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宮鬥者和拙劣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 — 崇禎

優秀的宮鬥者和拙劣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崇禎

文:南粵蜀客

今天我來做點微小的總結,跟大家簡單談談,崇禎皇帝這一對歷史進程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是怎樣作死加速明朝滅亡的,以及這種結局背後他個人的缺陷。畢竟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人生經驗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來,這一切的問題都可以總結為:在明末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需要高度馬基雅維利主義水平君主才能勉強維持的時期,歷史給大明安排的卻是一位宮廷鬥爭水平超一流,而馬基雅維利主義水平完全不合格的君主。他在搞掉了大老虎魏公公及其黨羽,成功掌握大權之後,幾乎每一步的選擇博弈策略上的最劣等選擇,不僅造成了崇禎自己最後自掛東南枝,更讓大明王朝提前成為了歷史。

關於崇禎在內政外交,政治軍事安排方面的問題實在太多了。從裁撤西北人民當兵吃糧賴以生存的驛站這樣削減公務員開支的財政改革造就了無數個李自成,到殺袁崇煥這樣的清洗軍隊,礙於面子不和皇太極議和,乃至後來農民軍都打來了還不遷都等等問題,就算是除掉滿清編史人員抹黑的成分,那也是多到發人深省的。其他的不贅言了,我就談談崇禎對當時大明最後的支柱武將還有軍隊,主要是袁崇煥等人還有關寧軍等的態度和使用上的重大策略性錯誤,大家就能明白為什麼崇禎僅憑這一個方面的錯誤想不上煤山都難。畢竟在劣勢情況下還選擇最劣等的策略,按照馬基雅維利的自然博弈規則,天然就該被淘汰。

崇禎在這方面的根本性錯誤,其實在他殺袁崇煥開始就已經了,當然後來沒有更大放手地用孫承宗更是糟糕。之後埋下來一系列後患日益顯現,比如當初明末重要的統帥,天雄軍首領盧象升,是怎麼白死在與皇太極的戰鬥中的。當然你也可以說,那是監軍太監高起潛陰了盧象升,但是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崇禎要派一個根本不懂軍事,為人還很陰的太監去監軍?這背後難道沒有對盧象升像當初殺袁崇煥之前那樣,對袁崇煥的懷疑?還有當初盧象升會從對付李自成張獻忠那樣的農民軍前線被調到北京的抗清前線,原因就是為了能作為統帥,統合一下其他各路兵馬,尤其是祖大壽率領的實力最強的關寧軍。因為祖大壽自從袁崇煥死後,很難有其他人管得了他了,關寧軍也對朝廷離心了不少。所以這個時候崇禎就像依靠盧象升來壓服祖大壽。所以殺袁崇煥的連鎖效應是不是越來越多了?當初要是沒殺袁崇煥,盧象升就根本不用來到北方抗清前線然後白白死在那裡。事實上就算崇禎當時完全信任盧象升,不讓高起潛有機會調走盧象升的主力部隊,盧象升的結局也是一樣的,畢竟天雄軍的野外戰鬥能力還是比不過關寧軍,而關寧軍也就才剛剛能和滿清八旗打一打。崇禎對於袁崇煥這樣的武將的猜疑的結果就是,最後只有不斷拆東墻補西墻,結果兩邊最後都塌了。

統領關寧軍的祖大壽

那有人就問了:袁崇煥之類的武將也不是沒有問題,特別在明朝這樣一個以文制武傳統很濃厚的朝代,如果崇禎不這樣猜疑防備,那他又還有什麼好點的策略可以選嗎?對此我只能說:在當時的情況下,崇禎皇帝最佳的博弈策略就是,無條件信任和支持這些武將,特別是袁崇煥。應該做到他不管做什麼,都必須無條件讓他感到皇帝是在支持他。也就是「你問我資不資磁袁崇煥,我當然說資磁,他現在是督師我怎麼能不資磁?」接下來詳細分析下原因。

首先大家要注意到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明末的這些能戰鬥的,我指的是能跟滿清對抗,或者能打贏農民軍的那幾隻,按照大致排名從低到高是:左良玉的昌平軍、洪承疇的洪兵、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兵、祖大壽的關寧軍。了解歷史的就不難發現:這些軍隊,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與其說是朝廷的軍隊,不如說是主將的私人軍隊。特別是戰鬥力最強的關寧軍,基本上就是典型的「封建領主帶領騎士團」的結構。關寧軍的成員不僅要拿錢分戰利品,還要分土地。

事實上袁督師深諳悶聲發大財的真理,在遼東的時候只要是無主之地,管它是朝廷的還是誰的,都慷慨分給了下屬,連戰利品都敢不向朝廷報賬。排末尾的左良玉雖然沒袁督師那樣神通廣大,但每到一地也是放開讓手下士兵去搶。至於這些武將沒有讓軍隊去經商,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言歸正傳,我講這些無非就是想說明這樣一個事實:明末時候朝廷在軍事方面其實完全就是一個空殼子,離開了這些武將的話,幾乎指揮不動任何有效的軍事力量。換個角度講,就算這些軍隊,特別是關寧軍秦兵等最強精銳肯聽從朝廷指揮,那你總得派個有才能的主帥去帶他們吧。事實上明皇室早就沒有當年開國時候的武功了,皇室成員中幾乎沒有可能派去領兵的。朝廷上遍佈了擅長黨爭的文官,除了孫承宗那種特例以外,也沒有了當年楊博、王崇古那樣的軍事文官。所以轉了一圈,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崇禎的最佳策略為什麼是無條件信任和放手包括袁崇煥在內的武將?因為從博弈的角度來講,猜忌制約與否的最壞的結果都是完全一樣的:朱明完蛋。區別只在於是被農民軍滅,還是被滿清滅,還是被關寧軍在內的內部派系武裝力量逼宮,重演漢獻帝的一幕。但最好結果卻不同:猜忌制約的最好結果仍然是朱明皇室被滅;不猜忌放任的最好結果是大明消滅了農民軍,和滿清繼續對峙,然後又續個十幾二十年,也許中間就又有新的轉機。次好結果也是重演漢獻帝禪位曹丕的那一幕,但無論怎樣,都比朱氏子孫幾乎被趕盡殺絕的好。

既不能令,又不能行的東林黨人遍布明廷

至於為什麼博弈的結果會如此,就在於明皇室已經沒有了任何選擇,他們唯一在軍事上的依靠,就是袁崇煥等人統帥的這幾隻軍隊了。在這種情況下, 別說關寧軍等背叛造反了,就是消極怠工,展不開手腳,發揮不了全力,崇禎都註定要上煤山。試問還有比君主對主將的猜忌更影響軍心的嗎?如果真的完全放手,充分信任,就算袁崇煥等武將中有居心叵測者,也不是沒有其他仍然忠於皇室的人,更何況還要考慮利益分配可能產生的內訌。所以兩種策略一對比就看出來了:選擇充分信任和放手,最壞結果也不過就是崇禎上煤山;選擇猜忌制約,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被武力逼宮退位。兩相對比,孰優孰劣一看便知。可惜的是,歷史已經過去,沒有再給崇禎重選的機會了。

至於崇禎為何會出現這種問題。我認為這是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係的。明朝後期的君主,自幼生長在深宮中,聽慣了「我天朝上國天下無敵」那種思想意識教育,即使天生的宮廷鬥爭技術高超,能把宮內的政敵解決掉,但對宮廷以外的軍事在內的很多東西的兇險沒有任何了解,往往受一些糞青式的文人的慷慨口號,自以為真的就能輕易把周圍蠻夷小邦收拾掉。還愛插手軍隊,動不動就對當中自己看不順眼的進行剷除打擊,嚴重影響軍心。如此亂來,哪有不亡國的道理。好了就講這麼多,大家不要想歪了。

推薦閱讀:

警惕歐洲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
西餐進餐禮儀:主張「一口」主義---中國文明網
官本主義引論
[原創]當代中國需要保守主義
愛情的三K主義和三不主義

TAG:優秀 | 馬基雅維利 | 主義 | 崇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