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作家採風] 神遊南京秦淮河 作者:郭進拴
神遊南京秦淮河
作者:
郭進拴 編輯:
阿劉
秦淮河始終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美稱"十里珠簾"。自古以來秦淮河便是人文薈萃、商賈雲集之地,素有江南佳麗地之美譽。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
秦淮河往往被形容為十里秦淮,可能是古時候的人形容秦淮河的繁華地段,實際上秦淮河遠遠不止十里。
風景優美秀麗,旁邊就是夫子廟,旅遊項目豐富,過時過節還有廟會,是南京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
修復過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古建築群、白鷺洲、中華門城堡,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遊船和沿河景觀,可謂集古迹、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於一體的旅遊線,極富情趣和魅力。
提起夫子廟與秦淮河,無論到沒到過南京的人,總有幾分曉得。
再有江淮名妓董小宛的傳說種種,使得這脂粉文化中的秦淮兩岸愈發顯得迷人了。
2011年5月7日晚,我們平頂山市詩詞協會一行38名文朋詩友結伴暢遊了十里秦淮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早在六朝時代,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已是繁華的地區,十里秦淮兩岸是貴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薈萃的地方。隋唐之後,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華,富賈雲集,青樓林立,畫舫凌波,成為江南佳麗之地。秦淮風光最著名的是盛行於明代的燈船。河上的船,不論大小,都一律懸掛著彩燈,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燈船為快。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古建築群、白鷺洲、中華門城堡,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遊船和沿河景觀,可謂集古迹、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於一體的旅遊線,極富情趣和魅力。
寫了這個題目,就感到有些怯手,因為歷代文人吟誦秦淮河的詩文多矣,更有現代作家朱自清、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將其夜色描繪到極至。好在,時代不同,秦淮河也今非昔比,舊貌換了新顏,讓我筆下不至於臨摹名篇,自有新境可供信筆塗抹。 早在學生時期就讀過朱、俞二人的散文,心目中已對秦淮河很是神往,期待有一天也體驗一下夜遊秦淮河的韻味。所以,這次一到了秦淮河,在貢院街看過夫子廟、瞻園和江南貢院,用過那裡的風味小吃,便和妻子趙新節一起來到魁星閣前的東水關水上碼頭,購票登上了遊船,以圓多年來的夙願。 這次來南京之前,就在網上作了一番搜索,對秦淮河景況作個大致的了解。「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秦淮河古代稱淮水,據說因秦始皇時鑿開方山引淮水入城而得名。自東吳以來,一向被視為六朝錦繡之區,金粉薈萃之所。儘管隋唐以後漸趨衰敗,到了明清又重現繁華,河畔人煙稠密,樓台鱗次櫛比,弦歌終日繚繞。近代因戰亂等原因,河水日漸污濁,河道淤塞,兩岸建築亦遭破壞,繁華景象不復存在。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撥巨款對秦淮河景區進行整治、修復,使夫子廟、瞻園、貢院、白鷺洲等歷經滄桑的文化古迹恢復了往日的風采,再度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
秦淮河東水關碼頭停靠的遊船,不見了朱自清筆下的「七板子」,都是清一色的仿古畫舫。船頭高懸兩串大紅彩燈,船艙邊緣綴滿華美的霓虹燈飾,故使碼頭上燈火璀璨。畫舫為機動,行進速度比划槳快得多,艙內靠背椅可坐近二十人。一位導遊小姐佩戴微型擴音器隨船講解,向遊客介紹兩岸的風光和歷史掌故。遊人透過玻璃窗可觀瞻河岸夜景,所見樓台、寶塔、橋樑的輪廓都由霓虹燈來勾畫,一座座人物雕像、綴滿彩燈的碧樹、萬縷垂掛的葛蘿、龍鳳呈祥的大型彩燈照壁,都從眼前紛紛退去,令人目不暇接,猶如走入萬花筒。 由於坐在船艙內視野受到限制,我唯恐錯過沿岸的景觀,同時也便於拍照,於是來到船頭,與河水和岸上景色拉近了距離。沿岸幢幢明清風格的樓宇臨河開著門戶,與秦淮河融為一體;河中遊船來來往往,帶著流動的燈火,恍如夜空中划過流星的銀河。夜色中船頭下的河水黯沉沉,發出潑剌潑剌的水響;稍遠些的水面倒映著岸上斑斕的霓虹光波,不時隱現建築物的倒影;遠處的河面上空則被一層水霧所籠罩,點點燈光在縹緲中閃爍。我在搜尋朱、俞二人筆下的燭光和汽油燈,結果沒有,所有都是流光溢彩的霓虹燈,閃爍著新時代的明艷和光華。我似乎又感到有點不足,因為明艷固然令人開顏,但那種忽明忽暗的「江楓漁火」與「槳聲燈影」的夢幻境界,似乎更有另一番審美的情趣。
秦淮河古時是文人金粉薈萃之地。「商女不知亡國恨,隔岸猶唱後庭花。」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夜泊秦淮」時的景象;「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這是蘇軾描繪宋朝時的秦淮河。「澹粉輕煙佳麗名,……燈火樊樓似汴京。」這是錢謙益(號牧齋)對明末清初秦淮河「金粉煙火」的讚歎!遊程中,導遊小姐的講解,牽著我的思路在這十里秦淮長廊徜徉,感受往昔的繁華。北岸的一座高樓叫江南貢院,還有臨近供奉祭祀孔子的夫子廟,都是明清時代的科舉考場,使得貢院街一帶考生雲集、文人薈萃,酒樓、茶樓、青樓、商鋪等也應運而生,成為文人騷客矚目之地。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曾在秦淮河畔居住生活十九年,根據切身生活體驗和搜集到的素材,創作了著名長篇小說《儒林外史》,尖銳嘲諷了封建士大夫的腐朽生活和精神面貌,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 船過貢院不遠,導遊讓我們看河邊一排美女雕像。原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秦淮八艷」:寇白門、董小宛、卞玉京、顧眉生、柳如是、李香君、陳圓圓、馬湘蘭。「八艷」中有四位以前曾聞其名:柳如是和董小宛雖然是青樓女子,卻也稱得上是女詩人。柳如是還有《戊寅草》、《柳如是詩》詩集存世。作家郁達夫在《娛霞雜載》一文中還錄有她的詩句。其次就是李香君,清代戲曲家孔尚任在傳奇《桃花扇》中寫到了她。劇本描寫明清易代時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與才子侯方域的戀情糾葛,表現了李香君的愛國情操,這在大學古典文學史中講過的。現今秦淮河畔的眉香樓,據說就是李香君的故居。還有就是陳圓圓,學過歷史的人似乎都知道她的大名,因為這個往日秦淮河的名妓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明末守衛山海關的大將吳三桂,只因成了自己小妾的陳圓圓被攻入北京的李自成部下強佔,就一氣之下投降清軍,並率兵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趕出北京,最後復得陳圓圓。李香君、陳圓圓等「秦淮八艷」的故事,彷彿將人們帶到明朝末年青樓麗人與才子名士的艷情時代,是那麼的哀婉、凄愴、悠長……
「前方就是白鷺洲公園」,導遊的話把我從思古的幽情中喚醒,抬眼望著前方的一片園林,同時想起有關資料的記載:白鷺洲原來是明朝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的東花園,園內景觀處處,各式橋樑、佛塔、假山、亭台樓榭,應有盡有,是南京的著名景區。新中國成立後對該園進行了全面修整,現在與秦淮河連成一體,成為秦淮河風景帶一顆明珠。因為我們乘船不能登岸,只好沿途觀景聽導遊講述白鷺洲的歷史軼聞掌故:唐朝詩人王昌齡在南京做官時就住在白鷺洲附近的桃葉渡,經常到白鷺洲宴飲文友,寫下《留別岑參兄弟》等詩作;明朝徐達後人徐天賜與《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是密友,常在白鷺州賦詩唱和,現今園內立有二人的雕像;「秦淮八艷」之一的馬湘蘭,當年就住在白鷺洲,現已恢復她的故居;還有明代畫家文徵明的名畫《東園圖》,生動描繪了白鷺洲的人文風韻和自然景觀,現在也複製出來了。新白鷺洲公園設計建造了一條長廊,鐫刻著「六朝金粉,秦淮風月」的詩詞作品,集中展示秦淮歌樓妓館的文化風貌。我們雖說沒有登岸遊覽,但聽了這些介紹,也算神遊了一遍文化底蘊深厚的白鷺洲。
遊船過了白鷺洲公園直達中華門,然後開始返航。畫舫凌波,從座座造型精美的古橋下駛過。一路上,所見所聞都是古色古香又煥發著嶄新風姿的景緻。如今的秦淮河,已不見了朱、俞二人泛舟時瀰漫著的香艷氛圍,也不會遭到歌妓船三番五次的糾纏,而使遊客感到拘謹與張惶。我們現在所游的秦淮河,已將新時代的光華與綿遠的歷史融合在一起,繁華而雅緻,深厚而悠久,煽情而銘心。它像一條文化長廊和時光隧道,集樓台、綵船、燈飾、園林、街市、古迹於一體,以及朝代的更替興衰,世境的昌盛與衰敗,風流才子與青樓佳麗,榮華富貴與窮愁潦倒,兩千年來的歷史故事,都在這條河上演繹、流淌。秦淮河承載著太多的精神財富、太多的滄桑變遷、太多的人間風流韻事,顯現出一種歷史文化底蘊的厚重感。這些都不是我們一次夜遊所能完全領受得到的,但必將長久地留存在記憶中,發酵、生髮出更多的感悟。
2011年5月9日下午寫於湖光花園
【郭進拴原創】神遊秦淮河
推薦閱讀:
※「作者們,你們才是起點最值得驕傲的!」
※[漢化] 布蘭登·桑德森的年度彙報 · 2016版
※文學作品中有哪些經典的告別場景?
※馮唐,唐缺,唐門三少是一個人嗎?如果不是,那各自水平如何?代表作有哪些?
※有哪些作家的文字很幽默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