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三句真言
道家思想屬於黃老系統。它的源頭之一是以坤卦為首卦的《歸藏》。道家是講「逍遙」的,你們可以看看莊子的《齊物論》和《逍遙遊》,那是極富想像力的,莊子能把你的思想帶到廣袤的宇宙空間去遨遊。在宇宙之中,人雖然看起來很渺小,但在道家看來,人也是很了不起的,是「四大」之一,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從這裡來看,道家並非否定主體人的作用,也不是「避世」的(這一點我可能跟傳統的看法有些不同),其實,他是講如何批判社會的,他從批判現實社會中,提出了自己一套獨特的看法,闡發了自己獨特的價值理想和超越境界。我把道家核心思想概括為三句話:一、無為而治;二、有無相生;三、道法自然。第一、無為而治為什麼講「無為而治」,這就是道家所探討的獨特的治理世界的方法。他這樣講:「為無為,則無不治」,就是說把「為」當做「無為」,把「無為」當做「為」,這樣就可以治理國家,我想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個領導,他事無巨細,什麼都管,你想能管得好嗎?肯定管理不好,所以,道家就講「道常無為無不為」。「道」經常是「無為」的,但是它「無所不為」。一個領導,你看他無為,其實他什麼都為了,因為他制定方針、政策、戰略、策略,制定工作的方案、制度和秩序,按照這個制度的規範去做,就能夠做好,對不對?這樣,實際上他都為了。對於老百姓來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百姓自然教化,這裡「正」字很重要,過去就講,皇帝「正」就能夠正朝廷,朝廷「正」就能夠正百官,百官「正」就能夠正天下。宋代理學家們的思想是比較開放的,因為當時趙匡胤有一個「佑文政策」,這個政策重要的特點就是不殺知識分子,這樣知識分子就可以大膽的發言。朱熹上奏摺的時候,他就大膽地說,皇帝的「心術不正」。他在奉召當侍講的時候,朋友們問朱熹給皇帝講什麼?朱熹就說要講「正心誠意」,朋友說你這樣講不行,皇帝不愛聽,朱熹反問,我不講「正心誠意」講什麼?他認為如果皇帝的心術不正,百官的心術就不正;百官的心術不正,百姓的心術又怎麼能正呢?所以老子講的「我好靜而民自正」,皇帝正了,百姓自然正,不需要一個個地「正」,我們現在就很辛苦!如果你自己「正」了,你自己不貪污、不盜竊、不走後門,我想別人也不敢,這樣就可以「我無為而民自化」,人民就可以自己教化自己,自己改惡從善,這就是老子講的「無為而治」。中國歷史上,有兩次是用道家的思想來治理國家的,卻獲得了兩次盛世,這就是「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文景之治」我們可能很熟悉,影片《漢武大帝》里有所描述。當時竇太后把儒生轅固生投到了豬圈裡面,想讓野豬殺死他,結果是豬被他殺了,這看出當時儒道兩家鬥爭是很激烈的。另外一個是「貞觀之治」。唐初受當時「士族」門閥制度的影響,想從李姓當中找一個最有名的人,以提高自己的門閥,他們找到了老子。因此,在唐朝開始的時候,雖然儒釋道三教並用,但道家的思想是排在第一位的。當時,也是與民休養生息,取得了好的政治效果。第二、有無相生老子不是只講「無」,他也講「有」,他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好理解,萬物、人類都屬於「有」的範疇。但是「有生於無」就不好理解。我們看看老子講的。他是這樣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譬如說房子。如果房子是一個實體,你們能在禮堂里聽我講嗎?當然不能,所以老子說:「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又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用泥巴做一個杯子,中間必須是空的,如果中間是實的,那就沒有用,不能裝水。還有「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車軲轆中間必須是空的,它才能轉動,所以說「有無相生」。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道德經》,「道」就是「無」,是形而上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德」呢?如果就具體的行為來說,它就是「有」。你待人接物,就是一個具體的事件,是你生活的一種「樣式」。從一定意義上說,《道德經》的「道」是講「無」,「德」是講「有」,這就構成了道德經。反過來,就像馬王堆帛書裡面那樣,「德經」在前,「道經」在後,這是說它對形而下的人們的道德行為更加重視,所以講「失道而後德」、「大道廢,有仁義」。《老子》書當中,在講「無」的時候,並沒有忽視「有」,所以「有」、「無」相反而相成,兩個是互補的相生的。第三、道法自然
老子像《老子》中有句話叫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效法地的,地是效法天的,天是效法道的,道是效法自然的。那麼「自然」是什麼?它是一種自然而然,正因為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的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一種自然境界。老子對自然有一種描述。他舉了一個例子,「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飄風、驟雨不終朝日只是一種自然現象,體現出自然本身的一種狀態。它從這樣的一個角度來說明,用無為思想「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輔助萬物的自然而然。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道」的自然而然的本質是什麼呢?第一點,不能加它一點,也不能減它一點,不能加減,不能損益;第二點,「道」是不主宰,既不主宰別人,也不要別人主宰它,它是這樣的一種品格;第三點,它不需要超越別的東西,而是自然而然地超越;第四點,它既是萬物之母,又不自以為是萬物之母;第五點,是相輔相成,雙贏互補的,也就是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它背負著「陰」,而抱著「陽」,是這樣的一種狀態。你們可以閉上眼睛想像「負陰而抱陽」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它的「和合」化生了第三者,就是「沖氣」。儒道兩家正好構成了中國思想當中的兩條路向,這兩條路向又是互補的。它們又像是中國思想中的兩條大河,氣勢磅礴、亘貫古今,兩者既相反相成,又相得而益彰,在交融互設中維護著民族精神的平衡。我們人的手心是陽,手背是陰;人的軀體是陽,內臟是陰。任何事物都可以做這樣兩方面區分。所以中國的思想是非常有生命智慧的,它既講這一面,也講另一面,兩個又是互補的。這就構成了中國思想的偉大之處,也構成了中國哲學思想的精妙和深刻之處。大家了解這一點,就應該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獨特性而驕傲。
風水文化易經文化
陰陽宅學佛法道學姓名測字靈異檔案化煞改運斷卦案例婚姻兩性養生健康古典古籍秘方良藥電腦手機五花八門人體藝術音畫欣賞
推薦閱讀:
※道家究竟信仰的是什麼?
※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莊子思想的危害有什麼?
※《百字碑》注
TAG: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