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報告五」好萊塢拱手把黃金時代讓給了電視業嗎?

人們在影院觀看續集片,在客廳尋找創造力。

好萊塢曾經錯失過一個大好機會。

喬布斯 (Steve Jobs) 唯一信任的商學院教授理查德·泰德洛 (RichardS.Tedlow) 是這樣總結這次失手的:如果好萊塢把自己定位在娛樂業,而不是電影,那麼它就會接受電視。

事情在當時——大約是 1970 年代——差不多就是這樣,電視被視為好萊塢的威脅和敵人。好萊塢一開始是看不起電視的,它不捨得花錢,做出來的小打小鬧缺乏內涵,只能騙騙最無知的人。如果你還記得我們在上一篇文章里說過的「好萊塢 70 年代」,你會發現那個時候它被歐洲來的知識分子弄得神魂顛倒的,《教父》這樣的電影弄了一些,電視?萬萬不做。

但是觀眾已經用腳投過票了。1971 年, 只有 1580 萬美國人到影院觀影,而在 1929 年,這個數字是 9500 萬。人們還普遍認為,製片廠開始傾向於拍攝少數幾部大製作影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對抗電視業,把觀眾留在影院。

最終資本結束了這個對抗局面。華爾街像重整軍工業、煙草業一樣整理了傳媒業。電影製片廠和電視公司相互整合,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美國有超過 84% 的家庭訂閱了有線電視付費頻道。

歷史證明理查德·泰德洛是對的。迪士尼 2014 財年營收中 43.3% 來自媒體網路業務,這一業務包括廣播和有線電視網路、電視製作業務、電視分發和美國本土電視衛星服務。電影製片廠二十世紀福斯 (20th Century Fox) 的母公司二十一世紀福克斯 (21st Century Fox) 的情況與迪士尼類似,電視業務的出色表現也是它創造 15 億美元利潤(過去 5 年的最高值)的重要原因。

對電影製片廠所屬的母公司來說,他們現在更賺錢的是電視部門。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好萊塢的全球化給它帶來了多少惡果。續集、動作大片、固定的明星和全球觀眾理解都毫無障礙的設定——好萊塢不僅僅變得淺薄,也把越來越多的人才拱手讓給了電視業。而惡性循環的下一步或許是,好萊塢不得不拍更多的大片和續集,以避免在國內市場和電視節目直接競爭。

所以對觀眾來說,他們在電視里看到了更多的創造力,類似《權力的遊戲》 (Game of Thrones) 或者《紙牌屋》 (House of Cards) 這樣的劇集,無論內涵還是製作都絲毫不輸好萊塢大片。

去年年底,一些獨立電影製片人在美國電影市場 (AFM) 上鄭重其事地討論了電視的未來,「可以同樣實現藝術理想,且比電影更有希望」。這股風潮甚至帶動了老牌的電影製片人羅恩·耶克薩(Ron Yerxa),他在兩年前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不過從去年開始,他也加入了電視製片人的行列,你可能會在之後的《留守者》(The Leftovers) 中看到他的名字。

電視製片人Tim Marx 過去也是個做電影的。差不多十多年前,他成了最早一批從電影轉到電視來的人。「年輕的時候,你會想一定要拍一部怎樣的電影。現在,幾乎所有拍電影的人都開始拍電視劇了。」 Tim 解釋說,「電視有足夠的時長讓你慢慢講故事,發展人物。你也可以更好地掌控你的劇本,不像電影——大製片廠只想著拍那些更國際化的電影。」

《連線》特約編輯弗雷德·沃格爾斯坦 (Fred Vogelstein) 在《移動風暴》中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我個人認為,我們之所以能夠經歷這樣一個創意爆炸的時代,能夠看到《廣告狂人》 (Mad Men) 《絕命毒師》 (Breaking Bad) 《紙牌屋》《火線警探》 (Justified)還有《混亂之子》 (Sons of Anarchy) ,原因之一是製作方可以製作 13 集的長篇故事,在 13 個小時的時間裡塑造人物。好作家會喜歡這一點,因為他們說:『哇,我在兩個小時的電影里可做不到這個。』好導演也會喜歡這一點。」

年輕的電影學院畢業生中也開始有更多人喜歡電視業。Steven 剛剛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電影研究院畢業,他的同班 18 個同學裡有 3 個人去做了電視。這很容易理解,一方面,快節奏的電視業提供了更多統籌性的職位,新人更容易找到一份工。

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新興行業」正勢不可擋。電視劇編劇 Tim Dragga 6 年前還在南加州大學修讀電影,畢業時, Tim 寫了一篇關於電視、電影糾結的畢業論文。「那時候,學院派就已經猜到電視會迎頭趕上。因為他們看到了觀看的方式在發生變化,技術也在對產業發生影響。」Tim 說。

觀看方式和技術的差別一度曾是電影製片廠抵制電視時提出的戰略。他們稱,電影營造了一種氛圍,而大銀幕能提供電視缺乏的特殊體驗。在最初,這種稀缺的體驗是大明星——製片廠的明星被禁止在電視上亮相。很快,電影開始標榜自己的大製作,有觀點的導演,或者特效技術和 IMAX 技術帶來的大場面。

不過,這些理由可能要慢慢地站不住腳了。

從導演的角度來說,過去,大部分電視劇導演都只會介入拍攝階段。如果製作 20 集的電視劇,可能會有 10 個不同的導演。「導演對電視劇來說,只是個重要的客人。」 製片人 Tim Marx 解釋說。 Mark Roseman 做了一陣子「臨時僱員」似的電視導演之後,他很清楚想重回電影圈就不可能了:「只要你拍過了電視,就不會再有人請你拍電影了。」

但電視這種讓創作者沮喪的行業狀況正在發生鬆動。那個曾思考電視、電影糾結關係的 Tim Dragga 在為電視台工作了五年之後發現,對電視來說,過去這是編劇和製片人主導的媒介,但現在,電視上出現了更多電影風格的電視劇,「電視也在變成某種程度上導演主導的媒介」。

HBO 出品了去年最熱播的美劇之一《真探》 (True Detectives),這部 8 集的電視劇只有一個導演凱瑞·福永 (Cary Joji Fukunaga) 。除了能像電影一樣更好地發揮導演的意志,這種電視劇的拍攝方式也和電影有幾分相似:一整季的劇本都需要提前寫好,並提前選角、看景,所有這些都準備齊全後,再開拍。這種做法也節省了電視劇的拍攝成本,因為可以像電影那樣打亂順序,把同一場景中發生的故事一次性拍完。

這還不夠。你會發現,電影所仰賴的大場面也開始更多地出現在電視劇里。弗雷德·沃格爾斯坦在《移動風暴》里說得一點沒錯:所有科技進步實際上都有助於他們(製片公司)增加利潤。比如電視行業更多地引入了能夠帶來直接感官刺激的特效技術。

電視特效公司 Fuse FX 參與了漫威電視劇《神盾局特工》 (Agents of S.H.I.E.L.D.) 的特效製作。合伙人 David ltenau 解釋說,漫威在 80 年代就想做類似的嘗試,但囿於特效技術的高價和耗時,即使是 5 年前或者 10 年前,這些動漫也不可能被拍成電視劇。「現在,我們可以把特效做得和電影里差不多,當然受限於時間,沒電影里那麼複雜。」Altenau 說,「但至少他們可以把復仇者都拍成電視劇。」

在另一位特效師 Tamar 看來,兩件有趣的事正在同時發生:我們一方面追求越來越小的屏幕,另一方面仍然要追求越來越大的東西,比如特效,仍然要朝著最大屏幕來做。這兩者並不矛盾,「那是為了不管在哪裡播放,都會有最好的效果」。

對電視業來說,一個需要小心的躁動是,幾部標杆電視劇正在挑起了人們對這個媒介更大的念想。在 2001 年,HBO 電視網投入 1.25 億美元製作了 10 集電視劇《兄弟連》 (Band of Brothers) ,這部片子的成本幾乎是電影《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的兩倍,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但現在,當人們再談起每集預算五六百萬美元的《權力的遊戲》時,就顯得有些理所當然了。

「這就像個行業標杆,現在人人都想有那麼高的預算。」 製片人 Jennifer Warren 說。她的同行 Tim Marx 則認為,這種拍高預算劇集的策略和電影製片廠的大片策略類似。

想想電影行業的現狀,這也許是危險的。「我認為,有線電視公司的黃金時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是唯一一個還做得不錯的領域。但持續多久我不知道。」 Jennifer 在採訪結束的時候對我們說,她感覺創造力聚集的有線電視現在也變得擁擠了,人們帶著光鮮的履歷進來,都想著高預算,「這讓圈子更擠了。」 Jennifer 說。

《紐約時報》前幾天的一篇文章已經談及了這個情況。為了解釋得更加清楚,我們必須來說說美國的有線電視和無線電視的區別。

人們通常喜歡藉由 HBO 來帶出無線電視網和有線電視的分別。HBO 於 1972 年 11 月 8 日正式成立,這家算得上最成功的美國有線電視網電台從 80 年代開始就播出自製內容,在 2013 年的艾美獎上獲得了 37 項提名。

無線電視網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廣告,這導致影片需要通過內容審查。我們在好萊塢採訪的許多電視製片人都認為,這種商業模式過時了。

HBO 採用訂閱付費的模式。在這個大市場里,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 HBO 的 管理層最感興趣的「總體訂戶滿意度」(TSS,total subscriber satisfaction)。這個指標意味著,有線電視頻道在乎的並不是多少人看了,而是那些觀看的人有多少人對故事感到痴迷。只有這些人會因此續訂 HBO 的服務。

差不多是這個原因,有線電視台都形成了各自的風格。比如 Showtime,你可以默認性和暴力在這家電視頻道上有更高的寬容度。訂閱這個頻道的受眾在看《性愛大師》 (Masters of Sex) 和《低俗怪談》 (Penny Dreadful) 之類的劇集時毫無負擔。

這給內容的多元化創造了一個很大的空間,也帶來了弱肉強食。很多人認為,渠道的增加會給所有的內容創造更多的生存機會,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觀眾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除了《權力的遊戲》這樣的「爆款」,大部分單一劇集的觀看人數也會減少。結果就是,不僅無線電視網的觀眾少了,任何單一平台的觀眾數都少了。

有線付費電視行業在過去兩年里丟失了將近 300 萬訂閱用戶。分析師認為,行業式微的原因包括市場飽和、激烈競爭,和其他視頻平台的興起,包括 Netflix,Hulu 等。付費賬單越來越貴也讓用戶要麼退訂,要麼減少選訂的服務。比如,ESPN 和 TNT 被認為是很受歡迎的電視頻道,但在過去四年的滲透率也下降了超過 4%。

與八九十年代相比,至少有 30% 的美國觀眾現在不再打開電視機了。和半個多世紀前電視和電影的正面交鋒一樣,這本質上是娛樂形式發生了變化。

理查德·麥特白 (Richard Mabltby) 在《好萊塢電影: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中總結了上一場「觀影革命」,他說:「電視只是戰後娛樂形式發生變化的一個表象……戰後美國的經濟和文化結構的大變化導致美國那些藍領和白領工人們變成了『消費大眾』。美國中產階級都逃離城市,來到郊區。到 1960 年,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住在郊區。60% 的美國家庭擁有他們所居住的房子的產權,75% 有洗衣機和汽車,87% 有電視機。」

這些消費大眾因為住所和設備的改變,開始擁有全新的觀影習慣。而觀影習慣這件事的變化幾乎從未停止。在出現了可以隨時錄製電視節目的 DVR 之後,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一口氣把劇集看完。Nielsen 之類的諮詢公司也開始記錄播出三天、七天後的收視數據,而不是播出當天。現在——弗雷德·沃格爾斯坦這樣寫道:

「又出現了 Netflix,人們會說:『哦,我可以先跳過幾集,然後再補上。』」

下一篇我們打算談談互聯網:儘管電影業依舊是娛樂業最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但用戶消費習慣、從業者的組織方式、還有資本來源都在發生變化。這是好萊塢的新敵人。


推薦閱讀: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八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三)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第一章
中國汽車租賃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重點都在這!梁振英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出爐

TAG:電視 | 黃金 | 時代 | 報告 | 好萊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