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描寫長安的詩詞歌賦《曲江逸韻》

周末宅家 不如開車養家 [轉載]描寫長安的詩詞歌賦《曲江逸韻》 2013-09-21 18:55閱讀:2,377 原文地址:描寫長安的詩詞歌賦《曲江逸韻》 原文作者:水仙少 古都長安,八百秦川,天寶物華,人傑地靈,乃唐詩、宋詞發源地之一。有不合時宜之三五同志者,不甘古體詩詞之衰落,遂有「長安詩舍」,借「古城熱線」一角,為常人不為之事;半年筆耕,遂有《曲江逸韻》,雖文筆稚嫩,格律失准,卻不乏精品;其間或小聚,或講座,足見傳承傳統文化之誠心。詩 部酒意還同人意薄詩心不與鏡心寒欹窗細寫紅箋字留得相思帶淚看――笠衣披雲漢瓦六首游黃龍府久慕黃龍舊跡尋,依稀肅氣觸人心。難聞漏柝更鼓響,只見雞鳴報曉音。把酒臨風哭武穆,揮戈沐雨罵奸秦。丈夫有志傾天下。三尺清鋒斬佞君。秦始皇揮刀騎虎盪浮雲,白骨堆積累六軍。萬里巍峨嬴政墓,千年錦繡孟姜裙。可憐劉項不識字,無奈詩書枉自焚。功過是非難定論,半稱暴佞半明君。蚊 子腰長腿細喜黃昏,痴舞嚶嚶總惱心。不教叮人真嗜血,難通音律假斯文。修身最忌浮誇惰,立業還需忍耐勤。燈火闌珊募回首,西風雨夜常斷魂。劉 邦暴秦失其鹿,四方共與逐。聞風天下動,英雄居沛廬。隆準且美髯,奇痣生左股。寬仁以待人,意豁常大度。不事生產業,常為酒色伍。及長負大志,咸陽羨秦武。丈夫當如此,不為人生負。稍壯居亭長,竹冠常在顱。解夫驪山役,亡者多半途。夜縱所送夫,相從亦有數。前徑有大蛇,方得試湛盧。才得張良計,又為韓信助。蕭何唯謹慎,陳平勇不足。入關封秦殿,大志有目睹。鴻門驚魂宴,樊噲仗勇武。往複數十戰,垓下霸王逐。空餘烏騅馬,漫有范亞父。楚歌驚十面,烏江自難渡。置酒未央宮,淮陰自受誅。遂而稱霸業,此後天下無。早 春細雨隨風散,朝暉共晚霞。溪邊藏淺草,沃野隱新芽。百媚歌春鳥,千姿泣杏花。今朝樑上燕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去歲在誰家。湘西草寇八首我的女兒其一笑爾蹣珊步,聞歌舞做仙。人扶渾不要,猶自做飛旋。其二笑爾傷心淚,晶瑩掛玉腮。倚膝如有待,一逗便開懷。其三笑爾塗鴉筆,縱橫自有神。凝眸如細看,掩卷便嬌嗔。用詩與刀兄胡思韻作亂想蕭齋安坐夜敲詩,最是微涼月上時。戶外繁華多瘦損,悠悠葉落剩閑枝。閑來且讀古人書,一盞清茶共月虛。彷彿東籬陶令在,相邀每做隔山呼。枕上詩詞枉自工,風花雪月早窮通。縱然賦得重陽句,還不一樣付酒盅?卅載文章費剪裁,不過雲絮亂成堆。笑吾最是痴頑甚,醉眼斜斜數落埃。血脈噴張為那般,誰人識爾膽和肝!春秋只合藏皮里,未許庖丁剖後看。堪憐爆竹總多嗔,惹得區區粉碎身。言錚徒然成笑柄,如今處處說和紳。潦倒何來換酒貂,惶惶無計暮連朝。正看雲嶺枝更迭,忽聽街頭乞食簫。米八人稱長腳蚊,聞詩如血便醺醺。胸無文采常胡做,大塊磚砸且任君。胡作八韻(選四)急雨朝來轉眼晴,人間涼熱辨分明。堪憐檐下殷勤鳥,空做籠中宛轉聲。數載萍飄西復東,詩心寥落幾人同,卻看紛擾凡塵事,白眼如刀染血紅。壁上青鋒懶去磨,佯狂睥睨論多頗。樽前一醉成歌笑,雞狗從來得道多。大夢醒時已卅秋,情懷猶比柳枝柔。痴來高詠酣來酒,不做終南處士謀。常談老生十一首七律·關中八景華岳仙掌衝天五指繞雲霾,確是沉香利斧開。攬月無須登絕頂,摘星莫若上棋台。昌黎涕淚誰人笑,李耳扶犁何物栽?世事紜紜渾作夢,不聞俠客舞刀來。雁塔晨鐘萬鈞生鐵鑄奇鍾,朝送吉祥到禁宮。瓦綠承恩違帝制,箋黃隨雁報家翁。老槐不憶繁華事,新殿曾經世紀風。六度劫波嘆離合,何言佛祖有神工!驪山晚照奮蹄驪駿躍蒼穹,故事新情入眼中。一笑褒妃留舊罵,千金虢石立新功。泉清難洗白綾恨,殿冷猶遺笑靨紅。錦鯉可知興廢苦?依然咬尾戲荷東。曲江流飲碧水盈池萬丈深,輕搖摺扇卧聽琴。胡姬把盞蠻腰細,士子吟哦筆墨忱。金鯉化龍憑好句,魁星點斗擲黃金。君王賜酒一杯醉,斜盪小舟入柳蔭。灞柳風雪三春飛絮滾濤來,別淚輕揮莫自哀。市井徘徊知累苦,書齋消磨造梁材。左遷可賦滕王閣,戍守猶吟鎮北台。帝闕長辭天地闊,東風何處不花開。太白積雪若無千古竇娥冤,積雪何須六月天?八景空留八道觀,四湖高掛四冰川。飛禽修鍊青牛洞,奇葩參禪玉鳳泉。鬼斧神工誰造化?長庚精魄百千年。草堂煙霧草堂金殿霧雲蒸,五百高僧頌大乘。心底禪通悟三寶,階前塔聳展八棱。前生因果豈有信,後世輪迴何為憑?敢問塵間多少願,佛前冬夜對青燈。咸陽古渡朔風漫舞萬旌旄,別淚頻摧楊柳凋。匹馬征伐西域近,皇恩宣撫吐番遙。思鄉蔡女嘗為客,種樹左君不事樵。孑孑艄公看古渡,幾回清夢入唐朝。登西安明城風動城壕萬點金,紅盤西墜漸黃昏。秦樓誰念吹簫客,空寄相思冰月輪。悼奉節千里平湖映月明,夔門從此罷農耕。劉郎來世伐江左,何處託孤白帝城?註:年底三峽開始蓄水,著名的詩城奉節和許多歷史遺迹將沒入水底,特作詩以悼之。石榴詠嫩葉熬得滿樹紅,花鮮難引蝶與蜂。珠璣藏腹無人識,爆裂還待秋色濃。隨庵三首代林下擬憶故園詩舊夢依稀繞故園,長安無此好湖山。雪後疏林逐孤鳥,春晚溪頭有炊煙。折荷戲魚蓮葉動,羅扇撲螢星河遠。最憶多情瀘湖水,伴我南北度華年。贈林下說南說北懶尋根,明月清風認前身。看破人間滄桑事,禪心一點不染塵。寄茶人玉盞深甌調紫砂,自汲清泉試新茶。七碗吃得清風起,卻道玉川是自家。獨坐夕陽五首其一水澈枝閑月也明,山清草淡語未凝。風寒只冷紅塵客,日暖無遮碧玉陵。歷盡風霜應笑老,初經雨雪亦憐萍。縱得覆雨翻雲手,不為帝王為民擎。其二入世漂泊為愛飛,迷情跋涉是心灰。不見並老多白髮,卻笑偕手少事非。有愛平凡享碧水,無心富貴念寒衣。人生百歲無相伴,半化黃土半化菲。其三碧水柔情笑也純,青絲逸意語尤春。一片映雪烏紗細,半點胭脂醉紅塵。為愛身分三百客,留情卻是淚一人。楓林盡染紫鄢醉,曉月歸來聚綠蔭。其四自古凡塵愛亦舟,於今半百淚無休。逐煙早知黃梁夢,破浪才懂萬木秋。不歷風霜難作苦,如承富貴亦為憂。紅塵滾滾隨風去,碧水潺潺伴心悠。其五背井千里雪似花,離鄉半步月遮紗。情牽白髮高堂病,愛系青絲玉頸珈。有酒可傾思念淚,無心可負滿天沙。遙遙素色迎春近,踉踉崎嶇小路窪。文泉清二首村居有感農莊晨雨靜,小院晚風寒。月向中秋好,人逢喜事歡。出門尋故友,閉戶鎖青山。樂哉歸來子,一年能幾番。人人心中一分田人人心中一分田,三分辛苦七分閑。今秋且種相思豆,收穫與否看明年。花底閑人一首登華山放膽雲霄寄蒼穹,休憑華岳稱英雄。隻身佇立無人境,天下曾與古今風。東方一紅二首芒碭風雲山有芒碭者,位河南商丘之東,間有勝跡處處,數梁孝王劉武陵寢,漢高祖斬蛇起義處,孔夫子避雨曬書處,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墓,張飛失利避難處張飛山寨最佳。群山滴翠遽含霜,穿石為藏葬孝王。高祖斬蛇揮劍起,孔丘避雨曬書忙。孤墳陳涉松間隱,匹馬張飛寨下狂。乃看千秋留史話,士人點點論滄桑。過皖北龍城龍城擁古秀,處處翠山川。霧鎖皇藏峪,松陰聖寺泉。遊人雲上隱,仙客石中眠。倚景留斜日,千秋作畫傳。龍城:古蕭國,屬安徽境內。內有皇藏峪(主要景觀:皇藏洞、瑞雲寺、仙人床、天門寺等)國家極森林公園和泉山聖泉寺。此處群峰突起,谷幽林密,風景秀麗。虞美人四首江城四季圖春剪一夜裁新綠,溪柳初垂燕子低。粉蝶翩翩花間舞,黃雀啾啾林中啼。武園櫻重羨輕羽,偷來西天雲半縷。東風才把黛眉舒,江城復又清明雨。細雨如煙洗碧紗,重門深閉玉階滑。紅杏倚牆蘭庭外,空閨閑日試新茶。詩吟靜夜嘆春華,前緣頓悟皆轉霎。畫屏隔斷芭蕉聲,一簾幽夢入微夏。團荷隱約卧彩鴛,凌波驚綻醉紅顏。丹青猶似解花語,宜濃宜淡染素絹。羅扇輕搖麗影隨,露簪梔子流螢飛。蘿架清涼薄衫透,伊人獨抱明月歸。明月歸處飛紅亂,亂紅飛處歸月明。落葉紛紛秋滿徑,霞雲萬里弄晚晴。塵冷香殘風瑟瑟,檐間輾轉飄零客。秋意漸濃漸無蹤,屋外冰凝寒霜徹。暮色沉沉天欲雪,漫空狂絮無止歇。晨聞瑞訊啟窗顧,玉樹瓊枝梅花疊。詠 竹碧竹在江南,虛心中有節。雖無松梅姿,尤可傲霜雪。碧竹在江北,猶做江南憶。日日長隨舟,唏噓唯太息。恨不逢蒙恬,攜吾湖州去。終日飽丹青,書盡蘭亭序。五 絕藍橋麝月新,弄影向三秦。一夜相思淚,隨風入枕頻。悟紅塵欲乘輕舟逐水居,天高雲野任風徐。愁煩舊日杯中事,逸趣如今手上書。茉莉烹茶勤會友,丹青入畫懶為漁。誰憐滿樹繁華葉,一枕秋涼盡作虛。終南匹夫五首隴東行赴隴東探友、驅車西行,正值大霧,彌途難辨;出西安、經咸陽、登上隴塬後,豁然艷陽天;隴上風光、天高雲淡,由感而發……鐵馬西行疾,出關上隴塬。城中濃霧暗,郊外淡天藍。市井人情苦,耕樵野趣恬。嚴冬冰雪後,花草共黃泉。重 逢  中小學時,秦嶺腳下,同窗數載;一句贈別分手:「萍水相逢能幾時,今日又唱離別歌」,便在眉縣、寶雞兩地「上山下鄉」;從此,天涯各處。二十三年後,秦淮河畔相遇,感慨幾分……離別歌唱水萍逢,無奈春秋幾度空。相遇秦淮說往事,笑談灞柳論緣濃。童心遙指終南月,壯志追尋華岳松。看盡江南千樹綠,不及心底老枝紅。說終南青山晚照看山花,樹動風薰品妙茶。指點長安人鬼鬧,心憐秦嶺草蟲暇。詠柳(二首)(一)鄂爾多斯柳斷頭,根深樹壯任春秋。縱塗枝葉一生綠,難寫高原萬里愁。註:通常所說的「鄂爾多斯」意指陝北、內蒙一帶,此地的柳樹常被人在腰部以上切斷,人稱:「斷頭柳」。(二)灞橋烏噪草枯時,霜雪齊壓瘦弱枝。靜待漫天春絮舞,笑看誰寫細絛詩。螢窗夜話五首春 行春濃風上小桃枝,柳色黃花絮亂吹。淺草伸腰榆葉小,無端人過暗香隨。中 秋孤館誰知別恨幽,紅楓未老鬢先秋。露寒被冷傷離處,霜白衣單念亦休。雨後鏡台長夜泣,風前燭淚落紅憂。蟾宮空駐長生術,素影娟娟誰是囚。古風三首一相識年余載,明珠未敢呈。欲引君憐顧,無由亂拂箏。二歲盡方知憾,夜來五味濃。閑庭偷拭淚,無語問東風。三雖道常相憶,卻知不如初。愁來鴻雁遠,葉落書更疏。美目揚兮一首無 題飄零異鄉未經年,醉卧紅塵與酒歡。猛虎但將出深谷,游龍未必落平川。清揚旅食英雄志,笑望執手佳麗顏。願借殷勤青鳥去,姑蘇夜半話寒山。咸陽遊俠四首過馬嵬驛國破焉能怨玉環?君王智昏惹狼煙。風斷紅燭廟堂里,魂繞白綾梨蕊間。寥寞殘陽看馬嵬,凄惻荒冢望西安。歌罷長恨長嗟嘆,只把新荔作冥錢。登乾陵無字碑頭映斜陽,無字碑下秋風涼。秋風不解登臨意,老雲千載睨滄桑。城闕頹圮青石冷,陵山嵯峨翠柏香。一革唐命成女帝,誰知寂寞如意娘?註:「如意娘」,《樂府詩集》八十《近代曲詞》引《樂苑》:「如意娘,商調曲,唐則天皇后作也。詞曰: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夜過華清宮夜過臨潼,望驪山如黛、星辰寥落,同車諸人皆入夢無語,惟聞引擎低鳴;只一秋月同行。獨愴然,因感天寶舊事而作。衰草寒煙鎖宮門,夜雨霖鈴舊夢聞。海棠盆里凝香漬,長生殿外墮星辰。比翼鳥寄妃子心,連理枝棲浴女魂。雲卷霓裳從此逝,風咽紫笛月已昏。註:「海棠盆」即「海棠湯」。華山棋亭斜風入松雨初晴,亂雲橫渡浮玉亭。空山不聞落棋聲,幽谷但見嵐煙凝。紅塵滾滾有得失,青史卷卷無輸贏。宋祖希夷皆作古,徒憶當年袖拂枰。南宮羽一首秋郁寒江秋榭粼波渺,郁聆霜來音。寒漁知暮娩,江舟盪閑心。清江水二首雨後中秋凝雲暗夜月含羞,暮靄煙籠鎖夢愁。昨夜蟾宮惆悵淚,絲絲入雨洗清秋。水 仙歲末,案上的水仙開了,清麗,淡雅的花朵,給冬天帶來了一絲綠意,若有若無的幽香,開始在房間瀰漫,只是一泓淺水,帶給我們許多婉麗與安謐。習作古風一首,詩情畫意詠水仙,但願能給大家帶來春的氣息。本是天上仙,縹裙赴塵寰。盈盈清水淺,凌波秀石間。蔥蘢湘衣瘦,玉潔素蕊淡。一縷暗香幽,與梅共歲寒。風之華一首雨夜聽老歌9月19日,雨。夜聽十年前之老歌,空感慨,惜物是人已非。隨手塗鴉,欠雕琢。俟異日,恐已無興,殘念之……秋雨秋風秋夜冷,老屋老茶老歌殘,多少緣封空嗟事,可憐故人相見難。平安夜寒路見人喧,冷雪聽魂寂,才逃虛蛇場,方思圍爐席。誰渡平安曲,夢潛繁榮影,問君嘆如何,燈映降英亓。長安詞客二首中 秋青竹靜立醉花蔭,玉殿嫦娥奏寶琴。靜水聞聲溶桂影,流雲見色浸蟲吟。持杯攬月穿仙凡,把酒扶燈論古今。此夜長歌歌一曲,人間難得有知音。讀三國高歌一曲問曹劉,煮酒誰言百傑休?先主孟德乘鶴去,何人可比孫仲謀!Whitmore一首望 書遙望他鄉客,夢裡鴻雁來。遺我江南鯉,烹之錦素裁。攻書勤為囑,養生車勿開。綿綿陽春草,殷殷似彼懷。倏而黃粱醒,唯見月徘徊。李令計二首詠老牛風雷浩蕩話當年,獨自拉犁若等閑。羸弱黃昏歸路上,夕陽斜照影如山。游雲龍山矮矮雲龍貴有仙,文章一記越千年。悠悠古調知誰唱,可是山人放鶴還。迎風持劍三首秋 韻一派秋色漸豐隆,萬里江山更妝紅。人生何嘗似松竹,歷練風雨耐霜冬。讀《李廣傳》濺沙凌波馬如飛,霹靂弓弦驚不回。單于寒塞屢屢戰,血海人舟孰能歸?慶祝國慶十億人民望帝京,風光焉與四時同。東風且予鄧公便,神州九脈競相從。吐故納新今勝古,旌旗獵獵徹地紅。五十三年風和雨,改革還看寶刀雄!童童八首靜夜五章(一)脈脈冰之魄,亭亭西向斜。班駁花之影,浮上碧窗紗。(二)君盍不我思?思君余未已。心思如凍蛇,春來更欲起。(三)北顧何所思?故園草木嘉。路遙不可致,轉就夢中賒。(四)冥默離形跡,行行向海涯。臨風梳往事,滋味淡於茶。(五)薄霧浮幽幻,微涼浸眼眸。掠耳蟲聲渺,觸手月波柔。寒山寺三首因公幹往蘇州。事畢,因數次往來蘇滬間,終未一謁寒山寺,乃驅車前往,時已薄暮,歸來時已燈火闌珊矣。憶唐詩古楓橋下鐵鈴關,無復寒鴉噪客船。恍然一霎失今古,餘響依稀到耳邊。見佛像三十年來傍此身,惘然一顧醉痴嗔。無心未必能雲悟,更向紅塵證果因。觀僧書天花錯落沾衣袂,有欲何能絕愛憎?徒然筆意追顏柳,猶坐蓮台問死生。  注:寒山寺內有方丈書法,超妙。然余以為書法既臻此境,於此必早生貪,故有此作。寒塘暮雨二首春日念友桃嬌柳媚杏花紅,海棠尤自舞東風。雲銜萬嶺春將醉,月映三更夢未通。幽懷空隨琴漸遠,離愁不斷影難重。最懼長夜天淚起,千瓣散落疏雨中。詠紅海棠東風萬木草初長,一枝靈秀競百芳。千樹叢中開奇艷,小徑幽處染塵香。橫攢猶勝紅雲態,倚眾不爭綠柳妝。幾番錯身相見晚,斜疏勁舞落夢鄉。笠衣披雲三首無題三首(步李商隱韻)(一)獨來燕子繞前堂,泣報江堤煙柳長。雲外幾家歸錦字,天涯何處識蕭郎?巫山雨注遮殘夢,洛浦鴻驚杳暗香。不問綿綿春水意,飛花枉自怨清狂。(二)夢去橫塘路已難,燕飛花落到春殘。風含佩玉香休定,月冷菱枝露未乾。酒意還同人意薄,詩心不與鏡心寒。欹窗細寫紅箋字,留得相思帶淚看。(三)曉夢飛鴻杳杳蹤,煙籠矮閣入晨鐘。莎迷野徑黃分綠,柳沒長堤淡掩濃。淺浪吹萍迎客棹,白鰱繞水戲芙蓉。阮郎已過南橋去,不問蓬山路幾重。詞 部浮生常笑猶如夢怎奈相思比夢長――螢窗夜話彭樂一首曲玉管·賀長安詩舍開壇久慕長安,民康物卓,奇人雅士恆沙散。漫憶千年英傑,何處憑欄,灞橋邊。浪跡瀟湘,提壺賒酒,醉來縱有漁樵伴。弄柳殘章,嘆世低悵長鳴,共誰看。  竊喜今朝,聚天下、詩詞同好。暢吟舊句新篇,評談過往雲煙,等閑觀。若青蓮尤在,應是詩壇常客。淺荷雖嫩,自有蜻蜓,據足花尖。註:有幾處出律。虞美人四首曲玉管黛染春山,香勻粉靨,嬌娥袖底藏酥藕。笑看輕狂年少,爭拜石榴,嘆風流。暗遞秋波,蓮心微醉,兩情漸次濃如酒。月下花間,幾許心事纏綿,半含羞。  夢斷天涯,卻成恨、如今無語,啟窗怕見鵝黃,凝眉淚滿空甌,思悠悠。對孤燈殘雨,屈指流年煙逝,任由萍碎,聚散隨波,盪盡春愁。梅梢雪霞姿蝶韻,豆蔻浥露胭脂潤。油車輕馬辰光瞬,好夢留痕,翻做薛箋粉。  舊事今宵新酒趁,飛花莫惹痴魂損。相思從此凌潮汛,曉月無由,似照瀟湘恨。惜紅衣筆下冰梅,樽前雪影,幾聲寒笛。依舊江城,遙遙總相憶。閑愁莫對,渾似夢、難書平仄。山隔。別處柳枝,應隨東風碧。  藍橋馬嘶,滋水舟回,誰憐異鄉客?長安夜燭淚未識。恨如昔。知我怕勞秦雁,懶問故國無覓。笑說長安好,唯望月人常泣。憶舊遊過平林楚地,踏遍秦山,依約東風。未解芳魂醉,任朝雲暮雨,散盡愁容。幾番軟語低訴,簾內兩情濃。問妾意君心,生時與共,死亦相從。而今卻添恨,嘆世上仙緣,萍聚匆匆。對影傷別處,憶長安人遠,何日相逢?更憐塞外孤雁,千里寄情衷。願好夢如斯,天涯夜夜明月同。whitmore 一首沁園春·贈友人別似參商,三載匆匆,嘆喟奈何。鎖愁眉不展,衷懷誰訴。暫托鴻雁,木鯉傳歌,咫尺天涯,卻難相見,可憶天山同電波。翻回首,竟遭風雲變,辛苦良多。  去家逆攬黃河,臨厚土,蒼茫怎洗濯?但破書萬卷,揮毫奮筆,躬行身體,砥礪琢磨。未遇知音,空眠孤夜,為散閑心賦舊說。由花謝,豈有豪情在,歲月蹉跎。螢窗夜話五首思佳客裊裊春藤葉滿牆,輕風不解落紅傷。千山隔斷雁聲遠,一水中分魚訊茫。  頻晚眺,厭晨妝。西樓一別幾思量。浮生常笑猶如夢,怎奈相思比夢長。點絳唇·新花怨誰促春風?私尋亂雨欺新柳。上樓紅袖,也把人來誘。  爭作梅妝,入戶迎縴手。情難就,夢兒涼透,我去春清瘦。八聲甘州·擬夜街拉琴者作望繁華滿眼獨凄涼,顫手弄三弦。為蠅頭幾許,空盤破碗,羞語人前。六月長裙短襖,街角我心寒。誰解聲悲苦,零落無邊。  夜盡霓虹漸滅,見星星點點,依壁難眠。嘆前塵後事,淚對月輪懸。飲風霜,慣嘗滋味。白眼中,度日日如年。追思久,夢歸鄉里,卻隔重山。臨江仙二首隻怪西湖春謝早,紅花吹盡碧流。凄迷山色雨中羞。鶯啼深處,苔點曲廊幽。  鱗影潛光來苑外,傳書可悔良謀?可憐橋下契同儔!佳期如夢,風過小瀛洲。紅葉遠山輕點,小窗依舊西風。黃花消瘦恨秋窮。半池殘葉碎,一夜綠茶濃。  翠袖暗招春色,杯盞亂映顏容。桃溪舊路已無蹤。冷風吹醉眼,寂寞入簾櫳。童童十首憶江南十篇為官好,瀟洒度流年。日里台前學代表,深宵人後納贓錢,怎不樂為官?為官好,致富不須愁,坐賈呈來桑塔納,行商饋贈小洋樓,三代亦無憂。為官好,夜夜笙歌頻,小姐懷中拋媚眼,鴇婆身側獻殷勤,此際樂無垠。為官好,偏愛坐高台,唾沫橫飛批腐敗,昂揚激奮望將來,汝正是狼豺!為官好,出入好威風,冠蓋相從星拱月,草民流徙水漂蓬,哪個是元兇?!為官好,廟小亦無妨,帝遠天高吾做主,捐繁稅重汝來扛,誰敢不燒香?!為官好,政績賴人吹,休道庫銀將盡矣,一張報表已遮之。上憲豈無知?!為官好,大志正堪舒,異己常排行已盡,民心多怨詎能除?墨色亦成朱!為官好,當日也心焦,扣遍朱門求上進,錢權想得玉顏凋,瘦損水牛腰。為官好,裙帶一何多,母舅權撐人事部,堂兄高坐秘書科,蛇鼠自成窩!孤影書生二首八聲甘州·秋聽聲聲落葉掃吾窗,微覺夢魂開。算否極泰近,秋主肅殺,莫盡憂哉!昨日長街生死,天尚憐其才?何苦尋風水?好埋形骸?  忽過新豐載酒,縱佳人未見,鵩鳥不來。有北山三徑,何事滿蒼苔?望天高、天高難問,招離魂,可解我吉災?君不語、遠指秋色,秋入更哀。虞美人·月疏風殘夜秋寒透,蛩語消人瘦。經年檢點斷如弦,歲歲依然、新月上欄杆。  枕前書卷荒何讀?愛將閑門扣。鄰家犬吠吠難休,夜月笑之、問月月知否?湘西草寇三首金縷曲·次城南韻曾記鷗盟諾。想當初,春潮一夜,綠橫阡陌。苑內桃腮迎人笑,卻被黃鶯啼落。嘆宛轉,難由清濁?便放孤帆天際外,料相思,勒似追魂索。沿岸陡,不能泊。  夢如紙薄堪相托?只愁來,魚書雁字,再三斟酌。四顧沈園殘跡杳,始信東風多惡。算寂寞,歸心無著。柳絮沉沉因病酒,把柔枝,鎮日閑池閣?輕負了,舊時約!金縷曲·落日之送雁篇(次韻)落日悠悠下。正登臨,凝眸送雁,別愁難把。最是伶仃驚箭嘯,邁陂塘曾嘆罷。只剩得,濃情堪畫。忽忽芳年匆匆過,勸吾曹,應惜樽前暇。千萬語,恣然寫!  詩腸又被秋風惹。笑離情,翻來一例,欲追還舍。料應佳期如夢覺,睜眼終歸幻化。望處有,彤雲飛也。牧笛聲催煙嵐細,便山橫黛色瀟湘夜。燈火里,影孤那。金縷曲·醉者問爾言誰醉?縱千盅,思來與我,不過杯水。還可汪洋擒魚鱉,還可月宮攀桂。更消說,除魔殲鬼。萬馬軍中憑膽氣,酒微溫,橫掃頑酋退。激動處,唾星墜。  再浮大白便心碎。把前頭,沖霄本領,霎時皆廢。潦倒顛連無一用,所遇偏多冷對。嘆快劍,空成鋒銳。陣雨滂沱遮天地,哭今生,奇志終難遂。座上客,早酣睡。美目揚兮一首蝶戀花·別細柳孰裁春已越,只為飄紅,別恨堆如雪。徐把清淚藏寂寞,多情總怕上弦月。  忍引琵琶撫冷樂,莫道重逢,但將相思略。墨染閑愁說落魄,幾杯濁酒憑誰卻?長安老鬼一首臨江仙一線曾牽千里,終宵不倦清談,玉郎今夜在誰邊。可憐燈下影,獨坐五更寒。  錦字迴文難覓,相思無奈眉尖,庭前霜葉勝霞丹,恨無西去水,流轉過長安。文泉清七首秦樓月梧桐葉,三分碎影七分月。七分月,弧光未滿,寒蟬凄切。  離人暗恨長分訣,秋天萬里空明滅。空明滅,悲懷又是,落寞佳節。浣溪沙六首小患欺身略帶憂,可憐此際正逢秋,難眠更是令人愁。  樓外有風風陣陣,夜來無夢夢幽幽。如何卻渡百花洲!只怪當年入古都,十年前事已模糊,可憐白讀數年書。  路本艱難人自愧,心存浩氣夢還孤。誰人落魄淚如珠。春來夜短夢悠長,醒後無眠且卧床,尋思往事又何妨。  亂絮隨風輕蕩漾,狂蜂冒雨倍凄涼。人生失意也平常。一曲相思已斷腸,十年離恨豈無妨,往事緣何太凄涼。  月有嬋娟人有夢,情非得以意非常。春風終日為誰忙。欲向南山結草廬,平生最是愛讀書,不爭世事學農夫。  倦處臨風隨處坐,閑時打酒缺時沽。家中醉倒有人扶。暮雨綿綿淡淡傷, 人成孤影燕成雙, 堂前院外百花香。  燕亦堪憐人亦瘦, 情還落寞夢還長。相思悵惘小荷塘。長安詞客二首青玉案秋風謾惹別家怨,夜依舊、簾輕卷。萬丈通明燈火畔,有人歡笑,有人相盼,更有杯相勸。獨身愁也無人管,最愛垂簾怕人見。又是秋風吹一晚,換了梧葉,換了燈案,誰換儂痴念。西江月(仿易安體)凋葉殘花滿徑,夕陽無力懸枝。橫廊坐遍遣新詞,無意晚風細細。  漸晚身旁冷落,愁如雲海天齊。這番回去字堆積,彩箋張張誰寄。獨坐夕陽二首蘇幕遮人難留,情怎誓。往日如花,杯酒相思至,夢境樓台非百世。去歲紅蘿,沉醉誰人賜。  月空白,星潛逝。鏡里芳華,或與春蠶噬。絲繭生涯應小試,盡去蒼涼,送做他人事。小重山·風道是無形卻有形,把塵煙一染,阻香凝。豈因無主任飄零,春還復,鋤草護花陵。  引雨不知名,乘帆非有意,與誰評。閑觀百世問秋萍,生或死,一過洗輸贏。楚白九首九張機·落紅一張機,寂寞苦等忍三季,殘香暗藏冬露里。欲笑無語,怎見斯人。空對滄海系。二張機,風雪未稠傷別離,新愁舊怨三更寄。卻情難拋,推杯碰盞。相思紅葉題。三張機,霧鎖重樓孤煙起,冷雨竹笆小院迷。不語愁腸,難訴辛酸。久浸花顏離。四張機,酒濃杯淺醉夢凄,一點一滴相思意。夢也迷離,醒也迷離。唯有清淚滴。五張機,春來風裡展心意,含苞待怒葉影僻。笑也未盡,哭也未盡。且等蜂蝶戲。六張機,良辰美景終有息,誰憐落紅踏為地。朝也凄凄,暮也凄凄。花羽眼迷離。七張機,獨步青山情外系,偏為蝕起落紅衣。悲也是淚,喜也是淚。怎忍羽成泥。八張機,煙波輕繞魂夢裡,紅消香斷有誰憶。愛也枉然,恨也枉然。為君淚痕唏。九張機,殘夜孤燈夢無期,一身愁骨無人惜,霜飛露冷,寒衣寄誰。秋窗風雨夕。藍沙子九首九張機一張機,紅袖香暖熏風細,煙柳凌波小荷碧。康橋風凄,落花人寂,總是深秋憶。二張機,殘垣衰草黃葉地,紅朝翠暮春無意。青衫翠微,文湖言詩,星月伴朝夕。三張機,樑上雙燕花間啼,共感無眠相思寄。芳心暗許,此情誰系,悵然盼歸期。四張機,江城歲晚人獨立,落花流水情自迷。春閨怨曲,淚濕羅衣,付與花箋筆。五張機,臨風瘦骨纖纖體,柔腸寸寸去無跡。煙籠花枝,恨無心計,漂泊情難覓。六張機,孤燈難訴秋雨滴,風露晚照卷花溪。流連相戲,山盟海誓,脈脈情萬里。七張機,風剪寒梅雪初霽,殘紅點點墜花堤。長亭弱柳,陽關晚笛,對酒當此際。八張機,物華苒苒音訊稀,夜寒漠漠千嶂里。今宵夢醒,唯情依依,淚眼作別離。九張機,夢魂俱遠空悲戚,迷情曉風悟禪機。月色長街,紅葯煙驛,零落成追憶。神無及一首浪淘沙客路諒思鄉,親友難忘。天寒夜冷滿地霜,只看星雲隨月轉,幾度空忙。  別後獨凄涼,夜冷還長。孤影獨行見斜陽,垂望舊日多情處,落日河塘。鷓鴣天一首鷓鴣天·感遇夜來臨窗望天南,辰星寥落微光寒。閱盡人世滄桑變,始知壯志是笑談。  追往事,嘆流年,原來韶華無多日。鮮衣怒馬趁少年,風花雪月覓情緣。指上聽琴一首臨江仙·有贈庭樹扶搖風影,蛩聲斷續更闌,簾邊弦月似眉彎。枕衾閑欹遍,好夢覓無端。只道尋常離別,慣當不動悲歡,如今因甚念長安。殷殷珍重語,時刻總相纏。妖舞一首梅花引·與友拈題,中秋竟詠桃花旖旎春光舊夢中,楊柳岸,鶯語輕。殷勤東風,輾轉叩簾櫳。暈紅何必胭脂染,悄悄展,淺淺笑,漸漸濃。  開盡相思與誰同?從別後,不相逢。看朱成碧,已知他,一樣東風、別處簾櫳。無語送歸鴻。多情若解憑欄意,應憐我,攬空枝,看月明。漢瓦一首滿江紅強整衣冠,風勁處,蕭瑟滿眼。輕問取,浮華幾日,早似雲散。總是功名薄年少,倚天肝膽曾揮劍。氣橫秋,也欲惹風流,奈何倦。  殘弦破,宮商亂,傾杯訴,鳴空澗。取青驄換酒,面如桃染。思駕輕車歸故里,欲想囊鋒芒何現。劍琴焚,獨自向古道,隨孤雁。南宮羽一首臨江仙·種花人未老不覺鋤苑苦,常談詩酒修裁。 淡香多引彩蝶來。 花盛壓枝落,情痴義自衰。  而今雀散無橋渡,青絲已漸消白。淚濕凋翠好填埋。相思無覓處,冷笑身猶呆。常談老生三首永遇樂·詠虞美人玉照  美人光彩四射,風情萬種;老生嗟呀長嘆,禿筆難描。搜腸肚之陳句,幾成半寐;成馬屁之新詞,可博一笑?少亦痴狂,已有皓月新篇;老不正經,豈無常談怪調!倘有唐突之處,殊非本意;不作窮辭之章,何以為報!是為序。  滾滾紅塵,幽幽青夢,仙子何處?黃鶴重歸,琴台新奏,翠染東湖鷺。水浸芳草,舟迎遠寺,細雨潤紅江樹。人言道、江南秀美,風流少年爭渡。  雲姿霞態,蘭神梅韻,玉女輕移蓮步。冰膚凝霜,晶眸閃電,皓腕拂江霧。白紗惹眼,藍裾斷袖,酥胸還遮咋露。折桂者、此生可悔?不知舊路!破陣子·記夢昨夜酒酣斜卧,幾回夢入荊襄。路盡欲將朱闕扣,鼓樂喧囂聲透牆。伊人披嫁裝。  魂系三生苦短,小別四日悠長。春柳如情情如舊,秋雨傷神神自傷。相思濕枕床。一七令·情情。蝕骨,迷睛。曲節守,亂心聲。英王卻位,相如廢耕。來也雷霹靂,去者霧澄明。真愛不知何物,誰人可道其形。倘欲清楚待來世,豈若糊塗度此生。曲 部我只願煮酒清風一任他青春自老――橫笛牧野虞美人二首正宮·塞鴻秋·贈長安君  雁塔蒼柏蘭台柳,相思一宿成新瘦,楚城夜雨卿衣透,長安飛雪伴君愁。佳期誠似夢,猶冀永攜手,此情如絲君知否?中呂·陽春曲  邀來美酒窗下坐,弦月似眉雲間卧。玉人何故拋流梭?醉看星雨,驚得桂花落。橫笛牧野三首中呂·山坡羊·讀史有感(一)朱明以後,江山如舊。良心竟可當街售。漢蒙羞,難當頭。逍遙長辮瓜皮厚,白鐵鑄奸城內走。春,也是苟,秋,也是苟。中呂·山坡羊·讀史有感(二)輕縐含皺,嬌雲裁就。蛛絲強抵胭脂扣。鎖如兜,刺如鍪。招搖過市新衣秀,老小婦孺皆翹首。遮,也是丑,掩,也是丑。中呂·鬥鵪鶉·歇樵  俺這裡暮雨煙霞,慣聽他群鶯弄曉。且對著綠影春山,說聲兒砍柴尚早。風暖雲平百木嬌,怕將他作短樵。我只願煮酒清風,一任他青春自老。常談老生一首中呂·十二月帶過朝天子·謔某人  白日里攀花泡妞,餓虎般公母全收。夜半時偷雞竊狗,便壺中尿鹼也摳。寡婦腰日日抱摟,花柳街夜夜勾留。  毒瘤,濕疣,狐臭兼肛瘺,瘸了雙腿禿了頭,腳長青春痘。癢狠(了)揪揪,疼急(了)揉揉,扁鵲也發愁。我摳,我摳,抹點清涼油。賦 部人皆昭昭,我只昏昏,不談滔滔,何訴蕭蕭!――風之華寄 情 賦書生霸王韓憑比翼鳥,焦仲連理枝。我遇重華女,何乃不相思?夫大道人倫者,唯情而已矣。遂有晏嬰言之曰:「人謂之老丑,我謂之芬芳。」是高賢名相,慚愧齊王。而後宋弘言之曰:「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臨風玉樹,傾折漢光。蓋夫情之所至,耳目皆痴。心之所屬,何論妍媸?況乃蘭幽慧質,李下成蹊。明眸皓齒,雲鬢凝脂。若翩翩則蝶隨之舞,自皎皎則月為之低。疑俗品紅塵,何來仙子?或雙成小玉,偶謫瑤池。乃故狂生絕買臣之覆水,棄子休之鼓盆;慕曹家之賢聖,學蘇氏之錦文;瀆紅拂之慧眼,累柳絮之蒙婚。懷有志凌空之氣,攬無心出岫之雲。故曰:願為田田之荷葉兮,護蓮下之魚嬰;願為紛紛之雨露兮,潤岸芷之莘菁;願傾生生之餘幸兮,報美目之垂青。願托北歸之鴻雁兮,寄江南一片痴情。殤情千鶴誄風之華  昨日整理舊書,見《微機原理》書中夾舊紙一張,觀之,5年前失戀事塗鴉作而,先笑之,亦凝之,惶惶然無語耳!雖文理欠通,念當年曾一痴人,竟可作5周年奠,姑裝模作樣一番,不成文意,亦不加釋…… 丁丑初至,綠雅重逢,奈何冬無雪,春無華,冷風蕭瑟,穆子空談夢,緣何至辛苦,為感天地之意,慟草木之情,奈無言,至旦月廿二,祝融歸送上青雲。  一點心,多言心事嘆瑤琴;兩紙文,平湖輕起水波紋;三月思,淚燭怎寫堪相思;四時累,痴人自擾無端味;五更鼓,盼雪飄然隨風舞;六人聚,閑話商家變價語;七賢歸,共品茗香友情催;八段燭,後園才訴長感觸;久有芊芊結,實難盡我愁,百端苦結寄意願,千鶴終難翔自由,萬意應猶在,可嘆堪無繼語才。  西園冬盡,枯木無春,曾記共語,曾記同游。初始聞名,相識聞聲,知友結社,笑陳古今。但有才來,未知緣起,學子多思,美文閑拋。人皆昭昭,我只昏昏,不談滔滔,何訴蕭蕭。空當皓然,默陳久情,霧觀朔風,明冥難分。假時月長,逢日時短,盡思苦量,奈何天高。己已缺虧,止影伴隨,燈光不盡,墨漬難干。棲霞窗下,碳筆已停,可笑可感,痴人迷心。  昨夜暮至,細雨早歇,星光斗現,苔痕尚濕。陋室人喧,後園寂曠,心跡若水,踏濘沉思。千千鶴形,壹壹淡結,無折無悔,反反覆復。天寒人冷,人淚天雨,致吾心噤,道汝苦短。明火初起,轟烈濃情,一分半時,可憐焦灰。焚煙已散,前形尤存,亦明亦暗,其質卻潔。吾本無緣,彼亦無份,趨赴火熔,唯顯高潔。鶴已無存,鶴魂在否?我為鶴泣,誰為我悲?質本猶輕,幸得潔歸,坦然飄去,無染纖塵。  此語告天,感動吾心,此情歸地,執著吾歌。平淡若何,惱擾自知,見得灰來,盡嘲其痴。嗚呼,當喟本無逢緣之時!嗚呼哀哉,其芳尚饗。丁丑年正月廿三葉華作於西大園虞美人賦常談老生  夫虞美人者,郢都之故民,宋玉之芳鄰。其貌若霽後新虹,橫掛荷塘;其神如食萍幼鹿,遙窺新月;其情如陽春之水,潤滋岸藍;其韻如三秋之月,沐浴清風。所謂宋鄰遺風,地靈則人傑,雖無文姬詠史之筆,也為才女;故楚育秀,人傑則地靈,既有嫦娥羞月之貌,堪稱美人。唯斯人也,某敢不傾滿腹之麗句、著盈胸之華章,歌之詠之、揚之頌之!  其身出高門,無蔭可依,唯禍患以遺家,曾受害於成份;生逢文革,偏遇頹世,僅溫飽而不得,嘗求助於蟲草。想彼幼時頑劣,幾毀物種於池畔,千瓣荷花倖存;又釁業師於學堂,十年回首猶憶。嬉戲無度,流連小橋流水而不歸,雖屬天性,卻招嚴父懲罰於無辜;聰穎有加,吟頌唐詩宋詞而不疲,實因愛好,總賴慈母施教而有方。少而秀敏,十歲能詩,寄情梨鄉蘆盪,盡享天倫之樂;成而不馴,十六離鄉,泛舟江城黃浦,倍嘗塵世之苦。  心存坦蕩,志向高遠,艱難成其性格,磨礪成其品德。雖處鬧市,名利不侵,荷花難喻其高潔;縱臨絕境,衣食堪憂,瓊玉不掩其光芒。談詩論文,華章天成,博士難望其項背;描圖繪畫,春色立就,專家不掣其襟肘。淺嘗輒悟,事半功成,從學不落孫山;群芳獨艷,排頭領軍,習業總居鰲首。天生梁才,終將脫穎而乍出;人求正果,焉能久困於厄境?  商海濤濤,歸宿何在?紅塵滾滾,知己誰人?足涉泥潭,殊非本意,也曾亡命天涯;心存尺度,確能已責,終將離步迷途。自此以平常心、恬淡意,朝品清片香酩,暮觀飛絮流螢,悶來臨琴棋書畫,閑來就詩詞曲賦,確也風流,確也洒脫!  某一介書生,兩袖秋風,入則難事家務,出而不為耕耘,無叱吒之權柄,無盈室之金銀,何以垂憐,竟得芳心!然朋友倍德,不識斤兩,久施離間之計;小人多事,欲博垂目,屢進讒媚之言。而其心不動,神不驚,一笑置之,一言卻之,柔情愈篤,矢志彌堅。嗚呼,文可志其往昔,唯心可志其一生。值此冬月將臨,華誕新至,謹以此文賀之。論 部  詩詞與其它文學形式最大的區別在於它獨特的優美性,也就是它具有的美感與樂感。――虞美人死抱住古韻書不放的人,其骨子裡就是想顯示出自己的高古和淵博——「茴字有四種寫法」――魯迅先生已經為他們畫出了形象鮮明的畫像!――常談老生格律的繼承與改革常談老生  關於格律,僅局限於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  我贊成這個說法,爭論的哪一方都不可能把對方說服。且不說當今文壇沒有霸主,單說六十多年前的那篇講話,也沒捂住文壇的另類聲音,雖然有人為此掉了腦袋。本人沒有高深的理論,只能用通俗的語言講一些看法。至於能否迎合一些人的喜好,不在本人的考慮範圍之內。本人的觀點非常明確:1、舊體詩詞格律的改革是可能和必須的。2、一分拋棄、二分改革、七分繼承。  一、 對於格律應該有所繼承,我們不可能割斷與民族文化維繫的臍帶。  對於傳統文化該不該繼承,新文化運動之後已有定論,我們不必贅言。那麼我們縮小論題:對於舊詩的格律,到底該不該繼承?這個問題,我想也沒有爭論的必要――必須繼承,不繼承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要說明這個論題,我想,還是要從大論題――民族文化的繼承說起。  1、現有文化是建立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的,它們之間有著天然的通道,而這種通道不是人為地能夠切斷的。  新文化運動之後,有人主張用世界語代替漢語,用拉丁文代替漢字,結果怎麼樣?這種說法如果再有人提出來,一百個人中會有一百零一個人說他是神經病。八十年代末有人預言說,電腦時代的到來,就是方塊字的終結。可中國偏偏出了個王永民,他的五筆字型,完成了漢字的首次計算機輸入,將漢字與電腦的距離,一夜之間變成了零。是王永民救了漢字嗎?不是,是漢字本身不會死,幾億人通用的漢字總能找到與電腦接軌的通道。古詩詞的通道在哪裡呢?我們能人為地切斷嗎?立此存疑之一。  2、 民族文化是立世之本和文化復興的基礎。  滿人鐵騎入關何等威風,揚州三日,嘉定屠城,漢人不得不臣服於滿人的統治。一、二百年過去後,結果怎樣?練顏體、唱京劇,看當今大街上,滿人何在!儘管日本人很明白這一點,在東三省強行推廣日語和日文,我們可以作個假設,如果日本人在一九三七年之後滅了中國,五百年後,請想像整個東亞是誰家之天下!台灣不也在搞獨立嗎?怕什麼,只要中華文化活在台灣,它跑不了的。一個民族可以被征服,但文化的遺存,可以帶來民族的光復和復興。  有人說過,中國的傳統美德更多地保留在南韓,而文化更地保留在台灣,聽了這話我們應該慚愧,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我們破壞的太多了、繼承的太少了。我們很可憐的,學西方沒有學來,而自己的又丟失了。如今,西藏要割土,東突要裂疆,他們不也是從祖宗那裡找依據嗎?而我們不也是從祖宗那裡找依據來駁斥他們嗎?這個時候我們想起祖宗的重要了。  有人也說過,沉重的歷史負擔、悠久的文化遺傳,也給我們的發展帶了阻力,這是不可否認的。在這一點上美國人比我們做得還要甚,三十年的建築就算文物,但並沒有妨礙他們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祖宗的東西也有精華,只是看你怎麼利用了。那麼我們古體詩詞的格律呢?哪些是能復興中華文化的精華呢?立此存疑之二。  3、詩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格律是民族(傳統)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徹底地、全面地否定了格律,那麼,舊體詩與自由詩還有什麼區別?我們不能因為格律運用起來太難,就完全拋棄它。王力先生也說過:「假如我們學寫舊體詩詞,就應該以格律為準繩,而不能以突破束縛為借口,完全不講韻律和平仄。……內容儘可能(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統一起來。」(王力《詩詞格律》)  自由詩源於西方詩,而今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路程,至今可能還沒有形成我們民族自己的特點(?),或者說特點還不鮮明。整齊的句式,鏗鏘的音韻,嚴格的格律,正是中國詩區別於西方詩的特徵,人為地消除了這種特徵,中國詩與西方詩、舊體詩與自由詩就沒有任何區別了。我們的舊體詩創作如果也遵從於西方,我們的詩詞園地,生長的將全是引進品種,將再也沒有我們自己的東西了。  二、應該有選擇的繼承,應該拋棄的必須拋棄。不加選擇的繼承是反科學的,也是不現實的。  不變是暫時的,而變是永恆的。不論物種的起源,還是人類的進化,還是宇宙的演變,都說明了這個道理。世上萬事萬物都在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變化著,為什麼唯獨格律不能變呢?  古漢語專家王力先生認為:「任何規則都有它的靈活性,詩詞的格律也不能是例外。處處拘泥格律,反而損害了詩的意境,同時也降低了藝術。格律是為我們服務的;我們不能反過來成為格律的奴隸,我們不能讓思想內容去遷就格律。」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對人講過,詩風裡的幾位大腕,其創作技巧有可能代表目前中國舊體的最高水平。但其內容呢?反覆咀嚼前人用過幾百遍的陳詞濫調:你詠山,我吟寺,今日桃紅,明日柳綠,高興時撫欄遠望,落寞時面江感嘆……無病呻吟,嬌揉造作。然後聚在一起,風雅無比地說些什麼君之大作如何,卿之意境如何,互相吹捧,肉麻之至。如同八千年前古墓里出土的裹屍布,散發著腐朽和酸臭的味道。照這種路子走下去,古體詩最終將會被豢養成一種寵物,只有(可能還沒有)觀賞價值,而沒有任何生命力。  三、 格律的改革是大勢所趨。否則,傳統詩詞必將自絕於當代、自絕於世界。  1、 讀音已經變化,讀與寫不應該分離。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語言是一種傳播工具,我們通過這種工具來順暢地表達某種思想。詩是用語言(文字)來寫的,我們用一種已經死去的語言(語音)來寫詩,這在傳播過程中必然會產生阻礙,與現實不合拍。聯想下去――我們上演的戲曲,反應漢代生活的,是不是也應該用漢代的發音來演唱呢?反映宋代的是不是也要用宋代的語音來演唱呢?這樣誰都聽不懂,但是我們使用了現代語言,卻保留了服裝、儀制等方面的東西,讓觀眾一看就知道是漢代的還是宋代的。道理很簡單,我們改變的是傳播的主體,保留的是其輔助部分。  古體詩詞創作的一個最大弊端就是讀與寫的分離,文言文的死亡,已經充分地說明,讀與寫不應該分離。我們已經不可能用古音來讀詩了,也就沒有任何必要咦咦呀呀地用誰也聽不懂的古音來填詞作詩。死抱住古韻書不放的人,其骨子裡就是想顯示出自己的高古和淵博――「茴字有四種寫法」――-魯迅先生已經為他們畫出了形象鮮明的畫像!  2、 不變就要死。  先舉一個例子。作為國粹的京劇,儘管有國家的扶持,輿論的呼籲,早晚也難逃一死。其原因一是部分用古聲來唱,現代人聽不懂;二是哼哼唧唧,節奏太慢,現代人沒時間坐在那兒傻子一樣聽上幾個小時;三是反映的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沒有觀眾群。  古詩詞比不上京劇的,不僅沒有自己的讀者群,更沒有國家的扶持,如果不改革,京劇今天死,古詩詞決不會明天才亡。在中國進入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純文學的東西已經沒有多少生存空間了。愛詩的人越來越少,寫詩的人更少,寫古體的人更是微乎其微,真正地能嚴格按照格律來作詩的人,全中國加起來,恐怕還沒有「國寶」大熊貓多。  在這種狀況下,我們還是死抱著祖宗的成規不變,不是把舊體詩詞往死路上推嗎?死抱著舊格律不願意改革者,最終只能將古體詩詞送入墳墓,而他們不只是送葬人,他們還是始作俑的掘墓人,是真正意義上的殺害古體詩詞的兇手。愛而害之,生活中的例子太多了。我們必須對舊體詩的創作進行基因改良,讓它能夠抵抗各種「病毒」的侵襲並煥發青春,能夠健康地活在當世,並且繼續活下去。  3、適應時代的需要。  我們從西方學來了自由體,但有幾個西方人從我們這兒把古體學過去?除了漢字本身太難之外,嚴格的格律也是一個原因吧?外國人學中國話本身就難,再學中國的古話可能就難於上青天了。在西方帝國主義進行軍事入侵之前,傳教士就早早地進入中國,首先進行文化入侵。這種現象在當今也還沒有停止。西方國家每年拿出大量的鈔票作獎學金,吸引第三世界的留學生,其目的就是傳播他們的文化。而我們呢,設置了重重障礙來阻撓我們的文化出境。我們不主張文化輸出,但也不能坐視我們的文化被吞噬吧?  尹賢先生在他的《詩詞寫作指導》一書的後記有一段話,很令人深思,現錄於此:「下決心編寫這一本書,得感謝許多朋友特別是新加坡詩友高永生的鼓動。早在六七年前,高先生就不顧山遙水遠,頻頻來信,鼓勵我編寫詩學入門、詩學大全,發揚中華文化。……一個沒有到過中國的異國華裔,對中華和中華文化懷著如此熾烈、執著、濃厚的感情,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經濟要與世界接軌,文化也是如此。在世界文化的大範圍內,我們的文化不是孤立的,它必須適應這種大環境。我們不能關起國門來談舊體詩,別忘了還有台灣,還有新加坡,還有馬來西亞,還有日本、韓國和西方的漢學愛好者。讓他們也接受幾百年前的古東西嗎?養在無菌狀態下的孩子是不能成活的,古體詩詞也必須放在新時代里接受洗禮。不管格律改革能否成功,都將是有益的嘗試,如果連改革都羞於談、不屑談、甚至千方百計進行阻撓,這不是一個現代人的作法。  四、 格律的改革是可行的,詩詞格律的發展和變革、作者的實踐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一)詩詞的格律一直在變化著。  1、詩韻是變化的。  唐詩的韻部不僅和上古的不同,與魏晉的也不相同,宋代以後都依唐人為準。隋陸法言的《切韻》分206韻,太細,也不完全符合當時的語音,所以唐代規定相近的韻可通用;到了南宋,劉淵乾脆把通用的合併為107韻的平水韻而後人又將其減少為106韻。詞韻基本上沿用了詩韻,但運用起來比詩韻更寬泛、更靈活,而曲韻又比詞韻寬。到了元朝,為了準確地反映了當時北方的實際語音系統,周德清創製了《中原音韻》,元人作曲便以此為準。到了民國時,黎錦熙也制定了《中華新韻》。縱觀詩韻的演變歷程,每一個時代都在變化著,只不過今天的食古者視而不見罷了。  2、詩句是變化的。  詩經是四言,楚辭多為六言和七言,漢樂府多為五言,唐詩五言、七言占絕對優勢,形成了格律強勁的律詩。時代在變化,生活也逐步豐富多采,單靠五言、七言已經不參反映紛繁變化的時代,這時就應運產生了句式長短交錯、格律相對於律詩更寬泛的詞。宋代以後,詞也逐漸學院化、貴族化,逐漸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曲,曲比詞更寬了,不但格律更寬,連字數也可變化了,可以加入一些沒有實在意義、只用來表達節奏和樂感的襯字。到了白話詩的時代就更不用說了,一切清規戒律都沒了。  3、平仄是變化的。  寫古體的人都知道兩個名詞:「拗句」和「拗救」。什麼是「拗句」和「拗救」呢?王力先生下過定義來:「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所謂救,就是補償。一般來說,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或經常)在適當的位置上補償一個平聲。」從王力先生下的定義我們可能看出來,古人寫詩也不是完全依照常格來的,所謂「拗救」,撕去它的漂亮的偽裝,實質上就是古人們對自己不遵守平仄常規的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而已。  4、 詞牌和內容是變化的。  傳說詞牌始於李白,實際上有的來自民間音樂,有的來自西域音樂,有的是樂工歌妓或詞人所制,有的是國家音樂機構創製。康熙的欽定詞譜可謂集大成者,收錄了各種正體與變體一千多種。  從詞牌的本身來看,幾乎每一種都有其變體,這種變體就是一種變化和改革。江城子有單調也有雙調的,滿江紅有押仄韻也有押平韻的。至於姜夔的自度曲就更不必說了。這說明古人填詞並不拘泥,詞牌也是可以變化的。  詞的內容也不再受詞牌的限制。漁歌子是詠漁父生活的,更漏子是詠春夜閨情的,我們現在用這些詞牌填詞就受此限制了。如果現在填詞再加以限制,漁歌子只能寫機械化捕魚,更漏子只能寫少女春夜蹦迪,豈不是笑話!  (二)理論家已經論證,改革是可行的。  關於今人和前人關於格律改革的理論,散見於各種論著和刊物上,在此列舉兩例。  啟功先生認為:「各種古典文學形式,隨著它們的內容的不同,聲調的運用也並不一律,即以詩歌為例,在律詩完全成熟以後,有人在作某些作品時,為了適應它的特定內容,仍然有採用非律調體裁的。所以並不能對一切古典詩文形式都用這種律調來要求,尤其不是說今天學習創作詩文的人都需要採取這些古典形式和它的格律。」(啟功《詩文聲律論稿》)  尹賢先生說:「詩用《平水韻》,詞合《詞林正韻》,這是傳統習慣。由於語音的發展變化,舊韻不完全符合現代的語音實際,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新韻,即以普通話、現今《新華字典》的字音定平仄聲調的押韻,不拘泥於舊韻。……舊韻的一統天下,已經開始並將逐漸變成新舊韻兩制並行。」  尹賢先生所說的這種並行的現象,在詩風裡也是有的,其中採用新韻的也不乏好作品。但總有一天,新韻將會完全代替古韻。  (三)許多作者的作品證明,改革是成功的。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的第二句「千里冰封」(仄仄平平)合平仄定格,而《長沙》中的「湘江北去」(平平仄仄)便不合平仄定格,但合乎平仄成雙交替的普遍規律,讀起來仍然樂感十足。  田漢的《贈蓋叫天》冬東韻通押:    爭看江南活武松,    鬚眉如雪氣如龍。    鴛鴦樓上橫刀立,    不許人間有大蟲。  再如陳毅的《青松》舊入聲「直」與平聲「時」押韻: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而啟功的《漁家傲·就醫》二首則完全採用了新韻:      (其一)    眩暈多年真可怕,    千般苦況難描畫。    動脈老年多硬化。    瓶高掛,    擴張血管功能大。    七日療程滴液罷,    毫升加倍齊輸納。    瞎子點燈白費蠟。    剛說話,    眼球震顫頭朝下。      (其二)    痼疾多年除不掉,    靈丹妙藥全無效。    自恨老來成病號。    不是泡,    誰拿性命開玩笑。    牽引頸椎新上吊,    又加硬領脖間套。    是否病魔還會鬧?    天知道,    今天且唱《漁家傲》。  這些違反了傳統格律的詩詞,我們恐怕很難說它不是好作品吧!  五、 對於格律,繼承哪些,改革哪些,拋棄哪些。  前面從理論方面談了格律的繼承和揚棄,那麼具體來說,哪些需要繼承、哪些需要改革、哪些需要拋棄呢?涉及到格律的概念大致有這麼幾個:詩體、韻腳、平仄、對仗,我們不妨一個一個地來討論。  1、 詩體:  在詩詞中講究字數,這是我們漢字獨有的特點,這也是方塊字獨享的資源。我國詩歌的演變過程大致經歷了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白話自由體幾個階段。詩經基本上是四言一句,到了樂府上升到五言,進而七言;到了宋詞,可以說是「雜言」了,而元曲不僅字數雜而且加進了許多襯字;至於白話詩就是徹底的「自由主義」了。古詩詞在其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採的形式和體式,如果拋棄了這些形式和體式,那麼我們的古詩詞園只能是一枝獨秀了。  我看了幾個朋友的創作的「詞」,他們有的完全拋棄了詞牌,有的自創了詞牌,一些長短不一的句子組合在一起,且不說內容和技巧如何,單就是其形式就給人一種非驢非馬的感覺。如果這種也叫作「詞」的話,我們每人都可以創作出千百種詞牌來,誰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與自由詩還有什麼區別?  本人的觀點的是:詩要保留其基本特點,七言就是七言,五言就是五言;律就是律,絕就是絕;合律者為律,不合律者為風為古。對於詞來講,保留詞牌以及該牌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每句的字數、句式、韻腳平仄位置,以及重疊和換韻,等等。  2、 韻腳:  從詩經到白話詩之前的各種詩體沒有不用韻的,可謂無韻不成詩。韻是詩的音樂性的體現,沒有韻就談不上詩了。當然白話詩里也有不用韻的,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散文詩吧,從分類上來講,它應該歸入詩還是散文還存在著爭議。在詩歌的創作上。對於韻的使用似乎不存在太大的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用什麼韻(韻書)、用寬韻還是用嚴韻。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是根據現代人的口腔結構及發音習慣制訂出來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廣泛性,詩詞用韻應該以現代漢語拼音方案所劃分的韻部來確定。  對於用韻寬嚴的問題,本人的觀點是:古體詩詞的創作宜嚴不宜寬,同部可通押,至於平仄能否通押,這要看詩或詞本身格律的要求來定;對於白話詩來講宜寬不宜嚴,不僅同部、平仄可通押,相近的韻也可通押。  3、 平仄  四聲是漢語獨有的特徵。古代的四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今天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其中的入聲除了少數方言外,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平仄的興起已經不可考了,相傳南朝的沈約制訂了《四聲譜》,有意識地用聲調的交互來寫詩。古人填詞作詩講究平仄,窮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體現出詩詞抑揚頓挫的韻律來,離開這個根本目的來談平仄,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通過現代四聲也能體現出詩詞的聲韻,為什麼非要沿用古代的四聲呢?  本人的觀點是:古體詩詞的創作以現代四聲為準,拋棄古四聲;遵守平仄規定,保留漢語詩詞的韻律美;不一定拘泥於原有的平仄定式,只要平仄相間即可。  4、 對仗  一個民族的語言有一個民族語言的特點,也有它更為鮮明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對仗是漢語特有的,拼音文字想學都學不去的,我們反而要拋棄是沒有道理的。工整的對仗絕對不是在玩弄文字遊戲,整齊中有特點,紛雜中求規律,對仗能體現出強烈的藝術效果。  對於對仗,本人的觀點是:應該保留,而且越工越顯其精。  詩詞格律的改革,不管你贊同也好,不贊同也好,實際上已經在進行著,而且將來會更有成效地進行下去。引用一句古詩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吧:「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愚人談詩之從格律說起虞美人  詩弟小仙兒來信,信中所言多是自己對舊體詩詞的看法與理解,並請我將其觀點代為整理後發表。信是二月下旬收到的,雖然認真拜讀過不止一遍,然遲遲未敢動筆。說自己向來疏懶雖是事實,但更重要的一點原因卻是因為自知所學所識實在膚淺。只知其表,未能入其骨髓。好不容易湊成的幾篇詩論也是無關痛癢的皮毛之作,叫人摸不著邊際,內行人看了更是貽笑大方。  但朋友所託不便推託下去,怕人誤會自己傲慢。只好暫時收起臉皮勉強為之。以下文字有小仙兒所持觀點,也有自己的一點淺薄的見識。還望諸位方家看過後批之評之,也請初學者多多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學習和進步。  小仙兒認為,格律實質上是引導人們去認識詩詞的本質的,而不是必須遵照的"金科玉律"。它只不過是詩詞本質外在的體現而已,僅僅懂得了格律未必便能掌握了詩詞的本質。但掌握了詩詞的本質就可以無律而律,進行自由的創作。也正是因為如此,小仙兒的作品多為自度曲。他的觀點看起來似乎合理,實際上卻矛盾重重,也是許多初學者對詩詞理解的誤區。以為詩詞的重心在於意境的營造與思想內容的契合,而格律只是束縛並扼殺其表現的外殼。  與仙兒持類似觀點的人認為詩詞的本質是脫離於格律的,這種看法在我看來不僅是片面,也是錯誤的。  我們都知道意象與情趣的結合構成了詩詞的意境,而思想的融入便使其有了內容。但光有這些是不夠的,不能成詩。  詩詞與其它的文學形式最大的區別在於它獨特的優美性,也就是它具有的美感與樂感。節奏的和諧或是零亂決定了它是否具備這種特質的關鍵之所在。 詩詞的格律是由平仄、聲韻、對偶、句數、字數等方面的規則與格式組成的,而字句的長短、韻以及平仄賦予了詩詞節奏感。  所以說格律對於詩詞的本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但只重格律而忽略了內容就只能是些空洞的句子,也是不可取的。  仙兒又說,一個書法高手無論用什麼樣的筆,用什麼樣的字體,怎麼寫都不失其美。這是一個境界的問題。而境界的高低也是衡量水平高低最客觀的標準。詩詞同樣如此,我們只用它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最重要的是作品的內容,其它的都是為作品內容服務的,而不在乎什麼樣的形式。  而我認為,詩詞的形式同樣是重要的。雖然說用舊體詩詞寫的作品用現代詩歌或散文也可以表達出同樣的思想感情,如我們拿竹去做一隻籃子與一雙筷子,在內容上依舊是竹,但是我們不能稱籃子為筷子,也不能叫筷子為籃子。同樣的,以其它形式寫出來作品我們還能稱其為詩詞嗎?這應該是三歲孩子也都明白的道理吧?前些天有朋友對詩詞是否具有音樂性向我提出了質疑,這裡也順便說說。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應該先了解詩詞的起源與發展。在現已出版的各類詩論中都是相關的記載,雖然某些觀點上學術界各持己見,但是詩歌源自於音樂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詩經到樂府再倒古風,詩歌在不斷的發展。漢魏之後詩歌才完全脫離出樂調,成為獨立的文字形式。其間經過了三個階段的演變:曲調定詞--曲詞定調--有詞無調。  而詞,眾所周知,它是一種音樂文學。雖然發展到後期由於樂譜的失傳也逐漸脫離了音樂,變成了依律填作,而非依樂填作,但這並不是說詞與詩就不再具有最初的音樂性。  詩詞走向成熟後,雖不再「可歌」,但「可誦」,有區別於其它文字的抑揚頓挫。「可誦」不正是其音樂性的體現嗎?詩詞的世界微妙精深,前人的認識也並非十全十美,同樣需要不斷的改進和發展。愚人談詩之詩歌的困惑虞美人  詩歌是不是該拋開音樂的元素呢?這一直是我為之困擾的問題。多數人認為在現代詩歌里不需要韻的存在,此觀點並非沒有道理。詩歌的節奏不是由韻來決定的,是隨著情緒的跌蕩起伏而跌蕩起伏的。不僅現代詩歌如此,以中國的舊體詩為例,同樣是七律卻會因表達的情緒不同而產生截然不同的節奏。因此詩的節奏應該不是音樂化的,而是情緒化的。  但是我們卻又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國的白話詩起源於翻譯過來的西方詩歌。西方詩歌原本是有一定韻律的,翻譯後的詩歌已經文字化了,我們無法再在其中找到它原本具有的節奏和音律。中國現代詩歌模仿的已經是文字化的西方詩歌,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與發展,不能不說中國現代詩歌是將繆誤更進了一步。要想充分的理解西方詩歌原有的面貌,只有在自己能夠熟練的運用某一種西方文字時才能了解它其中的妙趣。  詩歌的作者因為經歷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存在環境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文字風格,但無論是何種風格都不應該脫離開詩歌應具有的基本結構。詩者,心之言也。創作詩歌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出自與作者的真實情感。如果說詩歌的形式是一個模具,那麼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就是它的靈魂,二者合一才能成為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只有形式而沒有內容的詩歌無異於一具空有軀殼的行屍走肉。  如果沒有自然流露的情感,寫作者一味地專註於意象與技巧,那麼他的作品最多是些空洞零亂的幻想,只能算作是文字遊戲;離開了意象的烘托,只以情趣為出發點又不免流於直白與表面,也不能稱之為藝術。只有將兩者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夠達到一種理想的境界。  但是情趣與意象之間天生就有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很難達到統一,而我們又該怎樣才能駕馭它們呢?  在寫實與意象之間因此派生出各種不同的風格來。我們不能說這種風格是正確的表達方式的,那種是錯誤的表達方式,風格沒有對錯之說,對錯只在我們是不是對之灌注了自己的真情實感,一味的模仿和堆砌是決不可取的。詩歌的表現形式上的多樣化類似於拉門與推門的關係,當我們進入某個房間時是選擇推門而入還是選擇拉門而入,這取決於我們個人的習慣。表現形式不同,但是最終的目的和結果是相同的。評踢皮扯腕的七言詩常談老生  踢皮扯腕長長短短五十三首七言詩,有絕、有律、有風,反思歷史,直刺現實,其思索之深刻,其功力之厚實,其筆鋒之辛辣,其技巧之嫻熟,無不讓吾人拍案稱嘆。本人水平不高,匆忙之中推出這篇文章,僅從思想內容方面淺談一點。不敢說是評,只望為這些詩引玉,也歡迎大家對本人拋磚。一、 反思歷史--認識獨到而深刻  作者對一些歷史事件,不流習俗,有其獨特的看法和深刻的認識。  「長鞭西去賀蘭山……西去英魂盡不歸」講的是西路軍西征之事,西路軍如同《朝陽溝》里的銀環,走一步退兩步,令出於上,數萬白骨扔在了青海頭,這在歷史沒人敢談。徐向前在活著的時候曾經說過一次另類的話,當初登在《新華文摘》上,從此再也沒人談此事。  「禿筆新歸瓦窯堡,舊鋤尚在南泥灣。」其中「禿筆」一詞是不是講的六十多年前的那次講話,本人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指四十年代之事,愛憎也從中能窺出一斑。  對於國共三年內戰,作者也有自己的感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在多首詩里都有表現。「西方已升和平月,為何三軍猶未閑?炮火重來對殘垣,河陽驚夢夜難安。」「兄弟相爭不相讓,雄兵三戰定江山。」「俱懷壯心圖逐鹿,蜀弟吳兄兩揚鞭。」  對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的那次中國歷史上的大饑荒,幾百萬人魂歸「共產主義」。本來就是人為的原因,卻說是給蘇聯還債,自欺欺人。作者直言不諱地說:「大旱三年猶增產,樹枝草葉皆為糧。……千村餓腹搜飢蟻,萬戶空宅鬼點香。」「忽聞一記銅鑼響,已到大同越小康。」而今詩風無病呻吟的「詩人」真應該送到那個年代去進修一下,餓他三天,看他還撫欄遠望不?  對於十年浩劫的「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的怪事,作者極盡諷刺:「曾懷報國登樓志,爭掛效忠領袖章。聖主喜看樣板戲,阿嬌善學舞衣娘。」「舉國悲愁倉廩實(空?),千家安枕寶書香。」「資苗棄擲曰除莠,社草捧回好入腸。」「揭批正氣傳神語,打轉飢腸唱讚歌。」「忠字舞」、「樣板戲」、「紅寶書」、領袖像章,讓人又回想起那個發了狂的年代;「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與鄧小平的「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比!  對於毛澤東建立新中國和鄧小平十年改革,作者給予了積極的評價:「登高壯懷日月低,漢武秦皇兩靠邊。三分七分憑誰問?從此傲立群雄前。」「何處春風催春雨?九州新執鄧公鞭。分地開關多良策,經韜緯略賦新篇。」「興家安邦扶社稷,南巡東建出嘉言。百年國恥化長虹,藍圖描就笑歸川。」  但對其失誤之處也沒有諱言:「誰見西單民主牆?當時惱怒一言堂。」「可悔六四動刀兵?留的夜枕香江邊。身前功名身後事,但與世人細評看。」二、 直面現實--刻畫貪官污吏的醜惡嘴臉  作者的幾首《青天吟》以青天為題,極盡諷刺之能。為當代的貪官污吏形象地勾畫出一付醜惡的嘴臉:「碩鼠三千攀玉柱,青天十萬飽私囊。和坤不懼囚徒路,依舊搜羅日夜忙。」「主人半世挨飢苦,公僕三月達小康。燕趙刮剩皮包骨,移駕江南禍一方。無窮冥府無窮鬼,遍地青天遍地狼。百萬公僕百萬賊,披起羊皮任我狂。」「國盈庫厚黎庶安,無奈碩鼠又重還。且看碩鼠何處去?鐵手朱相劍高懸。」其窮徹極欲、貪得無厭的搜刮怎能不讓人憤慨!  對於官員們公款吃喝嫖賭的糜爛生活作者作了形象的刻畫:「老爺節儉頗有名,四菜一湯口中吟。紅頂大員殷勤覓,上天入地苦搜尋。西山採得神仙菜,東海索來白玉盆。翡翠碗盛萬壽麵,珍珠熬就天子羹。」「取納竊獻成習慣,包機(雞?)養鴉正風光。」「還須半杯長勝酒,可去紅樓戰美人。」「鄰床昨夜未歸宿,待曉回巢戲點評,會館頻聞花鳥叫,西山一路野雞鳴。嗲聲軟語隨風起,已令張生忘舊情。滴露黃瓜猶叫賣,誰家淑女是殘羹。」  三、 關注民生--憂國憂民之情深切  其中《青天吟之一》頗有杜工部「三吏三別」之風,能夠清楚地表達作者的憂民之情,不妨引用全詩:青天老爺過農莊,珍饈美酒未盡嘗。    送君一張白條子,賒去三秋保命糧。    遂令天下莊稼漢,不懼辛苦懼皇杠。    苛稅漸多況復重,千頃良田半為荒。    為官誰解蒼生苦,盛世空聞銅臭香。  而今盛世也?實則國事頹廢、千瘡百孔。在作者的眼裡,信手捻來皆為詩。對於票販子的趁火打劫、車票漲價表示不平:「千人站內排長隊,叫賣黃牛又逞狂。……票價無情頻欲漲,車廂依舊垃圾箱。」對燒死幾百人的洛陽火災,作者痛心疾首:「歡歌未盡禍無端,此夜千門俱裂肝。」(作者只發了《洛陽大火》其三,不見其一其二,感情是語言過激?)對於街頭的乞丐,作者勸其歸耕,豈不知,耕田不如乞討:「吸風飲露腹難飽,揀食尋羹肚尚寒。久忘田耕成白手,唯求人世每新年。」  環保是當今世界的大命題,作者也沒有忽視:「致富脫貧稱壯舉,害孫禍子似煙輕。流沙千里長空舞,昨日樓蘭是燕京。」其《環保(二)》全文如下:    環保年年紙上行,鳥哀獸泣望荒城,    三江濁水同思綠,萬樹枯枝久盼青,    十里濃煙千里暗,他鄉酸雨故鄉傾,    良田日日沙丘化,後世何來寸土耕?  四、 詩出心聲--小我之詩情真意切  作者寫小我的詩也有不少佳作,雖然充滿了低沉、失落,但無論是客居思鄉、還是懷念舊情故友,還是感嘆華年不再,都是情真意切,表現了一個文人不甘淪落、不流習俗的品格,很有傳統文人的遺風。  先看他的思鄉詩:「雁寄傷情留濁淚,帆飄碧浪送鄉愁。」「江楓徒惹思鄉緒,冷枕空留憶舊時。」「高山流水故鄉淚,眼底離愁錦被寒。」「心頭一寸家鄉土,夢裡千絲故地煙。」「鏡中黑髮疏華髮,敢問客鄉同故鄉?」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多以鄉思入詩,此君能將鄉思寫得如此之凄苦,也該算佳作了吧?  作者的言情之作不多,但從其中的幾首能窺出一斑。「獨對昏燈誰有問?愁心一寸寄西廂。」「浮生看盡滄桑事,欲續情緣已太遲。」「三分明月無眠照,一字錦書收斷腸。」「蕭郎無意別離恨,湘女多情涕淚乾。歲歲一心歸塞北,家書幾夜到江南。」寫戀情的不多,倒有一首悼網上詩友的詩催人淚下:    憑詩相聚天涯里,誰信遭難竟不歸?    此去西天多寂寞,魂消雲夢剩餘悲,    孰言網路無離恨,莫道南山可採薇,    未沐春風花已謝,思君歌罷淚沾衣。  最多的要算是感嘆少年被時代所誤,而今韶華將逝,卻安貧樂道,不墜青雲之志。:「半生革命從頭誤,一世英名遺恨多。」「各負詩書終達命,余猶貧賤守東籬。」「壯志未酬空白首,於今唯剩臭皮囊。消磨幾代英雄氣,備酒尋詩任我狂。」「浮名猶似漢江水,濁去清歸東向流。」「歲月蹉跎空有志,浮生如夢總無憑。」「求索十年燈一盞,飄零半世酒千壺。微軀幾被浮名累,潦倒殘身為利奴。」「得志款爺頻闊論,安貧寒士獨蒼蒼。成名只恨功名累,落泊長悲漂泊長。」  此外,作者還有不少以閨怨、宮怨、出塞為題材的詩,多是借古揉懷,在此就不多談了。《虞美人》九字句析常談老生  在填寫《虞美人》一牌時,其中的九字句,許多人的詩句生澀拗口,遠不如後主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暢上口,究其原因不在內容上,而在其內在的邏輯關係上、也就是其語法結構的構成上。  仔細分析「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個詩句,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兼語式句型,其中的「春水」一詞是一個兼語,既是 「似」的賓語,又是「流」 的主語。這個詩句的語法構成是:  (愁)恰[狀語]似[謂語]一江[定語]春水[兼語]向東[狀語]流[謂語]。  「春水」這個一身多能的詞,如同一根線,在句中起到了連綴作用,才使得全句渾然一體、流暢自然。與這句語法結構相同的《虞美人》九字句還有蔣捷的「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其結構是:  一任[謂語]階前點滴[兼語]到天明[介賓結構謂語]。  在李煜的這首詞中,還有一個九句字「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讀起來雖不如前面所談的九字句上口,但也流暢自如,其語法結構則是另外一種形式――連謂語句型中,即一個主語引領兩個謂語:  故國[主語]不堪[謂語]回首[賓語](在)月明中[介賓結構謂語]。  不僅詞中的九字句如此,在一些風體的古詩中也有九字句,如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前句是兼語句型,後句是三連謂片語作賓語。  由此可見,這種九字句如果是一種複合句式,讀起來就有一種整體而不零亂的感覺,如果用並列的句式,則過於拗口、散亂。  本文從語法結構上分析了九字詩句創作的內在特點,希望對大家的詩詞創作有所幫助。 一位股市高手的13條忠告 周末宅家 不如開車養家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轉載]心智成熟的旅程~~
    (17)[轉載]梅霞道人盲派斷驗歌訣(8)
    [轉載]桃花透干?娶妻佳期
    [轉載]官板金口訣整理之神課金口訣卷七別錄
    盲師神斷林彪之命(轉載)

    TAG:詩詞 | 長安 | 轉載 | 詩詞歌賦 | 描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