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抑鬱症機理探討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綜合症,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
目前,世界醫學十大疑難病症中頸椎病排第二位,近幾年來,對其研究的不斷深入,認為頸椎病是導致抑鬱症的主要誘發因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倍受醫學界重視。頸椎病-特別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不但影響到大腦供血不足,而且還可以導致交感神經功能失調及中樞神經功能紊亂,可以引起一系列的臨床表現。抑鬱症並非單一因素引起,與整個生理、心裡狀態都有密切關係,是多種發病機制引起的綜合征,其中頸椎病是其主要誘發因素之一;對抑鬱症的雲因有兩種看法:易是認為抑鬱症是社會病,既是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緊張、競爭激烈。人們鬱積的苦悶心情無法疏泄所致,因而是一種社會過程。另一種是一種生物學現象,抑鬱心情可能是由於大腦中調控情緒反應的某種機制出了問題。現代病因學研究,抑鬱症病因病機:1、遺傳因素。2、生物學改變。3、5-羥色胺活性降低。4、神經內分泌因素。5、心理社會因素。總之,抑鬱症往往是各種傳、心理和環境因素等複雜相互作用的結果。
頸椎病臨床表現
大腦供血不足、頭暈、偏頭痛、噁心、嘔吐、耳鳴、眼花、頸部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落枕、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不少病人還有失眠、多夢、心情煩躁、易於衝動等情志癥狀。頸椎病會影響到大腦供血不足,導致缺氧,人會變得沒精神,頭部沉重,頭暈,眼睛睜不開。刺激交感神經而造成反射性的血管痙攣,則更加影響了椎動脈供血量。總之,頸椎病——90%以上有更年期綜合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各種癥狀。
精神抑鬱症的臨床表現
大腦供血不足、頭痛、頭暈、偏頭痛、噁心、嘔吐、頸項肌僵硬、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酸痛、後期表現為少眠多夢,甚至出現失眠,大腦幻覺等。主要特點是大腦高級神經中樞和植物神經的功能失調,所以患者不僅有頭痛、失昏、失眠及記憶力減退等大腦功能紊亂的癥狀,而且還可出現循環、消化、內分泌、代謝及生殖系統等功能失調的癥狀;抑鬱症屬於精神性疾病,近幾年來,中青年的發病率在逐漸上升,判斷抑鬱症的「五」字要訣:懶、呆、變、憂、慮。
綜合以上兩種病的臨床表現分析,頸椎病屬於勞損性病變,而抑鬱症屬於精神性疾病,而且頸椎病與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具備有很多共同點:但是任何兩種不同疾病如果出現一個共同點可能是巧合,出現兩個或更多的共同點,就說明有必然的內在聯繫。認為頸椎病不是精神抑鬱症,但精神抑鬱症患者多有嚴重的頸椎病。
典型病例1:尹某某,男,58歲,磐石市人,問診【家人代述】:頭暈伴頭痛2年多,最近半年頭暈加重、不能自己站立和行走、頭重腳輕,需人攙扶、心煩抑鬱、記憶明顯減退、視物模糊,2009年3月先後到省內幾家大醫院針織,診斷為:1、腦動脈供血不足。2、精神抑鬱症。因治療無效又到當地精神病醫院住院三天,因無效強行出院,於2009年4月到我科診治。查體:患者反映遲鈍、表情淡漠、兩眼發直、並且間斷性不自主肢體抖動、但不打人毀物、間斷性呼喊。體征:寰枕間深壓明顯疼痛,枕項間筋膜張力明顯增高、壓痛及陽性反應物。拍攝頸椎功能位片:枕骨與第二樞椎棘突間距為0.1cm,頸椎曲度消失,輕度反張,椎體邊緣輕度骨質增生。腦部CT顯示多發性腦梗塞。診斷:1、頸椎病-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頸椎病。2、慢性腦梗。3、頸性抑鬱症。治療方法:針刀進行寰枕筋膜松解術,一周複診前述癥狀明顯好轉。進行第二次治療,針對椎枕肌陽性反應點進行針刀松解減壓術後,配合一療程星狀神經節神經阻滯,前述癥狀明顯好轉,三周後複診生活可自理,隨訪至今無複發,現在可從事一般性勞動,但大腦仍有些反應遲鈍,可能是腦梗所致。
典型病例2:李某,女,38歲,長春市人,丈夫代述:平時愛說愛笑很開朗的性格。幾年來經常頭暈、頭痛、頸項部酸痛,後枕部脹痛病史;生小孩2個月後,病人逐步出現獃滯少動、少言寡語,病情逐漸加重,對一切事物厭煩,失眠、全身無力、行走需攙扶、生活不能自理。於2009年2月18日先後到省內等幾家大醫院求治,進行腦CT、腦電圖、心電圖等檢查,僅腦血流圖提示腦動脈供血不足,其他檢查均正常,臨床診斷結果:精神抑鬱症。經1個多月治療無效,於2009年7月15日到我院求治:查體:患者表情獃滯、反應遲鈍、兩眼發直、目光獃滯、沉默寡言,甚至詢問病人幾十遍就回答一句話「煩你」。體征:枕項部軟組織、寰枕間、風池穴等處張力增加及壓痛;拍攝頸椎功能位片所見:頸椎曲度變直,枕骨與第二樞椎棘突間距為0.3cm。診斷:1、頸椎病-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頸椎病。2、頸源性-抑鬱症。應用針刀針對寰枕筋膜、椎枕肌肌相關枕筋膜明顯張力增高肌壓痛點處,進行減張松解術,配合一療程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二周後複診,患者恢復正常。隨訪至今療效鞏固。
典型病例3:劉某,女,39歲,吉林人。該患頭暈、目眩、欲吐、渾身無力、動作遲緩、少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煩躁不安、焦慮、多疑、做事無信心,病史2年,加重1個月,經人介紹來我院求治。查體:面無表情,目光獃滯,語言緩慢。寰枕筋膜、風池穴、風府穴等處按壓明顯疼痛;頸椎側位片:頸椎排列不整,生理曲度反張。診斷:1、頸椎病。2、頸源性抑鬱症。治療:診斷明確,於2010年5月13日針刀治療,術後半小時,患者語言表達清晰,頭暈消失,行走自如。
以上病歷分析,據上述病人臨床表現與查體結果,均擬診為椎動脈型及交感型頸椎病。針刀針對頸部軟組織病變處進行減張、減壓及松解術,目標明確,直達病所,從而使病人癥狀很快改善,療效顯著。
討論
頸源性抑鬱症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認為是因為神經突觸5-羥色胺濃度下降造成的,5-羥色胺最早出現是從血清中發現的,又名血清素,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組織中,特別在大腦皮層質肌神經突觸內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在外圍組織中,羥色胺是一種強血管收縮劑和平滑肌收縮劑激劑。5-HT作為神經遞質,主要分布於松果體和下丘腦,可能參與痛覺、睡眠和體溫等生理功能的調節,中樞神經系統5-HT含量及功能異常可能與精神病和偏頭痛等多鍾疾病的發病有關,5-羥色胺是一種使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的物質,它是調節神經果凍的一種重要物質。教科書尚未提及頸椎病亦是其發病的原因之一,目前認為生物學因素神經病理學及大腦結構的異常,神經生活方面的異常,5-羥色胺假說,社會心理因素在其發病機制中佔有重要地位。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一樣,不能單純用機械壓迫因素來解釋,還有血管因素和生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腫及炎症引發或加重了神經癥狀。頸椎病研究發現5-羥色胺代謝障礙,頸椎病可直接導致椎底動脈血液循環障礙,還可導致交感神經的神經失調,後者又可引起頸動脈和椎底動脈舒縮障礙,兩者可直接或間接引起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代謝異常。一個人患有抑鬱症是,大腦中往往有某些被稱為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減少。研究認為,如果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減少常常導致情緒低落、動力下降以及食慾和性慾改變。
長期服用抑鬱症的藥物,會導致患者腦補麻痹,目光獃滯,嗜睡,更會給患者的腎臟帶來傷害,加重會患者的二次傷害。精神抑鬱症的痴呆癥狀是大量採用藥物造成的結果,而且服藥的檔次越高破壞神經組織越嚴重,神經受到大面積損害,最後完全導致神經獃滯,喪失了神經自我修復能力。
抑鬱症診斷:抑鬱症的核心癥狀問題是抑鬱,但臨床癥狀卻十分多變,這也是該病易被漏診和誤診的原因,1、抑鬱症的核心癥狀至少持續兩周的情緒低落。2、抑鬱症亦有生物學癥狀,最常見的情況是病人感到身體不適,但又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到醫院各科反覆就診,卻療效甚微。這些癥狀包括:睡眠增多或睡眠治療下降,體重下降,內臟功能,尤其是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下降,或原來的軀體疾病癥狀加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等。抑鬱症患者特徵明顯,主要有三大癥狀:1、情緒低落。2、思維遲緩。3、運動抑制(主要表現為運動機制受限),另外,還存在各種軀體癥狀。甚至出現幻覺,強迫和恐怖癥狀。同時會伴發精神癥狀,焦慮是最常見的伴發精神癥狀,還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如口乾,心悸,發抖,出汗,面部潮紅等。此外有點還有精神病性癥狀,附加癥狀或併發症,主要有妄想、幻覺、猜疑之內癥狀,可造成診斷困難。抑鬱症是病,不是單純的心裡問題或性格缺陷。
頸源性-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依據臨床表現與查體結果和頸椎X線異常表現,在排除其他器質性等因素引起抑鬱症之後,即可診斷。治療原則:筆者採用針刀配合星狀神經節神經阻滯療法12例,頸源性-抑鬱症患者,療效十分滿意,遠期療效鞏固,未見複發。
作者:佟瑞華 趙金聲 劉光亮
推薦閱讀:
※小明是個超能力者
※你要孩子是為了什麼?這是我見過最感動的回答
※如何徹底走出焦慮抑鬱?
※關於自盡,我們可以換一種看法
※推薦心理自助書:《太聰明所以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