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虛火誇張 綜藝秀中文化只是配角

「詩詞大會」虛火誇張 綜藝秀中文化只是配角

  • A+
  • A-
  • 2017-02-08 10:24:46北京時間工作室 不會有多少人真的會花時間花精力去了解傳統文學及其精神實質,留給他們的印象不過是為美女勝利歡呼和為賤人失敗高興。

    日前剛剛結束的電視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紅極一時,一個又一個出鏡選手享受著「才子」或「才女」的漫天光環,更有媒體認為這開啟了全民學習古詩詞的熱潮,也有人開始提出傳統文化才是中國綜藝節目的破局。

    然而筆者以為,《中國詩詞大會》目前的熱鬧不過是虛火而已,其中究竟有多少是湊熱鬧趕熱點,有多少是真正因為詩詞文學而受到感動,恐怕遠沒有某些人想的那麼美好,至於對於傳統文化的復興就更難言有多少助力了。

    首先一點,很多人大概都沒注意,這已經是這個節目的第二季,那麼有多少人還記得上一季的冠軍是誰?又有多少人記得比賽的過程?誰還記得他們吟誦的那些詩句呢?

    即便是這一季看上去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和追捧,但是翻看報道評論,大多數聚焦在武亦姝和張淼淼身上,一是捧美女,一是批小氣,反正跟詩詞沒有關係。

    比如對武亦姝的報道,關於其對文學詩詞的熱愛往往簡化成數字,然而對其評價卻多了「美女」、「1.8米」、「高顏值」這些辭彙。而關於武亦姝是不是美女的討論顯然比她用的哪句詩詞如何更受關注。讓人很好奇那些追捧就是因為文學還是因為美女?即便兼而有之又是孰輕孰重呢?

    至於張淼淼的話題就歪樓更甚一些,對這個女孩的關注竟然是來自她曾經打斷對手說話以及「翻白眼」的細節,而不是她的詩詞使用如何。大家更加熱衷於討論這個人沒風度,甚至開始挑剔她的衣著,批評她的長相,最多加一句「實力還是有的」,算是對整體歪樓的一次找補。於是對於詩詞勝負的關注反而讓位於「小姑娘該怎麼做人」的關注。

    於是回看這次《中國詩詞大會》,固然是一些已經被遺忘許久的詩詞在還魂,但整個節目實際上仍然是綜藝節目的本質,詩詞不過是一個讓人覺得有格調的噱頭而已,這跟音樂選秀、演講選秀、喜劇選秀的內在邏輯其實是一樣的,區別無非是用來標榜格調的噱頭換了。

    至於一些人鼓吹的振興傳統文化、開啟全民讀詩,筆者實在是看不出來,要知道類似的綜藝節目從來沒有培養出什麼傳統文化的底蘊,倒是不斷消費和稀釋傳統文化的內涵。其實如果真按中國人的傳統,用所謂的文採去進行比較本來就是非常無聊的行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豈能是這樣比的?

    而在人不知而不慍的文化底色上,去進行攻擂守擂,看誰會背的詩詞比較多,更是顯得輕浮和功利的做法。從來只有奇文共欣賞,哪來的「我比你多半句」這種愛好?

    至於這樣的節目結束後,或許選手可以收穫一些知名度以便於將來的求學求職,又或許一些看了節目的人可以隨口讀幾句詩詞來附庸風雅,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很快就會像對其他綜藝節目那樣失去熱度,不會有多少人真的會花時間花精力去了解傳統文學及其精神實質,留給他們的印象不過是為美女勝利歡呼和為賤人失敗高興,什麼詩詞歌賦早就忘個乾淨了,然後大家又都投入到另一場消費當中去了。只是希望這些曾經登上風口浪尖任人憑說的才子才女們未來的生活能夠順利吧。

    而當這樣的時刻來臨,你會發現其實在這場綜藝的狂歡里,那個被當做風雅頭飾的文化其實只不過是配角。這種快餐式的消費本來就不可能跟文化的傳承有什麼真正聯繫,而一些人對此期待這倒讓筆者想起了《鏡花緣》中那句「吳郡大老倚閭滿盈」。

    最後說兩個段子:關於武亦姝和張淼淼的討論中,有些人說「武亦姝這名字真好,就跟香港那個作家一樣」,問題是那個作家人家叫「亦舒」;也有人想批評張淼淼,可能不會打「淼」字,於是就打了個「張六水」,但「張六水」其實是河南登封一個歌手的名字……。

    文/北京時間工作室 梁千里


    推薦閱讀:

    楚辭詩詞-365指南
    女巫詩詞欣賞 (七)
    詩詞丨不必樹碑立傳,她們直接活成了詞牌!
    硯汀小築詩詞選

    TAG:文化 | 詩詞 | 綜藝 | 配角 | 中文 | 綜藝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