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藏商代的玉石器
本來小四還想繼續寫第一批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的20-30件,但第二篇的閱讀不高,所以還是停一停吧。繼續故宮珍藏的專題。
在商代,玉器成為帝王壟斷的珍寶,並且品種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飾及陳設用玉器。其中最珍貴的為禮器、圓雕人物,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為最上。商代早期玉器以琢出筆直的陰線、薄片狀儀兵玉器為代表;商代晚期玉器藝術則具有象徵性、裝飾性的特點,如一些立體的人物、獸禽玉雕,主要突出它們的頭部及目齒等器官的特徵,省略瑣碎的細部,均作象徵性的勾劃,重要細部施以圓潤婉轉的陽線,呈現出濃厚的裝飾趣味。這種象徵性與裝飾性高度統一的藝術手法是商代晚期玉雕的主流。
在故宮的珍藏中,商代的玉石器共有28件,今天小四介紹其中的12件。
玉牛形?,商,長4.8cm,孔徑0.9cm
玉牛形?
(音勒)玉料為青綠色,在局部有褐色斑,成筒狀。整體成牛形,一端較細的為牛頭,另一端較粗為牛尾,四肢收於腹下。其橫截面幾近方形,兩端之間有一通孔,孔壁有螺旋紋(小四想了很久,這個螺旋紋在那個年代是如何雕刻出來的)。
在商代的玉石器中以牛為題材的還蠻多,大都為牛頭,整身的造型較少。而這件牛形?則很好的看出是牛的全身形,雕刻手法簡練,中間的通孔較粗,可以用繩過鏈接其他器物。
玉獸面紋韘(shè),商,高3.2cm,直徑2.8cm
玉獸面紋韘
該韘有黃褐色沁,圓筒形,上口斜,下口平。韘的正面凸雕著饕餮紋,鼻兩側各有一穿孔,背面近下口處有一凹槽。
《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穿孔可用來繫繩,縛於腕部,用時套於拇指上,張弓時,將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傷拇指。韘初見於商代,流行於戰國至西漢,但到後期原先的功用逐漸弱化,其演變為一種裝飾品。在商代叫韘,到了清代就是我們熟悉的扳指了,不過最初的作用不明顯,都成為裝飾品了。
玉龍形?,商,高2.3cm,長6.5cm,寬2.5cm
玉龍形?
(音勒)也是用青玉雕制的,有白色沁,成圓筒形,兩端粗細不等。?表裝飾有夔龍紋,而且這個夔龍紋特點是「臣」字眼,並裝飾有重環紋、鱗紋等其他紋路。
商代的玉龍,根據龍眼的變化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的龍眼為方形或菱形,中、晚期為「臣」字形。重環紋和鱗紋直至西周中晚期才出現在青銅器上,因此這件玉龍形?上的這兩種紋飾對於玉器和青銅器裝飾紋樣的比較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玉獸首飾件,商,長4.5cm,寬2.6cm,厚1.5cm。清宮舊藏
玉獸首飾件
這件獸首飾件整體呈梯形,上部凸雕著獸首,大耳,環眼,嘴部向內勾卷,有點像鳥喙,獸首旁有陰線雕出的鷹翅及爪。飾件中部隆起似瓦面,有二道凸起的弦紋的下部有點像劍柄,底邊略寬,呈多棱狀。
還有與此獸首飾件相類似的一件玉飾件出土在山東滕縣前掌大遺址,但凸雕的獸首已失。故宮珍藏的這件玉獸首飾件是目前發現的同類器中最完整的一件。
玉虎形刻刀,商,高5.8cm,寬3.8cm,厚0.4cm
玉虎形刻刀
專家說這是虎,還說打造得栩栩如生。小四並不這樣認為,為啥虎頭上會有蘑菇狀角?這件器為白玉雕刻,但已沁為黃褐色。這玉虎(還是按專家說的吧)胸前凸起的部分有一小孔,可以繫繩穿戴。翹起尾巴多出一塊,並兩面已磨薄,可能作為小尖刀使用(我想可能不是掛脖子上的)。
在商代這種小型用玉打造的刀是比較常見的,都是採用各種動物的造型,龍啊,魚啊,虎啊什麼的,也都是在尾巴部分雕琢出刀刃,不僅可以佩戴,也能實用。
玉人首,商,高6.3cm,最寬2.6cm,最厚0.8cm
看到這個人玉人首,小四就不覺得自己嘴唇厚了~這件器物是青玉質地,表面上有了一些白色的水沁。從頂部往下看,這玉人首有點略呈三角形,粗眉、大嘴、後唇、大耳,長脖子,頭頂帶著一頂陰刻線紋的冠。如果眼睛再大點,小四就想到了鬼吹燈中的某些石像。
玉高冠鳥柄形器,商,高13.2cm,寬3.5cm,厚1.4cm
玉高冠鳥柄形器
這物件也是青玉質地,在下部有許多黑點。整體的器形為鳥,圓眼,勾喙,身上以雙陰起陽線的手法雕琢鳥羽紋,皮褶紋。最奇怪的是,這鳥戴了一頂三節的高冠,鳥爪下下面還出現兩個尖榫,應是插嵌於某物上,做器物之柄。小四不知道這東西是幹嗎用的,專家也沒有啥意見。
玉三牙璧,商,外徑15.2cm,內徑6.2cm,厚0.6cm
玉三牙璧
這件牙璧為白玉質地,玉料外圍有大片糖色,外緣已部分雞骨白化,並有黃褐色沁斑。器身呈扁平圓形,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中間有孔。璧外出三牙,呈旋轉狀,每牙上有四齒(是不是瓶起子?)。
牙璧從新石器時代出現一直延續至兩周。對於牙璧的用途,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的定論。有學者認為就像《尚書·舜典》里所說的「在璇璣玉衡,以齊其政」中的璇璣,為古代一種玉質觀測天象的天文儀器,所以長期以來將其定名為玉璇璣;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古代兵器或機械零件(飛鏢?);還有學者傾向於其具有某種禮儀性質,非實用器,是一種神器。
玉獸面紋戈,商,長11cm,最寬2.1cm,厚0.5cm
玉獸面紋戈
戈是古代兵器的一種,但是這件就是人身的佩飾物了。這玉獸面紋戈為青玉質地,表面有白色水沁。此戈造型小巧精緻,器身上雕有龍鳳紋,柄端為一鳳鳥,大勾喙,橢圓眼。戈身上端浮雕一龍首紋,以雙陰起陽線雕琢出龍之「臣」字眼,蘑菇形角,大耳。戈身中間起脊,兩面斜磨出刃,收尖。龍首上端還有一孔,可佩掛。
玉獸面紋戚,商,長15cm,寬14.7cm,孔徑6.3cm
玉獸面紋戚
戚是一種兵器,商周時期青銅戚較多。玉戚為商代禮儀用器,非實用品,主要為兵權的象徵(類似後世的虎符?)。該戚為青玉質,已受沁為黃褐色。玉戚中穿大圓孔,刃部為七個連弧。兩側各有兩組凸齒。獸面紋「臣」字眼,捲雲形長眉,卷耳,兩眼之間有一方菱形。兩面紋飾相同。
玉鳥形佩,商,高9cm,寬4cm,厚0.6cm
玉鳥形佩
玉為青色,通體紅色沁。器呈片狀,兩面稍凸。主要採用雙勾陰線技法雕琢,兩面紋飾相同。此玉鳥頭頂高冠,額下有五個出戟,勾嘴,雙目「臣」字形。冠的兩側各陰刻一銘文,似為:「牧」、「侯」兩字。
玉鳥始見於新石器時代,商代較為流行並一直延續至清。高冠是殷商時期玉鳥常見的裝飾風格。但刻有文字的商代高冠玉鳥,無論在出土器還是傳世品中,這是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極其珍貴。
玉人首,商,高4.3cm,寬3.4cm,厚1cm
玉人首
該玉人首真是有點難辨五官了,青綠色玉質地,局部有白色沁。大致呈片狀,正面凸鼓,背面稍內凹。玉人首主要採用陰刻等方法雕琢。「臣」字形雙目,闊鼻,大嘴,頭髮用縱向細陰線裝飾。雖刀法簡潔,但五官非常清晰。兩眼中間有一通孔,可供穿系或他用。
玉人首一般分正面像和側面像兩種,工藝上有圓雕和浮雕之分。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殷商時期也較為流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