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等商業大佬們死都不說的成功關鍵,我來揭破(努力而失意者必看!)

  X  成功和運氣到底哪個重要,這是長久以來我們一直爭論的,大部分人認為,運氣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但是肯定不是主要元素。  向來的成功者都是以堅韌不拔、積極進取、樂觀豁達的精神面貌出現在我們的印象里,當然我們也認為他們離不開運氣的因素。  但我們認為,他們的品質和毅力是他們成功主要的要素。但是其實大部分失敗者也具有這些品質,甚至更多。  那麼為什麼失敗者和成功者在我們印象中有這麼大差別呢,那是因為失敗者沒有出書和講演的機會,不會有人給他們寫自傳。  也許失敗者和成功者之間也許僅僅少了一樣東西:運氣。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句話說得當然好,但現實問題是有準備的頭腦太多,機遇太少。  如果你僅僅憑藉天賦和努力就能在一個領域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那隻能說明你這個領域不夠熱門,沒有吸引到太多跟你一樣有天賦,跟你一樣努力的人。  認可運氣的重要性,不是為了證明成功不依賴於天賦和努力。事實上,在競爭極為激烈的領域,表現好的人幾乎總是極具天賦而又非常勤勉的人。  就像沃倫·E·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的控股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Munger)曾經說過的,「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努力讓自己變成值得擁有那一切的人。」  但光有天賦和努力是不夠的。運氣也很重要。即便是最有能力、最勤勉的人,在北朝鮮、南蘇丹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並不是說,在擁有高度發達的法律、教育體系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富裕國家,理應獲得成功的人就一定能成功,但他們的幾率會大很多。

  就像很多人蔑視王思聰,其中原因僅僅因為自己沒有投生在大富之家,不然所有人都不會拒絕這樣的假設:給自己10000萬的運氣彩票,人生必然與眾不同。不過因為這樣幾率太小,直接忽視罷了。其實運氣對命運的影響還不止於此。  在人生的早期關鍵節點上,好運氣對後續的成功有很大的放大效應,而且這種運氣效應可以一直累加。比如出生時間和姓氏。  一個人的出生日期就可以產生非常大的影響。200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出生在夏天的孩子往往是班上最小的學生,而這似乎解釋了為何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不太可能在高中期間擔任領導角色,因此就像另一項研究顯示的,也就不太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獲得優質工作機會。  2012年刊登於《經濟學快報》雜誌(EconomicsLetters)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出生在6月和7月的美國企業首席執行官比單就概率計算應該出現的人數少了將近三分之一。  就連姓氏的首字母也有可能是人們取得的成就天差地別的原因。  比如,200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對於美國最頂級的十個經濟學院系的助理教授來說,其姓氏首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越靠前,就有可能越早獲得終身教職。  研究人員將其中的原因歸為經濟學領域的一種慣例,即發表論文時按姓氏首字母對共同作者進行排序。這項研究還指出,心理學領域的教授發表論文時排名不按姓氏字母順序,就不存在類似的效應。  現在社會更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年代,一開始一點微弱的優勢造就了最後的贏家通吃,而這點微弱的優勢通常是靠運氣。  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蘋果的Mac操作系統曾經勢均力敵,但可能微軟押對了戰略,也可能純粹是由於什麼偶然的原因,Windows的用戶數稍微超過了Mac一點;因為這一點,軟體公司開發新軟體就會優先考慮Windows;這麼一來,Windows下的用戶能使用的軟體就更多;於是就有更多的用戶選擇Windows。  贏者通吃因為是正反饋效應,因為你的用戶多,所以你的用戶就會更多。因為你厲害,所以你就會更厲害。這個效應一旦啟動,就是雪崩式的過程,市場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幾乎全部落到了微軟手裡。  回想你和你小學乃至初中同學的境遇差距,就是當初的高考的1-2分造就了今天的距離。高考可以復讀重考,而有些比如婚姻、年齡等卻不能反覆開機重啟。  那為什麼那麼多成功大佬那麼片面只強調能力和努力而基本無視運氣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總是把成功歸因於能力強,而把失敗歸因於運氣差,這種樂觀如果沒有成功就是需要的,如果已經成功就不需要。  把成功原因歸於自己水平高,這讓我們自我感覺很好,真是人的本能。有人做過這麼一個實驗。把一批抑鬱症患者召集到一起,讓他們完成難度不同的任務,完成之後讓他們評估自己在任務中的表現。  結果抑鬱症患者能夠客觀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正常人反而不能。所以別相信馬雲、劉雲等等的演講。再回到當初或者當下他不一定或者不能再造個哪怕一樣的同樣商業帝國奇蹟。  從人生策略來說,正能量不是所有人都負擔得起。如果一個人所處的環境變化不定,運氣的成分實在太大,未來的境遇很可能還不如現在,那他的確應該採取「快策略」,及時享樂就算了;  只有當你處於個穩定的環境中,對未來有點把握,才有條件採取「慢策略」,推遲享樂。所以商業大佬們演講片面強調努力不過自我感覺好罷了,不然只講形勢造英雄,運氣使然,誰還為他的口水埋單呢!  那麼一個承認運氣的人有什麼好處呢?  一個承認運氣的人,自然不會去搶別人的功勞,那麼合作者就會信任他。  1.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光靠自己的天賦和努力是不夠的,得跟人合作才行。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入一個精英團隊。而別人願不願意跟你合作,也不是光看你的天賦和努力,還得看你能不能維護集體的利益。換句話說,就是你是否能不作弊。  2.想要跟人合作,你最好有一個「好人」氣質。這個氣質怎麼修鍊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要承認自己的成功之中有運氣的因素,不要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自己。一個承認運氣的人,自然不會去搶別人的功勞,那麼合作者就會信任他。  3.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每年給自己找個新挑戰,他2014年的自我挑戰就是每天給人寫個表示感謝的便條。常懷感恩之心,就是「富而好禮」,保持「富而好禮」的狀態,有利身心,也有利於你取得更大的成功,形成積極的正反饋。  把那些成功大佬極盡杜撰的個人奮鬥傳記扔到一邊吧,他們背後真實的故事是不在裡面的。  就像比爾蓋茨、王石不會告訴你他們的顯赫家世。任正非不會寫起步階段副省長岳父給予的幫助。而王思聰也不會廣而告之爺爺王義全曾經擔任過西藏自治區的副主席等職務。  也把個人奮鬥必定成功那套陳詞扔到腳後跟吧,2千年前的孔聖人周遊列國,困厄陳蔡。歷盡艱辛。儒家信條以出世積極為最,結果是處處碰壁,不能說不努力。  

  然而折騰了一輩子老人家占卜一生得:「賁」卦。--止乎於文。才在論語在後一章里說: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命運問題始終是困擾人生的大問題。命運處在可知與不可知之間,即命運肯定存在。因為人之生活、前途確實存在外在的非人力可控制的偶然性因素。  如何注意、懂得、認識、重視偶然性,要利用或抗衡這種偶然性,或不為其左右而在偶然性中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必然性,這就是安身立命。  論語初篇從學而時習的自覺努力學習開始,到終篇言獲取知命、知禮、知言的能力,是人生的全部內容,是生命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其中是藏著深刻道理的。  曾國藩在晚年說:「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孔夫子和曾國藩晚年的論述並非年歲大了進入保守守舊,在我看來實際是晚年回顧一生艱辛得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舉措都是情非得已,充滿變數。能夠成功實屬僥倖,假若在回到從前,很難保證就能如何。  讀曾國藩日記和家書越多,這層感觸也就越深。就像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影響一生的決定其實都充滿僥倖成分,假如移時異地結果必然不同。  所以坦然接受運氣沒什麼不好的。經常能給予世事世人多一份理解之同情,給自己少些自負的傲氣,多些平和之氣,寬以待人接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運氣怎麼能夠不變好呢?  -----END------
推薦閱讀:

魚缸擺放可以旺財!馬雲爸爸教你放個招財缸!
當年他們漠視、拒絕馬雲,甚至逼馬雲道歉,如今落得這樣的結局
AAA哪些富豪愛「豪捐」:馬化騰捐1個億 馬雲「贈」百億
馬雲要去拍電影?還是男一號?
馬雲說一個男人,楊瀾說一個女人,確實很精闢!

TAG:商業 | 努力 | 成功 | 失意 | 大佬 | 馬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