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也談徽州方言

研究徽州方言,沒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沒有對徽州當地社會的深刻了解,是不可能有實質性收益的。我是語言的矮子,無力探討這方面的問題。近日看到二篇帖子,一是《獨具特色的黟縣方言》,一是《休寧方言中的三音詞》,深受啟發,憑著一股熱情,心血來潮地談談徽州方言。 《獨具特色的黟縣方言》中說:黟縣方言管太陽叫「熱頭」;晚上為「夜高」;黎明為「蒙蒙光」。而這些方言也是我老家(傳統意義的歙西)使用的語言。「熱頭」或許為「日頭」,這是語音上的差異;「夜高」,對於我來說,看到就有一股親切的感覺,但是,徽州之外的人應該無法體驗,說土話時,「夜」的讀音並不是普通話中的讀音,把土話用普通話表達出來實在缺失掉了許多。 小時候,對於一些說法曾發生過質疑,父母和鄉鄰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問過幾次後,慢慢地就熄滅了好奇的火苗。現在想來,十分的遺憾,如果能把那些想法記錄下來,對於我一定是寶貴的財富。比如,「雨膠鞋」為什麼會叫「套鞋」,我至今還是不明白。 徽州方言最深奧的地方應該是它的語音,不是隔山隔音,而是隔村隔音。比如歙縣的大里和稠墅是鄰村,相距不過二三里,交通也方便,可是,口音卻有很大的區別,甚至一些平常用語也不一樣。又比如岩寺和潛口,都是有名的地方,二地沒有高山阻隔,而二地百姓說話的口音也是不同。最奇的還是歙縣的城裡和漁梁,說話的口音居然不同,而漁梁人說話與街口人十分相似。不同口語的方言,不知能否用聲母、韻母、聲調標示出來?當然,即便可以的話也不是一個人能為的。 《休寧方言中的三音詞》一文中說,休寧方言有一個特點,就是使用「三音詞」 特別多。不知道這個特點是不是徽州方言的共同點,但文中例舉的那些「三音詞」大多數都是我老家經常使用的,所要表達的意思也是一樣。休寧是老徽州的一部分,徽州府地在歙縣,語言上共同點應該是很多的。 上豐鄉藩村的鮑氏家族是從鄭村鎮棠樾村遷徙過去的,現在藩村人說的是上豐話,沒有一點西鄉話口音(棠樾村說的是西鄉話)。棠樾村隔壁的槐塘村有許多溫州移民,他們平時交往都是溫州話,與當地人交談就說西鄉話。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推薦閱讀:

徽州四雕
婺源只有油菜花?不,它的文化更令人著迷!
徽州文化具體指的是什麼?
太極湖村:繪製在大地上的太極圖騰
金華酥餅和黃山燒餅到底是誰抄襲誰?

TAG:方言 | 徽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