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為什麼總想吼孩子?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育兒路上,最讓人感到痛苦的部分或許就是和孩子起衝突的時候,很多家長經常怒髮衝冠,轉而又後悔不迭。這篇文章,帶著你走近衝突:看到發生衝突的必然性;為什麼我們在衝突中失控;以及如何在失控之際快速回到理智狀態,抓住衝突契機與孩子一起尋找方案,解決衝突。希望對愛發脾氣的父母們有所幫助。

作者:Karen

「每次看到孩子起床磨蹭,我就一肚子氣,早上時間那麼寶貴,常常心情不好就要吼起來!」

「我家娃吃飯特別不省心,不是磨嘰,就是挑食挑得很!最後還得我喂,我常把孩子在飯桌上罵哭!」

「晚上到時間去刷牙,總是不願意去,我用了各種辦法都不管用,最後經常雙方都精疲力竭!」

「我的孩子每次彈新曲就哭鼻子,我給她講道理,她也聽不進去,最後常常鬧得我一肚子氣。」

這些問題,都是家長們經常遇到的場景,每次遇到提問時,一方面能深刻感受到大家的苦惱,另一方面想:與其每次遇到一個衝突就對症下藥,不如我們一起來探尋為什麼我們常會在親子關係中遇到種種衝突?到底是什麼讓父母特別容易情緒失控?而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

為什麼我們總與孩子有衝突?

衝突,顧名思義,就是指兩方有不同需求,從而產生對立。生活中,有的人希望沒有衝突,特別和諧。而事實上,只要在關係中存在兩個以上的人,衝突就一定會存在,因為沒有任何人會和你的思想行為完全一致,當對方行為或觀點與你期望的不同,而你又特別想要一切都在你掌控中,衝突就自然產生。

事實上,衝突通常是有利的,因為我們看到了彼此不同的需求,產生的碰撞,經常會有新思想,新方案產生。大家在工作中應該都有頭腦風暴的體驗,那就是利用衝突尋找解決方案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親子衝突最後會發展成失控局面呢?我總結,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多管「閑事」

許多時候,如果冷靜想想發生衝突的事,會意識到原來那是孩子自己需要負責的事:比如穿衣、吃飯,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又比如兩個孩子的衝突你作為第三方的事。如果孩子按自己的方式進行,最終他們會品嘗到「自然後果」:穿衣服太慢到學校遲到;吃不飽飯餓肚子,或者兩個人一直打最後兩敗俱傷(當出現傷害時,家長還需制止)。家長經常因為擔心孩子遇到這些後果會產生情緒,或者覺得孩子可憐,因此開始不停念叨,或著急干涉,當你已介入而情況還沒有改善時,家長的情緒炸藥包就會被瞬間點燃,從而失控。

2)錯誤的溝通方式

這一條估計大家都有體會,無論與孩子還是親人、朋友、同事,有時候明明你覺得你在說事情,可對方就炸了,覺得你在攻擊他,從而立馬亮劍也來攻擊你。事實上,許多事情,並不是你說的內容不好,而是語氣、措辭、和溝通方式技巧不對,從而讓對方被你點燃「鬥志」,一爭到底。我還記得很久前有一次與婆婆說不要講文言文故事給兩歲多孩子聽。某天當我回家一進門看到她在講時,下意識就說:「怎麼又在講文言文?!」就這麼一句話,我以為我在描述事實,而婆婆卻聽出了裡面的不滿和指責,最終演變為一場激烈的爭吵。

又比如孩子不刷牙,不叫人,本身或許並沒有給孩子造成困擾,而是家長擔心。你一開口卻成了:「你看你,總不刷牙,以後牙齒全都掉光了我看你怎麼辦。」「你啞巴嗎,讓你叫人你不叫?」這些類似詛咒或者責問的對話,能把對方的情緒瞬間成功撩起,與你戰鬥!

3)家長自編劇本,撩起自己的負面情緒

所有父母都可以做言情劇編劇,不信你看:這孩子總這樣不吃飯,以後瘦弱、任人欺負怎麼辦;彈琴遇到新曲子就哭,總這樣遇到困難就退縮,以後什麼事情也做不成;這孩子太沒禮貌了,總是不叫人,以後大家都不喜歡他怎麼辦。這些對未來前景的悲觀設想,讓家長產生非常焦慮的情緒,從而開始干涉,帶著「我是為你好」的帽子去責罵孩子,與孩子衝突不斷。

除了產生焦慮感,「自編自導」的家長還會自己把火氣點得甚高,我曾經就排過這樣的戲。某天早晨,我精心準備了早餐,結果孩子不領情,覺得不好吃,基本沒吃就要去幼兒園。我坐在駕駛座上,那叫一個氣:「我辛辛苦苦做了早點,你還嫌不好吃,你就是個白眼狼;我太可憐了,那麼大早做了好吃的早餐,居然還被嫌棄!」就這樣,我越想越氣,氣得恨不得把他抓下來打一頓,然後一轉頭,卻發現孩子根本就不明白髮生了什麼惹得我那麼生氣。

4)家長本身就因其他事情積聚了情緒

這種情況大家應該也有體會。當你心情很好時,一切事情彷彿都很順利,孩子鬧騰感覺也很可愛;而當積累了很多工作中或家庭中帶來的情緒,似乎只要有風吹草動,就會不耐煩,各種不順眼和找茬就出現了,一旦對方有意見,你就趁機把自己的情緒包袱點燃!

以上種種,歸根結蒂——都是控制欲作怪。想要對方完全服從你,聽你的話;如果不是,就會讓你產生挫敗感、無力感、或者焦慮,進而用發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控制欲。

那麼,當真的出現衝突或快要失控時該怎麼辦?

第一步:「管好嘴,邁開腿。」

衝突當場可以深呼吸,迴避現場進行冷靜,當理智重回大腦時再開始溝通。

第二步:評估衝突問題:是誰出現了情緒:

當發現是孩子的情緒不好時,先接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用道理來激怒他。

如果發現孩子沒情緒,是自己很抓狂時,可以學慣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表達:對方行為+我的感受+對我的影響+我的期望。注意,不要因為對方沒有答應你的期望而怒氣衝天,我們先學會別讓對方誤解你,然後我們才有可能往下談。同時,當你探尋「對我的影響」時,經常會發現對你其實沒什麼真正影響,實際上,發火的你該自己問自己為什麼這麼生氣:比如孩子吃飯慢,對你帶來的實際影響似乎是沒有的,那就是你的焦慮感在作怪。

第三步:嘗試從控制轉向尋求雙贏

如果你有情緒,使用了第二步後,孩子仍然我行我素,你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找到一個讓雙方都高興的解決方案,拳法套路是:「怎麼能找到一個既讓你滿意,也讓媽媽高興的好辦法呢?」通常孩子會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好方法,解決困擾你多時的問題。我記得當我不是繼續批評孩子打弟弟,而是坐下來討論下次遇到搶玩具怎麼辦時,他因我的尊重而特別願意配合,想出來十幾條不同的解決方案,不知不覺,我因看到打架場面而很想批評他的情緒就沒了。

怎麼樣,經我這麼一捋,你是不是更清晰一些了呢?那麼祝願你下一次發怒失控之前,能想起我推薦的三部曲!你會發現,越給予孩子自由,他們就越自律;越是尊重他們,他們就越能尊重你,因為愛就是相互給予的自然過程。

(作者Karen Wang: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的美國認證講師,薩提亞模式實踐者,三課導讀師,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簽約作者。曾經的外企高級經理,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全職媽媽。)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女人,你一定要有個閨蜜
跟領導去喝酒,作為下屬應該怎麼做?
所以,作為老子,你管不了你的孩子?
小空間大作為!小戶型廚房裝修技巧!
旁證能否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TAG:孩子 | 父母 | 作為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