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災區之後——寫給地震後救援人員
到災區之後——寫給地震後救援人員 專業支持:中國心理學界危機和災難心理救援項目組(本項目組由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聯合組成)
對於受災群眾的心理救援 當災難剛剛發生時,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災難倖存者的基礎上 要說:
對於你所經歷的痛苦和危險,我感到很難過。 你現在安全了(如果這個人確實是安全的)。 這不是你的錯。 你的反應是遇到不尋常的事件時的正常反應。 你有這樣的感覺是很正常的,每個有類似經歷的人都可能會有的很好的反應。 看到/聽到/感受到/聞到這些一定很令人難過/痛苦。 你現在的反應是正常的,你不會發瘋的。 事情可能不會一直是這樣的,它會好起來的,而你也會好起來的。 你現在不應該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憤怒、憎恨、想報復等都可以,你要表達出來。 不要說:
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 你能搶出些東西算是幸運的了。 你是幸運的,你還有別的孩子/親屬等等。 你還年輕,能夠繼續你的生活/能夠再找到另一個人。 你愛的人在死的時候並沒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快樂了。 在悲劇之外會有好事發生的。 你會走出來的。 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會有問題的。
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 時間會治療一切的創傷。 你應該要回到你的生活繼續過下去。 對於你自己-幫助者的自我保護 保護你的感覺 地震和其他重大災難的救援者,常常會出現由於對生還者及其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現嚴重的身心困擾,甚至心理崩潰。災場如戰場,因此在下到現場,請你務必注意及時進行自我調適,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出現心理崩潰感的徵兆和表現: 身體反應:易疲勞、 體能下降 由於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的不足,易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感,例如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等 心理反應:創傷反應和人際衝突
與他人交流不暢 情感遲鈍 失去對公平、善惡的信念,憤世嫉俗 對自己經歷的一切感到麻木與困惑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盡而覺得生氣,例如對周圍人、政府官員、媒體感到憤怒 感到不夠安全 睡眠出現問題,噩夢 集中注意和決策困難 缺乏自制力,憤怒,缺乏耐心,與他人關係緊張 失去信任感
職業困擾:耗竭感 懷疑自己的職業選擇 絕望 感到軟弱、內疚和羞恥,感到自己的問題與受災者相比微不足道 覺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產生罪惡感,懷疑自己是否已經儘力 對於自己也需要接受幫助覺得尷尬、難堪 過份地為受害者悲傷、憂鬱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缺乏休息制度 工作量過大
缺乏他人的指導 救援者有自己的個人創傷問題 對自己過高期望 為了更好地幫助地震災難的受害者,你應該怎樣應對 確保獲得:休息,飲食,支持,表達 鞏固和完善自身的社會支持系統: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同事間相互支持,適時地將你的感覺和救災的經驗與同事討論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個時間和救援人員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緒) 找到放鬆和娛樂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娛樂 定時定量地飲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 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如果可能盡量不去其他災難的現場)。
注意休息(不要總和受害者或倖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須有救援者們單獨在一起的時間) 找到表達自己的方法 :考慮如何更好地談出你遇到的情況、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難 與你的同伴相互鼓勵、打氣,相互肯定,絕不要相互指責 允許自己有一些負面的情緒,並表達和疏泄出來 一般來說,「亞健康」可劃分為身體、心理、情感、思想和行為五個方面,而人們在這五個方面的體驗則是:身體總有點不舒服,心理總有點不安寧,情感總有點不如意,思想總有點不正確,行為總有點不恰當。 而「情感亞健康」問題在當今社會正普遍存在著,並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社會現實問題。 富餘型:該給的情感給多了 表現: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給孩子的情感大多都給多了,往往表現為溺愛。過分的關心、過分的愛護,使孩子過於依賴,缺乏自信。 在婚姻生活中,一方對另一方愛得太熾熱,以致於對方幹什麼都要管,對方的什麼事都想包辦。只准對方接受自己的愛,不許對方說「不」。這種熾熱的愛,實際上是一種「霸道的愛」。由於愛得太熾熱,太霸道,使對方被淹沒在「愛的海洋」,最後甚至把愛情燒死。 對策:富餘型的「情感亞健康」,其實是一種「情感肥胖症」。要使情感健康發展,就要「減肥」,使它恢復到常態,恢復到健康態。從情感的給予者來說,不要自作多情,隨意「將愛撒向人間」;從情感的接受者來說,不要什麼情感都接受,應該學會有所拒絕。 缺乏型:該給的情感給少了
表現:在家庭生活中,晚輩對長輩的情感給予普遍都顯得少。許多晚輩只知道一味向家裡人索取,不懂得想想家裡人的感受。 在婚姻生活中,有的人在戀愛時激情澎湃,結婚之後卻冷卻了。他們不再創造愛情,不再懂得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不再關注對方的感受。 對策:缺乏型的「情感亞健康」好比是「情感貧血症」、「情感萎縮症」、「情感營養不良」。要解決缺乏型的「情感亞健康」問題,就要給情感「輸血」、增加「營養」,使情感飽滿起來。同時還要進行情感鍛煉,提高情感素質,使情感達到應有的健康常態。 超前型:該給的情感給早了 表現: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只有在男女達到一定的年齡、具備一定的條件時,談論婚嫁才是正常的、合情合理的。現在一些青少年身心還沒有發育成熟,就過早地戀愛,有的甚至還有了性行為,甚至出現未成年人意外妊娠等,都屬於不健康的情感行為。 對策: 超前型的「情感亞健康」,就像是一棵還未成熟的「酸棗」。要使這棵「酸棗」真正味美誘人,變成「甜棗」,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著急,耐心再等些時日。 滯後型:該給的情感給遲了 表現:父母在世時,孩子們總是借口工作忙、有應酬等,疏於問候,少於照顧,更談不上人性化的情感關愛。待到父母離開人世時,他們才感到後悔和難過。 從根本上說,戀愛和婚姻都是一種文化現象,在愛情兩端站著的男女,應該是相互深愛著的戀人,而不應該是談斤論價的生意人。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對房子、車子、位子、老子、票子等東西看得太重,想得太多,而對婚姻的情感意蘊、情感創新、情感鞏固等考慮得太少。 對策:滯後性的情感給予,是一種「遲到的愛」,是一種「亡羊補牢」式的情感給予,是一種「馬後炮」式的情感補償,不可避免地包含著遺憾、後悔、內疚、慚愧。要走出滯後型的「情感亞健康」,就要正確對待各種情感關係,不要被眼前利益所遮蔽,不要被紛繁的人事所左右,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份持久情。
遊離型:該穩定的情感不穩定 表現:比如在戀愛生活中,有的人今天談一個,明天換一個,「撒向人間都是愛」。有的人戀愛談多了,反而對真正的愛情產生了懷疑,覺得它並不存在,沒有必要認真地追求。這就是「愛情疲乏症」。 對策:遊離型的「情感亞健康」,面對誘惑,左右搖擺、漂浮不定。結果往往是雞飛蛋打、竹籃打水一場空。要從遊離型的「情感亞健康」中走出來,就要不斷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不斷校正自己的情感價值取向。 固執型:該轉移的情感沒轉移 表現:在情感生活中,有的人過分依賴自己的另一半,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或情感變故,就一蹶不振,不能自拔,甚至自尋短見。認為對方就是自己的惟一,是自己存在和生活的全部價值。 在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往往根據自己的願望去要求孩子。這種固執型的愛,不僅令孩子難以接受,甚至使他們更加疏遠父母,有的還會產生情感障礙和人格缺陷,給他們的日後生活埋下隱患。 對策:要走出固執型的「情感亞健康」,就必須換一種心境,換一種視角,換一種思維。有三句話很有啟發性。第一句:不要「一葉障目」。只要將「障目」的樹葉拿開,你的眼前才會是一個寬廣的世界、一個多彩的世界;第二句:「退一步,海闊天高」。其實,是退一步還是再進一步,主動權都在你自己;第三句:「不是你的就不要勉強」,要努力做到「心安理得」,「處變不驚」。 愚蠢型:該給的情感給錯了 表現:知恩圖報是一種美德。但是,愚蠢的報答卻往往害了對方。有位妻子因病切除了雙乳,但丈夫對她仍恩愛有加。為了報答丈夫,她在丈夫喝醉的時候,在酒店裡為丈夫安排了一位年方18歲的小姐。 後來,因有人舉報,其丈夫因嫖娼罪被抓了。 對策:愚蠢型的「情感亞健康」就像過了期的牛奶,喝了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有害健康;又好比安眠藥,吃多了會死人。要走出愚蠢型的「情感亞健康」,關鍵是要有一種理性意識。 索要型:該要的情感要多了 表現:在家庭里,有的人總是要求自己的愛人應該為自己多做些什麼,比如,多掙錢少花費,多幹活少休息,多奉獻少索要等,卻從不自己想想該為這個家干點什麼。長此下去,夫妻矛盾自然就會產生,若不及時緩解,情感生活就會出現危機。家庭生活的定律是:做得越多,幸福越多;要得越多,幸福越少。 對策:索要型的「情感亞健康」其實是一種強迫性的情感「霸權主義」,索要的一方往往會因小失大,顧此失彼,事與願違。要走出索要型的「情感亞健康」,關鍵是要從自我中心意識中走出來,與他人平等相處。 恐懼型:總恐懼他人的情感 表現:在婚姻生活中,有的妻子總嫌棄自己的丈夫沒出息,不會掙錢,於是,丈夫對妻子就有了一種恐懼。但一旦丈夫有了出息,能掙錢了,妻子又會反過來恐懼自己的丈夫,生怕他在外面招惹花草,有什麼越軌的事情。 對策:恐懼型的「情感亞健康」,是一種過分敏感的應急情感狀態。它就像一頭受傷的小鹿,對什麼都十分敏感,而最大的問題,就是懼怕未來。 要從恐懼型的「情感亞健康」中走出來,關鍵是要調整心態和情緒,不要低迷頹廢;要充滿希望,不要疑神疑鬼;要全面地看問題,不要走極端;要相信他人。 在社會化程度加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卻普遍地感到和看到冷漠、無望、溺愛、疲憊、機械以及婚外情、早戀等,這些情感「亞健康」廣泛地存在於男女之間、同輩之間、代際之間、同事之間、路人之間等等。大多數是情感刺激、感情偏差等因素而引起。長時期處於情感「亞健康」狀態,必然會影響正常的情感生活,影響家庭、單位和社會,對自己、對他人都會造成不應有的傷害。要儘快走出情感「亞健康」,就一定要實行情景轉移、認知調整,並適當參加社會活動等,力求情感生活的真實、平靜和豐富。對情感「亞健康」,我們應有充分的認識,並認真對待,恢復我們應有的健康的情感生活。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