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個人的局限性 東方小四

---從傅雷對張愛玲的評價談起

文/ 東方小四

[blockquote][blockquote]

民國時期有許多著名的「筆墨官司」,魯迅和林語堂、胡適等人的筆仗打得風聲水起,一直到如今仍留餘韻。其中也還有一宗不太有名的「官司」,那就是傅雷與張愛玲之間,說是傅雷對張大興攻訐,極力反對這種文壇的唧唧歪歪之旖旎之風;而張愛玲也毫不客氣,在一定的場合對傅雷假以辭色。依稀中也記得,張確實在自己的文字裡間接而有力地言說過傅雷的「不懂行」,具體在哪篇里,還需要確認。

傅雷的笑,不染煙塵。

有天休息時,無意中拿出一本不知名的出版社出版的《傅雷作品》,其中正好有佔了14頁的長文《論張愛玲的小說》。懷著看熱鬧的心情,直接翻到了這一篇。誰知道,體悟的不是熱鬧,而是感動。

令人吃驚的是,傅雷原來對張愛玲的本人及其作品《金鎖記》評價非常高。他說,作家們在填補文藝作品的缺陷時,「《金鎖記》是一個最圓滿肯定的答覆」。「結構,節奏,色彩,在這件作品裡不用說有了最幸運的成就」。「新舊文字的揉合,新舊意境的交錯,在本篇里正是恰到好處」。「(該作)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讀過傅雷的不少文章,此文是我見過的他對單個作者評價最高的一篇文藝評論文章。他用了差不多七頁的篇幅來剖析《金鎖記》及誇讚張愛玲這位當時很年輕的女作家。此後的七頁內容,則對她的《傾城之戀》、《連環套》進行了評點,同時也對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寫作技巧進行了探討。其中,對《連環套》的批評是比較嚴厲的,讓人不由自主就想起《傅雷家書》里傅雷對於傅聰語重心長的教導。

臧否之間,傅雷對於張愛玲的點評皆為肺腑之言,令人感動。即便在批評里,也有誠摯的讚賞與愛護在,如「聰明機智成了習氣,也是一塊絆腳石」。「我不責備作者的題材只限於男女問題。但除了男女之外,世界究竟還遼闊得很。人類的情慾不僅僅限於一二種」。「我不是鼓勵悲觀。但心靈的窗戶不會嫌開得太多,因為可以免復單調與閉塞」。「總而言之:才華最愛出賣人」。「但若取悅大眾……那樣的倒車開下去,老實說,有些不堪設想」。

斯人已逝,空餘惆悵。張愛玲終究是沒有聽進去傅雷的逆耳之言,心靈的窗戶終究沒有多開幾扇。她的天才與她這個人一樣,囿於一隅,人生的道路也越走越窄。她出走美國後,曾寫過幾部英文小說,天才的閃光依然令人驚嘆,但題材基本沒有大改變,基本上沒有什麼市場;及至於在紐約終老,她的神奇之筆已日趨平淡,連不多的隨筆和散文,都有不少是平凡之作。而她本人晚年除了孤寂,還在與某種看不見的小昆蟲搏鬥,不斷地不斷地搬家,就是為了躲避那種昆蟲的侵擾。如今已經有心理學者認為,這更多的是一種心理疾患,她其實是在與自己搏鬥。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青春正好、風頭正健、機遇很美時,很難很難去面對那些直接指出我們難堪的缺點的人。即便內心深處知道他(她)說的也許是對的,卻也抹不下面子,只是一味逃避。最終,這個缺陷向一個返回的黃蜂,在拐角處狠狠地扎你一下,而你再也不是過去的你了。傅雷曾經提出如父如兄才會說出的忠告,但那些在高度評價後的話語是多麼讓一個正值盛景的年輕人厭煩的啊,聰慧如張,也會蹈此人生困境。

我們每個人身邊,或是人生的機緣里,都可能遭遇一個兩個「傅雷」。學識廣博、內心慈悲、言語鋒利的他那麼希望你發展得順利些,在學業、事業及個人的修為方面少走彎路、可以「人盡其才」,但他們的表達再溫厚婉轉,亦令人難以接受。真相總是帶刺的,而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真相就是,並非聖人的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自身不完滿、內心深處甚至有大弱點、看清別人總是比看清自己容易等等「盲點」,這也正是我們的局限性。

如果「傅雷」出現了,不要一味反擊,不如「反求諸己」,是不是他說中的正好是我們羞於承認的局限性。要知道,不是每一個那麼有才華有見識的人都願意來評價你,都願意如父親一般給你最真實的扶持。珍惜他與他對你說過的不那麼好聽的話,或許正是人生的另一扇窗。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像傅雷這樣心靈強大的文化人也會走上自殺之路,可以想見50年前我們的國家處在怎樣的情境中。這種悲哀,永遠無法彌補。

推薦閱讀:

有哪一刻,你突然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
清官反腐的局限性
歸秀法:取用神時一定要結合大運看,再談喜用神的局限性
從無神論轉向懷疑論或不可知論(不是有神論)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局限性 |