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老師講座錄音整理文稿:20081105六經氣化

行者老師講座錄音整理文稿:20081105六經氣化

行者老師講座錄音 2008-11-19 07:57 閱讀56評論1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發表時間: 2008-11-18 15:45 作者: 姜附桂 來源: 民間中醫網 ngotcm.com

字體: 小 中 大 | 列印

20081105六經氣化今天在跟大家把六經氣化重新整理、討論。我們今天就先講六氣,還是像以前一樣每個問題都要知其所以然。六氣是怎麼來的呢?這個問題,要搞清「六氣」它的來源,然後才能對它的有過與不足、具體的象的變化有較為深刻的闡釋。天地萬物還未生的時候,謂之無極,無極而名為太極。這時候,太極一動而分為陰陽,「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這是有天地之象。而人生於氣交之中,生於什麼氣交之中呢?生於天地之交,人生於地而懸命於天,這時候呢,天為乾,地為坤,乾坤二卦,就是陰陽的大象。陰陽動而有四象,分為太、少、陰、陽。這四象呢,在於整個天氣之間就是四季:春、夏、秋、冬。天地交合而四象顯示,四象又跟天進一步生八卦,這是由於四象在於天,天以健行不止為其性。地象含藏,四象歸地與中土結合而生五行。而四象在於人呢,人生於氣,乾為天,坤為地,乾坤陰陽相互運化而生六氣。乾坤三所而有六子,這乾坤三所是什麼呢?太極動而生陰陽,陰陽在不斷的相互轉化、流動之中,這時由於陰陽的相互流通產生了六爻,這六爻又稱乾坤六子,乾坤六子又分屬於六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六經的氣化。這六爻(卦)也就是六氣,因為我們人生活在天地的氣交中,陰陽往來,所對我們人產生影響的六種變化。六氣象天,氣為天,而六呢,它又是應陰數,所以人應地支。現在講六經排列的變化,就是說乾坤三所,一索為震,二索為坎,三索為艮。一索為少陽之象,二索為坎,這個坎卦在我們中醫裡面對應是太陽寒水象。三所艮,在我們中醫裡面對應太陰濕土之象。然後是三陰,一索巽卦,厥陰風木之象;二索為離,少陰君火之象;三索為兌,陽明燥金之象。大家可以根據新三所來看,六經氣化總的升降來源。在我們人體呢,分為這六經,這六經又各配手足,形成十二經。這六經氣化就像黃元御先生所說的那樣,有司化,有促從,一般為足經循行面積大,然後足經之前與陽經司化,而手經從化。這牽扯到,為什麼很多人看它們總覺得,六經氣化是以足為主手為輔。首先給大家講厥陰風木之氣,厥陰風木之氣與少陽相火之氣相為表裡,這兩個就是說可以合併起來講,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互為表裡的話,就是厥陰風木主陰樞,少陽相火主陽樞。厥陰風木不舒以後,按我們臨床上,就有很大的幾率導致少陽向逆,這點要看病人的體質是陽化還是陰化。從陰化的話,厥陰風木之氣鬱於下,會產生風燥、寒燥;陽氣在上的話,就是說陰陽之氣上阻,病人在五行秉性上又偏於火,肝經得不到舒達,少陽風火在上焦就會比較滯盛。關於六經就不分下來講了。剛才我們講課的內容大家可以提問,這樣可以有助於大家聽的更細緻一些,因為我講課本身沒有什麼主線。問:一索、二索、三索在不同的卦象有什麼依據嗎?答:這不是要什麼依據,這就是乾坤象,陰二氣相交流的時候,它在不同的位,不同的象,所顯現出來的,不同的位存在不同的象。就像由陽氣出生,所謂本乎陽者親於上,本乎陰者親於下。所以呢?三陽卦,就是親上,而其性下潛。三陰卦,就是親下,而其性向上升。我們現在看的這是先天八卦,它跟我們引起這個後天八卦的這個升降,我們可以剪一些圖來看,但這個升降,沒有在圖裡頭。因為先天八卦是個方點陣圖,乾坤六子對了以後,他只是個方位,沒有表現出來具體的升降。有乾坤,就是說乾坤生子就是我們所謂的六氣,六氣聚了以後,它這個升降就出來了,三升三降,這個在過去的道家書里也經常講到。問:春後氣升太過,為何咳嗽?答:這個受風過了以後,這個詞呀,首先你就表示的不清楚。六氣--我們人身有六氣,天行氣有太過不及,就會影響到我們人身的六氣,也會出現太過不及的這種狀,出現這種波盪並不足以治病。出現這種波盪以後,然後就是臟腑內在的經氣,也有太過不足的表現,是內有瘀積集結要外發,所以就產生這種外感。還有一種就是天行癘氣,根據五運六氣外在的邪氣過於過勝,導致六氣不得循其常。這個時候呢,黃元御先生又分為溫疫寒疫兩種,來解釋外感病的變化。一般來說六經外感的話,所謂外感就是七日經盡而解,如果不是誤葯,不是因為內在臟腑就有淤滯,腑氣有淤滯相互勾結的話,一般是七日傳經就解。我們現在看其實感冒不是這樣的,很多病人傳太陽,有時候入腑了,有時候在經,在經可能就有一個周期。原地不動,或者有時候始終是少陽症。這都是六經的腑症不是經症,一入腑然後經令就不傳了。現在把這個後天八卦圖貼出來了。按照我們後天化的講,水火立極。上為火,下為水,水火化兩極。這是兩極有燥濕二氣,中間鑒於水火不同的變化而產生燥濕。火氣斂降而不得藏是所謂燥,水氣升達而不能延上就產生了所謂的濕。所以呢,從這兩點體現,我們就會理解這個燥熱性。問:這個燥是怎麼來的,燥氣是怎麼來的?答:我講一下,上焦的陽氣欲於斂,斂降又不能閉藏,就產生燥氣。燥氣一閉藏的話就會產生水,就會溫潤,就會有潤。地氣一上升就是濕,上升而不能達就是濕郁。所以呢,我們根據後天八卦這個圖來看,濕氣不能得風而廣泛的宣散,疏通,木不能成火。所以在這點你看,坎卦左邊是什麼,是艮卦,艮卦主太陰濕土,震卦是少陽相火,巽卦為厥陰風木之氣,然後是離卦,離卦主少陰君火。這個後天八卦這個圖,按照人體這個氣機升降來描述。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一下。希望我按黃元御的思路串解一下嗎?還是就你們提出的問題作一下解答?因為沒有問題我也不好有針對性的講解。沒人問嗎?串解也沒什麼必要,我給大家還是整個籠統講一下吧。三陰在地,三陽在天,三陰只要升於上就產生了排列變化。一個是大家所熟悉的厥陰風木之氣,肝木之氣主升。厥陰、少陰、太陰,這裡頭我們講的少陰,主要是以少陰腎水為主。少陰、厥陰、太陰之氣三陰在下,三陰之氣…太少陽明之降,由陽入陰。在我們臨床上講的就是,三升呢,是居於陰位,由陰而出陽,少陰升、厥陰升、太陰升,這是三升。三降呢,太陽降、少陽降、陽明降。大家對六經的升降搞清楚了之後,然後再配合手足的變化。因為手足之氣的變化,有自化,有從化,關於這個問題黃元御的書上寫的非常清楚,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問一問。問:六經氣化是不是主要看後天八卦?答:六經氣化主要可以通過後天八卦旁通,主要根據黃元御的思想,從四象樞土的角度來進行理解。本身後天八卦擺出這幅圖形來,就是四極,坎離震兌,就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的變化。很多東西給大家講過很多次了,再講的話,就流於重複了。現在教科書里的辨證,先辨陰陽,然後表裡虛實寒熱,然後再加上臟腑經絡的辨證,這樣的簡單的邏輯,毫無方向性的進行推導,因為他不知道,經絡有經絡的性,臟腑有臟腑的象,不能單純地看脾,就是脾陽、脾氣、脾血。這樣的話,就把這些名詞僵化掉了。我們所講的六經氣化,也就是講人體外而經絡,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呢,經絡是六經的氣化,三陰三陽的變化;內而臟腑呢,腑主運化,臟主藏精。所以臟腑的運行和六經氣化是息息相關的。他們直接存在著表裡的聯繫。所以在臨床治療之中呢,內經有句話,叫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就是說,病到了五臟六腑這個層次,病即是治好了,元氣也已經大傷了。現在講的六經氣化,就是立足於治未病,立足於外在的反應,六經之氣太過不足,然後我們進行去調和。至於到元氣,元陽有虧損了,這個很難彌補過來。先天元氣總是在不斷消伐和耗散之中,只有修道的人而能返先天,而能脾土藏意,而能夠使元陽逐漸充盈起來。一般人只能是元陽不斷地耗散。所以在我們治病過程中,就要講究,藥石只是一方面,藥石只能是簡單地調理。過度用藥,內經里有句話,叫「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用藥以後,感覺身體好了,然後不斷的用藥,不斷地促進精化氣,有時候就會出現突然暴斃的情況。但是這麼說,並不是說,不能夠長時間服藥,對某些病,長時間服藥的話,一定要用藥氣比較平和的葯。真正王道的用藥,緩行,必須要經過一段的時間,內經里講,化不可代,天地的氣化有他自然的規律,經過春夏秋冬,生長收藏。一年是一個變化,三年又是一個變化。為什麼過去古人用藥這方面,「化不可代,時不可違」,強調這一點的變化。一般我們看古人的醫案,講的一句話,「三年乃愈」。凡病治其所不勝乃加,治其所勝乃愈。這個病本身犯病了,它為什麼?治其所不勝了。治其所不勝的時候,運氣相互克制,再加上藥物的調理,很多病出現了明顯的轉機。這是三年一個期限。問:為什麼上焦火愈盛,下焦寒愈盛?答:黃元御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說的?「方加上焦之熱,便知下寒之甚」,這個是什麼意思?當時有人舉個例子,尤其現在火神派的說,下寒發熱無下寒,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全面的。為什麼?精氣不足,在下焦凝結成寒化狀態,一身的精氣,元陽之氣,他可以斂,可以散。斂去的時候,呈陰化,這時候你可以溫它,你一溫它,得氣化則行。如果是散的話,你就得收他,不收的話,氣不能。你光注意精化氣了,而不注意氣歸精了,這個病人「夭之由也」。很過病人如果按照現在火神派的這套治療方法,經常用藥了以後,這是一蹴而就的。在精氣化生的基礎上,而後講升降——先水火,而後升降。上焦燥熱為什麼不能斂,少陽之氣為什麼不能降?這裡面有原因。少陽相火和厥陰風木是相表裡的,他們是相互聯繫的。常常因為厥陰風木不得疏達,而造成少陽相火上逆。而少陽相火的上逆又可以表現在三焦相火的不收,逆於膀胱。然後呢,厥陰相火又逆於上這種現象。手少陽之氣是主升的,而足少陽膽氣是主降的。手少陽三焦之氣不升的話,則相火外泄,足少陽膽經之氣不降的話,則相火上逆。這在厥陰篇里是有癥狀的。少陽相火不秘的話,就會產生癃閉等等癥狀。癃閉是什麼? 癃閉並不是它實。我們身體有兩股火,一個是君火,一個是相火。君火是什麼?就是我們身體內的元陽不斷升動,不斷化生的作用。這種分辨觀察原始的功能。相火是推動我們一身血脈運行的原動力。相火的推動,完全靠君火的清寧。所以內經里講,「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以位就是相火的安藏。相火安藏在所寄的臟腑之中。我們經常看見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特別想吃涼的,長期喜歡喝冷飲,到冬天又怕熱。但是呢,天氣特別冷的時候,腳又半天捂不熱,又涼。屋子裡稍微熱一點,馬上又得穿得特別少才行,又見種種煩躁之象。這都是相火不得歸位。相火不得歸位是什麼原因呢。這和人的飲食起居有密切關係。一般是睡得比較晚,每天的活動又過於煩勞。象我們過去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處理的事情都非常簡單,心態又非常清凈。即使有一兩件爭鬥也比較單純。這時候他們臟腑之氣,不外馳,不外動,比較安寧的時候,五髒的精氣是足的。雖然吃的飲食,沒有吃這些肉了什麼的,但是相火以位。他臟腑的精氣不容易外泄。所以,一有冷風,該加衣服還是得加,飲食還是要吃些暖的,不能吃生冷的。象我們講的,最明顯的就是糖尿病。為什麼好好的人,突然出現多飲多食,突然風火燥擾之象明顯了呢?這時候就是相火不位了。元陽離位,三陽之氣不降,導致的這種一派風火之象。這時候怎麼治呢?在治療之中有很多方法,總得大法就是以潛斂為主,而不要過用寒涼。第一個,把病人煩勞耗散的事情,生活起居要給他規範過來。然後呢,再加以用藥。你象糖尿病的治療當中,有好多用青龍、真武,還有用地黃一系列的補肺脾腎之陰的,這些方法都能用。但關鍵是,如何察其表裡陰陽,以平其逆氣。一定要把六經的逆氣給平過來。平過來以後,相火潛降,君火就容易自明。把不得潛降的三陽之氣歸根以後,然後脾腎的清陽才能夠上達。所以在用藥上,不忌諱用大辛大溫的,也不忌諱用苦寒之氣。關鍵是要看六氣制化。你看金匱腎氣丸,完全是大養陰葯中,夾雜了兩味溫陽的葯,桂枝和附子,精氣處在一種耗散的狀態下,就得以收斂為主。然後呢,因為下元本身是寒水之地,水火易位以後,精氣不得以化,必須於大滋陰葯中,加一兩味溫陽之葯。這兩味溫陽之葯不是用來溫陽,而是用來散寒的,所以用的是桂枝附子。為什麼不用巴戟天、補骨脂、杜仲這類有滋潤性的呢?就是他不是用來溫陽的,而是用來破散寒邪、溫化寒水的。關於厥陰病的變化,可以聯繫到很多疾病。內經說,風為百病之長。就是因為厥陰風木,和風可以生萬物,邪風可以殺萬物,在一生一殺之間。而我們人呢,秉木氣而生的。按照黃元御的說法,我們人兩精相搏謂之神,這時候呢,取自一點壬水,一點離火。壬水是什麼?坎水。坎水是陰中而有一點陽,離火呢,是陽中而有一點陰。離火在我們臨床中,屬於少陰丁火。男子屬陽,類於坎卦,陰中有一點真陽。女子類於離卦,陽中而有一點真陰。坎離相合呢,這就是所謂的丁壬合化為木,木氣生長,而有五臟六腑。這個是順便給大家講一下。對厥陰病理解了以後,在臨床上會發現,百分之八九十的病,全都和厥陰風木有關。簡單的看太陽中風,外在有邪風之氣,然後感應五臟。風為陽邪,感應的是厥陰風木之氣。厥陰風木溫氣盛了以後,乙木郁遏,導致的是甲木不得降。這時候外在的情況是什麼?本身處於一種寒涼的狀態,我們毛孔是閉塞住的,乙木之氣就容易郁遏,溫氣在內,突然加以溫氣,然後乙木郁遏於內,衛氣欲開而不得開,導致的營郁。這是所謂的傷寒中風發生的機理。剛才給大家講了一下六經的,也捎帶著給大家講了一下太陽中風與厥陰之間的關係。我們在臨床上,大家都知道,太陽中風是桂枝湯症,但太陽中風為什麼是桂枝湯症呢?以黃元御的解釋,就是厥陰風木之氣不得以疏達,表現就是左關脈的一種浮大。這時候厥陰風木不得開達,厥陰風木不疏達以後,馬上就會引起少陽相火上逆,這個五行之性呢,必然克其所勝,這時火必然要克金,就會導致金氣不得斂藏。所以就會出現惡寒汗出等癥狀,對於這種太陽中風太陽傷寒發病的病因,黃元御先生講的只是其中一種。他講的是什麼,人一般什麼時候容易得傷寒?勞累了,勞累了以後,衛氣不足,營氣不足的時候,經脈毛孔閉藏不足的時候,必然會受到外來寒邪的侵擾。這種情況下首先導致的就是肺氣不能合,肺衛之氣斂降,受風邪之後產生髮熱汗出,受寒邪侵擾之後,以營氣的閉郁為先。在我們臨床之中,一般傷寒的病人應該首先考慮到。因為外在寒邪與內在太陽寒水之氣與少陰腎水互為表裡。這時我們要考慮到內在寒水之象是不是開,所以我們在臨床上麻黃可以加附子,桂枝湯也可以加附子,以至於很小的方子也可以加附子。問:講一講代脈和結脈的關係答:代脈講的是有規律的,50動而1止,這一點驗之於臨床我們還沒有得到過這種規律。西醫所說的心律不齊的二聯律三聯律,跳一下停一下,非常有規律,這種脈象在臨床中並不一定是死脈,並不一定像內經所說是死脈。代脈對應西醫臨床是室性早搏,這種病比較難治一些;而結脈對應的是房性早搏。為何這麼說呢?根據後代很多醫家研究,代脈止而良久復燃,停的間隔是非常完全的。結脈是不完全間隔。這是從脈率上講,但這對於臨床的辯證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講結脈,結脈分兩種,一種是十一止而略有急促感。這種脈率數沒有達到數脈的程度,所以不稱為疾脈或促脈,還屬於結脈,一虛一實。就像行人一樣,老想跑老想跑卻跑不動,好像絆一下,有一種磕磕絆絆的感覺,這是結脈,把氣結住了。還有一種就是脈氣不流利,不動,走一下而歇一下。這就是臟腑元氣虛損的現象。在臨床緊脈有彈手指的感覺,弦脈沒有。我的理解就是緊脈就是自外生。寒氣鬱於外了後,陽氣困束,他有一種緊象。弦脈呢,本身陽氣就不足,元陽之氣屬於從陰之象,外來寒氣閉束不能免。緊脈就是實象。問:為何午時一陰生,子時一陽生?答:子時從陰一點生髮一點陽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到達子時之時是陰氣最隆盛之際。所以子時是純陰之中含一點真陽。問:精不足時補之以味,草木之品如何補精?答:草木之品補不了精。精是五味滋生,靠脾胃,就是說飲食這種水谷之氣化生五味了之後,五味各歸五臟,養五髒的精氣,五臟精氣收藏於腎,就是腎精。腎精閉藏之後,然後頤養先天,就是余精。然後腎精閉藏,滿而不溢以後歸於奇經八脈。這樣人體的元陽之氣就可以調和通順。腕橫紋向下一寸。草木之性本來就屬木主發散,怎麼來養精呢?草木本來主發散,但草木之性也有收斂的,這時清其肝陽壯火,肝陽壯火清散以後後就容易收,壯火不食氣,氣歸於人了後就能化為精。問:坐骨神經痛怎麼治?答:坐骨神經痛很多是下元寒閉的狀態,對於這種下元的寒症,也可以按照厥陰篇的寒症,考慮到下焦。胯膝以下都屬於厥陰少陰,這個時候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去考慮。問:風為百病之長,遇到風木枯燥的時候,歸芍地膠怎麼取捨?答:歸芍地膠本來是養陰的,這些葯黃元御沒有把他們歸為滋陰的角度,而把他們歸為榮養肝木,利於升達的角度來講解這些葯的。木氣要達一個需要陽光,一個需要雨露,就是水。金木之氣相剋相生,相輔相成,金水之氣收斂,木火之氣發揚,木氣枯燥,風木枯燥,有時候可以講是因為精血不足,而導致風木不能榮養,這時可以用這些滋陰葯去榮養肝木,但有個前提,任何葯都要吃到胃裡面,首先己土是不守濕性,己土要是濕盛而陷於下,你吃這些葯就沒有用。飲食入胃,脾氣散精,如果脾不能散精,這些就是濁精,會增加脾濕。其實很多時候,遇見風木枯燥,首先想到的不是這些歸芍地膠,而是考慮中土,如党參,黃芪,白朮。中土實在燥的厲害時,又燥又濕的時候,首先考慮白朮,術潤。中土之氣不能升達的時候,氣血虧得時候,要考慮用黃芪,黃芪發散,本身可以入肝經養營,入胃可以養衛氣,調和榮衛二氣,滋養榮衛二氣。風木枯燥的時候有時黃芪是味好葯。問:甲己合化木,乙庚合化金……答:這是陰陽五行合化的現象。合化的規律是體現了治病的道理,一般是以陽克陰。戊為陽土,癸為陰水,陽土克化陰水,導致元土歸藏合化為火。地支六合不是合日月,一個是君火,一個是相火。問:左脈浮軟大無力,右脈弱小。答:左脈是由陰出陽,浮大只能看出精氣不足,氣機浮散在外,右脈弱小更加證明:第一精氣不足以升,其次右邊陽氣不足以斂。男的女的?左大是男,右大是女。你看看是男是女。一般來說右脈弱無力,右代表三陽斂降,表明右部陽氣弱,陽氣不足。這時右關脈稍微浮一點,往往有個現象,你看看病人,一般是左關脈浮右關脈跟著浮。五行之性太過,則克其所勝,左關脈郁遏以後克制右關脈。右關脈脾土不能收藏了,胃氣就不能斂降,所以很多左關脈郁遏導致肝木郁遏不升的,木氣不升導致少陽陽明跟著不降,這時導致的右關脈浮。這時還是需要升達乙木。為什麼在臨床之中脾胃虛寒的很多病人右關脈浮,左路太陰不得升達,右路陽明不得斂降。只需升太陰,陽明自斂。所以有人光用理中湯就行,當然理中湯還需要加減才行,如加點二陳,加點砂半。左脈浮大不是好現象。左脈由陰出陽,要以根底為主,要以精氣為主。過於浮散是精氣內虧的現象。左脈浮大無力說明肝腎精氣已經虧乏了。右脈又弱無力小。這時肝腹水中焦淤成一團,只能以中州開化為主。可以從黃元御的桂砂苓薑湯,把桂去掉合與以前實脾飲方子的意思,然後加黃芪治之,這時就需要加黃芪了。從中焦化生精氣,而不能滋陰,一滋陰陰氣更勝,中焦本來就濕土。腿已經腫了,元陽已經虧了,先天已經虧了,只能從後天之氣補先天之氣。這時不要忌諱黃芪。從中焦開始生化,適當加上附子一類的,要開化中焦只是把他開化化源開開,中焦化源一開了以後,然後適當利用滋養肝腎的葯。這時要看病人為什麼虛陽一直浮越在外,脈沉按是不是還有沉實之象。是否還需要用附子溫化下焦以消寒水之氣。這個脈象你要拿準了,如果真如你說的這個樣子,這個病人元氣虧的不太好治。從中焦慢慢化生,用藥要小,就跟打仗一樣,已經沒有本錢打了,先攢錢,攢錢差不多了再用兵。
推薦閱讀:

修行者
再說「因果」作者:一念行者
宇宙行者之無上之○
要做谷岳劉暢這樣的行者需要什麼資質?
行者 | 鍾立風:享受這悲欣交集的路上時光

TAG:錄音 | 整理 | 行者 | 講座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