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疾病的養生治療(一稿)
--南平市電視台教育頻道健康教育大講堂之二
南平市人民醫院 副主任中醫師蔡守良
一、什麼叫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亦可稱為髓核突出(或脫出),或叫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腰椎間盤是由髓核、纖維環、軟骨板三部分組成的、位於兩個相鄰椎體之間的纖維彈性軟墊。
一般人在30歲以後,椎間盤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其彈性和柔韌性也隨之下降。在勞動、外傷或體育活動中,腰部遭受扭閃、撞擊或扛抬重物時因用力過猛、過勞等損傷而引起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口脫出,刺激或壓迫脊髓神經根而產生腰痛、腿痛和一系列神經癥狀者,臨床上稱之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脫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後方)脫出較多,而向椎體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脫出較為少見。脫出的髓核止於後縱韌帶前方稱為「突出」,而穿過後縱韌帶進入椎管內的,稱為「脫出」。
根據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為:
(1)單側型:一般僅發生一側下肢癥狀。
(2)雙側型:發生雙側下肢癥狀。
(3)中央型:可壓迫馬尾神經,表現為會陰部麻痹及大小便障礙等癥狀。腰椎間盤突出後,可以繼發地產生脊柱生理前凸變直或側凸、脊髓神經根受損、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間關節退變和椎管狹窄等一系列改變,從而導致許多患者的癥狀遷延反覆。
一般來說,突出的髓核早期可還納或部分還納,這在椎間盤彈性較好的年輕患者中有較大的可能性。但較多的患者則進一步表現為髓核纖維化或萎縮等機體自愈性的防禦反應。不過,也有可能在上述變化的基礎上骨化,甚至導致椎體邊緣骨贅形成。
二、為什麼會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
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原因是:
1)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在正常情況下,椎間盤經常受體重的壓迫,加上腰部又經常進行屈曲、後伸等活動,更易造成椎間盤較大的擠壓和磨損,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間盤,從而產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變。
2)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長期腰部用力不當、過度用力、姿勢或體位的不正確等情況。例如裝卸工作人員長期彎腰提舉重物,駕駛員長期處於坐位和顛簸狀態。這些長期反覆的外力造成的輕微損傷,日積月累地作用於椎間盤,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3)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
(1)椎間盤在成人之後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也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變產生後,修復能力更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2)椎間盤後外側的纖維環較為薄弱,而後縱韌帶在腰。骶平面時,寬度顯著減小,對纖維環的加強作用明顯減弱。
4)誘發因素:
(1)突然負重或閃腰:突然的腰部負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彎腰、側屈或旋轉,是形成纖維環破裂的主要原因。
(2)腰部外傷:在暴力較強、未引起骨折脫位時,有可能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此外,進行腰穿檢查或腰麻後也有可能產生椎間盤突出。
(3)姿勢不當:在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處於屈曲位時,突然給以一個外加的旋轉動作,則易誘發髓核突出。
(4)腹壓增高:腹壓與椎間盤突出有一定的關係,有時甚至在劇烈咳嗽、打噴嚏、大便秘結、用力屏氣時也可發生髓核突出。
(5)受寒與受濕: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使椎間盤的壓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變的椎間盤破裂。
三、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前可有什麼前驅癥狀?
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基礎上發展衍變而來的,所以在發生腰椎間盤突出之前,就有可能因為椎間盤退行性改變而出現一系列前驅癥狀。
(1)『由輕微動作而引發的急性腰痛:幾乎人人都有過腰痛的歷史,但較多的是因為過度或過強的運動扭傷所致。這裡所說的腰痛卻是因為諸如彎腰拾物、「貓腰」洗臉等輕微動作而引起,往往經過卧床休息或服用止痛藥物得以緩解或自行恢復,故患者常認為是「閃腰」、「扭腰」或「挫腰」,而不認為是可能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警報信號。
(2)反覆發作的腰痛:在椎間盤退變並有椎間關節不穩定或後關節過伸情況下,患者可有反覆發作的腰痛。間歇時間可數月或數年,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天或數周,而在間歇期則沒有腰痛。這樣的患者,因為有椎間關節的不穩定或關節的過伸而特別容易在誘發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腰椎間盤突出。
(3)持續性的慢性腰痛:有些患者在反覆數次的急性腰痛發作後,逐漸形成持續性的慢性腰痛。在咳嗽、打噴嚏、大便用力或早晨起床後腰部疼痛加重。
上述癥狀都有可能預示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的潛在可能。所以,有這些癥狀的患者,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給以積極的治療和預防,以避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自行恢復,故患者常認為是「閃腰」、「扭腰」或「挫腰」,而不認為是可能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警報信號。
(2)反覆發作的腰痛:在椎間盤退變並有椎間關節不穩定或後關節過伸情況下,患者可有反覆發作的腰痛。間歇時間可數月或數年,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天或數周,而在間歇期則沒有腰痛。這樣的患者,因為有椎間關節的不穩定或關節的過伸而特別容易在誘發因素的
(3)持續性的慢性腰痛:有些患者在反覆數次的急性腰痛發作後,逐漸形成持續性的慢性腰痛。在咳嗽、打噴嚏、大便用力或早晨起床後腰部疼痛加重。上述癥狀都有可能預示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的潛在可能。所以,有這些癥狀的患者,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給
以積極的治療和預防,以避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
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脊柱為什麼有的突向病側,有的突向健側?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80%~9 0%脊柱有功能性側彎。有的極為嚴重,有的輕微到不易識別,多數側彎固定於一個方向而不變,也有少數側彎時左時右,並不固定於一側。多數病人的腰脊柱生理性前凸減少或消失,甚至腰向後凸。腰脊柱之所以有這些不同功能的畸形,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位於保護性姿勢,以減少神經根的壓迫和緊張而造成的。當大部分破裂的纖維環尚未突出,而同時突出的部分位於神經根的外側或前外側時,則凸向病側。因為只有在這種畸形狀態下,病側的椎間隙可以被擴大,椎管底上的堅韌纖維膜可以被拉緊,這時突出的破裂組織可以被擴大的椎間隙所吸入,也可被拉緊的纖維膜所推入。這樣,神經根的壓迫減少了,臨床癥狀就減輕了,這種保護性的姿勢就迫使脊柱突向病側。當突出物位於神經根的內側或前內側(很少),或極大部分破裂的纖維環已經突出到間隙之外,呈菜花樣或覆蓋突出的纖維膜薄弱,拉緊時也無力推人部分突出,這種情況下,則病側突向健側。當突出的表面凹凸不平十分顯著,或突出物在椎管內略有遊離或移動的傾向時,患者所呈側彎為不固定性的。功能性脊柱側彎是一種保護性反應,可以緩解神經根所受的壓迫。
五、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什麼臨床表現?
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可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長短以及個體差異的不同,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臨床癥狀,主要的臨床表現如下:
(1)腰部疼痛:幾乎所有患者都有此癥狀。腰部疼痛可在較明確的扭傷或外傷後出現,也可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疼痛範圍較廣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持續性的鈍痛最為常見。平卧位時疼痛可減輕,久站後疼痛可加劇。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椎間盤突出後刺激了鄰近組織的神經纖維。此外,還有一種疼痛發生急驟,呈痙攣樣劇痛,並造成腰部活動明顯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這種疼痛往往發生在髓核大部分突出,突然壓迫神經根,使根部血管同時受壓而造成缺血性的炎性疼痛,所以疼痛較為嚴重。
(2)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發生前出現,也可在腰痛出現的同時發生,或腰痛發生後出現。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後側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嚴重者可呈電擊樣疼痛。為了減輕疼痛,患者往往採取屈腰、屈髖、屈膝的姿勢。下肢放射痛一般多發生於一側,即髓核突出的一側,但少數中央型突出者則可能產生雙下肢疼痛。下肢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髓核突出對脊神經根的炎性或機械性的刺激與壓迫,反射性地引起坐骨神經疼痛。
(3)下肢麻木及感覺異常:下肢麻木感一般與下肢放射痛伴隨出現,主要是因為突出的髓核刺激和壓迫了脊神經根內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麻木的區域與受累的神經根相對應。下肢的感覺異常主要是發涼及發冷,患肢溫度降低,為以腳趾的末端最為明顯,這是因為椎旁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刺激,引起了下肢血管壁收縮的緣故。
(4)肌肉力量減弱或癱瘓: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嚴重時,可產生神經麻痹而致肌肉力量減弱甚至癱瘓。這多為腰4~5椎間盤突出、腰5神經麻痹所致。一般可出現脛前肌、腓骨長短肌、伸躅長肌、伸指長肌麻痹,表現為足下垂。
(5)間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時,可隨著行走的距離增加而加重腰腿的癥狀,並在坐位或卧位一段時間後才可緩解,這就是所謂的間歇性跛行。
(6)馬尾神經癥狀:中央型的腰椎間盤突出,若突出較大,且較突然,可壓迫馬尾神經,出現會陰部的麻木、刺痛,排便、排尿無力;在女性尚可出現尿失禁現象,男性則可出現陽萎。此外,有些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還可出現骶尾骨癥狀、小腿水腫、肢體多汗等較為少見的癥狀。
六、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為什麼伴有下肢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下肢主要癥狀是放射痛、麻木感、肢體發涼、感覺減退、肌肉力量減弱、間歇性跛行等。這些癥狀可以在腰痛發生的同時,或先或後產生;可以一個或幾個癥狀同時並存,有時甚至可以雙下肢都有癥狀。那麼,為什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往往伴有下肢癥狀呢?
(1)下肢放射性疼痛:主要是在腰椎間盤突出後,對脊神經根的機械性刺激或炎性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性的坐骨神經痛。
(2)下肢麻木感:主要由脊神經根內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受刺激所致。並可因受累的神經根不同而表現為下肢不同的部位與區域的麻木感。
(3)肢體發涼、發冷:主要是由於椎管內交感神經纖維受刺激所致。患者有時甚至在溫暖的季節不得不穿上棉褲。
(4)感覺和肌肉力量的減退:也是由於脊神經根中相應的神經纖維受累所致。受累的脊神經根不同,感覺減退的區域和力量所減退的肌肉也有所不同。
(5)間歇性跛行:通常因繼發性椎管狹窄而產生。
七、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哪些治療方法?
從西醫角度來講,治療方法大致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形式。常用的非手術療法有藥物治療、封閉療法、髓核溶解療法、高壓氧療法、牽引療法、物理療法、西式手法治療、支架療法、醫療體育等。手術療法則包括融合術、減壓術、後路手術等。從中醫角度來看,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基本上都屬於非手術療法。其中包括:中草藥、膏藥、針灸、推拿、按摩等方法,而中醫治療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以推拿按摩為主的手法治療。但是,單純從西醫或中醫兩種治療方法,並不能完全包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所有治療方法,其它還有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民間頗有療效的驗方、土法等。有時甚至休息、卧床也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此外,新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探索、開發之中。例如經皮關節鏡下注射藥物、摘除突出髓核、削刨贅生物等伴隨尖端技術產品應運而生的新治療方法也在臨床運用之中,這些無疑對「愁雲密布」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帶來新的「曙光」。
八、腰椎間盤突出症總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突出節段不同、病情輕重不同、病程時間不同。因此,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應適當地掌握一些原則。
(1)應根據手術適應證,明確患者是否應採用手術治療。一旦手術適應證明確,就應及時採取手術治療。手術之前,要經過物理檢查,藉助脊髓造影、CT、磁共振等輔助手段,明確定位,同時要根據病情、病變位置,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2)非手術療法也應根據病情具體實施。非手術療法不僅要解除癥狀,而且重點要解除病因問題,如因脊神經受壓而產生下肢「串麻」癥狀時,非手術療法不僅要解除下肢癥狀,而且還要解決脊神經受壓的問題。必要時,可酌情選擇幾項非手術療法綜合應用。例如,可先後採用牽引、醫療體操、推拿等項方法,但不可同時採用多項方法,以免發生意外。
(3)若有兩個以上節段髓核突出或脫出時,非手術療法應根據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首先解決產生嚴重癥狀的那一個節段,然後再解決其它節段。兩次治療之間應間隔一段時間。
(4)對於處在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同階段的患者,採用的治療手段應不同。所應用的治療要有利於病情的進一步穩定和恢復,而不能加重病情或使病情遷延反覆。
九、腰椎間盤突出症非手術療法有哪些?
非手術療法是採用休息、牽引、推拿等方法使突出的椎間盤組織「還納」、「複位」,或與神經根的關係「變位」,而使癥狀緩解的方法。非手術治療適應證為年齡較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癥狀體征較輕,經休息有好轉者;X線片無椎管狹窄者。常用的非手術療法如下:
1)絕對卧床休息,是最好的保守治療。一般卧床2~3周。卧床可使肌肉、韌帶、關節囊鬆弛,關節間隙開大,使局部的充血、水腫獲得改善,進而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卧床休息時椎間盤內壓最低,有利於突出的停止及修復,亦有利於神經根部消除水腫。
2)推拿療法:利用牽、抖、斜扳、滾搖等手法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正骨理筋、消腫祛邪、解除肌肉痙攣和關節粘連。常用的手法有:
(1)按揉法:患者俯卧,醫者立其身旁,『以雙手拇指或手掌自肩部起循足太陽膀胱經路線自上而下,揉摩脊筋,過承扶穴後改用揉捏,下至殷門、委中而過承山穴,重複3次。
(2)按壓法:醫者雙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從第1胸椎開始,沿督脈向下按壓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壓時稍向足側用力,反覆3遍。再以拇指點按腰陽關、命門、腎俞、志室、居聊、環跳、承扶、委中等穴。
(3)滾法:醫者於背腰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而下施行滾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覆3次,重點在下腰部,可反覆多次。
以上手法可舒筋活絡、調和氣血、緩解肌肉痙攣,達到止痛之目的,給以下手法做好準備。
(4)牽抖斜扳法:揉背、封腰,使腰背部肌肉放鬆。
牽抖:患者仰卧,醫者雙手握住患者踝部,在牽拉下用力抖動,以松解腰部組織。
斜扳:患者側卧,醫者一手推肩向前,另一手扶髂嵴向後,突然用力以調整小關節複位和扭動纖維環。
(5)滾揉法:患者屈髖屈膝,醫者雙手扶其雙膝雙踝,旋轉滾動腰部。
(6)旋轉法:患者坐位,醫者一手壓腰部棘突,另一手搬患者肩部作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旋轉軀幹,使椎間盤變位「複位」。最後俯卧位,兩下肢伸直再施以整理手法。
手法禁忌證為:中央型突出的患者;骨質增生明顯,或突出物有鈣化者;病程長,多次手法治療效果不佳或反覆發作者。手法後以腰圍固定腰部,平卧硬床板上,2~3天後因手法常有腰痛加重,經1周療效滿意,則繼續休息。在腰圍保護下,積極進行腰肌功能鍛煉,防止彎腰活動。2~3個月後無癥狀複發可恢復工作。
3)牽引治療:牽引種類很多,大致分為持續性牽引、瞬間暴力牽引及自體懸空牽引。方法則有手法牽引和機械牽引。通過牽引可減少椎間盤內壓,拉緊黃韌帶及關節囊,擴大椎管內容。牽引療法適用於早期患者或反覆發作的急性患者以及不宜推拿的患者。
懸吊牽引法:患者先用特製腰圍捆住腰部,將腰帶懸掛在橫木雙杠上,身體懸空,利用腰帶以下自身重力牽引使椎間隙擴大,如同時推翻前後擺動或左右旋轉,則牽引力更強,治療效果更佳。
骨盆牽引法:患者取平卧位,骨盆牽引帶固定後,每側各用10~15公斤左右作牽引,每次30分鐘左右,每天1~2次,7~1 0天為一個療程。
4)針灸療法:本法具有疏通經絡、消炎止痛的作用』以足太陽胱膀經和局部取穴為主。常用穴位有:三焦俞、陽陵泉、足三里、懸鐘、腎俞、委中、承山、環跳及阿是穴。或取腰4、腰。、棘突旁痛點,臀上部痛點。深刺,重刺激手法,每隔2~3分鐘,作捻轉提插,留針1 5分鐘,每日1次。
5)藥物治療:內服中藥調理氣血、補腎養榮、舒筋活絡、祛風活血,常用活血定痛湯、通血湯加減,藥用當歸、紅花、續斷、狗脊、澤蘭、川牛膝、雞血藤、骨碎補、五加皮、仙靈脾、地龍等隨症加減。病程較長者可服獨活寄生丸,每天2次,每次5~ 10克;或小活絡丹,每天2次,每次5~10丸。喜飲酒者尚可服用木瓜追風酒,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疼痛劇烈者可用消炎痛、芬必得、布洛芬等以消炎止痛。
6)封閉療法:可採用腰椎旁神經封閉、骶管硬膜外封閉、臀部坐骨神經總干封閉等。
十、哪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以選用非手術療法?
了解了前面一問的內容,『哪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選用非手術療法這一問題是不難回答的。即使是需要手術的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後,非手術療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換言之,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開始治療時,一般都應首先採用非手術療法,這不僅使有些患者儘可能避免手術的痛苦,而且可以由此觀察病程的發展,以便及時修正治療方案,或考慮進一步手術治療。但在下列情況下,首先必須考慮非手術療法。
(1)首次發病,除了患者有明顯的馬尾神經損害癥狀(即下肢肌力減弱,甚至癱瘓,相應的感覺障礙及麻木、過敏等感覺異常,小便失禁,排尿障礙等癥狀),否則不宜手術。
(2)癥狀較輕,即患者病程雖然可能持續時間較長,但髓核多為突出,而非脫出,容易治癒的患者。
(3)全身或局部情況不宜進行手術的患者,如年邁、全身狀況較差的患者,可考慮非手術療法,以緩解癥狀為主。
(4)一時難以明確診斷的患者,可在非手術治療的同時,邊觀察,邊治療,同時相應採取必要的檢查措施,以明確診斷。
(5)有手術或麻醉禁忌證的患者及不願手術的患者,也可採用非手術療法。
推薦閱讀: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疾病X」將在2018年引爆,或奪走千萬人生命
※漸凍症女博士的病症有什麼臨床表現?
※【疾病診療】簡單6點,講透糖尿病的飲食管理
※五指健身術(五指對應疾病)
※查出艾滋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