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文資料003

加強和改進地方黨委工作的重要規範

——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

李希

中央頒布實施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緊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地方黨委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貫徹落實《條例》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必然要求

《條例》是新形勢下管黨治黨制度創新的重要成果。地方黨委工作制度是我們黨執政治國的重要組織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從嚴治黨、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對完善地方黨委工作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條例》堅持問題導向和改革精神,注重吸收有效經驗,創新方式方法,進一步完善了地方黨委工作規則。貫徹落實好《條例》,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地方黨委工作,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條例》是做好地方黨委工作的基本遵循。《條例》突出地方黨委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對書記、專職副書記、常委會其他委員抓黨建的職責作出了明確規定;著眼於完善地方黨委運行機制,規範了地方黨委組織架構和成員配備,強化了全會的決策和監督作用;著眼於完善地方黨委決策機制,特彆強調堅持民主集中制,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貫徹落實好《條例》,有利於提高地方黨委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推動黨的執政目標的實現。

《條例》是地方黨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制度基礎。地方黨委在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中居於關鍵位置、負有重大責任。地方黨委作為本地區的領導核心,工作是不是有力、領導作用發揮得好不好,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當前,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正處於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貫徹落實好《條例》,有利於全省各級黨委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有利於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和深入落實「四個著力」要求,加快推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

二、貫徹落實《條例》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完善地方黨委運行機制的重要保證

落實地方黨委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明確規定地方黨委必須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是《條例》的一個突出特點。去年以來,遼寧省委常委會向全省承諾做到「八個帶頭、八個自覺」,以此帶動各級領導班子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堅持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強化責任意識,層層傳導壓力,形成大抓黨建的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黨委研究黨建工作例會制度,省委常委會定期研究黨建工作,重視發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一起籌劃、一起推進、一起落實。制定出台落實「兩個責任」的實施意見,督促黨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領導幹部落實「一崗雙責」。著力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落實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聯述聯評聯考制度、基層黨建工作巡迴督查制度,把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確保基層黨建各項部署落地生根。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切實做到黨要管黨始終不鬆懈、從嚴治黨一刻不放鬆。

充分發揮地方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切實發揮地方黨委在本地區的領導核心作用,是貫穿《條例》的一條主線。全省各級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關鍵要看遼寧振興發展的成效如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著力」要求,是破解遼寧振興發展深層次問題的「金鑰匙」。遼寧省委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頭等大事,形成全會決議,細化責任分工和任務分解,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落實,努力走出一條體現時代特徵、具有遼寧特色、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子。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注重發揮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人民團體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支持這些組織依法依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進一步明確黨委職責,堅持主要實行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切實把主要精力放在把好方向、謀好大局、作好決策、用好乾部、抓好落實上。

健全完善地方黨委議事決策規則。對全會和常委會決策事項範圍進一步細化界定,是《條例》的一大亮點。為提高議事決策水平,遼寧省委始終堅持凡是出台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凡是涉及全省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改革事項、重大民生問題以及黨的建設方面的重大事項,都由省委常委會會議或全會討論決定,努力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圍繞落實省委全會決策監督職能、省委常委會會議和書記專題會議安排及議事決策具體表決方式等重要問題,認真總結經驗,積極研究探索,推動地方黨委工作制度不斷完善。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進一步落實好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推動建立有效的督查、評估和反饋機制,抓好決策落實。

三、貫徹落實《條例》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地方黨委領導能力的有力舉措

要把《條例》規定落實到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條例》將推薦、提名、任免幹部列入常委會主要職責,是遵循黨的組織路線的具體體現。遼寧省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乾部標準,把正確的用人導向鮮明地亮出來、立起來、嚴起來、實起來,充分發揮選人用人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省委提出「五個堅持、五個堅決不用」,嚴把選人用人的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切實通過每一批次、每個崗位幹部的配備,讓廣大幹部真切感受到省委在選人用人上的公道正派、鮮明立場和正確導向。充分發揮程序的把關和擇優功能,把那些「忠誠、乾淨、擔當」和「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的好乾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進一步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築牢防止「帶病提拔」的「防火牆」,不斷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營造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要把《條例》規定落實到幹部教育管理監督中。《條例》將幹部教育、管理、監督列入常委會主要職責,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遼寧省委不斷創新完善幹部教育管理監督機制,推動幹部選、培、用、管環環相扣、同步加強。堅持把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實績作為幹部考核的硬杠杠,實行差異化分類分層考核,建立追究不作為不擔當行為的有效機制。省委將繼續深入抓好乾部工作中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加大巡視監督、審計監督力度,進一步完善各類經常性措施,強化幹部日常管理監督,力求管出好習慣、好風氣、好養成。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全面提高幹部工作科學化水平,一以貫之地用嚴的標準要求幹部、用嚴的措施管理幹部、用嚴的紀律約束幹部,為遼寧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要把《條例》規定落實到地方黨委換屆工作中。《條例》對地方黨委委員、候補委員及常委會委員配備作出了明確規定,有利於推動地方黨委優化成員結構、增強整體功能。2016年,遼寧省市縣鄉四級黨委進行換屆。省委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換屆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強化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及早謀劃部署,加強統籌協調,精心組織實施。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按照體現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要求,注重從能夠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中產生黨代會代表。不斷改進完善換屆考察工作,真正把幹部考准考實,配出結構優功能強的好班子。堅持把嚴明換屆紀律作為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教育引導,加大監督和查處力度,嚴肅責任追究,保持整治不正之風的高壓態勢,確保換出心齊、氣順、勁足的好面貌。

四、貫徹落實《條例》是提高地方黨委執行力、戰鬥力的有效途徑

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作為貫徹落實《條例》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建設是地方黨委工作的「總開關」,《條例》對地方黨委思想政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強地方黨委思想政治建設,首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制度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確立以身許黨、以身報黨的堅定信念,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看齊,堅決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權威。

堅持把踐行「三嚴三實」作為貫徹落實《條例》的長遠舉措。踐行「三嚴三實」永無止境,既要求自律,也要靠他律。將「三嚴三實」寫入《條例》,對於實現「三嚴三實」相關要求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遼寧省委在召開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基礎上,正在抓好整改任務落實,集中精力解決幹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強力整治少數幹部不擔當、不負責、不作為問題,務求不斷取得實效,提振廣大黨員幹部的精氣神。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不斷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讓「三嚴三實」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積極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以此推動公平競爭、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的營商環境建設,促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

堅持把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作為貫徹落實《條例》的重要抓手。《條例》對地方黨委遵守黨規黨紀作出了明確規定,體現了把紀律挺在前面和紀在法前、紀嚴於法的要求。近年來,遼寧省委堅決貫徹黨中央的部署,持續加大正風肅紀力度,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的問題。2015年,共處置反映問題線索2.11萬件,立案1.45萬件,處分14260人,其中市(廳)級幹部80人、縣(處)級幹部823人,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有效遏制了腐敗蔓延勢頭。緊盯「四風」新形式、新動向,認真抓好執紀問責,使廣大幹部群眾真切地感受到作風在轉、腐敗在查、風氣在變,極大地推動了地方黨委自身建設。我們將結合貫徹落實《條例》,把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作為貫徹落實《條例》的重要抓手,緊緊圍繞「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要求,結合學習貫徹黨章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深化標本兼治,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把各級黨委班子建設成能夠擔當重任的堅強領導集體。(作者:中共遼寧省委書記)

堅定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四川未來發展王東明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需要什麼樣的發展、走什麼樣發展道路的重大問題,這為推動「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四川未來發展,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奮力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

一、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並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五大發展理念在發展全局中具有指揮棒作用,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我們要在深化認識中進一步增強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堅定性。

五大發展理念的邏輯起點是經濟發展新常態,準確把握了當前的階段性特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新常態下,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已經不足以支撐經濟持續健康增長,迫切需要從增強生產要素相對優勢、提升供給質量效率等維度來思考和指導經濟社會發展,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

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實質是科學發展、全面發展,清晰指明了未來的前進方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是一個全面系統的科學體系,有著深刻的理論和實踐內涵。從價值取向看,堅持人民至上,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義;從發展指向看,注重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整體效能,堅決摒棄「速度焦慮」和「GDP衝動」,讓創新活力充分激發,讓開放空間有力拓展,讓小康短板全面補上,體現了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

五大發展理念的目標導向是破解矛盾問題、厚植髮展優勢,必將開闢我國發展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五大發展理念抓住了制約發展的關鍵癥結,開出了解決問題的治病良方,有利於我們破解發展難題、接續發展動力、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戰術操作性。

二、堅持把五大發展理念貫徹到治蜀興川各項事業之中

當前,四川經濟發展呈現出經濟增長進入規模質量同步提升期、工業化城鎮化仍處於加速期、多點多極發展進入整體躍升期、發展動力轉換到了關鍵期、產業轉型升級進入接續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六個基本特徵。我們必須準確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徵,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奮力推進四川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發展的基點在創新,需要解決好發展動力問題,著力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強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改變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的傳統發展模式,又有效提升四川發展核心競爭力,加快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產業創新鏈。「十三五」時期,我們必須將全面創新改革作為引領發展的「一號工程」,充分發揮創新「牽一髮動全身」的引領帶動作用,努力實現「三年試驗突破、五年基本轉型」,加快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要依託成德綿地區和攀西地區紮實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重點發展先進位造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軍民融合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深化科技成果產權、收益分配和轉化制度,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技項目管理等改革,激發創新人才的創造性積極性。通過試驗區域先行先試,帶動全省各地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走出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讓創新創業熱潮在巴蜀大地蓬勃興起。

發展的支撐在協調,需要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四川和全國一樣,也存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全省布局與重點區域、產業與城鎮、城市與農村的關係,統籌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著力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繼續大力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支持成都領先發展、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做強市州經濟梯隊,做大川南、川東北、攀西等區域經濟板塊,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形成首位梯次競相跨越的良好態勢。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四大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協調推進舊城改造、新區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同步推進農業農村發展,加快建設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烏蒙新村等幸福美麗新村;深化戶籍、社保等制度改革,積極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發展的希望在綠色,需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新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要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積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美麗四川,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藍天凈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明確差異化發展定位,通過統籌各類空間規劃,構建綠色城鎮體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同步提升。積極開展綠化全川行動,抓好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和流域生態保護,實施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落實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積極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清潔能源,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建設西部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倡導綠色低碳文明風尚。

發展的空間在開放,需要解決好內外聯動問題,全方位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四川是西部內陸省份,對外開放、借力發展是實現後發趕超的重要路徑。我們鮮明提出轉型發展「對內靠改革、對外靠開放」,把全方位開放合作作為培育產業增長點的最直接抓手,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布局,積极參与國際產業分工,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匯聚資源要素。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點推進高速鐵路大通道建設,提升長江航道等級,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變交通走廊為經濟走廊。深化與歐美、日韓、台港澳等在科技和產業方面的合作,抓好中韓創新創業園、中法農業科技園等開放合作平台建設,辦好西博會等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和展會。加快推進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青白江鐵路口岸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開放口岸建設,提升「蓉歐快鐵」「中亞班列」雙黃金國際通道運營水平,積極創設中國(成都)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推動貿易便利化。

發展的目的在共享,需要解決好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和增進人民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覆蓋的人口要全面,覆蓋的區域要全面。這些年經過全省上下的拼搏實幹,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脫貧開發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但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突出短板。「十三五」時期,我們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民生社會事業,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繼續把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重點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切實做到扶貧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精準。建立落實「五個一」幫扶機制,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一名縣以上領導幹部聯繫、一個幫扶部門、一個駐村工作組、一名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一名駐村農業科技人員。同時,結合四川實際,大力實施「五個一批」行動計劃,做到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生態扶貧和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災後重建幫扶一批,讓貧困群眾都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三、切實保障五大發展理念落地生根

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在實踐中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需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處理好改革、創新與發展的關係。「十三五」時期,我們要自覺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落地生根,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著力推進改革,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改革和發展是辯證統一的,發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重要動力,兩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要繼續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在農業農村、國資國企、簡政放權等重點改革領域持續用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落實,破除制約發展的障礙藩籬,加快形成有利於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增強發展活力。

二是持續推進依法治省,為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抓法治也是抓發展。要認真落實依法治省綱要,紮實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開展「法律七進」和基層法治示範創建活動,不斷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穩定、促進改革、推動發展。

三是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為發展提供堅強保證。要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謀劃全局、推動發展,改革創新、破解難題,防範風險、維護穩定,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能力,緊扣改革發展時代主題,持續用力正風肅紀,堅持不懈反腐倡廉,營造更加公平規範的市場秩序和發展環境。要引導各級領導幹部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自覺擔當責任,積極主動作為,示範帶動黨員幹部和群眾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真抓實幹,以嚴的精神和實的作風做好各項工作,推動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貫徹落實。(作者: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奮力拓展強國之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邁新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新實踐

陳吉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要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的部署要求,加快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取得積極進展。

思想理念深刻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其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要講話、論述、批示多達80餘次,涵蓋重大理念、方針原則、目標任務、重點舉措、制度保障等諸多方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寬廣的視野和深邃的戰略思考。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兩山論」和綠色發展理念,從根本上更新了關於自然資源無價的傳統認識,打破了簡單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這是我們黨積極探索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升華,帶來的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為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根本遵循。

戰略部署更加清晰。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對生態環保領域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在五中全會召開前,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這一系列文件彼此呼應、相互銜接,共同形成了中央關於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和制度構架。

頂層設計取得突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三中全會明確了改革目標和方向,但基礎性制度建設比較薄弱,形成總體方案需要做些功課,要研究提出如何創造條件加以推進的思路。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生態文明體制「1+6」改革方案,構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四梁八柱」。「1」就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目標,到2020年,要構建起由八項制度構成的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6」分別是《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編製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制度落到實處。此外,新《環境保護法》施行,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出台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轉化落實為生態環境保護的設計圖和路線圖。

重點任務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核心是通過生態文明的制度創新,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來破解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的內生機制。主攻方向和著力點是全面推進八項任務落實:第一,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著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權邊界模糊等問題。第二,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解決因無序、過度、分散開發導致的優質耕地和生態空間佔用過多、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第三,建立空間規劃體系,解決空間性規劃重疊衝突、部門職責交叉重複、地方規劃朝令夕改等問題。第四,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解決資源使用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第五,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解決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偏低、保護生態得不到合理回報等問題。第六,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重點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農村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和環境信息公開制度,解決污染防治能力弱、監管職能交叉、權責不一致、違法成本過低等問題。第七,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建立綠色金融體系,解決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發育滯後、社會參與度不高等問題。第八,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重點是建立生態文明目標體系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解決發展績效評價不全面、責任落實不到位、損害責任追究缺失等問題。

「十三五」時期,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的大政方針以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路線圖,結合工作實際落實為生態環保領域改革的施工圖,全面實施生態文明體制「1+6」改革方案,加快推動建立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全面落實中央對生態環保領域改革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通過開拓創新和持續努力,為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奮力拓展強國之路社會體制改革多亮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新實踐

李培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在完善社會體制、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法治社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經驗,有力促進了社會發展進步和民生改善。社會體制改革涉及社會領域體制機制的方方面面,有很多亮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深化城鄉管理的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加快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提高,爭取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這涉及到1億左右進城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未來五年年均需轉戶1600多萬人。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

深化就業體制改革。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增強失業保險制度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完善就業失業監測統計制度。創新勞動關係協調機制,暢通職工表達合理訴求渠道。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和實施就業優先的政策,使我國就業形勢和城鎮失業率在經濟增長下行的情況下保持了總體穩定。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大力促進教育公平,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大稅收調節力度。隨著各種調節收入分配政策的力度加大,我國近年來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逐年平緩降低。

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推進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正式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建立公開規範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進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監管機制。加快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截至2015年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8.52億人、6.58億人、1.71億人、2.11億人。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健全網路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科學的醫療績效評價機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係。取消以葯補醫,理順醫藥價格,建立科學補償機制。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允許醫師多點執業,允許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2015年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解決不少家庭「一人大病、全家貧困」的問題。

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全國上訪和群體性事件不斷上漲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社會秩序保持總體穩定。

深化扶貧體制改革。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分類扶持貧困家庭,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實行生態保護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6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未來五年年均脫貧1000多萬人。

深化計劃生育制度改革。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效應對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加速的挑戰。

社會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有力地推進了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許多新經驗。

一是抓住社會體制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社會體制改革千頭萬緒、工程浩大,很多問題是兩難選擇,如何有所突破,是一個難點。近年來,我們抓住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個「牛鼻子」,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也為社會體制改革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比如,「社會公平」問題多年來人民群眾一直呼聲很高,近年來的社會體制改革從方方面面體現和促進社會公平,如就業體制改革要求消除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教育體制改革要求教育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要求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戶籍制度改革要求改變戶籍的農業轉移人口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等等。

二是堅持改革步驟逐步推進和利益協調原則,確保改革的順利平穩。社會體制改革的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確保改革的順利平穩至關重要。在改革中堅持逐步推進和利益協調是一條很重要的成功經驗。比如,把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統一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涉及到4000多萬人的利益調整,改革過程非常複雜,通過堅持先行試點、以點帶面、逐步推開,使這項改革總體上順利平穩。

三是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解決社會體制改革問題。社會體制改革涉及到的利益問題廣泛,很多問題具體處理起來非常棘手,過去在基層實踐中往往流行「擺平」,甚至認為「擺平」就是「水平」。近幾年的社會體制改革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把社會問題的治理納入法治軌道,堅持運用法治利器和社會調節相結合,取得明顯成效。

奮力拓展強國之路文化體制改革譜新曲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新實踐

孫志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在新的起點上開拓前行、全面深化、攻堅破難,釋放出強勁正能量,有力促進了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廣為弘揚,文化建設呈現出新氣象、新面貌、新格局,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了有益貢獻。

堅定把牢導向,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論述為統領,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強化和落實主體責任,確保黨始終掌握文化改革發展的領導權主導權。緊緊圍繞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把全面深化改革共性要求和文化體制改革特殊要求結合起來,加強頂層設計,體現文化例外原則,中央制定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出台了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開展特殊管理股試點、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支持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等一系列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指導性文件,把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要求落實到文化建設方方面面,確保了無論改什麼、怎麼改,導向不改、陣地不丟,激發了廣大文化工作者和全社會的文化創新創造熱情,為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抓住關鍵環節,構建兩個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明確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把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舉措牢牢抓在手上,狠抓工作台賬落實。2014年以來,列入中央深改組的41項重點任務和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的194項重點任務順利完成。完善文化宏觀管理體制,理順內外宣和互聯網管理體制,完成中央和省級新聞出版廣電機構整合,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探索建立黨委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宣傳部門有效主導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模式,推動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多數省份確定了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機構。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推動210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開展理事會制度試點,推動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等強化內部運行管理,實行采編與經營兩分開。推動傳統新聞出版廣電業與新興媒介多層面融合、全媒體發展,初步形成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規範傳播秩序。探索建立新聞道德委員會,查處216家違規報刊,撤併新聞單位駐地方機構1181個,對1183名中央主要新聞網站采編人員核發新聞記者證。強化網路治理,開展「凈網」、「劍網」等專項行動,網路空間日漸清朗。加快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探索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選擇部分新聞出版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文化領域立法加快,《網路安全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已列入全國人大立法日程,文化法治保障日益強化,依法行政全面深入推進。

聚焦短板發力,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著眼全面實現文化小康,加強總體規劃,出台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鼓勵各地參照國家指導標準制定實施地方標準,推動公共文化建設全面提速,初步建成有用、適用、綜合、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把公共文化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編製實施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專項規劃,精準施策、扶志扶智,啟動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工程。深入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盲村覆蓋任務,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4萬多個。出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推動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機構服務效能,2780個博物館、紀念館和43510個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以及有條件的科技館實現免費開放。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做好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提高社會化專業化水平。

推動內容與形式創新,繁榮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高揚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廣泛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文藝創作體裁題材、形式手段日益豐富,文學、藝術、電影、電視等各個藝術門類百花競放、異彩紛呈。我國電視劇和圖書年產量全球第一,電影產量全球第二。以重點文藝創作生產工程為抓手,加強規劃指導,抓好中國夢和愛國主義主題文藝創作,推出《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平凡的世界》《永遠的焦裕祿》《東方主戰場》《記住鄉愁》等一批精品力作。繁榮兒童文學創作出版。鼓勵和引導網路文學、音樂、動漫等有序發展,推動傳統文藝與網路文藝創新性融合。進一步加大文藝評論工作力度,鞏固評論陣地,壯大評論隊伍。進一步深化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常設文藝評獎壓縮75.4%,節慶活動中的文藝評獎壓縮87.5%,大幅壓縮保留獎項的子項和評獎數量。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好典籍選編、品讀導讀、品牌專欄等工作。出台扶持優惠政策,振興地方戲曲,延續中華文脈和民族文化基因。

發揮市場積極作用,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文化產業加速轉型提擋,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培育和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文化企業總數達到241萬戶,佔全國企業總量的11%。骨幹文化企業「頂天立地」,中央和省級重點國有文化企業總資產已突破8000億元,中國出版集團、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等近30家文化企業實現總資產過百億。52家文化企業在A股上市融資,融資總額超過500億元,上海文廣旗下上市公司市值突破千億。阿里巴巴等通過系列併購投資,業務覆蓋國際國內、移動互聯、線上線下,入圍世界品牌500強。鼓勵和引導非公有資本有序進入文化領域,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專、精、特、新的小微企業「鋪天蓋地」。深入實施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新型文化業態蓬勃發展,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更加緊密。加強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繁榮發展,文化消費日益擴大。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文化產業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速,2014年增加值達2.4萬億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佔GDP的比重為3.76%。演出市場日益活躍,2015年北京營業性演出場次24238場,觀眾1035萬人次。全國電影票房在連續10年保持30%以上增速的基礎上,2015年增長48.7%,達440.69億元,其中國產片票房佔61.6%,比2014年增長68%,47部票房過億,中西部地區縣級數字影院實現全覆蓋,全國縣級影院銀幕12777塊,全國銀幕總數達31627塊,彰顯了改革催生出的蓬勃生機和發展活力。

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統籌政府推動、民間參與、市場運作,創新對外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對外傳播的輻射力、文化交流的親和力、文化貿易的競爭力顯著增強。主動設置議題,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特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發行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發行量達40多萬冊。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影響擴大、成效明顯,絲綢之路影視橋、絲路書香工程深入推進。建成海外中國文化中心25個,推進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建設。啟動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加強與國外智庫的合作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發展合作傳播,中央主要媒體的國際新聞信息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顯著提高。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和投資,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參與文化走出去,加強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建設,拓展國際營銷網路,擴大海外優質資產規模。據初步測算,2015年,我國文化產品出口871.2億美元,文化服務出口16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2%,高於我國服務出口增速22個百分點;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比上年增長257.9%,高於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增速248個百分點。

奮力拓展強國之路政治體制改革在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新實踐

陳寶生

政治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新境界。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三年多來,黨中央在形成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重加強黨對各類組織單位、各級地方政權的領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制度和舉措,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更好發揮。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黨中央始終堅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部署,積極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能夠保證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四個必須」的重要論述,為在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指明了方向。三年多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不斷推進,人大監督制度和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及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立法工作得到加強。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對《立法法》作出重要修改,進一步明確了立法許可權,對於更好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改革的作用意義深遠。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充分履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職責。各級人大充分發揮權力機關和人大代表作用,不斷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進一步拓寬人民監督權力的渠道,人民通過人大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化保障更加完善,實踐方式不斷創新,展示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蓬勃生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水平不斷提高,基本政治制度煥發出蓬勃生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並不斷豐富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進入新階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確立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概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各方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的重要民主形式」,並對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作出重要部署。中央頒布《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進一步強化。不斷拓展協商民主形式,重點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有效發揮了協商民主的重要載體和主陣地作用。

司法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黨中央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進行系統化頂層設計,審議通過了23個司法體制改革文件。司法管理體制改革有序推進。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試點設立跨行政區劃的法院、檢察院、知識產權法院、巡迴法庭;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和職業保障制度;健全防止人為干擾司法的制度;推動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管理制度體系;深化律師制度改革。人權司法保障機制建設取得積極成果。全面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規範涉案財物處置的司法程序。司法權運行機制改革逐步推開。推進司法責任制度等改革試點;推進司法公開,構建開放、動態、透明的陽光司法機制;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的渠道,試點人民陪審員制度、人民監督員制度;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改革試點;完善維護司法權威的法律制度。執法司法便民利民舉措陸續出台。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出台深化交通管理、戶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司法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明顯成效,有力推進了法治社會建設。

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效釋放。以「放、管、服」改革為核心,不斷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大論斷。黨和政府主動適應和積極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以簡政放權為「先手棋」,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持續發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推進簡政放權,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在簡政放權的同時,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創新監管方式,提升政府監管能力。大力優化政府服務,增加服務供給,創新供給方式,織就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放、管、服」改革協調推進,為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提供了重要保證。

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不斷強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大力強化權力運行制約與監督制度建設,強調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敗體制機制。出台《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編製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一個五年規劃,開展黨內法規清理,制定出台40多部黨內法規。不斷完善已有的法規制度、廢止不適應的法規制度。頒布修訂後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一系列加強權力運行監督制約的制度前後銜接、上下配套,把約束權力的「制度牢籠」越扎越緊、越織越密,使法規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作用得到更好發揮。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制定實施八項規定,切實解決「四風」問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加大制度創新力度,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黨委和紀委的監督,推動紀委雙重領導體制落到實處,不斷強化黨委主體責任,落實紀委監督責任。落實巡視工作條例,更加聚焦巡視內容,不斷創新巡視方式,巡視制度在反腐敗鬥爭中發揮了尖兵和利劍作用。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

奮力拓展強國之路經濟體制改革奏華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新實踐

連維良

黨的十八大指出,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一步明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然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綜合效應,取得總體效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全面部署,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銳意改革創新,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經濟體制改革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實際,不斷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不斷完善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斷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有效發揮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

加快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改革的「先手棋」。國務院各部門共取消下放6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本屆政府減少1/3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提前實現。大幅精簡投資核准事項,中央層面核准的項目累計減少76%,95%以上的外商投資項目和98%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改為網上備案管理。加快建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企業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

深化財稅金融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穩步落實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逐步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改革完善稅收制度。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從2013年的6.5%提高到2015年的16%。「營改增」試點擴大到鐵路運輸業、郵政服務業、電信業,煤炭、稀土、鎢、鉬等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在全國範圍實施,調整了消費稅徵收範圍和稅率。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重大步伐,利率浮動上下限全部取消。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改革新股發行體制,全面推進創業板市場改革,啟動「滬港通」試點,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擴大至全國。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運營。

加大價格市場化改革力度。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出台實施推進價格改革的若干意見。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範圍,中央、地方具體定價項目分別減少約80%和55%,並實現清單化管理。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向縱深推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擴大到更多省份。完善並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大幅度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電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朝市場化方向邁出重要步伐。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全面理順,直供用戶用氣價格放開。理順鐵路貨運價格,建立運價上下浮動機制。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普遍推行。

全面啟動國有企業改革。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為核心,部署實施新一輪國企國資和重點行業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出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系列重要文件。堅持試點先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落實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等多方面,部署推出一批國企改革試點。積極穩妥推進重點行業改革,出台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啟動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和售電側改革試點,提出了石油天然氣、鹽業等改革方案。

加快完善創業創新體制機制。出台一攬子頂層設計方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相繼出台實施。以試點帶動全局,在8個區域啟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政策向全國推廣,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管理改革經試點後全面推行。完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體制機制,出台實施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激發創業創新熱情。

深入推進農業農村和城鎮化體制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範圍擴大到全國30個省份2246個縣。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開局良好。啟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完善農產品價格調控機制,深入開展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國有林場林區、水利、供銷社、農墾等改革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改革紮實推進,穩步實施促進農民工融入城鎮、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建設新型城市「一融雙新」工程,出台實施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和居住證暫行條例,建立健全「人地錢」三掛鉤機制,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構建對外開放新體制。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出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實施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大幅減少外資准入限制,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對外開放,限制類條目減少50%,有股比要求的條目減少40%。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在自貿試驗區探索對外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出台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鐵路、核電等重點領域走出去實現突破。亞投行正式成立,絲路基金啟動運行。「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發布實施。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在全國42個海關全覆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簽署生效,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籤署。

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舉措打出了組合拳,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力促進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改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作用進一步顯現。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一系列改革舉措為市場主體減負助力,改善了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激發了社會投資創業熱情,增強了經濟發展內生動力。2014、2015年,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分別增長45.9%和21.6%,平均每天新增1.1萬戶。在改革動力催生下,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主要經濟指標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雙創」新引擎和支撐平台逐步健全。隨著科技體制改革、創新驅動戰略、「營改增」等重要改革落地,創業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新業態發展方興未艾,創新驅動進一步增強。「十二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的目標較好完成。服務業領跑三次產業,2015年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50%,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協調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鞏固。新型城鎮化體制創新和戶籍、土地等改革措施出台,促進城鄉之間資源雙向流動和優化配置,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2.6%提高到2015年的56.1%,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從2012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2.9。「三大戰略」全面實施,四大板塊統籌推進,資源配置在區域間進一步優化。

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形成。一系列擴大開放舉措出台,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不斷完善,促進了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外貿和利用外資結構不斷優化,我國持續保持全球跨國投資主要目的地,製造業中先進位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外資比重增加,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超過60%。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13、2014、2015年分別同比增長16.8%、14.1%和14.7%。

反腐敗有堅實的民意基礎

石平

反腐敗不僅是腐敗與反腐敗兩種力量的殊死較量,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捍衛黨的宗旨、維護人民政權性質的激烈鬥爭,也是一場觀念的碰撞、價值觀的鬥爭和人心的較量。隨著反腐敗鬥爭持續深入,一些腐敗分子和別有用心的人坐不住了,故意製造噪音雜音,散布流言蜚語,混淆視聽,企圖干擾反腐敗鬥爭,自己好從中得利或脫身,任其泛濫,必將干擾反腐敗的進程。

近年來,各方面關於社情民意問題的調查,反腐敗都居於人民群眾關切問題的前列。國家統計局2015年11月的統計顯示,97.9%的群眾贊成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支持反腐倡廉。這表明,反腐敗絕不是什麼孤獨訴求,而是民心所向,順乎黨心、合乎民意,有著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而一些人罔顧事實,散布「反腐與群眾利益無關」的論調,這種說法割裂了反腐敗鬥爭和人民群眾的有機聯繫,沒有看到正風反腐背後的政治邏輯和人心期待。這是對反腐敗的典型歪曲,試圖孤立我們黨的反腐鬥爭,讓反腐成為孤零零的「獨舞」,人民群眾成為站在遠處的「看客」。這種論調既對反腐敗沒有正確的理解,也對群眾利益沒有正確的認識。我們應該看到,腐敗的本質是對權力的濫用,腐敗最終損害的是群眾的利益。反腐敗就是要糾正權力的濫用,讓權力回歸本位,讓權力為公共利益服務、為群眾利益服務。因此,反腐敗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群眾利益的有力維護。

3年多來的實踐證明,凡是正風反腐抓得好的地方和領域,群眾的權益就能得到更好保障。隨著正風反腐的深入,公款吃喝、鋪張浪費收斂,「天價粽子」「黃金月餅」下架、私人會所匿跡、以前讓人望而卻步的高檔飯店降低身段改走平民路線、曾經高檔的大閘蟹又回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飯桌、曾經瘋狂的奢侈品銷售趨冷,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政治風氣煥然一新。那些經常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企業和個人更有切身感受:機關的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事好辦了,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托關係、找路子」,甚至「送票子」了。這些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變化,哪一件和正風反腐無關? 3年多來,老百姓對於反腐敗的「認同感」「獲得感」越來越高。2015年國家統計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5%的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當然,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認識到反腐敗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距離。由於責任傳導不到位,仍然存在著反腐敗「上面九級風下面紋絲不動」的問題,基層的腐敗依然多發易發、量大面廣,不斷損害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著群眾的獲得感,揮霍著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相對於「遠在天邊」的「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嗡嗡亂飛的「蠅貪」感受更為真切。「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對此,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把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繼續堅持「打虎」「拍蠅」不動搖,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通過增強各級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將責任傳導到基層,結合實際,對症下藥,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問題,堅決糾正和查處基層貪腐,讓人民群眾看得見、享受得到反腐敗鬥爭的成果,不斷增強對黨的信心、信任和信賴。

切實強化黨內監督

鄭平

加強黨內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體現。對我們黨來說,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必須強化黨內監督。黨內監督是全黨的共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強化黨內監督」,「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貫徹執行。

把民主集中制堅持好。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是強化黨內監督的核心。當前,黨內集中不夠和民主不夠的問題同時存在。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切實搞好。要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營造民主討論的良好氛圍,鼓勵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裡話,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同時善於進行正確集中。要健全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對民主集中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訓,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民主集中制意識,促使全黨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辦事,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的辦法干好工作。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自覺做表率、樹標杆,堅持按照民主集中制規則議事、決策、辦事,帶頭維護中央權威,帶頭髮揚黨內民主,帶頭堅持集體領導,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決防止和糾正發揚民主不夠、正確集中不夠等問題。

把黨內監督制度建設好。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管」和「治」都包含監督。強化黨內監督,健全完善制度是保障。《黨章》明確提出,要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標本兼治,劍指問題,倒逼改革,完善制度。強化黨內監督,第一位的是強化黨委監督,不能一談到監督就只想到紀委或推給紀委。我們黨是執政黨,肩負著治國理政的重任,只有黨把自身監督搞好了,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各項任務才能落到實處。要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要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新實踐,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修訂黨內監督條例,完善黨內監督制度體系,做到責任清晰、主體明確、制度管用、行之有效,並加強同黨內其他法規的銜接,把制度框架立起來,切實解決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要把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同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司法監督、輿論監督等協調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把巡視利劍作用發揮好。巡視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是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黨中央明確提出,巡視是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巡視,是政治巡視不是業務巡視,這體現了對巡視的認識更加深化,發現問題的指向更加聚焦。中央新修訂的巡視工作條例將「實現巡視全覆蓋、全國一盤棋」寫入「總則」,實現巡視無例外、監督無死角,這是黨內監督思想的重大進步。巡視全覆蓋本身就是震懾。巡視必須具有權威性,成為國之利器、黨之利器。要堅決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緊扣政治、組織、廉潔、群眾、工作和生活「六大紀律」,增強巡視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監督的無處不在實現紀律的無處不嚴。要善於見微知著、由表及裡,抓住個性、把握共性,把巡視監督和派駐監督結合起來,使巡視節奏更快、效率更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好發揮巡視在黨內監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對巡視成果善加運用。」對巡視發現的問題和線索,要分類處置、注重統籌,在件件有著落上集中發力。對巡視整改落實情況,要開展「回頭看」,揪住不放;對敷衍整改、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要嚴肅追責。要充分運用巡視中發現的反面典型開展警示教育,讓黨員幹部知所畏、知所止、知所守。

把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內監督的有力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經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內生活中存在的種種不良風氣得到切實糾正,黨內生活總體上呈現出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黨內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現象仍然存在,一些黨組織和黨員缺乏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的勇氣,自我批評難,相互批評更難。用好這個武器的關鍵是嚴肅黨內生活,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生活的常態,成為每個黨員、幹部的必修課。對自己的缺點錯誤,要敢於正視、主動改正;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要敢於指出、幫助改進;對同志的提醒批評,要聞過則喜、虛心接受。自我批評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評要隨時隨地。要本著對自己、對同志、對班子、對黨高度負責的態度,大膽使用、經常使用,使之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

把「關鍵中的關鍵」監管好。《黨章》明確提出,要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領導幹部是「關鍵少數」,各級領導班子一把手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是黨內監督的重中之重。領導幹部責任越重大、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強監督。許多領導幹部之所以違紀違法,從「好乾部」淪為「階下囚」,日常管理監督不力是重要原因。嚴是愛,松是害。要著力破解一把手監督難問題,明確監督責任,整合監督力量,推進一把手監督工作常態化、科學化、規範化。各級黨組織要多設置監督「探頭」,切實把一把手置於黨組織、黨員、群眾監督之下。從黨內監督實際看,上級對下級尤其是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最管用、最有效。上級黨組織要多了解下級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多注意幹部群眾對下級一把手問題的反映,多聽取下級領導班子成員對一把手的意見。要充分發揮專門監督機關的作用,上級紀委要把下級一把手納入監督重點,發現問題線索及時處置。

把紀委監督職責履行好。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黨章規定了紀委的3項主要任務和5項經常性工作,概括起來,就是監督執紀問責。各級紀委要堅守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能定位,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維護黨章、嚴明黨紀,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情況,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要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積極探索實踐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於各級紀檢機關來說,實踐「四種形態」,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監督別人的人首先要監管好自己。各級紀委要嚴字當頭,強化自身監督,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要求紀檢監察幹部,保持隊伍純潔,努力建設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

履行莊嚴承諾全面從嚴治黨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

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核心要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提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就是增強管黨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特別是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要求黨員幹部必須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礎,補足精神上的「鈣」,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總開關」出了問題,就沒有了根、沒有了魂,遲早會栽大跟頭。

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於黨同人民的聯繫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時候反而是疏遠了。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過去大大增加,必須下大氣力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防止出現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的「塔西佗陷阱」現象。

每一名黨員都要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要紮緊黨規黨紀的籠子,把黨的紀律刻印在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心上;要立「明規矩」、破「潛規則」,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政治生態不斷改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大膽探索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新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開拓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新境界,開創了黨的建設新局面和黨風政風新氣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立下的軍令狀。這更加鮮明地表明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信心、恆心。

一、沒有休止符,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關鍵在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開闢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新境界。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最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提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就是增強管黨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特別是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他要求各級各部門黨委要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不抓黨建,就是失職;抓不好黨建,就是不稱職」;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條戰線、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的黨建工作抓具體、抓深入,堅決防止「一手硬、一手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做到抓「一把手」、「一把手」抓。他還提出要深化對從嚴治黨規律的認識,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是對新形勢下黨建規律的新探索、新認識、新創見,為全面開創黨的建設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礎。

三年多來,全面從嚴治黨成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最鮮明的特徵。全黨各級組織堅持思想教育從嚴、幹部管理從嚴、作風要求從嚴、組織建設從嚴、制度執行從嚴,把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貫徹落實到黨的建設的各方面各環節。各級黨組織普遍建立黨建工作責任制,黨委抓、書記抓、各有關部門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一些地方探索建立黨建專項述職制度,倒逼黨委書記增強抓黨建工作的責任感與自覺性。加大對各級各部門黨組織負責人的考核力度,增加黨建工作的權重。全面從嚴治黨的動力機制和實現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二、立根固本,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從立根固本入手,著力築牢思想建設這個從嚴管黨治黨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他告誡全黨,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要求黨員幹部必須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礎,補足精神上的「鈣」,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總開關」出了問題,就沒有了根、沒有了魂,遲早會栽大跟頭。共產黨員必須增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理想信念,不斷錘鍊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三年多來,我們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突出抓好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廣大黨員幹部加深了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科學內涵、精神實質的理解,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增強。在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黨性教育,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核心,著力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促使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鑄就「金剛不壞之身」。

三、扶正祛邪,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取信於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總結黨的作風建設的經驗教訓,深入研究新形勢下作風建設的規律,形成了一整套關於作風建設的全新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於黨同人民的聯繫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時候反而是疏遠了。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過去大大增加,必須下大氣力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防止出現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的「塔西佗陷阱」現象。脫離群眾的最大原因是黨風政風不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回答了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及特點,強調作風問題不是小事,必須正視問題,從嚴管黨治黨,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於民;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出作風建設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善始善終、善作善成;要通過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層面進一步破題,為作風建設形成長效化保障。強調只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而不是管一陣放一陣、嚴一陣松一陣,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大的頑症,只要講認真、動真格就能破解。這些精闢論斷,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

黨中央把作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突破口,重拳出擊、鐵腕治理,舉措有力、成效顯著。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為切入口和動員令,從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率下,上下聯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緊抓不放,許多過去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在短時間內出現明顯改觀,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繼而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求黨員幹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保持清廉本色,破除官場陋習、攻堅頑症痼疾,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

四、從嚴治吏,抓好乾部隊伍這個關鍵少數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從嚴治吏作為從嚴治黨的關鍵,下大力氣來抓。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乾部;從嚴治黨,關鍵在從嚴治吏,要把從嚴管理幹部貫徹落實到幹部隊伍建設全過程。他提出著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的目標要求以及好乾部的標準,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在如何從嚴治吏的問題上,他強調,要以嚴的標準要求幹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幹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幹部,使幹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做從嚴務實的模範,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並以此作為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做政治的明白人、發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樹立正確用人導向,選人用人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齡。這些重要思想,進一步發展了黨的幹部隊伍建設理論。

從2015年4月開始,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動領導幹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完善從嚴管理幹部隊伍制度體系,出台新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相關配套制度,完善幹部選拔任用程序,細化責任追究主體,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先後制定並實施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配偶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管理、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等一系列制度規定。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突出科學發展導向,增強考核工作科學性。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集中清理超職數配備幹部,集中清理「裸官」,開展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開展幹部檔案專項審核等,取得明顯成效。

五、遵規守紀,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全面從嚴治黨,重在加強紀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正視黨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認識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他指出,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是嚴明政治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權威;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用紀律和規矩管住全體黨員;堅持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黨內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每一名黨員都要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要紮緊黨規黨紀的籠子,把黨的紀律刻印在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心上;要立「明規矩」、破「潛規則」,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政治生態不斷改善。這些重要論述,切中了時弊,抓住了要害,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紀律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各級黨組織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守紀律講規矩的要求,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作為從嚴治黨的基礎工作來抓,加強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牢記和遵守中央提出的「五個必須、五個決不允許」等要求,嚴肅處理不守紀律和規矩的行為,努力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良好氛圍。頒布實施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划出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法規底線。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黨性教育和紀律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使廉潔自律要求和黨的紀律刻印在全體黨員心上,要求黨員幹部以身作則,帶頭踐行廉潔自律規範、增強黨章黨規黨紀意識,加強日常管理監督,敢於擔當、敢於較真、敢於鬥爭,確保黨章黨規黨紀落實到位。

六、去腐除痾,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勇於探索中國特色反腐倡廉建設新路子,開創了反腐倡廉建設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充分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他要求,懲治腐敗必須緊抓不放、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不定指標、上不封頂,凡腐必懲,有貪必肅,除惡務盡;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這鮮明宣示了我們黨在反腐敗問題上的堅強決心和意志。黨中央明確要求,在黨風廉政建設中,黨委承擔主體責任,紀委承擔監督責任,關鍵是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強調積極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進紀檢機構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紀檢機關要抓「主業」,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加大派駐紀檢機構覆蓋面,有效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這些重要論斷,是對黨的反腐倡廉理論的重大創新。

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的問題,強力正風反腐,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各級黨組織紮實落實「兩個責任」,積極推進紀檢體制改革,加強紀檢監察機構和紀檢監察隊伍自身建設,形成反腐倡廉強大推動力;充分發揮巡視監督作用,巡視強度、力度、效果前所未有;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有力遏制了貪官外逃蔓延勢頭。黨中央以猛葯去痾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嚴厲查處腐敗分子,一大批「老虎」「蒼蠅」被繩之以法。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2015年的黨風廉政建設滿意度、信心度、遏制度指標均首次超過90.0%,與往年相比有大幅提高,說明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鬥爭順民意、得民心。

七、依規治黨,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制度建設貫穿於黨的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用制度來鞏固從嚴治黨的成果,不斷取得制度建設理論和實踐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從嚴治黨,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使教育和制度同向發力、同時發力;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增強制度的執行力,必須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貫徹執行;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使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要求全黨牢固樹立黨章意識,切實維護黨章權威。在如何處理黨規與國法關係問題上,提出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的核心,是把權力關進法律和黨紀編織的制度籠子;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黨員幹部要以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些重要思想,為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制度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

我們黨堅持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大力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著力抓黨規黨紀的落實,使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成立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專項小組,制定實施《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圍繞4個方面提出26項改革舉措。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步入快車道。三年多來,我們黨制定出台36件重要黨內法規,出台第一部黨內「立法法」和備案程序,編製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一個五年規劃,開展黨內法規清理,黨內法規體系不斷完善。把黨內法規執行情況納入黨委督察重要內容,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執行檢查常態化機制。對黨的建設特別是管黨治黨豐富實踐總結提煉,把成功經驗及時上升固化為制度成果,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制度利器。(執筆: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教授 楊彧)

民主政治展現新境界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沈春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勵精圖治、奮發進取,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面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理論風格。認真回顧和總結十八大以來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規律性的認識,對於新形勢下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新發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保證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在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中發揮了巨大功效,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新的奮鬥征程上,必須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黨的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實現「三者有機統一」,需要在國家制度上作出安排和設計,需要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保證其運行和落實,需要通過公共權力、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內予以推行、貫徹和實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實現黨的領導和執政,為保障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制度載體、實施平台和運行軌道,為實現「三者有機統一」創造了根本制度環境和重要運行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根本制度安排的重要論述,進一步闡明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性質、地位、特徵和作用,拓展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深刻內涵,提升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理念。一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構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在屬性,都屬於根本政治制度題中應有之義。二是堅持「三者有機統一」,是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本質要求;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或者相互替代,都不符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旨和原則。三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實現和發展「三者有機統一」提供根本制度保障,堅持「三者有機統一」為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確立根本政治遵循,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統一於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實踐。

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國家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勢下,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要與時俱進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就從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時代新高度,賦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的新使命,開闢了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發展的新境界。

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當而且能夠更好發揮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撐作用。一是推動國家制度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形成,奠定和夯實國家良法善治的制度基礎。二是在這一制度體系和法治體系下,執行和實施治國理政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法律,能夠更加有效、更加透明、更加公平。有制度、無能力,制度就會徒有虛名;有能力、沒制度,能力就會被濫用、錯用或者未正確運用。三是不斷實現國家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不斷提高國家和社會治理績效,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

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包含著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重要政治思想和理論原則,包含著一整套構建科學、運轉協調的重要政治制度和行為規範。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國家機關實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協調;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國家統一高效組織推進各項事業;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現實發展是歷史發展的繼續、未來發展的起點,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面對現實、走向未來。我們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按照總結、繼承、完善、提高的原則,推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完善發展,繼續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牢牢把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掌握在人民手中。

二、依法治國的新布局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開闢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依法治國。

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綱領性文獻。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部署、重要舉措和任務要求,開啟了依法治國新征程。中央全會專題研究法治並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大創新意義。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自覺和遠見卓識,充分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全面依法治國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共同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戰略思想和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統領和指導意義。同時,將全面依法治國進一步提升到新高度,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都沒有意義了。全會決定有一條貫穿全篇的紅線,這就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進一步增強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方向性、原則性、系統性和戰略性,拓展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時代內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必須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總目標、總抓手,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新形勢下,需要正確認識、把握和處理改革和法治的關係。改革和法治相輔相成、相伴而生,法治的實現離不開改革的推動,改革的深化離不開法治的保障。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一個快速發展、深刻變化的大國中持續推進改革和法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無疑具有特殊的複雜性、艱巨性。這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新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中全會決定和四中全會決定是姊妹篇,體現了『破』和『立』的辯證統一。」「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這就是我們說的改革和法治是兩個輪子的含義。」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統一,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關係,澄清了一些認識偏差和誤區,是協調推進位度建設和法治建設應當遵循的重要原則。要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使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三、民主政治的新提升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進一步回答和解決對我國民主政治怎麼看、怎麼乾的問題。

中國特色民主觀。民主是當代政治生活和政治思想中的一個常在話題,也是觀點紛繁、模式多樣、立場各異的爭議話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反映人民意願,順應時代潮流,能夠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提供政治制度保證,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然而,在當今世界輿論場,總有一些人因為中國實行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沒有搬用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特別是「多黨競爭性選舉」,而把中國政治制度歸入「異類」「另冊」,甚至加以歪曲、抹黑。我們國內、黨內也存有一些模糊認識。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政治自信和高超的政治智慧,直面問題,作出了深刻回答:「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這「八個能否」的民主觀,總結了國內外民主政治發展的經驗教訓,拓展了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理論和實踐的新視野新境界,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創新意義。其一,它體現為一種綜合民主觀。從多維度、多層面觀察政治制度,判斷是否屬於民主、民主實現程度的標準尺度,不應是單一的、片面的,而應是綜合的、整體的評價。其二,它體現為一種實效民主觀。堅持形式民主與實質民主、程序民主與實體民主、間接民主與直接民主、代議民主與參與民主相結合,從諸多方面實際效果和結果對政治制度進行客觀評價。其三,它體現為一種發展民主觀。民主制度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發展和演進過程,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像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民主同人權、法治、自由等價值一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和制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全面認識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這一重大判斷。」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在人民內部各方面廣泛商量的過程,就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已經成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點方向和重要抓手。一是提升協商民主的重大意義。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二是明確協商民主的基本含義。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各方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三是明確協商民主的基本渠道。重點加強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

發揮我國民主政治優勢和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而不是削弱和縮小我們的優勢和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發端、奠基於共和國成立之初,歷經探索、曲折,形成、發展於改革開放新時期。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已經並將繼續展現出巨大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鮮明的中國特色。

其一,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前進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力量,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證。

其二,確立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制度體制機制,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廣泛參加國家和社會治理。

其三,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加強社會各種力量的合作協調,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

其四,組織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團結一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領導、有秩序地朝著國家發展目標前進。

其五,實行民主集中制,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分工與協同、監督與支持、制約與效率的關係,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保證國家機關依法協調高效運轉,形成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和正能量。

其六,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尊嚴、權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

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現代化也愈發展。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一定能夠不斷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作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深刻把握「十三五」時期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變化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核心要點:

從國際看,各種風險積累交織,各國角力更為激烈,但形勢總體對我有利,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相對穩定。地緣政治、大國關係更為複雜敏感,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利益博弈更為激烈,但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趨向平衡。

雖然尚處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全球需求增長和貿易增長乏力,但經濟總體復甦趨勢顯現。我國增長速度換擋的同時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落後產能不斷淘汰的同時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新舊動力銜接轉換的同時改革開放激發新的活力。

科技能力比拼更趨白熱化,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為後發國家實現趕超提供了窗口期。只要能順利完成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我們就完全有可能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領航者。

「十三五」時期,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有效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是我們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前提。為此,我們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著力提高防範風險的意識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窗口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從國際看,各種風險積累交織,各國角力更為激烈,但形勢總體對我有利,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相對穩定。

地緣政治、大國關係更為複雜敏感,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一些國家同我國的摩擦上升,那些不願意看到中國發展壯大的勢力,對我國的防範和戒備心理加重,聯手對我國進行牽制和打壓。我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出現新變化,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任務加重。同時也要看到,雖然各種政治、經濟、地緣因素相互交織,但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總體上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大局。對我國而言,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得以進一步深化,中俄關係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中歐關係穩定發展,我們與各大力量戰略互動中的有利地位沒有改變。我們與絕大多數周邊國家的關係處於深化合作之中,經濟互補性不斷增強,與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進一步鞏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積極因素,鞏固和拓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

尚處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全球需求增長和貿易增長乏力,但經濟總體復甦趨勢顯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於預期,潛在增長率下滑,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世界經濟可能出現多個引擎同時失速進而陷入停滯狀態。」由於世界經濟較快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目前全球仍處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主要國家去槓桿、去債務,全球需求增長和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市場成為最稀缺的資源,我們利用外部環境加快自身發展的條件發生改變。但從總體上看,世界經濟曲折復甦態勢逐步形成,積極因素正在顯現。美國經濟增速從2009年危機低谷時期的-2.8%提高到2014年的2.4%,英國經濟增長表現較好。面對相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我們一方面要運用既有經貿規則妥善應對國際經貿摩擦,另一方面要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在國內,更多依靠擴大內需帶動經濟增長。

利益博弈更為激烈,但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趨向平衡。當前,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各國之間的利益博弈將會更為激烈,利用原有規則促進我國發展的條件發生了深刻改變。現有的全球治理格局建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上,其特徵是西方主導、大國協調。但隨著新興經濟體發展步伐日益加快,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普遍增強,必然會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向著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前進。我國提出並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得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已顯現出積極效果,這些都有利於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引導全球經濟議程,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保護和擴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科技能力比拼更趨白熱化,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為後發國家實現趕超提供了窗口期。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後各主要發達國家著手推進更高起點的「再工業化」;另一方面,以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我國處於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境地,發展空間收窄。加之我國要素成本快速提高,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加,我們構築在原有比較優勢下的競爭能力正在發生改變。雖然我國現有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但歷史發展經驗表明,每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會引起世界各國綜合實力的結構性變化,為後發國家提供有利的趕超窗口期。與前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時相比,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狀況、制度條件都已大為改觀,只要能順利完成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我們就完全有可能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領航者。

從國內看,雖然新常態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總體而言,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階段轉換。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正在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在由原來規模快速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

增長速度換擋的同時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增長速度換擋不可避免。要正確認識增速換擋現象,並不是經濟發展速度高一點,形勢就「好得很」,也不是經濟發展速度下來一點,形勢就「糟得很」。問題的關鍵在於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誠然,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曾經在我國高速增長過程中發揮過很大作用,但現在支撐發展的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再按照過去那種粗放型發展方式來做,是不可持續的。不抓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總有一天會走進死胡同。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是客觀要求,必須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更高水平的發展,是中等收入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經的階段,是發揮我國經濟巨大潛能和強大優勢的必然要求。

落後產能不斷淘汰的同時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正在加快。從城鄉結構來看,2015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6.1%,進入了城鎮帶動農村發展的新時期。從區域結構來看,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都在積極尋找比較優勢實現穩步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實施,以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進一步優化了區域發展格局。從產業結構來看,積極構建產業新體系,各種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培育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的比重快速上升,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三大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升級趨勢明顯。從企業組織結構來看,大企業強小企業多的格局已經形成。當然,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問題,當前我國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十三五」時期,我們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果斷處置「殭屍企業」,堅定不移減少過剩產能。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堅定地干、大膽地干、紮實地干、精準地干、義無反顧地干。

新舊動力銜接轉換的同時改革開放激發新的活力。當前我國正處於新舊發展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是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要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更多依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內生動力,儘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實現可持續發展。面對新舊增長動力實現平穩銜接的關鍵任務,一方面,我們要系統推進各項改革向縱深發展。全面深化改革不僅是抓住戰略機遇期的關鍵,而且能夠通過改革激發新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優勢,創造新的戰略機遇。我們要加快推進有利於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改革,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加快推進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加快推進有利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我們要敞開胸懷擁抱世界,而不是孤立於世界之外,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新的戰略機遇。我們要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

「十三五」時期,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有效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是我們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前提。一是我國仍處於體制轉軌、經濟轉型和既往政策消化期,新舊矛盾交織;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涉及重大利益關係調整,可能引發新的矛盾;三是改革發展步伐加快,經濟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隨之發生變化;四是伴隨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國際風險會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規模和更深刻的影響傳遞到國內。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並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為此,我們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著力提高防範風險的意識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執筆:趙振華)堅持尊重網路主權原則推動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與思考

魯煒

核心要點:

互聯網是人類的新空間、新家園,需要新規則、新秩序。堅持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等四項原則,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等五點主張,開啟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烏鎮進程」。

網路空間國際治理弊端叢生的根源在於主權問題。網路主權植根於現代法理,是現代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的延伸。尊重網路主權是反對網路霸權的必然要求,是維護和平安全的重要保證,是堅持開放合作的基本前提,是構建良好秩序的堅實基礎。

網路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各國應當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尊重網路主權與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是辯證統一的,網路主權是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前提,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是網路主權的保障。

中國是網路主權的堅定倡導者和有力維護者,堅持正確處理網路空間自由與秩序、安全與發展、開放與自主的關係,探索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網之道。中國將進一步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制定更平衡地反映絕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的網路空間國際規則,共同推動互聯網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準確把握信息時代下治國理政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成立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兩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建設網路強國戰略目標,科學回答了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網信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國際場合闡釋我治網立場和主張,特別是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表的重要講話,旗幟鮮明地提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深刻論述新媒體在媒體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於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的2000多位嘉賓相聚烏鎮、暢談網事,一時間全球聚焦烏鎮、世界傾聽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述了互聯網發展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四項原則」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五點主張」,贏得了與會嘉賓的熱烈反響和強烈共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和廣泛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出了互聯網是人類的新空間、新家園,需要新規則、新秩序,展現了對時代變革的深刻洞察、對人類福祉的高度關切和對未來發展的遠見卓識。隨著信息革命的深入推進,網路空間已成為與陸、海、空、天同等重要的人類活動新領域。但在這個新空間、新領域,規則尚不健全,秩序尚未建立,挑戰日益增多,網路攻擊、網路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打擊網路犯罪等國際公約和司法協助機制十分缺乏,世界範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路違法犯罪等時有發生,甚至連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都受到嚴重威脅。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出了當前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不公正不合理的問題,彰顯了國際正義力量,佔據了人類道義制高點。在網路空間國際事務處理上,個別國家以大壓小、恃強凌弱,排斥其他主體平等參與,試圖固化於其有利的治理秩序,維護其網路霸權地位和既得利益。同時在網路治理與發展上採取雙重標準,指責干預他國自主選擇網路發展道路,甚至實施網路監聽,發動網路攻擊,策動「顏色革命」,支持、縱容危害他國政權安全、國家安全的網路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出了互聯網發展不平衡、技術和安全受制於人的問題,反映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聲。個別西方國家憑藉信息技術優勢,以及對國際互聯網核心基礎設施及其資源分配的權力,壟斷著議程設置權、規則制定權、國際話語權等。根伺服器等全球性互聯網基礎資源分布及配置嚴重失衡,各國在互聯網發展能力上差距顯著,數字鴻溝呈拉大之勢。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網路安全和發展上嚴重受制於人,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提出了中國方案、分享了中國經驗、貢獻了中國智慧,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經過2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發展與治理兩手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有近7億網民、423萬家網站,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惠及億萬百姓;依法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空間日漸清朗,正能量更加強勁,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互聯網發展與治理之路。這一偉大實踐充分證明,這是一條希望之路、光明之路、成功之路。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互聯網發展治理對世界各國都是重要而緊迫的新課題,中國實踐、中國道路、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在網路空間這一新領域的成功探索,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體現了中國作為網路大國的責任與擔當,這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明了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方向、描繪了願景,為未來全球互聯網發展和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堅持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等四項原則,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等五點主張,開啟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烏鎮進程」。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為全球網路空間治理勾畫了藍圖、提出了方案、指明了路徑,體現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意願和利益,應當成為國際社會制定全球網路空間新規則、構建網路空間新秩序、打造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共同遵循。

二、堅持尊重網路主權原則是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關鍵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首先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尊重網路主權原則的重要論述。原始察終,網路空間國際治理弊端叢生的根源在於主權問題。主權是現代國家的基本屬性,沒有主權,就沒有現代國家。行隨事遷,主權的含義因時而變、不斷豐富,主權的實踐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網路空間是現代國家的新疆域、全球治理的新領域,《聯合國憲章》確立的主權平等原則,其精神也應該適用於網路空間,網路主權因是而生。

網路主權植根於現代法理,是現代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的延伸。網路相關法律制定與政策出台、政府管理與行政執法、司法管轄與爭議解決、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等,都是網路主權的行使方式。美國把網路安全納入國土安全管理範疇,相繼出台網路安全信息共享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突出地體現了網路主權。2013年美國政府公開宣稱,對美國實施網路攻擊將視為戰爭行為並予以武力還擊。美國對他國實施網路攻擊、網路監聽,叫「網路自由」、「信息共享」,美國的網路被攻擊,則視為「發動戰爭」。這就是美國的網路主權觀,其實質是網路霸權。對於這種只要自己的主權、無視他國的主權,只要自己的安全、無視他國的安全的強權行徑,國際社會強烈憤慨,普遍呼籲尊重網路主權、反對網路霸權,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構建網路空間新秩序。這也是全球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要求。

尊重網路主權是反對網路霸權的必然要求。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會確立國家主權原則以來,堅持主權、反對霸權就是國際體系實踐的重要內容。現在,已經不是幾個國家湊在一起就能決定世界大事的時代了,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需要各國商量著辦。當前一些無視他國網路主權的行為,本質上是現實世界霸權主義行徑在網路空間的投射與反映,是冷戰思維的新變種,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最大障礙。只有尊重網路主權,不搞網路霸權,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從事、縱容或支持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網路活動,才能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變革。

尊重網路主權是維護和平安全的重要保證。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路空間,對各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網路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是網路恐怖主義、網路監聽、網路攻擊、網路竊密的受害國。維護網路安全不應有雙重標準,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只有尊重網路主權,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反對網路監聽、網路攻擊、網路空間軍備競賽,才能切實維護網路空間和平安全。

尊重網路主權是堅持開放合作的基本前提。「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讓各國人民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是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根本目的。各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應當積極推進互聯網領域開放合作,創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只有尊重網路主權,摒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觀念,堅持同舟共濟、互信互利的新理念,各國才能在網路空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才能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時代的快車、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尊重網路主權是構建良好秩序的堅實基礎。「九層之台,起於累土。」網路主權已成為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網路主權,國家主權就不完整;沒有網路主權,國際網路空間秩序就將混亂無序,多利益相關方的權益也無從保障;沒有網路主權,互聯網造福人類的初衷和目的就無法實現,互聯網的發展也將失去意義。只有尊重網路主權,各國才能自主制定政策法規,依法開展網路空間治理,構建良好網路秩序。中國是網路主權的堅定倡導者和有力維護者,堅持正確處理網路空間自由與秩序、安全與發展、開放與自主的關係,探索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網之道。在這條道路上,我們走得充滿自信、無比堅定。

三、努力為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路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各國應當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互聯網一點接入、全球共享。尊重網路主權與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是辯證統一的,網路主權是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前提,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是網路主權的保障。我們強調尊重網路主權,不是要割裂全球網路空間,而是強調在主權平等的基礎上,各國無論互聯網發展快慢、技術強弱,其參與權、發展權、治理權都應當是平等的,都應當得到有效保障。隨著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國首先致力於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中國的互聯網建設好、運用好、治理好,同時,我們也願意把中國經驗分享給世界,與世界各國一道,在彼此尊重網路主權的基礎上,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擴大共識,形成網路空間「最大公約數」。由於各國國情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互聯網發展程度不同,帶來了治理模式和方法的不同,存在著一些分歧和爭議,但加強網路空間治理的願望是一致的。基於共同的願望,中國倡導以「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為基礎,求同存異、增進理解,形成「最大公約數」,達成基本共識:互聯網應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而不是危害;應帶來和平安全,而不應是攻擊他國的「利器」;應注重保護公民合法權益,而不能成為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應文明誠信,而不能充斥謠言欺詐;應更加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應傳遞正能量,繼承和弘揚人類優秀文化;應有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中國作為網民數量佔全球近1/4的網路大國,願意積極承擔國際責任,搭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台、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的中國平台,進一步辦好世界互聯網大會,積極開展多邊雙邊國際交流,讓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加強共建,推動網路空間互聯互通。網路的本質在於互聯,信息的價值在於互通。發展中國家人口佔世界人口總數的80%,而互聯網用戶數只佔全球用戶數的43%,未來增長潛力巨大。中國將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技術支持,積極推動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各國網路發展能力,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帶來的機遇。中國將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網路合作,率先打通「一帶一路」的「血脈經絡」;依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等,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大力推進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消除「信息壁壘」,縮小數字鴻溝,讓信息資源充分涌流,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人民通過互聯網掌握信息、獲取知識、創造財富,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謀求共治,推動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國際網路空間治理應由大家商量著辦,集眾人之智成眾人之事。中國將進一步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深入推進互聯網名稱和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國際化進程,積極倡導國際社會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合力應對網路攻擊、網路犯罪、網路恐怖主義等嚴峻挑戰,推動制定更平衡地反映絕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的網路空間國際規則,共同推動互聯網健康發展。

開放共贏,促進全球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當今時代,數字經濟異軍突起,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最有力的引擎。中國正大力推進「寬頻中國」、「數字中國」建設和「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為各國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只要遵守中國法律,不損害中國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我們熱情歡迎外國網信企業和創業者來華髮展。中國將通過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建設信息經濟示範區等,推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向縱深發展,共同做大發展的蛋糕。

合作共享,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全人類。共享是互聯網的天然特質,共享機遇、共享成果是大勢所趨。我們歡迎各國搭乘中國互聯網發展「順風車」,將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共同推動互聯網新技術研發與應用,共同參與制定重要技術標準,實現共同發展。中國將與各國一道,著力搭建各種網路交流共享平台,讓各國人民更好了解中華優秀文化,讓中國人民更好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共同推動網路文化繁榮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大潮洶湧顯本色,風正帆滿好行船。「十三五」時期,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網路強國戰略思想,認真落實「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網之道,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造福全人類。

做好新形勢下軍隊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學習貫徹習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的重要講話精神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核心要點:

習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並發表重要講話,是解放軍報建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是軍隊宣傳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具有深遠政治考量和重大引領作用。

習主席深刻把握「時」和「勢」的新變化,鮮明提出堅持軍報姓黨、堅持強軍為本、堅持創新為要的根本要求,強調新聞媒體的政治屬性不容抹殺、政治靈魂不容動搖、政治特色不容淡化,強調始終為軍隊服務、為軍人服務,強調把握大勢、創新變革。

習主席指出,解放軍報是黨在軍隊的喉舌,是我黨我軍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也是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個特色。這一重要論述,凝鍊概括了解放軍報重要地位作用,彰顯了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關注,對軍隊新聞媒體乃至整個宣傳思想戰線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宣傳思想工作姓黨為黨,就是要立起正確方嚮導向,在恪守黨性原則上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始終愛黨、護黨、為黨;就是要高舉黨的旗幟,傳播黨的聲音,面對錯誤思潮敢於發聲、敢於亮劍,當好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生力軍;就是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落實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要求,把宣傳思想工作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對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就是要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經常、主動、堅決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看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決策部署。2015年12月25日,習主席親臨解放軍報社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習主席重要講話,著眼黨、國家、軍隊事業發展全局,深刻闡明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科學回答一系列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升華了黨對宣傳思想工作規律的認識,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是全軍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一項重大而長期的任務。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切實用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履行好軍隊宣傳思想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一、黨關於軍隊宣傳思想工作的重大理論創新

習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並發表重要講話,是解放軍報建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是軍隊宣傳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具有深遠政治考量和重大引領作用。習主席重要講話,堅持用時代眼光審視宣傳思想工作,提出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理論分量很重,實踐指向鮮明,是指導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綱領性文獻。

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境界。黨和軍隊的宣傳事業,是在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前進的。在我國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如同強國強軍偉業需要創新理論引領,宣傳思想工作也需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習主席深刻把握「時」和「勢」的新變化,鮮明提出堅持軍報姓黨、堅持強軍為本、堅持創新為要的根本要求,強調新聞媒體的政治屬性不容抹殺、政治靈魂不容動搖、政治特色不容淡化,強調始終為軍隊服務、為軍人服務,強調把握大勢、創新變革。這是對堅持新聞黨性原則的強化和具體化,是對為誰服務、怎麼服務重大問題的科學回答,賦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的時代內涵,為宣傳思想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更好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和有力思想武器。

擘畫了強軍征程中宣傳思想工作新布局。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是人民軍隊肩負的時代重任,是一項具有很強開拓性的事業。宣傳思想工作如何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為強軍興軍鼓與呼,這是歷史和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習主席把宣傳思想工作放在國家發展大盤子中來謀劃,放在意識形態鬥爭大棋局中來運籌,從根本屬性、時代要求、功能作用等維度規定目標任務,對堅持黨性原則、聚力強軍興軍、激發生機活力作出戰略部署,給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定了向、定了位、定了責,明確了路線圖展開圖。貫徹好講話精神,就能有效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站位,為強國強軍更好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力量、道德滋養和文化條件。

立起了凝神聚氣戰勝挑戰的精神旗幟。越是形勢複雜越要旗幟鮮明,越是任務艱巨越要勠力同心。當前,我們黨領導人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面對決勝全面小康的最後衝刺,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繁重任務,面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尖銳鬥爭,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尤為重要和緊迫。習主席重要講話,舉旗亮劍,擲地有聲,要求宣傳思想工作為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竭盡全力,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這是對堅持黨管媒體原則的鄭重宣示,是堅定強國強軍意志的政治動員,是對敵對勢力意識形態滲透的有力回擊,必將凝聚起同心同德、開拓奮進的強大力量。

鞏固發展了黨領導人民軍隊的特色優勢。毛主席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強調「紅軍的宣傳工作是第一個重大的工作」。新的歷史條件下,習主席著眼賡續優良傳統、永葆特色優勢,更加強調堅持思想領先,更加註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和掌握部隊。習主席重要講話,對宣傳思想工作特別是新聞宣傳的地位作用、方針原則、任務要求等作了系統闡發,深刻揭示了軍隊宣傳思想工作是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重要依託,是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重要途徑,是黨和軍隊政治優勢的重要體現。在軍隊卓有成效地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堅持用先進思想和進步政治精神貫注部隊、引領發展,充分發揮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才能確保我軍始終在黨的旗幟下勝利前行。

二、全面準確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的內涵要求

習主席重要講話涵蓋宣傳思想工作各個方面,既是理論指導又是實踐要求,既闡明工作規律又部署重大任務。我們必須全面系統學習,領悟內涵要義,把握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黨的喉舌的地位作用。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戰線承擔著重要的使命。習主席指出,解放軍報是黨在軍隊的喉舌,是我黨我軍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也是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個特色。這一重要論述,凝鍊概括了解放軍報重要地位作用,彰顯了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關注,對軍隊新聞媒體乃至整個宣傳思想戰線具有普遍指導意義。領會把握這一重要論述,要求我們從新的思想高度認清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明確更好發揮職能作用的努力方向,進一步樹牢政治意識、政權意識、陣地意識,強化做好軍隊宣傳思想工作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牢牢把握「三個更強」的目標要求。目標指引方向。習主席強調,要緊跟強國強軍進程,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做到政治上更強、傳播上更強、影響力上更強,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有力思想輿論支持。這一重要論述,從堅守根本性質宗旨、適應形勢任務發展、強化功能作用發揮等維度,深刻闡明宣傳思想工作如何加強、往哪著力的根本問題,明確了新的更高標準。新形勢下軍隊宣傳思想工作,只有緊緊圍繞「三個更強」來謀劃、來推進,聚焦「三個更強」來深化、來努力,才能站在新的時代高度推進發展進步。

牢牢把握姓黨為黨的政治靈魂。世界上沒有抽象的、超脫的新聞媒體,各種新聞媒體總是以這樣那樣的方式表現其階級性和政治性。習主席鮮明提出「軍報姓黨」這一重大命題,指出了軍隊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恪守的政治屬性、必須堅守的政治靈魂。宣傳思想工作姓黨為黨,就是要立起正確方嚮導向,在恪守黨性原則上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始終愛黨、護黨、為黨;就是要高舉黨的旗幟,傳播黨的聲音,面對錯誤思潮敢於發聲、敢於亮劍,當好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生力軍;就是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落實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要求,把宣傳思想工作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對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就是要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經常、主動、堅決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看齊,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軍委決策部署看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決維護和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始終同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權威。

牢牢把握強軍為本的核心使命。宣傳思想工作從來都是同黨、國家和軍隊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習主席鮮明提出堅持強軍為本,強調以強軍目標為引領,宣傳強軍思想,激發強軍精神,匯聚強軍力量,助推強軍實踐,引導全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緊跟強軍進程,推動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各項決策部署在官兵頭腦中紮根、在部隊工作中落地,特別要突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這件大事,做到「三個講清楚、一個宣傳好」;面向強軍主體,堅持以廣大官兵為中心,深入基層,眼睛向下,接上地氣,發揮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涉及強軍興軍的戰略問題、制約部隊發展的瓶頸問題、官兵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做好正面引導、解疑釋惑工作。這些重要論述,規定了軍隊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職能和中心任務,與軍隊政治工作時代主題高度契合,體現了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的內在要求。

牢牢把握創新為要的強大動力。信息網路時代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習主席鮮明提出堅持創新為要,把握信息時代傳媒發展大勢,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對軍事媒體創新發展提出一系列要求。強調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突出內容創新這個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構建適合國情軍情、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現代軍事傳播體系。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創新發展理念,抓住了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發展的關鍵和要害,明確了發展方向、總體目標和著力點落腳點,我們要自覺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不斷增強宣傳思想工作時代性和感召力。

牢牢把握人才隊伍的建設標準。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事業興。習主席明確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軍事宣傳隊伍,要求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加強黨性修養,提高專業素質,弘揚優良傳統,嚴肅各項紀律,強化職業精神和職業操守,始終做到可靠、乾淨、過硬。這些指示要求,從政治品格、專業素養、作風形象等方面,確立起軍隊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的時代標準和檢驗標尺,是軍隊好乾部標準、政治機關和政治幹部隊伍建設目標在宣傳思想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

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軍隊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

習主席重要講話,賦予軍隊宣傳思想工作新的使命責任,確立起了更高標準要求。我們要以習主席重要講話為遵循,全面貫徹落實「三個堅持」要求,著力宣傳好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宣傳好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宣傳好黨和國家、軍隊事業發展新成就新氣象,宣傳好中央軍委重大決策部署,著力在凝聚思想共識、濃厚輿論氛圍、提供精神力量上下功夫見成效。

深化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宣傳貫徹。這是宣傳思想工作堅持黨性原則的本質要求,也是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官兵,把學習貫徹習主席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重中之重,在強固根本指導、掌握科學體系、領會核心要義、自覺看齊運用上深下去、下功夫。堅持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基本脈絡學好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強軍興軍重大戰略思想為重點學好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強軍興軍的決心信心。抓好黨委中心組學習和幹部輪訓,搞好面向基層的學習普及,推進院校「三進入」。尤其要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聚焦習主席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條主線,深入開展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實踐、新成就宣傳,深化重大問題研究,更好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大力營造改革強軍的良好輿論氛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當前軍隊各項工作的主線,宣傳思想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必須在助推改革強軍上聚焦用力。把實施改革強軍戰略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講清楚,辦好專題專欄,推出言論評論,著重回答為什麼改、依據什麼改、改什麼、怎麼改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把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講清楚,緊跟改革進程有序釋放權威信息,重點闡釋改革決策部署的重要性科學性正確性。把事關官兵切身利益的改革舉措講清楚,抓住官兵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搞好解疑釋惑。把改革中湧現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迹宣傳好,立起擁護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鮮明導向。

圍繞鑄魂育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廣大官兵是強軍的主體。堅持把學習踐行強軍目標、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著眼點和落腳點。按照絕對忠誠標準鑄牢軍魂,加強軍魂教育和黨史軍史、優良傳統教育,指導部隊傳承紅色基因、培植信仰之基。堅定不移正風反腐,徹底肅清郭伯雄、徐才厚案件流毒影響。紮實開展改革強軍主題教育,用好崗位實踐、教育討論和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等方式,引導官兵以實際行動擔當改革強軍重任。打造富有特色的強軍文化,抓好強軍主題文藝創演和出版工作,開展「強軍風采」系列文化活動,結合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等重大紀念活動,打造一批文藝精品,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突出網路主戰場打好意識形態鬥爭主動仗。互聯網已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是宣傳思想工作必爭必占必守之地。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把網上輿論工作抓緊抓好。注重研究把握網路輿論生成機理和傳播規律,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提高思想引領力。完善突發輿情應急處置機制,堅決批駁和抵制歪曲歷史事實、抹黑革命領袖、詆毀英雄人物等錯誤思潮。依法依規凈化網路空間,加強涉軍媒體和軍事信息傳播管理,嚴密防範遏制網上攻擊滲透行為。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講好強軍故事,展示我軍良好形象。

著眼增強時代性感召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日新者必日退。」適應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的深刻變化,把軍隊宣傳思想工作傳統優勢和信息優勢結合起來,通過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突出內容創新,堅持求真求實,深化「走轉改」,推出一批反映時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引起廣泛共鳴的精品力作。加快媒體融合發展,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加強軍隊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打造具有強大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軍事媒體。創新方式方法,加快全軍政工網改版升級,充分運用「兩微一端」「軍營微課」和幹部學習「慕課」系統,建設好跟上時代步伐、滿足官兵期盼的平台載體,不斷提高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

最近,習主席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並就新的時代條件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作出戰略部署。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的重要講話與這次重要講話結合起來,牢記重託、不負使命,努力在新的起點上開創軍隊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

不斷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秋石

核心要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時代制高點,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舉旗亮劍、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不斷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我們黨肩負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同時也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跳出「歷史周期律」等重大問題。完成歷史使命、戰勝風險挑戰,必須管好黨、治好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裡,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繼續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理論自信和實踐自信的有機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時代制高點,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舉旗亮劍、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不斷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肩負歷史新使命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事業才能興旺發達,國家才能繁榮穩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我們黨肩負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同時也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跳出「歷史周期律」等重大問題。完成歷史使命、戰勝風險挑戰,必須管好黨、治好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更好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動搖。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首先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講政治、顧大局,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的主張貫徹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過程、各方面。同時,要完善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體制機制。各級黨委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抓方向、議大事、管全局,統籌協調好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關係,推動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向前發展。

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面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的本領有「不適應」的一面,存在著「本領恐慌」現象,迫切需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現在,我國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趨複雜、形態更加高級、國際國內聯動更加緊密,無論是分析形勢還是作出決策,無論是破解發展難題還是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都需要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方法。各級領導幹部要增強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的能力,努力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裡手,成為有知識、懂業務、勝任本職工作的內行,更要成為忠誠於馬克思主義、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治黨治國的政治家。

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打鐵還需自身硬。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要害在嚴,關鍵在治。「全面」,就是管全黨、治全黨,面向全體黨員和黨組織,覆蓋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部門。「嚴」,就是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就是嚴明黨的紀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管理幹部、持續改進作風;就是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就是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相結合、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統一、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結合;就是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治」,就是從黨中央到省市縣黨委,從中央部委、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到基層黨支部,要切實肩負起主體責任;就是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就是加強黨性教育,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就是創新管理制度,強化黨內監督,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譜寫事業新篇章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裡,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繼續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回首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以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特別是要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統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弘揚中國精神,還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總戰略。這一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既統攬全局又突出重點,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共同構成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不動搖,緊緊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舉措不放鬆,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牢固樹立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這些新發展理念對於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和紅綠燈。要使之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和行動。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

應對國際新變化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以大格局、大氣魄、大手筆主動謀劃,積極進取,努力打造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格局,中國正在加快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理論自信和實踐自信的有機統一。這條道路,打破了「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避免了那種建立殖民體系、爭奪勢力範圍、對外武力擴張的資本帝國主義發展老路。我們希望和平,但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決不放棄維護國家正當權益、決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都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積極運籌大國關係,擴大同發展中大國的合作,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係框架;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把我國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推進多邊外交,推動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加強務實合作,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尋求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對外援助工作;切實維護我國海外利益,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積极參与全球治理。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是大勢所趨。推動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就要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各國的事情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要世界各國人民商量決定;就要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法治化,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用統一適用的規則明是非、促和平、謀發展;就要推進全球治理規則合理化,體現各方關切和訴求,更好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隨著中國實力上升,我們將逐步承擔更多力所能及的責任,努力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新理念,開闢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強調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建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從而形成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這一理念,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同各國合作共贏的真誠願望,契合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順應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潮流,為維護和完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開闢了美好願景,注入了強勁動力。

把握髮展新趨勢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從方法論上取決於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認識和掌握程度,取決於我們對觀大勢、謀大事的戰略思維的認識和掌握程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體現了登高望遠的戰略眼光、宏闊深邃的戰略思維,特別是恢宏的戰略判斷力、高超的戰略謀劃力和堅強的戰略定力。

恢宏的戰略判斷力。戰略判斷力具有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歷史發展進程中把握髮展趨勢,從世界格局演進中把握中國方位,從中國實際出發把握面臨形勢,作出一系列重大的戰略判斷。比如,對於我們面臨的戰略機遇與挑戰,指出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變但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不變中有變、變中有不變,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比如,對於經濟發展新常態,強調應該從歷史和現實、時間和空間的大視角來認識,新常態是具有內在必然性的客觀狀態,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比如,對於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張要從國際與國內的聯繫對比中來把握,深刻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實現由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躍升。這些戰略判斷對於引領改革、建設、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高超的戰略謀劃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洞察時代風雲、把握前進方向,不僅確立了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布局和發展理念,而且抓住、抓准、抓好發展的「衣領子」、「牛鼻子」,提出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五大支柱性政策、補短板防風險來把握髮展戰略重點,以戰略重點帶動面上工作,推動事物發展不斷從不平衡到平衡,等等。這些戰略謀劃,既有方向、目標,又有布局、舉措,既有理念、思路,又有動力、保證,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高超的戰略眼光和謀劃能力。

堅強的戰略定力。戰略定力根植於對自身發展道路和前景的高度自信,根植於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新世紀新階段新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譜寫著「當驚世界殊」的華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猶如東方地平線上光芒四射的朝陽噴薄而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偉大目標。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仍然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奪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勝利!

指導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求是評論員

核心要點:

猴年新春伊始,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調研,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篇重要講話閃爍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思想光輝,深刻回答了黨的新聞事業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理論,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導性,是指導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著眼於新的時代條件,著眼於黨的工作全局,著眼於黨的宣傳思想工作根本任務,第一次完整概括提出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牢牢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必須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莫先於用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猴年新春伊始,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調研,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篇重要講話閃爍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思想光輝,深刻回答了黨的新聞事業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理論,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導性,是指導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擺在全黨特別是新聞輿論戰線和宣傳思想文化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就是要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努力開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高度評價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他指出:「長期以來,中央主要媒體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理、宣傳黨的主張、反映群眾呼聲,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主要媒體突出宣傳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闡釋黨中央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唱響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有力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的強大力量。」這就充分肯定了新聞輿論戰線的成績和貢獻,使廣大新聞工作者備感振奮、深受鼓舞,也感到責任更加重大。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輿論的力量不可小覷。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工作最前沿。新聞輿論陣地沒有真空。如果黨和人民不能掌握新聞輿論陣地,就可能犯顛覆性錯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這「五個事關」,深刻闡明了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要充分發揮好輿論引導作用,積極營造有利於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輿論環境,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著眼於新的時代條件,著眼於黨的工作全局,著眼於黨的宣傳思想工作根本任務,第一次完整概括提出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他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這「四個牢牢堅持」,為新聞輿論戰線不負重託、履職盡責指明了努力方向。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牢牢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必須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都要增強看齊意識,自覺向黨中央看齊,自覺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自覺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都要增強政治定力、站穩政治立場;都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定盤星」,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就是要求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就是要做好正面宣傳,及時反映各地各部門發展的新氣象、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舉措。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忠實履行職責,奮力完成使命,當好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生力軍。

要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必須堅持改進創新,不斷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能力水平。一要增強工作針對性。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二要推動融合發展。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三要把握好時度效。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要注意時機和節奏、力度和分寸、效果和實效,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四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

要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莫先於用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一個黨和人民需要的合格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努力做到:第一,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准坐標定位。第二,牢記社會責任,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第三,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第四,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保持一身正氣。要深化新聞單位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對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要切實擔負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責任,強化宣傳文化單位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做到講政治、強黨性、敢擔當、勇創新、嚴律己,樹立宣傳文化單位良好形象。

要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關鍵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於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各級黨委要自覺承擔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認真踐行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的根本原則,主動謀劃本地區本部門新聞輿論工作,把正確導向要求體現在工作各個方面,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輿論是強有力的武器。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意義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有力輿論支撐。

把我國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推向更高層次

王受文

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就推進全球和亞太經濟合作、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提出重要倡議主張。他指出,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激發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力」,中方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這就要求我們深入把握世界變革和經濟全球化的大勢,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深入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進外資管理體制改革,把我國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推向更高層次,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一、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積極拓展區域經濟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將加快推進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建設」,「要加快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要平等參與、充分協商,最大程度增強自由貿易安排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提高亞太開放型經濟水平、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習近平總書記這些論斷,不僅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自貿區建設指明了總的方向,而且為新時期自貿區建設的宗旨、內容、方法和重點提供了明確指引。

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以來最大的一輪重構。20多年來,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隨著以自貿區為代表的區域貿易安排不斷湧現,經濟全球化正呈現「多邊慢、區域快」的發展態勢。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均在順應自貿區發展大潮,積極探索新的開放途徑。發展中經濟體通過自貿區建設聯合自強,試圖增強自身實力,擴大在全球化中的影響力。主要發達經濟體更是試圖通過構建高水平的自貿區網路,為今後「定規矩、樹標杆」,謀求競爭的制高點和全球化的主導權。

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是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重要內容。我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妥善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加需要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以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必須適應國際國內新形勢,在現有自貿區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擴大自貿區建設規模,努力提高自貿區開放水平,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合作的主動。同時,要自主把握開放的力度、程度和進度,做好開放中的內外統籌。要堅持底線思維,注重防風險,築牢安全網,既要大膽開放,又要風險可控,牢牢把握開放的主動權,實現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的有機統一。

截至目前,我國簽署並實施了14個自貿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自貿夥伴遍及亞洲、拉美、大洋洲、歐洲等地區。這些自貿協定的簽署和實施,產生了良好的政治和經濟效應,促進了我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我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建立的自貿區已涵蓋我國外貿總額的38%,加上在談自貿協定,將覆蓋我國一半以上的貿易。但與許多經濟體相比,我國的自貿區建設規模、標準和開放水平仍有較大提高空間。特別是在知識產權、環境、電子商務、競爭政策等規則議題上,由於發展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局限,我國的自貿協定對此涉足不多,更不深入。規則之爭是發展權之爭,是制度和領導力之爭。為了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在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中贏得主動,我們需要加快推進高標準自貿區建設。

亞太地區是全球經濟貿易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地區,也是當前全球範圍內自貿區建設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早日實現亞太自貿區業已成為亞太經濟體共識。但是,亞太經濟體在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經濟總量、發展水平等方面大相徑庭,只有通過平等參與和充分協商,最大程度增強自貿區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才能實現亞太經濟體間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二、深入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共同推動世界經濟重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振貿易和投資,讓世界經濟這兩大引擎重新高速轉動起來」,「我們既要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要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2016年,我國將主辦二十國集團峰會,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機遇,推動二十國集團為重振世界經濟貢獻「標本兼治」的良方。

二十國集團峰會機制誕生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中。在應對危機過程中,二十國集團成員通過有效的多邊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攜手推動世界經濟走出危機。二十國集團由此成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同時開創了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平等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時代,為新興經濟體參與和引導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規則重構帶來了重大機遇。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消退,二十國集團正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變,議題從財政、金融向貿易、投資、發展、就業等領域拓展。但與財金渠道相比,二十國集團貿易投資領域機制建設相對滯後,既沒有定期召開貿易部長會議的機制,也缺乏工作層對話渠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二十國集團在經貿領域治理能力的發揮。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基礎仍不牢固,存在較多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近年來,全球貿易增速顯著放緩。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2012—2014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分別為2.2%、2.5%和2.5%,明顯低於當年經濟增速,增長引擎作用大幅削弱。這雖然有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因素,但主要是由新一輪引領全球增長的驅動力尚未形成、全球消費和需求的結構變化以及多邊貿易體制受阻、全球投資規則「碎片化」等多種結構性原因綜合作用造成的。二十國集團成員佔全球經濟總量80%以上,貿易額佔全球近80%,有責任也有能力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激活國際貿易投資潛力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使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重新高速轉動起來。

中國是全球經濟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吸引外資國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同各國利益深度交融。我們應在二十國集團平台上與各方一道努力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制,推動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使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

2016年,我們將圍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主題「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在經貿領域重點推動各方就以下議題深入探討並提出行動方案:一是推動全球貿易實現強勁增長,確立二十國集團貿易合作總體框架,就加強全球貿易治理、降低貿易成本等採取共同行動;二是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推動建立均衡、普惠、共贏的全球貿易體制;三是促進投資政策協調合作,確立二十國集團投資合作總體框架,探索制訂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四是促進全球價值鏈發展,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提升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能力。

經中方倡議,2015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強調貿易投資對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意定期舉辦貿易部長會議並建立支持性工作組。2016年,我們將在這一共識基礎上,通過主辦貿易部長會議和系列工作組會議,為9月杭州領導人峰會貢獻務實可行的「中國方案」,為全球貿易投資注入「助推劑」,推動全球經濟穩步發展與繁榮。

三、推進外資管理體制改革,營造透明高效的市場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核心內容之一。30多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1—9月,外商投資企業繳納的稅收佔全國稅收總額的18.2%,進出口額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46.6%。實踐證明,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政策取得了卓越成效。

當前,我國利用外資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深刻變化,亟須尋找新的引資著力點,形成新的引資優勢。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戰略部署,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2015年,又在廣東、天津、福建三地布局自貿試驗區。之所以稱之為自貿試驗區,而沒有採用其他國家使用的自貿園區,與試驗區所擔負的光榮使命密不可分。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自貿試驗區要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為在全國範圍內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試點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自貿試驗區在利用外資基礎性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探索。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長期使用「逐案審批加產業目錄」管理外資,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引導外資流向力度大、風險管控好,但是政府干預色彩較為濃重,容易引發投資者對於市場環境不透明、不規範、不公平的質疑。自貿試驗區借鑒國際通行做法,率先推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負面清單列出了投資需要滿足的、與國內投資者不同的限制條件,只要不在負面清單以內的領域,外國投資者就可以和國內投資者享受相同的投資權利,通過簡單、快捷的備案程序就可以實施投資。特別是隨著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負面清單里的限制措施越來越少,外國投資者投資自由度也越來越大。對於政府而言,負面清單管理是敦促有關部門加快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一道軍令牌,政府的工作重心也將由事前審批轉變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提供更好的服務。

自貿試驗區開展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彰顯了我國利用外資的三個「不會變」,獲得外國投資者的高度評價。截至2015年10月底,4個自貿試驗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8083家,吸收合同外資達7169億元人民幣,顯著高於所在省市平均水平。融資租賃、服務外包、科技研發、金融服務等高附加值投資增長迅速,龐巴迪、美藥典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落戶區內。商務部將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及時總結評估試點情況,推動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作者:商務部副部長)

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

石平

「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是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向宣傳思想戰線發出的號令。我們一定要履行好這個光榮重大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責任,努力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影響力、傳播力,為實現黨提出的奮鬥目標提供有力思想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是緊跟深跟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步伐的迫切需要。黨的主張是時代的聲音、真理的聲音、人民的聲音。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主張集中到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反映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舉起這面時代的旗幟、真理的旗幟、人民的旗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凝聚共識,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遵循。當前宣傳思想戰線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就是要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要把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同宣傳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結合起來,同堅持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以貫之的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結合起來,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思想武裝成果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是落實宣傳思想工作「兩個鞏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思想活躍、觀點交織、輿情複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極其繁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要有主心骨,必須要有民族共識,必須要有凝心聚力的核心價值觀,必須要有領路的旗幟。只有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謀共識,打牢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們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宣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要深入宣傳、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落細落小落實上用力,使之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滋養緊密結合、同黨領導創造的紅色文化緊密結合,使之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切實做到政治上更強、傳播上更強,使黨的聲音在互聯網和新媒體中廣泛傳播,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我們還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使黨的主張轉化為中國立場、中國主張、中國方案。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就要愛黨、信黨、護黨、為黨,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恪守黨性原則。我們黨是秉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人民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我們都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堅定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養成特別過硬的思想定力、戰略定力、道德定力,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這一點上,腦中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以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讓黨的旗幟高高飄揚。

  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就要始終不渝地傳播黨中央的聲音。這裡最關鍵的就是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黨是高度集中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最高的政治覺悟,也是最大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增強看齊意識,向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看齊,向黨中央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項決策部署看齊。決不允許散布違背黨中央精神的錯誤觀點,決不允許出現所謂的「輿論飛地」。只有經常不斷地、主動地向黨中央看齊,實現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才能凝集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偉力。

  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就要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傳播正能量,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讓黨的聲音響起來、亮起來。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堅持正面宣傳為主,關鍵是要提高質量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緊貼改革過程和人民群眾思想實際,把黨和國家實施重大戰略的時代背景、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講清楚,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講清楚,把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講清楚,使黨的主張如春風化雨、入腦入心。注重正面宣傳並不意味著放棄必要的輿論鬥爭。對各種敵對勢力的攻擊和抹黑,對各種錯誤觀點的傳播泛濫,旗幟要鮮明、立場要堅定,不迴避、不含糊、不失語,主動擔當作為、敢於亮劍發聲、善於解疑釋惑。在辨析錯誤觀點的同時,把正確的觀點立起來;在引領社會思潮中,起到立主導、明方向、謀共識的作用。

  「日新之謂盛德。」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還要以創新為要。創新才能激發動力、增強活力、釋放潛力。觀念要創新,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性,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守正出新、博採眾長。體制機制方法手段要創新,認真研究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宣傳方式和宣傳話語也要創新。不能居高臨下、空洞說教,不能模式化、套路化,要講實話、新話,講解決問題的話,講群眾一聽就懂的話,從發展的「微故事」中展現大氣象,從生活的「微感受」中展現大格局。內容優勢是最根本的優勢,內容創新是最根本的創新。要順應時代發展和人們思想變化特點,從改革發展一線中捕捉宣傳思想工作的素材,從日常生產生活中汲取思想道德的養分,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使黨的主張的洪鐘大呂「居高聲自遠」,真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成為鼓舞全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攜手奮進的嘹亮號角。

做好社會服務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叢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也是我們民主黨派為之奮鬥的一大理想。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制定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並在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和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目標新理念新任務,為我們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提供了更加大有可為的廣闊舞台。九三學社作為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體,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要立足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全力做好新形勢下的社會服務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社會服務是民主黨派履行參政黨職能的重要內容,是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形式,是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一大特色。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和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理應傾力履行參政黨的職能,社會服務是民主黨派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履行參政黨職能的具體體現,有著深刻的政治意義。對於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來說,社會服務工作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參政黨自我充實、自我完善,不斷走向新時代所必須的社會實踐。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今後五年,要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等一系列新的目標要求,這些目標要求貫穿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提供了新舞台,拓展了新空間。

首先,我們的科技服務和科學普及的舞台將更加廣闊。九三學社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科普工作。自2009年以來,我們在全國各地開展的「百名專家進鄉村入學堂」活動,已從面向農村中小學講科普,發展到進入城市中小學、大學、社區、媒體;從送科技下鄉幫農民致富,發展到與企業聯姻,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助力,使科普活動與我社科技服務工作高度契合。科普工作和科技服務,已經成為九三學社社會服務一塊耀眼的「金字招牌」。「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大局的核心位置,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我們創造條件讓全體公民學科學、用科學,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神。作為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九三學社,應該肩負起普及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文化的責任,為建設創新型大國努力奮鬥。

其次,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目標為我們社會服務工作開闢了新領域。「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這意味著,綠色發展在今後將成為一以貫之的主題,綠色指標將越來越成為約束性指標。我們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社會服務工作始終,特別是在扶貧開發、產業發展等方面,應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要優先發展生態產業、將生態理念和生態工程融入到第一、二、三次產業發展當中,實現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維護、修復、發展產業化。九三學社中央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做了調研,提出發展生態農業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面源污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解除民眾心理恐慌,維護社會穩定;還能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也能促進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助推農村科技文化普及,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穩定農村社會結構、家庭結構,減少農村留守兒童;同時還降低了與農村環境污染有關疾病的發病率,提升農民的幸福指數和生活質量。可見,圍繞推動綠色發展,我們的社會服務工作有著巨大的空間。

最後,共享發展的新理念為我們社會服務工作搭建了更大的平台。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服務工作聚焦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做的是雪中送炭的工作,直接面對的是千千萬萬的困難群體和欠發達地區。「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了推動共享發展的著力方向,其中包括:增加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脫貧攻堅工程,使最後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同步邁進小康等等。這些舉措內容豐富,指向清晰,有很強的操作性,更為我們社會服務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拓展了新的空間。比如農村治理問題,我們的社會服務工作不應僅停留在爭取教育、科技等單一項目上,還應及時發現、仔細研究農村治理中體制機制上存在的各種問題。有些地方農民的疾病譜發生了改變,表面上看是醫療健康問題,但實際上與農村面源污染有一定關係,是生態環境問題,若我們僅用提供醫療服務的方法去應對農村疾病問題,只能解燃眉之急,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還應當通過科技手段治理農村面源污染,剖析問題成因,從體制、機制上加以改進,才能使農民生存在一個安全的生態環境中。這既是「三農」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抓住根本的社會服務工作。

(作者: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充分發揮中華文化創造力源泉的作用

沈壯海

核心要點:

作為中華民族創造力偉大明證的中華文化,也是滋養我們這個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新創造、新進步的重要源泉。之所以稱之為「源泉」,在於中華文化中內含著可以轉化、生成為或有助於提升中華民族當下創造力的文化因素,在於這種文化因素極大豐富,恰如有源之水,汩汩不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憑空產生的,不僅有其產生的實踐根源、時代根源、理論根源,也有其民族文化根源。這個民族文化根源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不僅要同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契合,同當代中國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也要同中國的歷史文化相結合。

弘揚中華文化,不是為了復古,而是為著創新;不是要簡單地給傳統穿上新裝,或給今人套上傳統的古裝,而是要激活傳統,推陳出新。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把已有的歷史文化照搬於當下,而是要努力推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文化作為一種既有的文化成果,存在於哪裡?從中轉化什麼?向哪裡轉化、怎樣轉化?全賴我們有沒有、有怎樣的主體性。我們所應當確立的文化發展的主體性,表現為自覺的當下意識、清晰的文化願景、明確的擇用尺度。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一個民族的創新發展總是和文化創造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當下的中國,要進一步激發全民族的創造力,讓改革創新成為時代的強大動力,讓創造活力的持續迸發成為發展進程中的常態,就要充分發揮中華文化創造力源泉的作用。

一、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創造力的智慧結晶,也是滋養中華民族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人的創造。這種創造物一經形成,便反過來發揮著塑造人的作用,影響著人面向未來的新探索與新創造。恩格斯曾說:「人離開狹義的動物越遠,就越是有意識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第3卷第859頁)人類有意識地自己創造自己歷史的過程,就是在已有文化成就基礎上進行新創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已有的文化成就作為人類經由反覆實踐而獲得和積澱的經驗與智慧、作為認識新事物的思維圖式、作為「文明的工具」,換言之,作為人的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構成因素,直接參与到新的創造活動之中,成為新的創造活動的前提、基礎和內在部分。20世紀後半期以來,文化在各國發展及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突出;在文化上發力、從文化中借力,越來越成為各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鮮明特徵。

中華民族是有著早醒的文化自覺的民族。無論文明開化之早、聲名文物之盛,還是文脈承傳之久、文德惠澤之遠,中華文化都卓然於史,創造性地推動人類文明進程。作為中華民族創造力偉大明證的中華文化,也是滋養我們這個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新創造、新進步的重要源泉。之所以稱之為「源泉」,在於中華文化中內含著可以轉化、生成為或有助於提升中華民族當下創造力的文化因素,在於這種文化因素極大豐富,恰如有源之水,汩汩不絕。中華文化這種創造力源泉的作用至少體現在:其一,提供新創造必需的思想材料。中華文化中的許多思想成果,有的體現著中華民族在歷史探索的過程中所體認到的必循之理,或為我們從不同角度積累了階段性的經驗和智慧,是我們在探索社會和自然規律的進程中能夠「接力前行」的歷史基礎。其二,增進新創造必需的自我確信。自信心與創造力相互砥礪、相互增益。一個對自己的歷史創造和文化成果漠視不見、羞於提及甚至肆意污損的民族,不可能形成支撐其前行的應有自信;一個沒有強大自信心而時常處於自我懷疑中的民族,不可能在開拓進取中攀上創造的高峰。對在人類文明歷史進程中長期立於潮頭的中華文化具有足夠了解、給以充分尊重,是我們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體現,也是增進我們的創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其三,蘊含新創造必需的精神條件。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寄託著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其中所蘊含的許多社會理想、所弘揚的人生追求、所崇尚的精神氣質,如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窮變通久、責任擔當、百折不回、當仁不讓於師,以及強調「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主張與日俱新、與時偕行,等等,至今仍然是推動中華民族向前向上和創新創造的精神力量,值得我們挖掘闡揚,用以構建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創新文化。其四,充滿著豐富的文化創新元素。體現著中華文化深邃博大精神內涵的語言文字、經典文獻、藝術形式、故事傳說、人物形象、人文遺迹、歷史符號等,都是我們當下培育新的文化形式、文化作品、文化業態應當而且可以用活的文化元素。無論從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的振興實踐,還是從國際文化產業領域對中華文化資源的高度關注與精心借用,都可以看到極富創造性的鮮活例證。

二、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充分發揮中華文化創造力源泉作用的核心任務

充分發揮中華文化創造力源泉的作用,需要找准中華文化與當代中國建設事業之間的「介面」,通過這種「介面」,連通傳統與現代,讓中華文化中有助於創新創造的一切因素充分地流注、融貫於中華民族新時代的偉大實踐。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就是一個重要「介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鑄魂工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塑造並反映著當代中國人民的理想追求、信念信仰和精神動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方方面面,從根本上影響著當代中國社會的創造活力,影響著不同層面的創造活力能否匯聚成推動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憑空產生的,不僅有其產生的實踐根源、時代根源、理論根源,也有其民族文化根源。這個民族文化根源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不僅要同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契合,同當代中國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也要同中國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因此,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不是人為的嫁接,而是弘揚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深深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才能通過當代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脈而流注到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各個方面,轉化為現實而具體的創造活力,才能真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因此,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充分發揮中華文化創造力源泉作用的核心任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必須發揮中華文化的滋養作用。一是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不絕的文化基因中獲得滋養。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它根植於我們的內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二是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那些具有跨越時空、折射時代精神的智慧和財富中獲取滋養。像「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德治國、以文化人、「言必信,行必果」、「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思想和理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既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三是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貫穿的愛國主義精神中汲取滋養。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像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密不可分。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總之,就是要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三、推進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充分發揮中華文化創造力源泉作用的根本途徑

推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反覆強調的一個文化建設理念,也是中華文化的優秀成分得以激活,成為助益於新創造的「活性因素」的根本途徑。弘揚中華文化,不是為了復古,而是為著創新;不是要簡單地給傳統穿上新裝,或給今人套上傳統的古裝,而是要激活傳統,推陳出新。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把已有的歷史文化照搬於當下,而是要努力推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個過程,就是以創新創造的精神推動中華文化古為今用的過程,就是中華文化在新知的開創中獲得新生的過程。在人類文化史上,每一個形成文化高峰的時代,都是將對傳統的尊重與新的創造交融為一體的時代。正如19世紀瑞士學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在論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所認為的那樣:「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單純是古典文化的復興,而是這種復興與義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結合。」

推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我們強有力地確立起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主體性。中華文化作為一種既有的文化成果,存在於哪裡?從中轉化什麼?向哪裡轉化、怎樣轉化?全賴我們有沒有、有怎樣的主體性。我們所應當確立的文化發展的主體性,表現為自覺的當下意識、清晰的文化願景、明確的擇用尺度。自覺的當下意識就是對當代中華民族文化創造主體責任的深刻把握。面對新的時代境遇,當代的中華民族應有當代的文化創造。這種創造是滿足當今社會的文化新需要、形成我們在當今時代文化競爭的新優勢的客觀依據,也是我們接續歷史與未來的津梁。當下創造的高度,決定著我們吸收和借鑒的眼界和能力,也決定著我們面向未來的胸懷和勇氣。在當代中國,我們所建設的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我們應當清晰擁有的文化願景。與此相應,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方向便是匯於當代中國的這一主流文化,轉化和發展為彰顯民族特色、洋溢時代氣息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有了這種自覺的當下意識和清晰的文化願景,我們也就有了對待傳統的明確的擇用尺度,其基本要義便是,將中華文化中有利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推進、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有利於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最終實現的內容,大膽而充分地繼承下來,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並弘揚光大。

推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我們在不斷增強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主體性的基礎上,對中華文化的整理研究、轉化運用付出更多的實際努力。一是要下透整理和挖掘的功夫,即以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加強對中華文化的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把其中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的文化精神挖掘出來。二是要做好現代闡揚的工作,即結合時代的要求,闡發好中華文化相關內容的當代價值,增益其所本無,光輝其所固有,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三是要運用好現代化的手段和載體,推動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與高新的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拓展「互聯網+中華文化」的新路徑,把優秀傳統的魅力與現代載體的活力融為一體,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以更青春、更便捷、更親和、更貼近的形態進入現代、融入生活、走向大眾。四是要加強文化育人的工作,讓優秀的中華文化進入教材、進入課堂以及各種社會化的教育途徑,潛移默化地浸潤人心,成為當代中國人這一創新創造實踐主體內在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者:武漢大學教授)

如何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夏春濤 嚴書翰 趙周賢 俞可平

編者按:「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深入學習認識這一重大戰略部署,特別是深入學習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重要講話精神,本期特刊發這組研究探討性的文章,供讀者參考。

  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夏春濤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準確把握、深刻領會其內涵,對確保全面改革的正確方向十分緊要。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主要指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體制機制及法律法規安排。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國防外交、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治理」是關鍵詞。國家治理或治理國家,是我們黨不懈探索的課題。從新中國成立後號召「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到新時期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治國之本」、「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依法治國」等,都凸顯了黨的「治理」理念。很顯然,「治理」不是今天才提出來的,更不是受西方影響而提出來的。前一種說法低估了這麼多年來黨在國家治理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後一種說法容易造成誤解和認識混亂,尤其需要澄清。「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與後一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成完整的表述。因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不能走老路或邪路。改革不是另起爐灶,不是「改向」,而是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削弱或否定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提出。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基於深刻總結歷史、科學分析形勢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順應了我國現代化總進程,體現了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了新境界。

  加強制度建設和提高治理能力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從世界歷史角度看,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沒有很好地解決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問題。從近代以來我國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也無力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黨帶領人民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為國家治理創造了必要前提。黨在全國執政以後,不斷探索這個問題,雖然也發生了嚴重挫折,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黨帶領人民成功地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新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迎來民族復興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事實有力說明,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切合國情,是管用、有效的;國家治理能力是適應發展要求的。兩者都體現了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廣,西方制度模式不是治理國家的惟一選擇。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現有的制度仍不夠成熟和健全。把握機遇、應對挑戰,解決好前進道路上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必須繼續深化改革,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形成改革合力和總體效應。特別是我們的治理能力亟待提高。中央一再告誡全黨要提防四大危險,其中之一便是「能力不足」的危險。相對而論,制度執行力已成為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下更大氣力加以提高。惟有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有效應對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已走過前半程,後半程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站在後半程的起點上,我們一定要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以只爭朝夕精神和紮實有效舉措,努力打好這場意義深遠的改革攻堅戰。

  必須解決好制度模式選擇問題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嚴書翰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完整涵義,一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二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兩句話組成了一個嚴密整體,全面準確地回答了中國特色制度模式選擇問題。前一句話,規定了根本方向;後一句話,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的鮮明指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式選擇必須解決好兩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一是根本方向即總道路,二是鮮明指向即具體路徑。這是關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問題。在我國,無論是制度模式選擇,還是全面深化改革,都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基本原則、根本方向是不能改的。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中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決定了今天我國的制度模式。如果照抄照搬別人的制度模式,不僅不能成功,而且還會導致嚴重後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式的優勢和特點,概括地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體現在它的鮮明方向性上。在我國,無論是構建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還是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都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本根」就是社會主義方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次,體現在它的獨創性上。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這個活的靈魂和重要原則,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選擇走自己道路的勇氣和定力。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獨立自主、大膽探索,決定了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獨創性。再次,體現在它的全面性上。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一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這個制度體系具有全面性,它既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這三個層面的制度,又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六個緊緊圍繞」,體現了改革和完善中國特色制度體系的全面性。到2020年,我們將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式選擇還包括改進和完善我們國家治理的路徑。這種改進和完善只能從中國國情出發,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有人主張,中國國家治理的發展方向,應該實行西方的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兩院制等。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中國近代從變法維新到辛亥革命,都嘗試過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如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事實證明在中國行不通。任何一種制度安排都是一定價值取向的體現,在制度模式的背後,都有其特定的價值體系作為支撐。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以體現其統治階級意志的資產階級價值體系為支撐,西方國家無論採取哪種制度模式,都改變不了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統治的本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這從戰略高度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對於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性及其兩者的相互關係,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制度模式指明了前進方向。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治理國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只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才能更好發揮制度效力、有效保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但是,制度需要人來執行,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難以發揮作用。只有不斷提高治理能力,才能使國家治理體系發揮出更大效力。我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但是,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因此,必須更好發揮制度效力,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

  以「國之魂」引領「國之制」不斷完善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 趙周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把價值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聯繫起來論述,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我們要深刻把握國家治理體系與價值體系的內在聯繫,把二者更好地統籌起來,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的價值支撐。

  國家治理體系與價值體系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核心價值體系代表一個國家的「思想主權」,是「國之魂」;治理體系是國家機器有序運行的制度載體和保證,是「國之制」。「國之魂」對「國之制」具有引領和決定作用,有什麼樣的「國之魂」,就有什麼樣的「國之制」;「國之制」對「國之魂」具有承載、保證和弘揚作用,「國之魂」愈健,「國之制」就愈強。一個國家只有根據本國國情和歷史傳承來選擇和堅持治理體系與價值體系,並使治理體系與價值體系高度一致、相互匹配、相得益彰,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反之,如果治理體系與價值體系錯位,就會出現顛覆性錯誤,甚至導致天下大亂。因此,必須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觀貫通起來思考,統籌起來把握。

  一方面,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引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用以指導、規範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實現「國之制」與「國之魂」相統一,確保國家治理體系的價值取向與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特別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治理中的指導地位,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

  所有價值觀念都是具體的、歷史的。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歷來是資本利益的意識形態表達,以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為價值目標。西方資產階級利用其主導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國際話語權的有利地位,把西方自由、民主、人權說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價值標尺,說成人類文明發展的「唯一選項」,在世界上竭力推銷他們的價值觀念,對他們不喜歡的國家和政府進行滲透、破壞、顛覆活動,造成一些國家政局動蕩甚至政權更迭。對西方國家宣揚的那套價值觀念,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必須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鑄強價值之基,構築起抵禦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制度屏障。我們要把黨領導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優秀價值理念進一步集成和升華起來,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美德創造性地轉化和發展起來,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佔據價值體系的制高點,形成超越資本主義價值體系和價值觀的強大軟實力。

  另一方面,要用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來更好地承載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首先,國家治理體系的價值取向與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精神價值必須相契合相適應,這樣才能從制度上保證價值體系的確立和弘揚。否則,如果二者相矛盾,國家治理體系就會從制度層面與價值體系相衝突,民族的精神血脈就會被割斷。其次,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價值取向與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的基礎上,還必須保證治理體系的科學性嚴密性。如果治理體系的設計不完備,存在漏洞和薄弱環節,不僅會銷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性,也必然會削弱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因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還必須高度重視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不僅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而且形成了一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有效治理體系。事實證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總體上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但也要看到,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有些具體制度體制機制還有弊端痼疾,還不健全不完善,有些甚至成為制約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制約核心價值體系彰顯和弘揚的重要因素。我們要以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不斷織密制度籠子、紮緊制度籬笆,為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和弘揚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時,要不斷校正治理體系的價值取向,發揮國家治理體系對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化培塑功能,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

  沿著民主法治的軌道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俞可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對於中國當前和未來的政治發展,乃至對於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然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惟有推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才能在新的歷史時期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建設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增強國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推進民主法治建設。民主與法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從來就不可分割。對於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來說,民主和法治缺一不可。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有諸多要素,其中法治是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要素。民主本身就包含法治的意義,民主就像是一張桌子,必須有柱子,法治是其中的柱子之一。民主與法治相輔相成,沒有民主,不可能有法治;沒有法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

  有序推動民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徵。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正確道路。

  民主的關鍵在於制度,尤其是一系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確保「權為民所有」和「權為民所賦」,確保「權為民所謀」和「權為民所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沒有高度發達的民主政治,就不可能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也難圓復興中華的中國夢。

  嚴格遵循法治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正確軌道。對於國家治理現代化而言,以下三點尤其重要。第一,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框架內運行,這是憲法與黨章的基本要求。第二,要堅持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略。第三,黨在推進我國的民主法治事業中始終起著引領作用,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現實道路。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各級黨組織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活動。

  以民主法治的方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的體制機制,包括進一步完善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基層民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黨內民主制度等基本民主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有許多關於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協商民主制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改善黨的領導體制的重要改革舉措,直接關係到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應當切實加以落實。

  例如,《決定》指出,要「通過建立健全代表聯絡機構、網路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繫」。這個舉措非常有針對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選出來後,如何讓他們更加緊密地聯繫群眾,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證。國內有些地區在探索一種制度,叫做人大代表聯絡站或工作站,由當地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黨代表輪流值班,當地百姓有什麼問題可以通過他們有組織地向政府部門反映。我們調研時發現,這個制度很有成效,凡是建立了這樣一種人大代表聯絡站或工作站的地區,信訪數量都明顯下降。類似這樣的具體地推進民主政治的體制機制非常值得探索和推廣。《決定》還指出,要「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這同樣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大舉措。

  黨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領導力量,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以民主法治的方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牢固樹立民主法治意識,帶頭弘揚人民民主精神,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這實際上就是維護黨的執政權威,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牢固確立在國家事務中「憲法至上」和在黨內事務中「黨章至上」的觀念,堅決破除「黨大還是法大」、「權大還是法大」的謎思。

  沿著民主法治的道路,就能大力助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而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進程,不僅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程度,也反映著我國的民主法治進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促進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傳播,現就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

  1.文藝評獎是推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全國性文藝評獎堅持正確導向、發揮激勵作用,在繁榮文藝創作生產、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形勢發展,文藝評獎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評獎過多過濫、獎項重複交叉,標準不盡科學、程序不盡規範、監督機制不盡完善,出現個別作品脫離群眾、只為評獎而創作的現象等。這些問題,對文藝繁榮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容易助長不正之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加以改進。要從堅持社會主義文藝正確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的高度,深刻認識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定不移地把這項改革推向深入。

  二、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2.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思想性、藝術性有機統一,推動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堅持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尊重作家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有機統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嚴格標準、嚴格程序,提高公信力和權威性。

  3.總體目標。通過改革,使獎項設置更加科學,評獎數量更加合理,評獎標準更加嚴格,評獎程序更加規範,監督保障措施更加完善,品牌效應更加凸顯,對文藝工作者的激勵更加有力,對創作生產的導向更加鮮明,推出更多人民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

  三、明確全國性文藝評獎的舉辦主體

  4.全國性文藝評獎是指在全國範圍內對文藝領域的人物、作品進行的評獎活動,包括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各類文藝評獎活動,冠以「全國」「中國」「中華」等名稱的文藝評獎活動,以及在境內舉辦的冠以「國際」「全球」「華語地區」等名稱的文藝評獎活動。全國性文藝評獎分常設性和非常設性兩類。

  5.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可舉辦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上述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經黨和國家榮譽表彰工作機構審定,可在節慶活動中舉辦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中央新聞單位可舉辦非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

  四、完善全國性文藝評獎的標準和審批

  6.完善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按照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標準評價作品,把群眾評價和專家評議與上座率、收視率、收聽率、點擊率、發行量等有機統一起來,把深入基層、受到群眾歡迎作為重要依據,建立能夠反映文藝作品綜合質量的評價體系。按照德藝雙馨的要求,把社會聲譽和藝術成就作為參評的前提條件,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文藝工作者傾斜,嚴禁有劣跡的從業人員及其作品參評。

  7.具有舉辦資格的單位舉辦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按程序報請黨和國家榮譽表彰工作機構依照有關規定審批。中央新聞單位主辦非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採取一事一報,由中央宣傳部負責審核和管理。

  8.申請舉辦全國性文藝評獎,應當在舉辦評獎前向黨和國家榮譽表彰工作機構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1)評獎項目名稱,主辦單位名稱、地址;

  (2)申請評獎項目的理由依據;

  (3)評獎範圍、評選條件、活動周期;

  (4)所設子項名稱、評獎數量;

  (5)評獎章程、評委數量及結構;

  (6)獎勵辦法、經費來源;

  (7)評獎活動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及聯繫方式;

  (8)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五、壓縮全國性文藝評獎的獎項和數量

  9.20項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壓縮1項,保留19項(保留的具體評獎項目由中央宣傳部另行發文通知)。保留的19項評獎,大幅壓縮子項和評獎數量,著力提高質量。

  10.從嚴審批節慶活動設立文藝評獎申請。對已經批准的節慶活動中設立的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跨境的各類文藝評獎進行清理壓縮,獎項數由32項壓縮為4項(保留的具體評獎項目由中央宣傳部另行發文通知)。繼續舉辦的評獎,評獎數量做大幅度壓縮。壓縮了評獎的節慶活動,要充分發揮文藝評論的作用。通過召開作品研討會、評議會,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加大權威發布力度。今後節慶活動中的全國性文藝評獎實行總量控制,一般不新增。

  11.嚴格評獎項目設置管理。全國性文藝評獎,原則上只能設置二級子項。子項變更需報批。嚴禁自行增加子項或擴展到三級分項。

  六、加強對社會組織、學校、研究機構以及企業等舉辦全國性文藝評獎的管理

  12.社會組織未按規定程序獲得批准,不得舉辦全國性文藝評獎。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單位,要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社會組織應當在年度檢查中向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報告舉辦全國性文藝評獎的情況,接受檢查。

  13.學校和研究機構未經批准,不得舉辦全國性文藝評獎。教育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要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對已經設立的相關項目予以規範和清理。

  14.報刊、出版單位和網站未經批准,不得舉辦全國性文藝評獎。網信和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及相關主管主辦單位要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對已經設立的相關項目予以規範和清理。

  15.嚴禁各類企業以各種名目舉辦全國性文藝評獎。

  七、健全評審機制

  16.堅持正確導向,參評作品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講述中國故事;弘揚真善美、凝聚正能量,發揮塑造美好心靈、陶冶道德情操、引領社會風尚的作用。

  17.保持評獎規則和章程的相對穩定性,規範評獎的報送、評選、公示等程序,增強評獎透明度。

  18.完善評委結構,堅持專家評委和群眾評委相結合,注重評委的代表性和權威性,嚴格落實評委遴選、輪換、迴避與保密等制度。

  19.嚴格評獎紀律,評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廉潔自律,確保評獎風清氣正。

  八、加強監督檢查

  20.加強社會監督。健全群眾監督機制,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評獎規則和評獎結果要向社會公示。對群眾反映的涉及黨員幹部違紀問題線索,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21.加強輿論監督。新聞媒體對違規舉辦的全國性文藝評獎,以及評獎中的不正之風,要及時給予曝光、批評。對未經批准的文藝評獎,不得宣傳報道。

  22.加強督促檢查。定期對全國性文藝評獎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對不符合規定的給予通報、責令整改。中央宣傳、網信、文化、新聞出版廣電、文聯、作協等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按照誰主辦、誰管理的原則,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紀檢監察機關、審計等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工作,糾正不正之風。

  九、提供支持保障

  23.加強文藝評獎經費保障。黨的機關、行政機關、人民團體舉辦的全國性文藝評獎,所需經費按現行資金渠道解決,納入財政預算管理。財政補助事業單位舉辦的全國性文藝評獎,所需經費由單位自有資金解決,財政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補助。其他單位舉辦的全國性文藝評獎,所需經費由單位自有資金解決。所有評獎一律不準向參評者收取報名費、參評費和任何形式的贊助,以保持文藝評獎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24.加強評獎成果的宣傳推廣。通過各類媒體加大對評獎成果的宣傳展示。組織獲獎文藝作品展映、展播、展演、展示。把獲獎優秀作品納入政府採購和公共文化服務範圍。

  十、抓好貫徹落實

  25.加強組織領導。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高度重視,把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納入議事日程,專題研究,給予指導和支持,切實抓緊抓好。

  26.本意見施行前經批准設立的全國性文藝評獎,應當自本意見施行之日起,依照本意見重新辦理審批手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本地區舉辦的評獎活動,可以參照本意見的規定製定具體管理辦法。

  27.本意見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堅守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理念

近年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是非紛爭複雜而激烈。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以及普世價值、西方憲政民主等錯誤思潮氣勢很盛,其鋒芒集中指向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它們既力圖從某個領域、某個方面否定馬克思主義重要原理,也力圖從整體上毀壞馬克思主義科學理念,以達到釜底抽薪的目的。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一、錯誤思潮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手法

錯誤思潮反馬克思主義的手段手法甚多,概括起來主要有:篡改命題、歪曲原意、肢解體系、泛化概念、屏蔽主詞、摧毀信仰、攻擊本質、偽造名詞、攪亂界限、顛覆制度。這些手法都包含著特定的政治圖謀,但大多不單獨出擊,而是交互為用。下面辨析其中幾種手法。

1.篡改馬克思主義的命題。

這類手法為數甚多。譬如,「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觀點。反馬克思主義者改動兩個字,把「最終」改成「唯一」。說「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唯一決定力量」,把馬克思主義的命題篡改成了反馬克思主義的唯生產力命題。

關於這個問題,恩格斯曾明確指出:「……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裡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麼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鬥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鬥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696頁)

社會的發展是一種歷史合力。經濟是基礎,在經濟基礎之上,還有包括政治、法律、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等上層建築的力量,所以生產力不是社會發展的唯一力量,而是最終的決定力量。篡改這一命題的現實危害在於抽掉我們黨的基本路線的理論基礎。

我們黨的基本路線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根據黨的基本路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等全面建設。如果簡單說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唯一決定力量,那我們黨的基本路線就只需要一個中心,不需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只需要物質文明建設,不需要精神文明建設。我國一些地方曾經發生的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甚至用犧牲精神文明建設來搞「物質文明」建設的錯誤,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這種錯誤觀點的影響。

2.歪曲馬克思主義的原意。

如 「反對西化中國」,這句話原意非常清楚。但有人竭力對之加以歪曲。他們鼓噪說,馬克思主義是來自西方的異族文化,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後,打斷了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血脈,破壞了中華民族傳承的根基。所以必須反對馬克思主義。

這種歪曲是莫名其妙的。眾所周知,「反對西化中國」這句話里的「西」,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一個政治概念。其意是反對用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來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它表明的是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鮮明立場,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不是拒絕來自西方的一切東西,相反,「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頁)

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的只是外國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其次,馬克思主義雖然創立於西方,但它揭示的內容並不限於西方,而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歷史、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

又如,有人詆毀《共產黨宣言》的思想, 把共產黨人要消滅 「私有制」,歪曲為:

「第一,消滅(即沒收)一切私有財產,使所有的人都失去安身立命的物質基礎;第二,消滅一切個人思想,使所有的人都成為沒有頭腦的『順服工具』」。顯然,這是對共產主義的妖魔化。稍有一點馬克思主義常識的人都知道,第一,共產黨要消滅的私有制是指生產資料,即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因為這是剝削人、壓迫人的經濟根源,不是指個人的生活資料。共產黨人決不消滅僱用工人靠自己的勞動所佔有、並且供直接生命再生產用的勞動產品的個人佔有。

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改革不是另起爐灶,不是「改向」,而是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削弱或否定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廣,西方制度模式不是治理國家的惟一選擇。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提出。但是,「治理」並不是今天才提出來的,更不是受西方影響而提出來的。

不要低估這麼多年來黨在國家治理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

  回顧歷史,從新中國成立後號召「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到新時期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治國之本」、「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依法治國」等,都凸顯了黨的「治理」理念。

不要認為提出「治理」就是受到西方的影響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與後一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成完整的表述。因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不能走老路或邪路。

必須解決好制度模式選擇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本根」就是社會主義方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完整涵義,一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二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一句話,規定了根本方向;後一句話,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的鮮明指向。

根據具體國情選擇制度模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式選擇必須解決好兩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一是根本方向即總道路,二是鮮明指向即具體路徑。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

堅決不走西方的道路模式

  中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決定了今天我國的制度模式。如果照抄照搬別人的制度模式,不僅不能成功,而且還會導致嚴重後果。有人主張,中國國家治理的發展方向,應該實行西方的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兩院制等。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

以「國之魂」引領「國之制」不斷完善

  ·核心價值體系代表一個國家的「思想主權」,是「國之魂」;治理體系是國家機器有序運行的制度載體和保證,是「國之制」。

  ·對西方國家宣揚的那套價值觀念,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必須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鑄強價值之基,構築起抵禦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制度屏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把價值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聯繫起來論述,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國之制」切不可違背「國之魂」

  如果治理體系與價值體系錯位,就會出現顛覆性錯誤,甚至導致天下大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堅決捍衛我們的「思想主權」

  西方資產階級利用其主導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國際話語權的有利地位,把西方自由、民主、人權說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價值標尺,說成人類文明發展的「唯一選項」,在世界上竭力推銷他們的價值觀念,對他們不喜歡的國家和政府進行滲透、破壞、顛覆活動,造成一些國家政局動蕩甚至政權更迭。

  

沿著民主法治的軌道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民主本身就包含法治的意義,民主就像是一張桌子,必須有柱子,法治是其中的柱子之一。

  ·牢固確立在國家事務中「憲法至上」和在黨內事務中「黨章至上」的觀念,堅決破除「黨大還是法大」、「權大還是法大」的謎思。

  推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建設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增強國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推進民主法治建設。民主與法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從來就不可分割。對於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來說,民主和法治缺一不可。

有序推動民主

  民主的關鍵在於制度,尤其是一系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確保「權為民所有」和「權為民所賦」,確保「權為民所謀」和「權為民所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通過建立健全代表聯絡機構、網路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繫」。這個舉措非常有針對性。國內有些地區在探索一種制度,叫做人大代表聯絡站或工作站,由當地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黨代表輪流值班,當地百姓有什麼問題可以通過他們有組織地向政府部門反映。通過調研可以發現,這個制度很有成效,凡是建立了這樣一種人大代表聯絡站或工作站的地區,信訪數量都明顯下降。類似這樣的具體地推進民主政治的體制機制非常值得探索和推廣。

嚴格遵循法治

  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以民主法治的方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牢固樹立民主法治意識,帶頭弘揚人民民主精神,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這實際上就是維護黨的執政權威,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牢固確立在國家事務中「憲法至上」和在黨內事務中「黨章至上」的觀念,堅決破除「黨大還是法大」、「權大還是法大」的謎思。

延伸閱讀

·國家治理現代化要凸顯中國特色

·充分發揮立法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用法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國家治理與價值體系

·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人大工作提供新動力

·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六大措施

·吸收文化精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推薦閱讀:

英文論文翻譯
【AAAI Oral】利用DeepMind的DQN解數學應用題,準確率提升15%
如何避開查重系統,降低重複率
【每日一詩】唐詩中最牛的議論文
優秀科技論文的五要素四、五

TAG: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