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硬氣功鐵肚桶子功
南少林硬氣功鐵肚桶子功本文載至南少林寺第七代掌門人莫文丹1985年出的書(八寶硬氣功秘籍)中功夫之一。鐵肚桶子功又名銅皮桶子功。它是諸功之母,人體內的「發電機」,習者必須認真修鍊。 (一)丹田功
1.換氣 每日子時和寅時到柏樹多,環境幽靜,空氣清新的地方練功。先活動頭.四肢.腰.膝.踝等關節數分鐘後,面向南方,直身站立,口眼微閉,下頦微收,兩足橫開與肩同寬,兩腳平直,腳尖稍內扣,腳掌心含空,雙手自然下垂與兩大腿外側(如圖2)。按上法將姿勢擺好之後,從頭面.頸項.肩關節.胸背.腰腹.髖關節.會陰.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及雙腳掌由上至下地逐次放鬆三遍。待全身充分放鬆後即以口分別儘力呼出三口體內濁氣,然後按順呼吸法呼吸口呼鼻吸。吸氣時舌尖輕舐上齶,小腹部稍凸起,意念氣從頭頂白會穴垂直下降直腹部丹田處,同時兩手由大腿兩側向前緩慢地作弧形上提到額部兩側上方(如圖3),上提時雙手掌指伸直,指尖相對,掌心向後,拇指斜朝上,隨後便張口輕輕地呼氣,呼氣是舌尖放平,小腹內收,同時雙手在額部兩側內旋翻轉雙掌,掌心向下,掌指相對,經胸腹前向下按壓至雙腳尖的地面上,上身亦同時向前俯,兩腿綳直,不可彎曲(如圖4)。前俯時呼氣,意念內氣從丹田分作兩股向下引導,經雙大腿前內側貫注入雙足心的湧泉穴,然後慢慢地向上作弧形上提,同時吸氣,意念內氣從腳後外側上升經外胯返回丹田。就這樣起身時以鼻吸氣,俯身時以口呼氣,如此反覆進行四十九次。
正常效應:在練功後一個星期至一個月之內,雙手掌心及雙腳足心會出現發熱.發涼.發脹感,腹部發熱並有「雷鳴」(即腸鳴音)。此外,身體還可出現大.小.輕.重.光亮.癢.跳等感覺。以上這些感觸現象如在練功後出現其中之一,我們便稱之為「得氣感」
(二)培元功
1.姿勢 八寶門功的鍛煉可分為站.做.卧.行走四種姿勢來進行,故所取的練功姿勢亦異。下面就將這四種練功姿勢的具體要求逐一介紹。(1)站式 1.立柱樁:身體正直站立,兩腿橫開與肩同寬,雙足平行,兩手自然下垂於兩大腿外側,百會上頂,下額微收,口輕閉,舌尖輕舐上齶,雙目平視正前方,含胸拔背,雙膝微微彎曲(如圖5)。百會要與會陰在一條垂直線上,重心落在兩腳足心湧泉穴連線自中點上。 2.童子拜佛樁:姿勢與立柱樁基本相同唯兩手上提,雙掌拼攏合十於胸前,指尖略與下頸平齊。此樁(如圖6)。又名朝天一柱香。 3.伏虎樁:兩腳左右分開略比肩寬(約為自己腳掌長之三倍),雙足平直,腳尖稍內扣,雙膝屈曲半蹲並稍內收,大腿呈水平,膝蓋與腳尖垂直(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上體正直,下頸微收,百會上頂,百會與會陰同在一條垂直線上,口微閉,雙目平視正前方,挺胸.塌腰.收胯,兩腳用暗勁向外撐,重心落在兩足湧泉穴連線之中點上。雙手曲肘,雙掌置於腹前於肚臍平齊,手掌距肚臍約二拳許,雙掌十指相對,掌心向下(如圖7)。採用順呼吸法,鼻呼鼻吸。呼氣時意念內氣從丹田處下沉會陰並分作兩股向下引導,經兩大腿前內側注入雙足湧泉穴,吸氣時意念內氣從大腿後外側上升返入丹田。呼吸要柔和自然,切忌憋氣或大呼大吸。初時只可站1—5分鐘,但順著練功時間的延持,逐漸增至每次站樁30—60分鐘之久。此樁又名勻氣樁 4.熊樁:兩腿左.右分開,比肩略寬,雙膝微曲,兩腿平直,五趾稍抓地,百會穴.會陰穴以及兩足湧泉穴連線之中點要在一條垂直線上。雙手下垂,雙肘微屈,兩手張開,虎口撐圓,十指向下,虎口相照,雙掌與兩側大腿的間距兩拳許(如圖8)。 (2)坐式 1.坐山式:即做在凳子或椅子上。頭身自然端正伸直,松肩含胸,腹部宜松,口眼微閉,頭頂百會要與會陰部成垂直線,鼻尖,臍和丹田應在這條直線上,膝關節屈曲90度,全腳掌著地,兩足平行,兩膝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在兩大腿上,掌指朝前,掌心向下(如圖9)。 2.雙龍盤根式:在平地或是在床上做下,上身姿勢與坐山式相同。身體略向前傾,兩小腿交叉盤起,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或右腿在上左腿在下均可,以個人感覺自然,舒適為宜,雙手在小腹前相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或是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拇指外展,掌心均向上(如圖十),或是兩手放在大腿上。3.五心朝天式:在平地上或床上做下,兩腿相交互壓,雙足翻於大腿上,腳趾分向左右,足心向上,雙手在小腹前相疊,手心朝上,拇指外展,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或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上身與「雙龍盤根式」相同(如圖11)4.觀音式:姿勢與雙龍盤根式略同,唯雙手姿勢與「朝天一柱香」相同(3)卧式1.仰卧式:身體平躺在床上,面.腹朝天,頭身正直,枕高低適宜,口眼微閉,四肢自然彎曲,兩膝關節外撇,雙足心相對,兩手分別微屈上提,以左右食指抵塞兩耳孔竅(如圖13),或雙手相疊於腹部,掌心對向臍眼。2.側卧式:側身躺於床上,一般為右側向下,腰部稍彎,身形略為弓狀,頭稍向前勾,口眼微閉,兩腿向前屈膝,右腿著床,左腿稍向上提膝,放在右腿內側上,右手置於枕上額前,手掌自然伸開,掌心向上,左手自然放在跨部(圖14)。(4)行走式:取自然站立姿勢,凝神意守丹田發熱之後,緩慢行走,如同自由散步一樣。吸氣時,出左腳,意念百會之氣下沉丹田然後再邁出右腳,以意導引丹田之氣下降至右腳足心湧泉穴,同時呼氣,右腳趾用暗勁抓地。如此反覆行走練習至右腳湧泉穴發熱之後,再換左腳依法習之。2.功法(1)蓄精培元法練功時任上述站.坐.卧三種姿勢之一種,但是以坐式功效最佳。行走式初學時不易掌握,初習者最好不要採用。 練功時,思想集中,神形安靜,全身肌肉放鬆(要特別注意放鬆會陰部),雙目垂簾,舌尖輕舐上齶,鼻呼鼻吸,呼吸柔和自然,意念輕微地集中在頭頂百會穴和丹田處,意守3—5分鐘之後,採用順呼吸法進行緩慢.柔和.自然的呼吸,鼻呼鼻吸,先呼後吸,吸氣時想像天上日.月.星辰之精華隨著自己的吸氣動作從頭頂正中百會穴垂直下行經膻中穴,過鳩尾穴至丹田處,並意想這些精華之氣漫漫地充潤整個下腹部。在吸氣的同時,柔和地收提睾丸,收縮肛門,呼氣時意想體內之濁氣從心窩向體外呼出,並同時放鬆肛門和松睾丸。如此一呼一吸,反覆練習。 每次練功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即可收功。收工時,兩手重疊,以左手心勞宮穴按壓在肚臍上,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臍眼為中心,先按順時針方向自左至右(女子則相反),從上至下,由內向外,速度均勻地輕輕揉轉十八至三十六圈(如圖15),然後又換為逆時針方向,自右至左,從外向內速度均勻地輕輕柔轉十八至三十六圈,再以雙手掌互相搓擦至熱後,輕擦顏面部十八次,放鬆全身肌肉,緩行十數步後功畢。對於已婚的練功者,由於元陽已經破泄走漏,故需服用藥物輔助練功,以補傷耗之元氣。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藥方開列於下, 熟地.當歸.黃芪.黑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絲子.女貞子.牛膝.玉竹各
(四)子午流星功(又稱「小周天功」)一、通任督 經過上述諸般功法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後,腹內丹田內氣更為充盈。如能長期堅持鍛煉,循序漸進,勿令間斷,當意念達到明鏡止水,凈瑩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時,便可感到有一股強而有力的氣自會陰穴沿脊柱上沖頭頂而下行進入丹田,這便是人們所說的「氣通任督」了。自此以後,內氣可以沿著任督二脈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地運轉。此即為氣功術語之「小周天功」。因為在氣通小周天的同時,往往在印堂穴內出現一種耀眼明亮的光隨氣運行,有如流星運轉一般,故此,我們八寶門則稱之謂「子午流星功」。子午流星功完全是從自然而然中得來,未有一星半點的「妄功」。目前有許多人在練功得氣之後,為了儘快打通任督二脈而妄加導引,至使氣機在經絡內亂竄,出現了氣功偏差種種,一時刻便產生了懼怕心理,不敢再練,導致前功盡棄,殊為可惜!在氣通任督二脈時,有三處是比較難過的,也稱為三關。一關為尾閭,二關為夾餚,三關為玉枕,在通三關時,有的很順利,有的則會遇到障礙,茲引一段丹書上關於通三關的情況,以供參考,不另作說明。《寰陽殿問答篇》:「……下田三寶充盈,乃有無路可走之勢,自然沖開尾閭,從太元關逆流,隱隱有股暖氣,上腎堂過脊背。……但至夾脊者,學者道淺,寶積求富,那能一時便得直透而上,切勿煩躁欲速,惟自日日行之,意中須以心目相送,微用提撮穀道法,如轆轤循環,自然志至氣次,時候一到,片響之間,夾餚自開,雙關自辟,直上玉枕。玉枕一關,名曰鐵壁,居頭凹處,有一高骨,尤難過此,必須閉目上視,低頭用意,直透此關,上至泥丸,與神交合。此時景象,有如雷轟電摯,火焚波沸,種種形聲,似真似幻,切須牢守身心,勿驚勿喜,徐徐自動,清磬冷然入兩耳,泥丸,崑崙之間,有如火珠一顆,盤旋不已,隱現於眉間,覺從鼻內而下向玄膺,仍自降入氣管,乃由華蓋、絳宮,直抵丹田。此時身心快樂,難以言喻,所謂乾刊交媾罷;一點落黃庭是也」。
練八寶氣功者必須十分注意,只有在丹田內氣充盈的前提下,堅持不懈地練功,並有意識地增加每次練功的時間,在平時的坐、卧、行走之中亦加強練習,一旦火候到時,內氣充滿,不須任何意念導引,任督二脈即可自行打通,所謂「氣滿督自開」是也。此時只能用意念跟隨著它自行流轉,一步一趨,順應自然,半點也不能勉強和急躁。此為練功之奧妙,是我八寶拳門傳心之秘識。子午流星運轉的路線是:氣從丹田起,向下經會陰、過尾閭,然後沿夾脊上行至大椎,再上行至玉枕。直達頭頂,然後再經印堂,過祖竅,再用舌接入任脈,沿任脈下行經膻中,過鳩尾而下行直達丹田。一般練本功的人如能按功法循序漸進地練習,小周天是能自發打通的,其循行路線無須誘導。 小周天一通,坎離相交,水火既濟而陰陽調洽,於是先天元氣蒸發更盛。雖閉口鼻,元氣自然能以出入,細長深綿,美快無比。真息沖融,真氣從之,流注於全身上下,油然而上騰,勃然而下降。其氣息之薰蒸,有如春暖天氣熱睡方醒,其軀體四肢之暢快恬適,確實難以言語來形容個中之妙味。 二、操八卦 任、督、沖三種位置恰如太極八卦圖式。督脈居後脊,沖脈居中,任脈居前居胸腹。練功時,呼吸的時間要均等,保持深長悠緩勾靜的要求。以意領真氣從會陰沿任脈上行至頭,再從頭沿沖脈下行至會陰,然後從會陰過尾閭,沿督脈上行至頭,猶如太極圖中之陰陽魚。 (五)添火功 練功時取站、坐、卧三種姿勢均可。全身放鬆,呼吸柔和自然,口眼微閉,舌舐上齶。以左手掌心緊貼在神闕穴上,右手掌搭在左手掌上,掌心均朝向肚臍。意念集中在左手掌心下的神闕穴上,意守1~3分鐘後,雙手按順時針方向自左至右,自上而下,從內向外,由輕至重,速度均勻地揉摩腹部,手法勻輕勿重,勿疾亦勿徐,以手掌與腹部皮膚既不相對摩擦,又不要因為手掌按壓過重而感到腹部疼痛為宜。按揉時,呼吸和意念應與手掌的揉動密切配合。手向左、向下揉動時呼氣,向右、向上揉動時吸氣。揉按的範圍以上不超過左、右兩側的肋弓緣,下不逾越恥骨和左、右髂骨的髂前上脊為度。揉按時應遵循先輕後重,先慢後快(只能稍快,不可太快)的原則來進行。每天練習二次,每次練習30~60分鐘。按上法揉摩一段時間後,臍周部會逐漸膨起,隨著揉摩時間的增加和手法的加重,臌膨的範圍日漸擴大、膨起,待至整個腹部充分膨起之後,小腹內的熱團更甚,有如火球在腹中滾動一般,但又不似烈火那般燥熱滾熨。至此,丹田浩然之氣可聚可運,內外如一,凝成一團,精神飽滿,巍然如山。 正常效應:丹田更為充實,腹部飽滿。在練功當中,往往有陽物勃舉,似將走泄之現象。如遇陽旺欲泄,應閉目內視尾閭並以意將精氣上行至泥丸穴,意守泥丸穴片刻,則陽精即不會外泄,且有勝腎補腦之特效,腦力者仿之大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