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厚朴天文曆法課——正朔

正朔是「曆法」中兩個各自獨立的概念,「正」是太陽曆的概念,確定每年從何算起,當然也包括了每月每日從何算起,「正」與二十四節氣有關,與月亮運行變化無關,四年一閏日,沒有閏月之說。朔是太陰曆的概念,是每個月從何算起,也就是初一那天。朔不紀年,附屬於正,陰陽合曆,時有偏差。

制定曆法,頒布曆法,實施曆法,背後就是人治皇權的力量。所以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頭等大事就是改換正朔,建立新朝的權威,顯示新朝的氣象。《禮記·大傳》:「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孔穎達疏:「改正朔者,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隨寅、醜、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講到「法於陰陽」是上古之人知道的必要條件。法是節奏,是能量的控制和釋放,這個節奏一定要和日月同步,順之則生,逆之則死。法於陽,就是跟著太陽的節拍走,四季晝夜的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人制定了太陽曆,用來指導白天的工作。中國又是農耕文明,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是每個人都掌握的曆法。

法於陰就是跟著月亮的變化走,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月亮對地球的潮汐起伏影響很大,對身體是七成以上都是水的動物來講,一樣對血脈的波動血液的流動體液的迴圈產生巨大的影響,進而影響人的情緒、情感,女性的月經和排卵。中國人用陰曆來指導生活,民俗中幾乎所有的節日都是用陰曆指定的。局部地區的市集和活動也是如此。陽曆的缺憾在於無法體現月亮的變化,而陰曆的缺陷在於無法體現四季的變化。我們祖先用超強的智慧,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一直使用兩套曆法,而且在陰曆中使用閏月,十九年七閏,使得陰曆的春節和陽曆的立春之間的差距適時調整,季節差異不至於過大。這樣中國的陰曆不同於伊斯蘭的純陰曆,而是小型的陰陽合曆,這裡面還有北斗曆在起調節作用。

陰曆是如此的普及,以至於絕大多說人認為中國只有陰曆,沒有陽曆。不用問,幾乎百分之百的中國人這麼認為,而且幾乎都認為陽曆是西方來的,民國以後改成西曆,中國才有了陽曆。沒數典就忘祖,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中國的干支紀年就是純陽曆,其歷史可以追朔的黃帝時期,大撓作甲子,其實更久遠的是伏羲連山曆和神農氏歸藏曆。夏朝以冬至後兩個月為正,也就是現在的寅月建正。商朝以夏朝十二月,也就是丑月為正。周朝以夏朝十一月也就是子月為正,秦朝以夏朝十月為正。

漢武帝改用夏正以後,後世的帝王一般只改年號而不改正朔,只有武則天,太平天國等改正朔。但是中華民國則完全改了正朔,與西方接軌,新年放到了1月1日,完全與節氣無關,拋棄了干支紀年以立春為新年的「正」。好在民間的力量強大,就像民國政府想取締中醫一樣,中國人自己的立法仍在民間流行。儘管如此,問題仍然很嚴重,大多說中國人知道屬相,但不知道干支紀年從何算起,也就是不知道何時建正,何時新舊年交替。再加上建正和建朔很多時候不在同一天,也就是立春和陰曆正月初一十九年才能重合一次,大多數時間,兩者相差幾天甚至十幾天,比如今年就差了15天,2月4日就立春,進入乙未年,但是陰曆的正月初一是在2月19日,很多人就不知道生在這期間的孩子,該是什麼屬相。生辰八字是古老的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標定,是優秀的中華文明傳統,可惜被當做封建迷信被批判被拋棄了,恢復中華正朔,學習掌握古代陰陽曆法,是尊重天道自然的基本要求,是學習中醫的必備學識。由此,大家可以理解我每天先報干支陽曆,再報陰曆的意義所在。

徐文兵甲午年丁丑月己酉日臘月十四
推薦閱讀:

瑪雅文明究竟來源於何處?為何短期內就擁有了特殊的曆法和技術!
公曆曆法的由來
爸比,為什麼二月只有28天?
曆法
古今曆法概述(一)日、月、年

TAG:曆法 | 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