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工作的努力程度,還沒到談合不合適的地步
「這份工作不適合我」,是我們說服自己跳槽時最常用的原因。
只不過,是你真的不適合,還是只是你認為不適合?
就算不適合,立刻離開是不是最好的選擇?
今天領英小編請來一位職場摸爬滾打八年的創業公司管理人給你把把脈。
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作者思小妞,在美帝晃悠的原創碼字人,Linkedin專欄作家,個人微信公號:思小妞的犄角旮旯(id:sixiaoniu523),新浪微博:思小妞無後綴。
收到一段很長的讀者留言,和我傾訴換工作的苦惱。大意是:
TA在一家公司幹了四年,知道呆下去成長的意義不大。
新來的員工大半年後都能勝任TA現在的工作,轉而開始去做一些更有「含金量」、更「討好」的事情;而TA因為職責所在,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勞作,成為全公司加班最多、成長空間最小的職員。
可就是這樣一份看上去應該說走就走的工作,卻讓TA在辭職時非常猶豫,因為:
TA沒有足夠的自信面對新工作;
TA目前住的房子是公司付錢,上班很近,吃飯生活都很方便,如果換工作,不僅要負擔不少的房費,而且上下班要耗費大把時間在路上;
還有幾天就到下半年了,這意味著如果堅持到年底,就可以領年終獎。
留言的末尾,TA加了一句「可是繼續下去,自己真的很不開心」。
同樣的例子,如果發生在五年前的我身上,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走人。不為別的,單就老娘幹得不開心這一點難道還不夠嗎?
可是,作為一名已經在職場摸爬滾打八年,換過兩份工作,從世界500強的職場菜鳥到創業公司的團隊領導,現在的我肯定再也不能像五年前那樣簡單粗暴地對待這個問題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年在職場我明白了兩件事兒:
1. 世上沒有一份工作是為誰100%量身定做;
2. 職場存在的目的不是讓你來尋開心。
在我們開始對自己與工作的適合度有所懷疑,產生跳槽的念頭時,最需要先弄清楚的一個問題是:
1你是真的不適合?
還是不夠努力?
這個最簡單也最主要的問題常常被我們忽略,尤其是剛入職不久,過了工作蜜月期的職場新人,和已經工作三五年,開始產生職業審美疲勞的半新人。
「真的不適合」判斷的標準不複雜,就是你的能力確實無法勝任這份工作。
我在做team leader時,HR曾經幫我們團隊招過一位新人。HR對她的評價是:專業背景很符合;有幹勁;雖然剛畢業,但因為認可公司理念,教起來不會太費勁。
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問題對吧?誰都曾是新人,只要肯干,和公司三觀不抵觸,很快就能帶出來了。
我只能說,那時的我作為一名菜鳥管理者想法真是太天真,所以自己選的人真是含著淚也要教完。
她的確什麼都合適,但能力真是硬傷。
和她同一批進來的新人,半個月能上手的工作她用一個月還是做不好;別人需要用一小時搞定的事情,她要用一上午;
就連con-call這樣的事情,就算手把手教她,幫她擬好草稿,陪她對 N次,在真正操作時聽得你還是想一口老血噴出來——好不容易解決了對話流利、語氣和態度問題,一旦對方岔出來個新問題,她馬上就hold不住了。
她的確很努力、很用心、很想要留下來,但最終我不得不在三個月轉正述職時辭退她。
還有一種不適合是「覺得不適合」。
通常,團隊氛圍不好,和領導脾氣不合,離家太遠,目標制定得太離譜,都能成為我們不適合的理由。
但也許,這些「不適合」的背後只有一個真相:你沒有盡全力去適應、去融入、去實現。
你是否真的思考過:
為什麼TA能成為領導?TA為什麼要用這種風格去帶領團隊?這麼做的優點在哪裡?你是否真的了解過一個目標是如何被制定出來的?背後是否有數據和事實依託?過去又是否被實現過?
如果這些更深一層的問題你都沒想過,就斷定自己「不適合」,很明顯,你是在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所以,當我們質疑自己與工作的適合度時,最先要告訴自己的是:放下一切借口,去思考這個「不適合」究竟是真還是假。
2
無論如何
不要在最狼狽的時候離開
如果已經確定真的不適合,是不是應該立刻離開?
我的看法是:無論你是真的不合適,還是覺得自己不適合,都不要在自己最狼狽,最失敗的時候主動離職。
因為當下那個挫敗的自己會一直打壓著本該自信的你,從而影響你在下一份工作中的表現。
我的好友GU大學畢業時進了中國移動。和很多應屆畢業生一樣,她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份工作,只是海投時隨大流一起投名企,而在面臨移動和埃森哲的offer時家裡人覺得國企待遇好,最關鍵的是穩當,所以她就去了移動。
可是,到崗沒幾個月她就知道自己完全不適合這份工作:
看到辦公室里的老阿姨和老阿伯,想到自己會和他們一樣幾十年不變地呆在一個地方,她就膽顫心驚;
完全無法融入辦公室氛圍——同事講個段子一屋子的人都能get到笑點,只有她綳著臉不知道大家為什麼笑;
在崗位上學習了兩個月,雖然有師傅帶,但她師傅一個月和她說的話不超過十句,兩個月下來她學到的東西非常有限。
雖然知道自己不適合,但GU也不敢馬上辭職,誰能保證自己下一份工作就能找得比移動更好呢?
而且剛入職幾個月就離職,這在簡歷上絕對是一個有口難言的敗筆啊。
於是她就渾渾噩噩地混著,提前開啟了職場老油條模式,最墮落時直接打著見客戶的名義跑去打羽毛球。
有一天她在上班時,偶爾瞥見玻璃中無所事事的自己——面無表情,眼神黯淡,才進入職場幾個月,卻完全沒有拼搏的幹勁,反而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突然就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厭惡。
當下,她就下定決心要離開這個所謂的鐵飯碗。
只是她不想就這麼灰溜溜的走了,總覺得自己這幾個月不能白來,總要做點什麼才能走得心甘情願。
恰逢他們組當時接了上海世博會通訊方面的一個項目工程,她英語專業八級,在談判溝通中有用武之地,所以就參與了這個項目。
在這一年裡她負責翻譯溝通和項目的跟進,一年後這個項目完工時,她拿到了公司評出的銷售精英獎勵。
她這才帶著自信的笑容,踩著輕快的步伐去找經理談辭職。
無論你什麼時候下決心,選擇是去是留其實都不晚,關鍵是要踏出那一步。
只是我希望你轉身離開時的背影是挺拔的,步伐是堅定的,鬥志是昂揚的,這樣你才能以更好的姿態去迎接新的開始。
3
懷疑+猶豫?
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
話說回來,就算我們下決心要帶著勝利者的姿態離開,最終未必就能如願。
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對適應新環境要付出的心血,對突破舒適圈所要承受的痛苦,都會讓我們再三猶豫。
畢竟不是每個人在關鍵時刻都能用理智去做決定。如果你正面臨這種境況,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你是否還能為團隊解決問題,為公司創造價值?
公司不是慈善或扶貧機構,身為員工,你的首要責任就是對公司有所貢獻。如果你的工作狀態已經無法為公司創收、獲取價值,那麼請你儘快離開。
即便你是在那種只要不毆打領導就能一輩子混下去的體制內工作,也請成為「體內社精」(體制內社會主義精英),而不是變成混吃等死的老油條。
第二,你是否明白自己為什麼做這份工作?
除去有份薪水糊口,你想通過這份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在這份工作中取得什麼樣的成績?
有太多超越薪水之上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都希望在職場中走得長、走得遠、走得深。
身處現代社會,工作幾乎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生活,工作的意義也遠超出維持生計這麼簡單。
在有所質疑、面對選擇時,多想一兩步,然後當變則變、當斷則斷,這才是身為職業人該有的態度。
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作者思小妞,在美帝晃悠的原創碼字人,Linkedin專欄作家,個人微信公號:思小妞的犄角旮旯(id:sixiaoniu523),新浪微博:思小妞無後綴。
推薦閱讀:
※履歷看似光鮮、經歷其實一般的33歲大齡人如何選擇工作?
※職場騙局有哪些?
※作為職場新人,如何寫好階段性(半年、一年等)工作總結?分幾個方面展開呢?
※工作之後,你還能堅持滑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