞的獨舞。只有一個人舔舐著孤苦,靜靜的,演一場回憶的春夢。

只能無語問蒼天,淚水漣漣。

無言,傷感,凄苦,淚流。

只得尋尋覓覓。

全詞寫來儘管沒有一滴淚,然而給我們的感覺卻是「一字一淚,滿紙嗚咽」。這比直寫痛哭和淚水漣漣更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那言不盡的愁啊!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愛情;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既有喪夫失家的孤獨,也又愛國的情感。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嘗遍了人生的況味,演繹了一生的嫵媚和風情。

清照,正如這個名子一樣,她以一份才氣、一份情韻、一份清骨,燭照未來,給後人留下了極高的讚譽。她不僅以一首首清婉流麗、冠絕古今的詩詞,裝點了文學的大觀園,還以勇敢不屈的精神,愛國主義的情懷,以及浪漫坎坷的愛情故事,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

兩天來,當我靜靜的坐下來,回望一下千年前的唐風宋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於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推薦閱讀:

欲說還休的隱衷:趙明誠納妾李清照幽怨[2]
一代佳人:李清照的亂世情
為什麼錢鍾書評論范仲淹「眉間心上」情調要勝過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愛喝酒愛打牌,李清照居然還是個「朋克少女」!
李清照趙明誠:追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她娶到手

TAG:愛情 | 女子 | 古代 | 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