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 | 《易經》第一講:易經真的讀不懂嗎

《易經》之成書

談到國學,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一大套書,稱為《十三經註疏》。這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中國文化的寶庫,而《易經》位列其首。

這不僅因為《易經》在時代上最為古老,更因為它的內容涵蓋了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間讓人類安身立命。

其方法是「設卦觀象」,用符號代表自然界的現象,再藉由符號的組合與移動,描繪自然界千變萬化的奧妙情境,並依此展示人間的吉凶禍福與因應之道。

目前通行的《易經》讀本,其實包括《易傳》在內。原始的《易經》只有二十頁左右,內容是:六十四個卦圖,每個卦有一句說明(稱為卦辭),每個爻(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也有一句解說(稱為爻辭),如此而已。

唐朝孔穎達在《周易正義序》提出八點論述:

一,論易之三名:「易」字有易簡、變易、不易三個意思。

二,論重卦之人:伏羲氏(距今五千多年)最先設計了八個單卦(三爻卦),再兩兩重疊為六十四卦(六爻卦)。

三,論三代易名:夏代有《連山》、殷代有《歸藏》,周代有《周易》;在此,《易經》是指《周易》而言。

四,論卦辭爻辭誰作:答案是周文王(今日學者認為應加上周公或某位西周卜官)。

五,論分上下二篇:上篇自乾卦到離卦(前三十卦),下篇自咸卦到未濟卦(後三十四卦)。

六,論夫子十翼:以孔子為十翼(此即《易傳》,共有十篇)的作者(今日學者認為十翼應該是早期儒家的共同傑作)。

七,論傳易之人:從孔子的學生商瞿,一直到註解《易經》的王弼。

八,論誰加經字:答案是無從查考。

由此可知,伏羲氏、周文王、孔子這三位古代聖人皆與《易經》有關。

在此,先補充說明《易傳》(十翼)的內容:

一,彖傳(依六十四卦分上下二篇):用來解釋卦辭,並說明每一卦的卦名與卦義。

二,象傳(也依六十四卦分上下二篇):說名每一卦的卦象以及每一爻的爻象與爻辭。

三,繫辭傳(因內容豐富而分上下二篇):提供《易經》的哲理闡述。

四,文言傳:充分解說乾卦與坤卦。

五,說卦傳:有如小字典,介紹基本八卦的組合與用意,以及各卦所象徵的實物、特性與處境。

六,序卦傳:敘述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找出簡單的因果關係。

七,雜卦傳:分六十四卦為三十二組,並作扼要詮釋。

以上為《易傳》,共有七部十分,合稱十翼。

《易經》的基本假定是:萬物的起源、發展、變化與終結,都是「陰」與「陽」這二種元素或力量所造成的。陽爻為主動力,陰爻為受動力,合主動力與受動力而造成變化。

所謂「爻」,其意為「效」,效法萬物之變化也。由陽爻與陰爻形成了基本的三爻卦。所謂「卦」,是指「掛」在那兒的現象。

自然界有八大基本現象:天、地、雷、山、火、水、澤、風,畫成了八卦,依序是:乾(天),坤(地),震(雷),艮(山),離(火),坎(水),兌(澤),巽(風)。

八卦是八個符號,最明顯的初步象徵是自然界。既然八卦所指涉的自然界很清楚,為何還要另外記這八卦的名稱呢?這是因為八卦除了象徵自然界,還可以象徵不同領域的實物。

譬如,在人類家庭中,乾為父,坤為母,震為長男,艮為少男,離為中女,坎為中男,兌為少女,巽為長女。

在一個人的身體上,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艮為手,離為目,坎為耳,兌為口,巽為股。

在古人所接觸的動物中,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艮為狗,離為雉,坎為豕,兌為羊,巽為雞。

就其性質而論,乾為剛健,坤為柔順,震為行動,艮為停止,離為依附,坎為陷阱,兌為喜悅,巽為順利。

然後,應用範圍還可以再推出十種以上的用法,如此一來有如天羅地網,真的無所不包了。

由這八個單卦兩兩相疊,形成六十四卦,代表六十四種特殊的自然現象,以及與其相對應的六十四種人間處境。

然後,每卦有六爻,代表六個位置,於是人間處境再展現出三百八十四種不同的位置。這些足以使人眼花撩亂,但真實人生並非如此簡單就可以掌握的。

因此,《易經》一方面助人因應特定狀況,同時也提醒人「世事無絕對」,我們還是有主動抉擇的能力與責任。

如何讀《易經》?

《易經》六十四卦是由八個基本卦所組合成的,因此首先要記住八卦。有一個簡單的口訣: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盌,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會背口訣,自然會畫。然後由八卦兩兩相重就形成六十四卦。

接著,必須稍費心思,依序背誦六十四卦。南宋朱熹編寫的《周易卦序歌》可供參考,其文如下: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背完卦名次序歌之後,還有更難的一步,就是要能畫出這些卦圖。每一卦都是由兩個基本卦組成的,而基本卦的原始象徵是自然界的八種現象。

在畫卦的時候,要養成由下往上畫的習慣。但是人的眼睛與記憶是由上往下的。所以口中念的卦象組合是從上往下,而手中畫的則是由下往上。

以上只是入門知識,讀懂卦辭與爻辭,才是最難的挑戰。

譬如,乾卦初九的爻辭是「潛龍勿用」,這是什麼意思?

首先,乾卦六爻有四爻提到「龍」,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龍是充滿活力,在水中、地上、天空都可以自由行動的生物,只有它最能代表乾卦六個陽爻所顯示的無限生機。

其次,為何說初九是潛龍?因為六爻配合天、人、地三才(三個層次),初與二為地,三與四為人,五與上為天。初是地的底下一爻,由此轉成地面之下,地面之下為水,所以說潛龍。

至於「勿用」,則是占驗之辭,表示這時不能有所作為,因為位置太低,往上又有五個陽爻擋著,所以最好稍安勿躁,加強自身修養,以備將來之用。

歷代學者研究《易經》,可謂費盡心思,分為許多流派。總的來說可分為兩派六宗,兩派為象數派與義理派。

象數派分為占卜、禨祥、圖書三宗,義理派分為老莊、儒理、史事三宗。無論何派何宗,首先都要讀懂卦辭與爻辭。

探討這些問題,進而把《易經》應用到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養生、風水,以及個人吉凶禍福、出入進退等領域的,可以統稱為「易學」。

古人有「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的詩句,顯示了研究《易經》的無窮趣味。

《易經》有什麼用?

我們在此先簡單介紹《易經》在古代的應用,然後再另文作詳細說明。其應用之處即是前面所說的兩派:象數與義理。

象數是用以占筮未來的。《尚書·洪範》在規劃治國的九疇中有所謂「稽疑」,就是當天子遇到重大的抉擇時,要如何釐清疑惑。

方法有五:三個詢問人意,兩個請示天意。後者是指龜卜與占筮,而占筮即是以蓍草進行,其結果要參考《易經》的卦辭與爻辭,依此來決定吉凶悔吝。

由此可知,使用《易經》來預測未來時,並不是要拋棄理性思考的正常運作,而是要將其作為輔助工具,有如請教神明指示。至於這種占筮何以準確,則有待另文說明。

至於義理,則是指做人處事的道理,亦即人生的應行之道。這在《易傳》部分加以發揮。

譬如,經由梁啟超的建議,清華大學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這兩句話出自乾卦與坤卦的《大象傳》(解釋全卦的稱為大象傳,解釋六爻的稱為小象傳)。

《易經》有六十四卦,其中五十三卦的《大象傳》提及君子應該如何修養德行、展現智慧、提升能力。其中名言佳句極多,可供我們學習效法。

單就義理而言,《易經》(尤其是《易傳》)代表儒家思想的發展,總是勸人行善,甚至在必要時可以犧牲生命(如困卦《大象傳》之「君子以致命遂志」)。但是在象數方面,則它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參考,對人生有許多實際的幫助。

我在認真學習《易經》之後,曾歸納了三點心得,就是:不學一定不會,學了不一定會,學會終身受用。

這不是一門容易的學問,但正因為困難,所以值得一學。談到國學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發,又怎能錯過《易經》呢?

今日如何看待《易經》

《易經》是群經之首,主旨是「觀天道以立人道」。人的生活不能脫離自然界與人間,那麼,如何為人處世才是正確的?

《易經》強調「德行、能力、智慧」。

首先,用心修德,「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必然能與天下人的心意相通,受到眾人的尊敬與歡迎。

其次,提升能力,在專業的知識上有卓越的成就,將可為人群謀求更大的福祉,改善生活水平。

然後,培養智慧,由於明白「變化」之規則,如泰極否來、剝極則復,我們做任何事都會衡量分寸、適可而止,在適當的情況採取合宜的作為。

《易傳》發揮儒家思想,帶給人多方面的啟發。譬如,在遇到困難時,要記得「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處於世間,須有「憂患」意識,隨時保持警惕之心,就算處於「無咎」,也須切記「善補過者也」一語。

我們讀到「進德修業」一詞,意即德行與功業相輔相成,不能只是獨善其身。像「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就強調盛德與大業配合。這些都出於儒家的淑世精神。

我們學習儒家經典,如《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孝經》等,可以隨時取《易經》來對照比較,因為《易經》(主要在《易傳》),常可看到「子曰」的句子,這些語句代表孔子教導學生《易經》時的心得。

孔子根據一卦的某句爻辭,就可以引申出典雅的思想,像「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言行,君子之樞機也,可不慎乎?」

孔子認為自己深入研究《易經》之後,「可以無大過矣!」在為人處世上不會再有重大的過失了。

因此,作為個人修身養性的寶貴建議,《易經》值得反覆閱讀。

許多人誤會《易經》為迷信之書,這一點我們將會詳加解釋。事實上,單純就六十四卦的組合順序與其中所附的爻辭來看,也含有豐富的趣味。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1646-1716)在讀到《易經》的拉丁文譯本之後,寫了一篇論文,推崇伏羲氏在遙遠的古代即已使用一陰一陽的二元對數來構圖萬物的變化模式。

心理學家榮格(C. G.Jung,1875-1961)則參考有關心電感應的研究,說明《易經》占卦符合「共時性原理」,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方式,使人類對自身處境的了解更為完整。

反本是為了開新。學習《易經》,將使我們深入認識中國文化的起源並安排個人的合宜作為。以此為基礎,我們也有可能創新生命的契機,並再造文化的活力。


推薦閱讀:

經典血型與星座的綜合解析
回首經典!7部角逐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影片!
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經典語句
經典說說
【經典名言薈萃】551  隨緣自適,煩惱即去,淡泊明志,隨緣包容,萬事隨緣,隨順自然

TAG:經典 | 中華 | 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