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津梁》十四 怎麼學詞的格律

詞本來是古代的歌詞,是配上音樂供人歌唱的,在晚唐、五代稱為"曲詞"或"曲子詞"。詞和樂府詩相似,來自民間文學。當它登上文壇的時候,正值近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代,受近體詩的影響,使這一文學體裁引進了格律的規範。後來歌曲的樂譜逐漸失傳,詞也就跟音樂脫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意思是詩的餘緒。王力給詞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漢語詩律學》509頁)詞脫離音樂以後,雖然原來的唱腔一般已無法掌握,但仍保留著同歌曲結合在一起的字面格式和特殊的格律規範。不同曲調的歌詞,它的段數、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和對仗都有不同的格式。 各種詞的格式,叫作"詞調",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叫作"詞牌"。像《毛澤東詩詞集》中所標的《賀新郎》、《沁園春》、《菩薩蠻》、《西江月》、《清平樂》……等等,都是詞牌名稱。集合各種格式的詞牌、給填詞者作依據的書,叫"詞譜"。清代萬樹編著的《詞律》,收唐、宋、元詞660調,1180餘體,陳廷敬、王奕清等合編的《欽定詞譜》,收唐、宋、元詞826調,2306體,這兩本是現存最完備的詞譜。詞牌的來源大致有三:有的是樂曲的名稱,或是古時教坊為歌詞譜成的曲子的名字,如《菩薩蠻》、《西江月》、《松入風》、《蝶戀花》等;有的是摘取早先名人名篇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的名字,如《憶秦娥》、《憶江南》、《如夢令》等;有的是詞人按詞的內容為詞取的題目如《踏歌詞》、《漁歌子》、《拋繡球》、《浪淘沙》等。後來人們按詞牌格式填詞,詞的內容與詞牌的本意已沒有什麼關係了。一首《蝶戀花》可以完全不講蝶,不講花;一首《漁歌子》可以完全不講漁,不講歌。到了宋代,詞人填詞時,在詞牌下面,往往註上詞題,或是寫上短序,反映詞的內容。例如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在詞牌下面注"赤壁懷古"。這方式一直延續到現在。《毛澤東詩詞集》中收集的30首詞,除《十六字令》三首外,其餘每首詞牌下面都有詞題,如《賀新郎 別友》、《沁園春 長沙》、《菩薩蠻 黃鶴樓》等。也可先寫詞題,後面寫上"調寄"某某詞牌,如:《黃鶴樓 調寄菩薩蠻》。詞牌前後注不注詞題,隨作者的便,沒有定規。作者認為需要注就註上,認為"朦朧"、"含蓄"點好,也可以不注。一般作了短序的,就不必再作詞題,否則就顯得累贅。詞牌,有的同一格式有幾種名稱,例如《憶秦娥》又叫《秦樓月》,《如夢令》又叫《憶仙姿》,《憶江南》又叫《望江南》、《謝秋娘》,《念奴嬌》又叫《百字令》、《大江東去》、《壺中天》....名稱多達18個。這些詞調名稱雖不同,格式卻是一樣的。還有許多詞牌有若干變體,即詞牌名稱一樣,但彼此的段數、句數、字數、押韻和平仄不完全相同,例如《南歌子》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26字,平韻;雙調52字,又分平韻、仄韻兩體;《木蘭花慢》有6體,都是106字,但每一體都有兩三個句子組合不同;《定風波》有99字、仄韻體,有62字、平仄韻通葉體。所以上面介紹的《詞律》、《欽定詞譜》等書,收集的詞體多於詞調。各種詞調、詞體,清人毛先舒《填詞名解》中,按其字數多少分類。"58字以內的為小令;59字至90字止為中調;91字以外者俱長調。"這樣分類有其方便之處,但亦不必拘泥於多一字、少一字。某些長調又稱慢詞。因為有的詞牌下面加個"慢"字,就成了長調慢曲,如《浪淘沙》正格為54字,《浪淘沙慢》延長為134字。但"慢詞"是就音樂方面來說的,詞調有"令、引、近、慢"四種體式,慢詞是依慢調體式填寫的詞,並非"長調"之意。詞還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詞的段落叫做"闋"或"遍"(簡寫為"片")。闋是音樂終止的意思;片是唱完一遍的意思。單調就是一首詞只有一段,即一闋或一片,往往是一首小令。例如《毛澤東詩詞集》中的:

十六字令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如夢令 元旦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單調的詞調還有《搗練子》、《漁歌子》、《憶江南》、《憶王孫》、《調笑令》等。其中的《憶江南》唐、五代單調較多,宋人將單調詞重寫一遍,成為前後一韻、平仄相同的雙調詞。這個詞牌既可填單調也可填雙調。《江城子》也是單調、雙調皆可。一首詞有兩段的叫雙調,分前後兩闋,或上下兩片。雙調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雙調有的兩闋字數相等,格式相同;有的兩闋字數不等,格式不相同。這裡以《毛澤東詩詞集》中17個雙調詞牌為例,上下片格式相同者如:

減字木蘭花 廣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此外還有《西江月》、《採桑子》、《蝶戀花》、《漁家傲》、《浪淘沙》、《卜運算元》、《虞美人》等詞牌。上下片格式不同者如:

菩薩蠻 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此外還有《賀新郎》、《沁園春》、《清平樂》、《憶秦娥》、《念奴嬌》、《水調歌頭》、《滿江紅》等詞牌。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例如:

浣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六億人民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這首詞上下兩闋,字數相等,都是三個七字句,但格式稍有差異。上闋三句都押韻,下闋第一句不押韻,第二、第三句押韻。介於兩者之間的還有一些雙調,如: 鷓鴣天 (宋)無名氏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這首詞好象兩首首句入韻的七絕,上闋第三、第四句對仗;但下闋第一句,少一字,分為各三字的兩小句。雙調上片最後一句叫作"歇拍";下片開頭一句,叫作"過片";如果上下兩片格式不同,"過片"也叫作"換頭"。例如上面那首《鷓鴣天》,上片最後一"千里關山勞芳魂",叫"歇拍"句;下片第一句"無一語",叫"過片"句,也可以叫"換頭"句。三疊就是三闋,四疊就是四闋,都是長調。三疊、四疊詞很少見。四疊大概只有《鶯啼序》一調,240字,是最長的詞調。學填詞宜由簡入繁,從小令、中調起步,如果有興趣,想獵涉廣泛些,也不妨讀點長調名篇。三疊名篇有柳永的《夜半樂》,周邦彥的《蘭陵王》、《西河》,劉辰翁的《寶鼎現》等,四疊名篇有吳文英的《鶯啼序》。這些作品在胡云翼選注的《宋詞選》和龍榆生編撰的《唐宋詞格律》等詞譜工具書中都可以找到,這裡就不介紹了。我們不少老同志,想試一試填詞,就打聽先看什麼書好?解放以後新編出版的詞譜和工具書不少,可供選擇的很多。但是我以為:學填詞除了你有那興趣之外,還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較熟練地掌握了格律,尤其是要把辨四聲的基礎打好;二是在泛讀的基礎上精讀了若干詞,記憶庫里儲存了一些樣板,儲存的越多、記得越牢越好。有了這兩個條件,即便沒有讀過什麼詞譜之類的書,也可以照貓畫虎,填出合格的詞來。缺乏這兩個條件,即便翻了很多工具書,未必能填出合格的詞來。近體詩是格律詩,詞則具有更高級、更複雜、變化更多的格律。近體詩的句子只有五言、七言兩種,詞的句子從一個字到十一個字。近體詩的格式,五絕、五律、七絕、七律各有四種(排律是律詩格式的延長,故不另計),合起來不過十六種,詞則有上千種。但不論變化多大,詞的絕大部分句子(三字以上),都是律句,即在近體詩五言或七言四種句式上增增減減;還有極少數特定的句子是拗句。你只有掌握了平仄,才能識別哪是律句,哪是拗句,學會"按譜填詞"。某些詞調,相鄰的兩個句子,字數相等,還要求對仗。它的對仗多數與近體詩相同----兩句同一位置上的字,詞性相同,平仄相反;有的詞性相同,平仄也相同;有的還容許同字相對。詞押韻不像近體詩那樣嚴格,鄰韻可以通押,但是比近體詩複雜。近體詩一律平聲押韻。詞有的平聲押韻,如《水調歌頭》、《沁園春》等;有的仄聲押韻,如《蝶戀花》、《念奴嬌》等;有的平仄韻轉換押,如《菩薩蠻》、《減字木蘭花》等;有的平仄韻通葉體,如《西江月》、《醉翁操》等;還有平仄韻錯落體,如《相見歡》、《訴衷情》等。凡仄聲押韻的,上聲和去聲可以通押,而上聲、去聲絕不可與入聲通押。從上述填詞簡單的規則中可以看出:學會了寫近體詩,掌握了格律要領,再學填詞就方便多了。掌握格律須把辨四聲的基礎打好。許多老同志辨四聲的難點,往往在於辨認入聲。你既要學填詞,這難點還得非突破不可。因為在詞韻里,入聲的獨立性很強,某些詞牌在習慣上是用入聲韻的,如《念奴嬌》、《憶秦娥》、《滿江紅》等。廢除入聲就等於廢除了這些詞牌,而這些詞牌多數是優美的。張中行先生認為廢除入聲,按現代四聲填詞,"這就有如通體舊裝束,忽然來了一條領帶,就難免旁觀者詫異了。"他又說:"作詞,放棄入聲,完全現代化,變動太大,因而困難很大;保留入聲,仍中古音的舊貫,入聲字不反串,有時雖然不免於小不方便(如押平聲韻就不許用入聲字),卻可以避免頭緒雜亂的大麻煩。……我們最好還是規規矩矩,入聲字當入聲字用。"(《張中行作品集》二卷221---222頁)所以說,老同志最好學會了寫近體詩再學填詞。但也並不是說寫近體詩一定要達到怎麼高的水平,才可以學填詞,而是只須格律基本達標,就可以試試了,如果你有這興趣的話。不經學寫近體詩,直接學填詞行不行?我看也可以,近體詩同詞的關係,並非像數學中算術同代數那樣,非先學算術後學代數不可。但有一點是相似的-----算術和代數都要運用四則運算;詩和詞都講究格律。所以你想直接學填詞,必須先弄通詩詞格律。曾經讀過一些舊體詩、而且能背上十幾二十首的同志,初步掌握詩詞格律也並不怎麼繁難,可以自學。現在市面上有關詩詞格律的書籍很多,我以為最適合初學者自學的,還是中華書局出版的王力著的《詩詞格律》。該書薄薄一本,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並照顧到初學者辨認入聲字的困難,書里所引用的詩詞,凡是入聲字,都在字的下面標上黑點。書中對怎麼學會辨四聲未詳談,最好請懂得中古音韻的先生作些輔導;若是肯下工夫,自己認真讀、背四聲組詞,勤翻韻書,辨四聲也可無師自通。 學填詞光具備掌握格律這一條件還不行,還須另一個重要條件,即在泛讀的基礎上精讀若干詞,在記憶庫里儲存一定數量的詞調樣板。現在出版的各種詞譜,雖然在每一詞調格式下面,都例舉前人幾首詞,但都沒有注釋。沒有專門學過詞的人,未必能領會所例舉的詞的詞意,可能還有不少古體字不認得,典故不懂。所以孤立地讀詞譜、背詞調,既枯燥無味,也不容易記,即使當時背下來了,過不多久就忘了。最好的辦法是先認認真真地讀它幾十首、上百首詞,在泛讀的基礎上精讀若干首詞,在深刻領會詞意的同時,把它背下來,記住這首詞每句的字數、平仄、押韻等詞調要素。 例如,你讀毛澤東的《卜運算元 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在深刻領會這首詞的同時,還要記住這首詞的詞調格式:雙調,上下闋格式相同,每闋都是四句,押仄聲韻。上闋的第一句:"風雨送春歸",是五言律句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不入韻;第二句"飛雪迎春到",是五言律句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入韻;第三句"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七言律句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入韻;第四句"猶有花枝俏",是五言律句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叶韻。(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的第一個字"風"、"飛"、"猶",因不在音節點上,同近體詩一樣,可以通融,該仄而平)詞的下闋各句句式與上闋完全相同。又如,你讀毛主席的《採桑子 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以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在你深刻領會這首詞的同時,還要記住這首詞的詞調格式:雙調,上下闋格式相同,都是四句,押平聲韻。第一句"人生易老天難老",是七言律句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不入韻;第二句"歲歲重陽",是七言律句仄起式的前四字(仄仄平平),入韻;第三"今又重陽",與上句句式相同("今"該仄而平),入韻;第四句"戰地黃花分外香",是七言律句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入韻。詞的下闋各句句式與上闋完全相同。又如,你讀毛主席的《清平樂 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在你深刻領會這首詞的同時,還要記住這首詞的調格式:雙調,上下闋都是四句,但格式不同。上闋四句,押仄聲韻。第一句"天高雲淡",是七言律句平起式前四字(平平仄仄"雲"該仄而平)入韻;第二句"望斷南飛雁",是五言律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叶韻;第三句"不到長城非好漢",是七言律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叶韻;第四句"屈指行程二萬",是七言律句仄起平收式減去尾字(仄仄平平仄仄),叶韻。下闋四句,各句與上闋相應的句子,字數不同,句式不同,押平聲韻。第一句"六盤山上高峰",是七言律句平起仄收式減去尾字(平平仄仄平平,"六"該平而仄,"山"該仄而平),入韻;第二句"紅旗漫卷西風",與上句句式同,叶韻;第三句"今日長纓在手",是七言律句仄起平收式減去尾字(仄仄平平仄仄,"今"該仄而平),不入韻;第四"何時縛住蒼龍",是七言律句平起仄收式減去尾字(平平仄仄平平),叶韻。這首詞的詞調與上面兩首相比,顯得複雜些。但只要你把它背熟了,記住詞調也不困難。又如,你讀毛主席的《西江月 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當你背這首詞時,記各句的字數、平仄並不複雜。上下兩闋都是四句;除第三句七個字外,其餘都是六字句;全是律句,句間平仄相對、相黏;好象兩首首聯對仗的七絕,把第一、二、四句各減去尾字。複雜的是這首詞的押韻規則:上下闋第一句都不入韻,上段的第二句的尾"聞"與第三句尾字"重"、下段第二句尾字"城"、第三句的尾字"隆",都是平聲韻相押;同時又與上段第四句尾字"動"、下段第四句尾字"遁"仄聲通葉,這兩個仄聲字,它的韻母與上面平聲"聞"、"重"、"城"、"隆"是相同或相近的,屬詞韻的同一部。這叫作"平仄韻通葉格"。以上所舉四例,都是小令,全是律句。初學者宜於從小令開始,由簡而繁。在擷取樣板時,同一詞調的詞,最好多讀幾首,加以比較,不要"弔死在一棵樹上"。這樣你就知道,詞的律句與近體詩平仄有許多相似之處,如:一些不在音節點上的字平仄可以通融,可以以平代仄,也可以以仄代平,但通融有限度,要避"孤平"、"三平調"、"三仄調"等;同時還知道,詞律嚴於詩律,有些詞調的律句,第一、第三、第五等逢單的字,平仄有定規,不得變通。當你讀詞時,如發現同一詞調有個別句子平仄不一樣,就須找詞譜來核對一下,看看哪是"正例",哪是"變例"。 例如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青天刺破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柱其間。 將這三首同一詞調的詞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第一首的第四句"離天三尺三"的句式是五言律句的平起平收式,並且第三字"三",該仄而平,用了拗字,而其餘兩首的第四句,都是五言律句仄起平收式。如果你再找詞譜核對一下,就明白"離天三尺三"是變通句式,是變例;"萬馬戰猶酣","賴以柱其間"才是正例。毛主席對詞學造詣很深,為什麼這一句用變例呢?一看作者原注就明白了:這一句是引用湖南民謠的原句,不好隨意改動,只得將平仄變通一下。如果你填《十六字今》,第四句的平仄按變例填,而沒有任何理由,在行人一看,認為你對詞律一知半解。 又如,毛主席的《沁園春》有兩首,一首是《長沙》,一首是《雪》。這兩首同調同體的詞,下闋第八句平仄各不相同。前者是"激揚文字"(仄平平仄);後者是"成吉思汗"(平仄平平,"汗"讀平聲、音寒)。如果你找詞譜核對一下,就明白前者是正例,後者是變例。為什麼作者要把這一句的平仄通融一下呢?因為成吉思汗是人名,而且是"一代天驕"之名,絕不可削足適履,為了將就平仄把他改成"思汗成吉"!(王力《詩詞格律》中是這樣解釋的。姚普《新編實用規範詞譜》則認為:"吉"入聲,古韻有時入可代平。吾從王說,因為作為身體出汗的"汗"讀去聲,作為古代突厥、蒙古等族君主稱號可汗"汗"讀平聲。)因此,初學填詞,除了由簡而繁,從小令起步外,還要同一詞調的詞多背幾首,發現有不同的句式,就查查詞譜,從中辨明哪些句子是正例,哪些句子是變例。開始學,盡量按正例填詞,起步要正;沒有充足理由,不要隨便用變例。宋詞中,豪放派如蘇軾、辛棄疾等的作品中有不少變通句式;婉約派如柳永、秦觀、李清照的作品中也有;格律派周邦彥、姜夔等的作品,講究音律,注重詞法,詞譜中多以他們的作品為正例。不過,有些變通句式,經蘇軾等大手筆一用,別人跟的多了,也就成了正例了。詞譜是需要購置的。開始學,有一本王力著《詩詞格律》也行,該書除在正文里介紹了十幾個詞牌曲調格式之外,還在《附錄二 詞牌舉要》中選錄了常見的詞牌50個。把這幾個曲調掌握好,再深造也是可以的。但作為曲調格式核查依據,還得購置曲調較全的本子。《詞律》、《欽定詞譜》這種大部頭著作,學者進行詞學研究是必備的,初學者無須購置。舊時初學填詞大多用《白香詞譜》,該書收詞牌一百個,但舊版本不用新式標點符號,讀起來費勁。解放後新編出版的詞譜不少,但我讀的有限,從我所接觸的版本看,有三本較適合初學者備用。一本是龍榆生編撰、上海古藉出版社的《唐宋詞格律》。該書收詞牌153個,依韻腳分為五類:平韻、仄韻、平仄韻轉換、平仄韻通葉、平仄韻錯落,每類中以字數多寡為排列先後。另一本是楊文生編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詞譜簡編》。該書收詞牌120個,依小令、中調、長調的次序排列,從最短的《十六字令》開始,最長的《鶯啼序》結束。還有一本是姚普編校,1998年才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實用規範詞譜》,這本比前兩本規模大,收詞牌400個,480體,詞例796闕。所選詞例也打破只用唐宋名作的框框,選入了金、元、明、清直到現代人(毛澤東、唐圭璋、宋祖萊等)的佳作,因為所選詞例較多,某些詞牌的平仄聲機動性也就多些,不那麼嚴格和呆板。這三本書所選詞牌多數為古今常用的,也有少數不甚習見之調。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陌上桑》?
毛阮六番詩
【現代詩詞大賽】常旭|風波亭上一長嘯,天日昭昭萬古悲!
北京晨報:詩詞熱是時代的聲音
第十一講 古詩詞默寫

TAG:詩詞 | 格律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