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哲魂:互聯網時代的生態哲學

詩哲魂:互聯網時代的生態哲學

作者:詩哲魂 2011-2-18 17:13:45 發表於:博客中國

互聯網時代的生態哲學

詩哲魂

網路嵌入與現實社會生活,它以高速的網路與寬頻力量抵達任何一個世界角落。一個可以任意傳送聲音、圖像和語言的世界,在互聯網中重構了一個物質財富與精神世界的高原。一切符號化力量開始瀰漫於我們日常生活空間。它們好似清新的空氣給予我們大腦充分的氧氣,給予我們以熱烈而智慧的火花。網路以快速擴張的力量佔據著世界,改變著世界的地理面貌,改變著人們精神世界,改變著現實生活狀態,改變著人類的未來生活。

將互聯網嵌入自然與社會之中,這個人造的生態系統究竟會滿足我們什麼樣需求?目前還看不清楚,它究竟如何參與整個宇宙變化進程,也是我們無法回答問題。但是對互聯網進行生態哲學思考,就是從人類社會誕生以來與自然世界融合的角度去透視——互聯網的生態世界可能引起整個宇宙文明的變異究竟是什麼。因為,只有人類實現了向自然宇宙嵌入了感知系統,並且以物質輕逸狀態滿足了人們對其需求。這裡所隱匿思想創造力就是:一個蘊涵著時代強大的生態哲學崛起;一種關於我們星球上所有人類未來美好生活憧憬的開端。

當然,這也意味著自由的精神彷彿在互聯網中重新尋找到最新解釋。因為互聯網給整個人類精神自由帶來革命性進化前所未有。這一激進並且改變現實的力量成為一種強大的社會推動力,同時也改變著現實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需求。因此,互聯網生態哲學的研究開始顯現出來:一個現實世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開始變得虛擬了;一個真實的世界開始伴隨著互聯網出現而顯得變幻莫測了;一個曾經被現實看押與監管的社會因為互聯網開始掙脫了不自由狀態;一個可能尋求更大自由空間精神自由開始更加適合人性需求社會未來探索。它們共同成為我研究互聯網生態哲學的起點。

簡單地互聯網生態哲學原則歸納為以下八個方面:

平等與自由原則:任何一個可以進入互聯企業都應該本著平等與自由的原則,這是一個基本鐵律。這也是現代社會在互聯網中發展中帶給社會變革最為現實的成果之一。缺少了這個鐵律的互聯網,不論它多麼強大都違犯了互聯網的精神。因為在虛擬的世界中,人們希望建立一個超越出現實社會理想烏托邦共和國,只有在這個理想虛擬世界中,平等與自由才可能得到最終的執行。因為人們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是不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才創造了互聯網這樣一個虛擬社會與實現,它普遍滿足了人們關於現實中受到不公正對待壓抑的情緒和積聚起來的怨恨。互聯網是未來社會一種平等和自由最佳模式,我們擁有了這個虛擬的世界,也就向未來自由與平等跨越第一步。當然,這個原則更為利害力量就是它通過自由與平等原則向所有可能領域延伸,它跨越了經濟、政治和文化界限而成為一種塑造著人們生活與精神強大力量被人們普遍接受下來。

分享與共享原則:在互聯網中可以實現分享與共享的快樂自由。這個世界現實規則是因它的統治與壓迫,造成人們的孤立和思想自由的窒息。當互聯網可以提供一種交流與平等分享這個世界所有快樂時,互聯網實現了將所有人快樂共享自由。並且把它變得十分容易獲得與分享社區,共享與分享,其實是包涵著非常特殊性區別,將所有人的快樂都融入一個可以共同分享的時刻,這個世界本身是和諧的需要,也是充滿著愛與關懷的世界。給予更多個性與另類與自由分享同時,也同樣滿足了那些獨特社區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許,現代性社會毀滅與破壞集體和團結精神,現代性社會帶給人類孤獨與冷漠,都可以被再一次呼喚回來的分享與共享快樂精神所替代。一個可以被不斷分享與共享世界才是互聯網世界中追求最高境界。因此,在互聯網中保證對所有人的開放性,保證對所有個性、另類和自由狀態的人們接受與容納,是互聯網政治中最高的原則。在互聯網中不存在著什麼不可分享與共享東西。

壟斷與博弈原則:強大創新技術推動著互聯網日新月異的變革,使它的每一次突破性都可能成為一次利益攸關的博弈和生與死的考驗。這種通過創新變革互聯網的精神和技術使得互聯每時每時都在反壟斷與博弈中尋求著變革的主動權。這個交織著利益和政治較量狀態,其實是互聯網生存日常狀態。壟斷是因為落後,也因為可能失去利益,也可能因害怕與別人分享,不想與他人共享。因此,當一種創新技術穩定了互聯網地位,並且成為可以左右網路政治與利益力量時,它可能就趨向保守而缺少變革動力,於是它可能就為壟斷製造諸多借口絞殺那些可能通過技術突破而帶來全面進步互聯網革命。博弈的力量顯現為,誰在決定著互聯網的未來,誰可能就更加具有決定性力量。問題在於現實的政治原則往往被複制進互聯網,阻礙創新的實踐。在抑制互聯網發展與創新互聯網之間,其實就是尋求一種新的博弈開始。壟斷與創新之間博弈最終會走向一個結局:那就是重新開啟互聯網創新機制。

建構與消解原則:互聯網的建構性來源改變現實社會規則的殘酷性,將從前在現實中不可能事情變得可行以及便捷起來,它的這種解構力量來自於思想自由傳播與流動的先行者重要啟蒙作用。每一個角落都可能生產影響未來世界力量,都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社會潛力所在之地。一種思想自由它可以消解現實的殘酷,一種建構的力量卻也可彌補現實的空缺。這兩種力量是互聯網時代出現最難以駕馭的破壞與生成的力量。它們在改變著現實規則,同時也在互聯網世界中重構了新的規則。往往是當現實沉悶地令人窒息的時候,互聯網打開了一扇自由的窗口,向人們召喚了消解實現的力量與智慧。同時又在互聯網世界中尋求到一個建構起新規則開始。互聯網幫助人們既毀滅了現實社會中不應存在弊端,同時又幫助人們在虛擬的互聯網重新尋找到最佳的社會原則!

虛擬與真實原則:網路社會的存在是因為它的虛擬性。每一個在網路中存在人和物都以虛擬方式呈現出來。互聯網消解了現實與虛擬之間界限,給予人們在沉浸於現實和超越出於網路之中尋求一種新的現實融合。一個深受到現實性困擾真實感覺被不斷地互聯網創新技術刷新了。一個被互聯網虛擬世界帶到虛幻中來的人們又以全新感受再一次面臨著現實經歷。這種交替著虛擬的變幻與現實之間感覺並未能還原自我,而是創新了一個更加複雜的自我世界,也創新了一個全新的社會現實。只有可以清晰把握現實與虛擬變幻界限的人們,才可能轉換於現實與虛擬世界之間,尋找到真正還原與幻覺世界距離與差異。互聯網造就人們一種新感覺世界變化;一種適應未來的新感覺從互聯網中誕生出來;一個不斷催生新感覺的互聯網世界,一定會創造一個新的文明,這可能是互相給予未來社會最具潛力地方。

無礙與跨越原則:物質世界的沉重性在互聯網時代日益變得輕逸起來。在物與物相聯的世界以及任何一個東西之間,都可以在互聯網中得到無障礙流動與快速的傳播社會,這才是互聯網帶來根本性變化。儘管人類還在沉重的物質世界中為其苦役般地勞動著,但是輕鬆的互聯網卻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它重新組合了物質的社會。一切都可能以一個流動和輕鬆狀態下被傳播、被整合、被利用、被管理、被共享的情況,這是在互聯網出現之後變得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我們在交通能力大力提升的狀態下,卻在世界虛擬中實現了無障礙跨越發展,在精神與物質之間距離好像已經被消解了。存在僅僅變得在網路中可以輕逸地捕捉,可以輕逸地選擇,可以自由指使,可以完全超越了時空支配。這種在自然體系中建構起來系統滿足了人類可以利用最少資源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原則。

便利與即時原則:一切即時傳播打破了傳播的界限而獲得自由,一切不可傳播的東西都被互聯網搬上了網路。一切可以交給互聯網人類需求都可以自由放任的交給互聯網。這個世界好像沒有互聯網辦不到的事情,只有互聯想不到的事情。人們生活在一個即時傳播互聯的網路中,人們也生活在一個便捷的傳播自己時代。便利與即時創造著一個生活具體情景,那就是在一切均可傳播的時代。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大腦里,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國度中,我們生活在一個紛至沓來世界上。一切都因為傳播變得輕逸起來;一切物質都因為互聯網而變得輕盈起來。我想,這個世界所處在狀態是難以用凝固話語來雕塑,但是卻可以用即時和快捷節奏和力量來形容。我們頭腦與身體,我們的物質與精神都在互聯網中變得更加難以控制的狀態。

傳播與擴散原則:這個世界的所有消息都被互聯網傳播到每一個可能角落之中,同時互聯網還以擴張力量在拯救了所有沉重的事物。在傳播變得擴張的世界上,你難以確定事物的邊界在哪裡,你難以發現還有什麼具體的邊界存在,不論在什麼地方,界限好似完全已經被模糊了。在不同層面上,我們受到了傳播的衝擊與擴張的影響,是因為傳播自由以及擴散物質世界之間不斷轉換了各自的需求性,帶給這個社會更加難以辨別東西。它們影響著你,它們左右著你。一個不受到傳播影響的人是不存在的,一個不受到擴散力量波動的社會同樣也虛假的社會。因此,事物與人類信息都在傳播狀態的時候,流動性造成的擴散和傳播性造成影響,都在以它們非常特殊力量重構了我們的思想與肉身。我們經受著傳播與擴散的影響,卻無力回到從前那些單純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承受中走向歷史的終結性,那就是網路時代生態哲學啟示錄出現。

互聯網時代的生態哲學思想使我們產生諸多變異精神,在人們的生存因為互聯網而被徹底改變了今天,我們的內心世界可能還停留在前哲學時代,那些未能出現在互聯網時代哲學家們難以回答上述一些問題,只有當我們遭遇了互聯網時代才可思考網路時代哲學問題。生態哲學開啟著我們,同時啟蒙了我們精神。我更願意用生態哲學思想思考互聯網生態諸多的問題。因為,互聯網已經正在替代了所有事物與人類真實性,我們正在用強大互聯網神經力量重新建構起一個未來充滿新感知的生態社會。(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推薦閱讀:

網路脫口秀:談話節目的「數字化生存」:與電視談話節目對比談網路脫口秀的新特質|超文本,互聯網,網路,66論文下載網
一文讀懂互聯網電影行業
互聯網的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Facebook「泄密門」:「互聯網民主」美夢破滅,「數字利維坦」威脅重臨 | 思想界
網路自製元年:自製綜藝激蕩互聯網

TAG:互聯網 | 哲學 | 生態 | 時代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