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很多特效,只為了一部科幻大片而生

為什麼好萊塢 A 級製作科幻片的比例高得出奇?

張小北,電影愛好者

對於 2012 年的好萊塢來說,A 級製作對應的差不多是 1 億美元以上製作成本的電影(現在好萊塢的 A 級製作成本應該飆升到 2 億美元以上了)。這個成本的電影,科幻片的比例確實比較高——但正如 @陳楸帆 所言,不是為什麼要花大錢去拍科幻片,而是要拍科幻片就不得不花大錢。

說到科幻片,我們首先要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機械姬》等特例排除掉。這些電影是有一定的「科幻元素」,但顯然它們的主類型並不是「科幻」,它們更接近「懸疑」、「推理」、「驚悚」等類型,或者說是某種主打「思辯」主題的劇情電影。

我們下面所討論的「科幻電影」,是以《星球大戰》、《太空漫遊 2001》、《終結者》、《異形》、《銀翼殺手》、《阿凡達》、《安德的遊戲》、《地心引力》等科幻電影,它們具有強烈的、震撼的、前所未見的視覺效果,並且有完整的世界觀,同時劇情發展強烈依賴科幻設定,並具有鮮明的科幻主題。這種類型的科幻電影,因為要在銀幕上塑造一個全新的世界,並以視覺方式呈現,所以必然會在美術和視覺特效環節耗費大量金錢。

同時,上面列舉的那些科幻電影,基本都是各個時代的電影科技先鋒。簡單地說,很多電影特效技術甚至是為了拍攝這部電影而被開發出來的,然後它們才被其他電影所採用,並最後形成了某個時代的技術潮流。

盧卡斯為了拍攝《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而開發的那些技術,最後積累成了 ILM(工業光魔),迄今都是電影特效領域的領軍人物。

庫布里克為了拍攝《太空漫遊 2001》更是使用了大量當時的先進技術,除了那些完全忠實科技設定的飛船模型,還有很多超越時代的科技設定(宇航員使用的平板電腦基本就是 iPad 的原型)。

據說是他不想讓 NASA 破壞他的電影給觀眾營造的幻覺,所以他當時是在和 NASA 爭分奪秒,因為他必須要在 NASA 把人送上月球之前就拍完這部電影。

雷德利斯科特爵士拍攝《異形》,以及卡神拍攝《異形 2》,都開創了當年電影美學和技術的潮流。卡神為拍攝《異形 2》所製作的異形皇后,迄今都保持著影史規模最大的人工操控模型紀錄。

以上是 CGI 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代所拍攝的科幻巨制,但是即使放到現在來看,它們的視覺效果都是驚人的。這些令所有觀眾驚嘆的視覺效果,製作成本都肯定遠超一般劇情片。能與之匹敵的類型只有古裝史詩片了,它們在影像的兩個極端,卻具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高昂的製作成本。因為它們都需要在銀幕上搭建一個要麼已經逝去要麼還不存在的世界,並用逼真且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讓觀眾信以為真。

很顯然,製作成本這麼高昂的電影,就必然是當年的 A 級製作,否則無法支持電影人完成這麼偉大的創舉——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並讓觀眾信以為真。

第一部《星球大戰》的製作成本應該是 800 多萬美元(具體數字我得查一下,可能後來還超支了一些),在 1977 年前後,這筆錢是不小的製作成本。《太空漫遊 2001》的製作成本是在 1500 萬美元左右,在當年算是天價了。兩部《異形》的製作成本應該都是 1000 萬美元以上,在當年都是相當昂貴的製作。這些錢主要都花在美術和特效上了,特別是《星球大戰》,它所使用的技術在拍攝時都還沒被發明出來,盧卡斯不得不為此組建了一個特效團隊並專門研發了很多特效技術。

科幻電影的這些特質,延續到了後來所有堪稱「偉大」的科幻電影製作過程中。無論是《阿凡達》還是《地心引力》,它們都為了完成那些無與倫比的視覺奇觀,而專門開發了特別的拍攝技術以及相應的配套特效。而這一切都需要錢……

所以,為什麼好萊塢 A 級製作科幻片的比例高得出奇?因為想拍出那個級別的科幻電影,就得花那麼多錢。

查看知乎原文(15 條討論)
推薦閱讀:

收了這份片單,年末的大片兒都在這兒了
2014-2015冬季檔華語大片兒精彩預告盤點!
那些大片里的絕處逢生      錢江晚報
未來5年還有近30部超級英雄大片要登上大銀幕!
周文武貝:好萊塢大片不是少數天才的成功

TAG:科幻 | 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