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什麼退隱,因為劉邦忌憚他,劉邦究竟忌憚他什麼
張良為什麼選擇退隱?大家都說,這是因為劉邦忌憚功臣,殺戮功臣。張良怕召開殺身之禍,所以才會退隱。
那麼,張良的殺身之禍,會從哪裡來呢?
(張良畫像)
劉邦確實殺了不少功臣,但是也有很多功臣他沒有殺?蕭何、曹參、周勃、灌嬰這些人,都是手握重兵的,不過他們與韓信、彭越、英布等不一樣,沒有想過造反,也沒有這方面的表現,所以劉邦沒有忌憚過他們,還讓他們當高官。
蕭何、陳平雖然不帶兵,但是位高權重。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一直對劉邦忠心耿耿,劉邦也沒有想過要忌憚他們,殺他們。
張良既不帶兵,也沒有想過造反,他就應該和蕭何、曹參等人一樣,不被劉邦忌憚了。那他還怕什麼?
我仔細審讀了相關史料,我發現,劉邦真的對張良有忌憚之心。張良真的惹了一些禍。
劉邦有兩個謀士:張良、陳平,很明顯,劉邦對陳平的親近度,遠遠高過張良,帶著陳平隨軍打仗的時間,遠遠比張良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注意到幾個細節。
第一,張良曾經給諸侯王韓王成當丞相,雖然韓王信當韓王以後,張良基本上就跟著劉邦,沒再回韓國了。但是,張良從出道開始,就對自己的故國韓國傾注了很大的熱情,包括砸秦始皇,都是這樣的表現。所以,就算後來韓王信造反,與張良沒有任何一點關係,劉邦依然害怕張良情系故國,所以對張良有些提防和忌憚。
第二,在對待另一個功臣韓信的問題上,張良始終一言不發。體現有四點:
一是最初韓信攻佔齊地以後,請求劉邦立他為齊王。劉邦很生氣,想拒絕。當時張良、陳平都在劉邦身邊,可為劉邦出主意,讓劉邦答應下來的人是陳平,張良沒有說過任何話。
(韓信畫像)
二是韓信當楚王的時候,有反相,當時劉邦想發兵攻打韓信,還是陳平給劉邦出主意,讓他以游雲夢澤的名義,召韓信開會,結果活捉韓信,把韓信押解到京城,降為淮陰侯,軟禁起來。在這件事上,張良依然一語不發。
三是當韓信在京城被軟禁期間,張良曾經與韓信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這件事,並不是劉邦的命令,而是張良自覺的行為。當韓信被劉邦嚴重猜忌的時候,張良依然沒有避嫌離開。
四是同樣是漢初三傑的蕭何,最後與呂后一起,設計殺了韓信,有效地避免了劉邦的猜忌。但是張良沒有這樣做。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劉邦對張良與韓信的關係,始終是很猜忌的。他肯定會覺得,若是漢初三傑的韓信與張良聯合造反,那基本上就是他的末日了。
第三,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張良的做法讓劉邦很不滿。
(劉盈影視形象)
劉邦一直打算廢除太子劉盈,立趙王如意為太子。但是,張良卻暗中給呂后與劉盈出主意,讓劉盈把商山四皓請到身邊來助陣。劉邦因為看見商山四皓都在劉盈身邊,萬不得已,只得放棄廢劉盈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張良做的這件事,完全是與劉邦背道而馳的,而且這是明顯的交通「太子黨」的嫌疑。若是劉邦知道了,肯定會懲罰他的。
由此可見,張良退隱,有他性格的原因,但是他明白他確實惹了禍,被劉邦忌憚,所以,退隱也是萬不得已的選擇。
(參考資料:《史記》)
推薦閱讀: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劉邦、韓信的複雜心結(八)——江南水
※作為劉邦的第一謀臣,張良有何作為,出過哪些謀劃?
※【西漢篇】第二十篇·附屬勢力·沛縣豪傑·汁邡侯·雍齒
※漢高祖劉邦究竟有多少個子女?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劉邦罕見挂帥,稀少有的指戰資料證明高祖非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