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說文》五百四十部首講解(八)

08

龠 冊 ? 舌 干

五百四十部首之一 來自同道讀書 00:44

43.龠 yuè

字源解說:「龠」是「籥」和「龢」的本字。龠,甲骨文是象形字,像是眾多豎管

被綁

在一起,根豎管上端有吹孔

,像排笛或排簫的樣子。有的甲骨文

=

(倒寫的「口」,表示向下吹氣)+

(多孔的排笛),表示吹奏排笛。有的甲骨文

省去吹孔形象

,將多孔排笛

簡化成「冊」狀

造字本義:名詞,多管多孔的排笛,遠古時代稀有的和音管樂器,多用於重大祭祀或盛典場合。金文

、篆文

承續甲骨文字形。隸化後楷書

將篆文字形中倒寫的「口」

寫成

,將篆文字形中的排笛

寫成

。當「龠」偏廢后,甲骨文再加「禾」另造「龢」代替,或再加「竹」另造「籥」代替。

說文原文:龠,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從品侖。侖,理也。凡龠之屬皆從龠。

釋文:龠,奏樂的竹管,三孔,是用來應和眾聲的管樂器。字形採用「品、侖」會義。侖,倫理。所有與龠相關的字都採用「龠」作邊旁。

需要了解的內容:龠,中國古代管樂器,像編管之形,形狀像笛。古龠發源於「吹火管」,至少在近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完形的多音孔樂器。據史載黃帝命伶倫作律,伶倫截竹首製為「黃鐘之宮」,也稱「黃鐘之龠」。

44.冊 cè

說文原文:(

)古文

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凡冊之屬皆從冊。楚革切。

需要了解的內容:象形。(金文、小篆字形與甲骨文相似,象簡冊形。本義:書簡。古代文書用竹簡。編簡名為冊,後凡簿籍均可稱「冊」)。許雲冊字構形像其札一長一短,不合出土所見成編之冊實際,恐是徒據字形之說。

例如:王命作冊。——《書·洛誥》

卷三上

45.? jí

說文原文:(

)衆口也。從四口。凡

之屬皆從

。讀若戢。阻立切。

需要了解的內容:字形表示很多張嘴。本部除器字《許訓「皿也")之外,本義都和聲語喧雜不靜有關。而器字,實際亦當從四個發聲之「口」得義。

46.舌 shé

字源解說:舌,甲骨文

=

(蛇信子,像蛇的味覺器官)+

(口,口腔),表示口腔內的辨味器官。有的甲骨文

在「蛇信子」

上加上兩點指事符號

,表示飲食或說話時噴濺的唾沫。

造字本義:蛇信子,連接於口腔下端的器官,用於辨味、感知環境。金文

承續甲骨文字形。篆文

將甲骨文的舌狀

寫成「干」

。隸書

將篆文的

寫成

說文原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從干,從口,干亦聲。凡舌之屬皆從舌。

釋文:舌,在口中,用以言說、辯味的器官。字形採用「口、干」會義,「干」也是聲旁。所有與舌相關的字都採用「舌」作邊旁。

例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虞初新志· 秋聲詩自序》

需要了解的內容:甲骨文像舌自口中吐出,點當表吐液,為象形字。篆文即由善這種甲骨文形體演變而成,舌形稍訛,非干字。許慎釋形不確。本部共隸二字,一為喝飲意,一為用舌頭舔取食物意,均從舌得義。

47.干 gān

字源解說:本字「十」干,甲骨文

=

(長柄樹杈)+

(十,「又」

的變形,表示抓握),表示手握樹杈利器。有的甲骨文

在樹杈

的兩端各加一塊尖利的石塊

,表示以尖硬石塊加強「干」的攻擊力。該字形後成為「單」。

造字本義:遠古時代用尖利的樹杈為武器進行狩獵、格鬥。金文

、篆文

承續甲骨文字形。籀文

在樹杈兩端加「角」

,表示將獸角綁在樹杈以加強攻擊力。隸書

誤將篆文的樹杈狀

寫成

說文原文:干,犯也。從反入,從一。凡干之屬皆從干。

釋文:干,侵犯。字形由倒寫的「入」和「一」構成。所有與干相關的字,都採用「干」作邊旁。

例如: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詩·周南·兔罝》

需要了解的內容: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類的獵具、武器,本是用於進攻的,後來用於防禦。本義:盾牌。「犯也」實為引申義,不從反,也不從一。許慎釋形不確。

48.jué

說文原文:口上阿也。從口,上象其理。凡之屬皆從。

,或如此。

,或從肉從豦jù(1.獸類互斗相持不解.2. 大豬)。其虐切。

需要了解的內容:許慎「口上阿」,謂字指口內上顎捲曲之處。檢典籍,未見用例。許慎形義分析不可信。

資料來源:《說文解字》、《說文部首形義通釋》、象形字典網、漢典網等。同時感謝同道讀書群解字小組的全體同道和冬冬小朋友的語音朗讀。這是同道讀書群的學習資料,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推薦閱讀:

新華字典部首查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下 - 部首為厶的漢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上 - 部首為亠(亥)的漢字
部首

TAG:部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